首页 理论教育 寻雷州不遇,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

寻雷州不遇,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今天的计划是从广州飞往湛江,然后驱车南行到雷州。将近三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赶到机场,办好登机手续,到候机室等待雷雨停下来。好在雷州是苏东坡南贬海外的经停之地,也是我们本次旅行唯一没有安排跟当地专家访谈的地方。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97年,苏东坡自惠州再贬海南儋县,其弟苏辙亦谪雷州。临别之时,苏东坡喝醉了,引起痔疮发作,痛苦难忍。兄弟二人一贯地疾恶如仇,仗义执言。

寻雷州不遇,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

次日清晨,我们在湖景尽收的“东坡桌”用完早餐,就乘车前往广州了。苏东坡寓惠期间曾来过广州,他发现当地居民没有干净的淡水喝,便设计了由粗的竹子节节相连的自来水管道系统,把山泉水引到广州城里,所以人们在想到苏东坡时,除了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等“文科”头衔外,还把他尊为“理工科”的水利工程专家。1100年,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从海南返回内地北上途中,和从宜兴来的苏迨、惠州来的苏迈在广州阖家团聚。这次我们着重拜访苏东坡写和陶诗的地方,所以广州只被我们列为中转站,虽然中转时间比我们的计划长了很多很多。

回想我们惠州之行,一路得到苏东坡的照顾,给了我们“极致东坡”的体验,我们感恩不尽,但也知道南贬之路不会都这么滋润。我们今天的计划是从广州飞往湛江,然后驱车南行到雷州。雷州是苏东坡从惠州再贬海南儋州时,与弟弟苏辙话别的地方。

车子刚刚驶离惠州,暴雨倾盆而下,铜钱大的雨滴砸在车上,汽车打着双闪慢行。很显然我们离开了东坡领地,老天也实在托不住积累多天的雷雨了。将近三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赶到机场,办好登机手续,到候机室等待雷雨停下来。然而,雨却越下越大了,而且电闪雷鸣。机场电视新闻上报道这是广州经年罕见的大暴雨,很多地方都淹水了。所有的航班都已延误,而我们去“小地方”的小飞机也被取消了。下一个航班是晚上的,能不能飞还说不准。最早的绿皮火车也要下午四点,晚上十点到湛江,而安排从机场去火车站的车辆也是问题。在这样的滂沱大雨中,我们也不想劳累司机长途驾车。

似乎雷公在提醒我们苏公当年的行路之难,流放不是美酒吟诗,发配也不是车轿温泉。好在雷州是苏东坡南贬海外的经停之地,也是我们本次旅行唯一没有安排跟当地专家访谈的地方。看来雷公没有批准我们经停雷州的计划,我们就无法在雷州西湖边的东坡亭祭拜苏氏兄弟,也无法体验乘船横跨琼州海峡的经历了。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嘉祐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他们是兄弟,是唱诗和词的良友,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也是精神上的知音。苏氏兄弟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二人在一起读书,情同手足,文风亦颇见相似之处,而且著有诸多兄弟二人的思念诗作。苏氏兄弟唱和的经典之作当属他们1061年写的“飞鸿雪泥”。当时苏东坡去陕西首次出仕,和苏辙在郑州话别。苏辙回想起四年前父亲携兄弟二人一起进京赶考时,投宿老僧奉闲寺庙的情景,有感而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赠予苏东坡话别。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东坡随即提笔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答了弟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辙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东坡以禅意玄思的笔触,感叹人生像飞鸿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一样,天暖雪化就没痕迹了。时过境迁,老僧已故,墙壁上的题诗也不见了。回想自己当年骑着蹇驴在泥泞中挣扎着前行,道路崎岖而未来又不明朗。苏东坡看透了世态炎凉,坦然面对跌宕的人生,同时又对自身的窘迫状态以幽默相对,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1076年写思念弟弟的《水调歌头》可谓千古绝唱了。当时苏东坡在山东密州,苏辙在济南,五百里之隔,却似天地之遥,兄弟两人已七年未见。苏东坡把酒问天:何时能跟弟弟团聚,共赏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兄弟相思之情在这首名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兄弟两人志趣相投,政见相合,而也同样受到政治打击和迫害。1097年,苏东坡自惠州再贬海南儋县,其弟苏辙亦谪雷州。五月,“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兄弟俩贬途之中相遇于广西藤州,然后一起来到雷州。苏东坡初寄寓雷州罗湖边的天宁寺,与弟常到寺旁罗湖泛舟赏月,吟诗抒怀。而因为东坡的因缘,罗湖也更名为西湖。

六月十一日,苏东坡即将在雷州半岛南端的递角场渡海南下,“魑魅逢迎于海外”,“无复生还之望”。苏辙含泪送别哥哥,不知此生能否再见面。临别之时,苏东坡喝醉了,引起痔疮发作,痛苦难忍。苏辙借用陶渊明《止酒》来劝哥哥不再饮酒:“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意思是说从此停止饮酒,将到达太阳升起的扶桑水边,青春常驻。而苏东坡则作《和陶止酒》以答弟弟,这是苏氏兄弟的最后一次面别,在你唱我和之中表达了手足间的万般离情。

东坡到了海南,立冬之后,连日风雨,海船停运,也不能收到弟弟苏辙的信件。苏东坡写下《和陶停云》表达了对弟弟的相思之意,等恢复海运之日寄给苏辙。其一:

停云在空,黯其将雨。

嗟我怀人,道修且阻。

眷此区区,俯仰再抚。

良辰过鸟,逝不我伫。

天气渐好,航路恢复之后,苏辙收到哥哥的诗,写了《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以复: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www.xing528.com)

瞻望匪遥,槛阱斯阻。

梦往从之,引手相抚。

笑言未半,舍我不伫。

兄弟二人一贯地疾恶如仇,仗义执言。1098年在儋州时,苏东坡冒着被打击报复的风险,揭露贪官污吏的丑行。他在《和陶拟古九首》之六中,点名斥责当地两名官员砍伐沉香敛财,甚至连胡椒都不放过的恶行:

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

岂若炷微火,萦烟袅清歌。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

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

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苏东坡借和陶诗的形,发自己的心声。此时弟弟苏辙也在和哥哥的诗《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之七中回唱道:

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

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

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

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

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

1097年六月,苏东坡把写好的《和陶诗集》寄给了在雷州海康的弟弟,请苏辙写序言。苏辙在《追和陶渊明诗引》里引用东坡来信: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雷州上空读诗以念

他说苏东坡做官三十几年里因为坚持原则而致陷此大难,却又想把晚年的精神寄托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谁能为他评断是非呢?尽管如此,东坡做官的对错进退有证可考,后世之人必然会有公正评断的。

雷雨打乱了我们经停雷州的计划。而海南那边已经跟朋友们约好了,我们于是选择直飞海口。飞机越过雷州上空时,我读了苏东坡答给弟弟的《和陶止酒》: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加,各携一樨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屙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越过雷州直抵海口

傍晚时分,飞机到达海南,雨过天晴。橘红色的阳光穿过雨后的乌云,洒在海南赤红炽热的土地上。

海南岛 李昕手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