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督导考核,提升公共课教学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督导考核,提升公共课教学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机制和督导考核是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的导向,主要包括提高重视程度、规范课程管理、健全考核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同样,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以及所具备的政治能力和素质,并倾向于对能力的考核。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督导考核,提升公共课教学

管理机制和督导考核是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的导向,主要包括提高重视程度、规范课程管理、健全考核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

(一)提高重视程度,强化价值认同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解读时事热点,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某种专业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形势、理解掌握政策的方法,让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主心骨,心中有鲜明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样,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这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单单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就是完成了任务,如果“形势”课变成了“形式”课,这样的教育效果必定是片面的,并且与所提倡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这样也就无法实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把握历史潮流,坚定“四个自信”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勇做奋进者、开拓者的教育期许。形势与政策课程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怀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以何种观念看待社会现象,以何种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以何种行为实践理想和追求。教书重要,更重要的在于育人。当前学生既不同于90后又区别于80后,有他们自身的群体特征。作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和政治思想认知特点进行跟进式了解和调查,形成及时的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程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价值认同就是社会活动的某一群体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认同感就是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对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学生的世界观、政治观、形势与政策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形势、什么是政策,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理解简单地定义为时政信息的传达途径,这不但失去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意义,而且使原本就不受重视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认同感进一步降低。

形势与政策课程从其内容构成来看,具有时效性,但它绝不是浏览式的新闻报道;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其本身具有政治性,但绝不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粘贴板。因此,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认同应从一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首先,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高度,高职院校领导要发挥引领和统率作用,把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的聘任和选拔上提高标准,严格准入制度,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安排,形成大一年级至大四年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全力支持勇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师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使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学生政治思想状态的调查常态化;为形势与政策备课和教研小组提供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硬件支持,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

其次,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高职院校领导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都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政治观和形势与政策观,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能力、涵养大局意识和时代责任,充分利用学生对国家大事的热情和积极性,坚持正向的引导,让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意义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比如可以通过聘请校领导或地方党政领导到高职院校讲座,上好第一堂课,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定稳基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通过领导对政策的解读和传达,能够正清非正规渠道的信息对学生政策理解的偏导。教师也要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入门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什么是形势与政策、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意义以及其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指导作用等问题有简单清晰的了解。做好大学期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导入工作,前期的导入工作做好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展才不至于阻力重重,学生的学习才不至于杂乱无章。

(二)规范课程管理,合理安排课程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通知》中要求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作为考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之所以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与管理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不科学是分不开的。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各负责部门应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形势与政策课程由校党委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直接参与,各部门要明确管理责任,在宏观调控、组织教学、教学督导等方面形成连贯和一致。校党委重点把关教材内容的合理性,确保教育内容的方向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宏观把控,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具体的教学工作,包括课时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日常的督导和检查工作等。(www.xing528.com)

(三)健全考核机制,科学有效督导

邓小平在谈到考试时说:“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要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考核机制不仅要规范、合理,考核方式也应注重多样化,既不能把考试当作唯一的方法,又不能完全依靠考查的方式,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考核方式都无法实现对教育效果的全面考量。形势与政策课程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以及所具备的政治能力和素质,并倾向于对能力的考核。可以采取考试与考查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演讲、辩论等诸如此类灵活多样的方式也可作为考核项,计入总考核分数。另外,还可以利用实践评价的方法,针对政治行为的倾向进行考核,学生参与的次数、积极性、成果展示等都可纳入考核范围。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效果和程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据此,李斌雄等学者建议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方法由美国数学家扎基德基于评价过程的非线性特点提出,是一种可行的数学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各种理论问题,减少信息量的流失。这种方法对考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效果来说较为实用。

教育效果的考核对象不仅有受教育者,教育者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有必要对教师进行考核。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政治素质,这是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先导性条件,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而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必备的素质;二是教学能力,既包括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又包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锐感知力和洞察力、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三是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师的职业道德特别是表现在社会主义道德方面,为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建立评价体系,及时形成反馈

形势与政策课程既是认识活动,又是实践活动,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教育效果的测评往往遇到很多不可量化的因素,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实际有效的评价体系,学术界鲜有研究。但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测评是开展完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通过科学的分析、检测能够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过程、教育效果和教育价值进行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解决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目标要求。

构建这一评价体系是可行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教育效果在受教育者身上的呈现方式既包括外显性的行为表现又包括内隐性的思维活动和心理倾向,并且有些教育效果短时间内无法显现,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程度难以进行量化的衡量。但这并不能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阻碍,多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层级细化可以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法。定量研究可以考查学生的形势与政策知识的掌握情况;行为研究可以评估学生的行为表现,知识目标的细化和能力目标的细化、对不同层级的目标进行加权和赋值等。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要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体现科学性和可行性。科学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理论来源;另一方面是评价体系的建立还要融合相关的测评理论,如测量学统计学等,借助专业的测评工具和方法。可行性是指评价体系的建立符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层次目标,测量的项目和结果能够进行有效的量化。二是要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是指评价体系的测评分类既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知识目标的评价,又有对形势与政策能力的评价。这就决定了评价体系所囊括的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具有层级和分类的多种标准相结合的体系,应该说对不同层级的目标的考查使教育效果的展现更加细化,分类的多样标准使得教育效果的考查更加全面。三是要体现现实性和发展性。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形势与政策课程亦是如此。现实性是指评价考量的时间跨度为大学期间,在这一时间范围内所具备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形势与政策知识、对国内外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和情感层次。另外还应看到教育效果的广延性,也就是评价体系所要遵循的发展性,对教育效果的考察要有周期性,考察的时间跨度甚至可延展至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潜在价值的预见和判断。因此,评价体系关注立时的教育效果也要以发展评判的眼光关注潜在的教育价值,做到现实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