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史识中华》:探索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

《读史识中华》:探索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版社认为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读物主要以时政体与史话体为主,两种体例有各自优势和短板,如,时政体长在新鲜,而短在难久;史话体长在可久,而短在陈旧。这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从中,青少年可以寻觅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碰撞,感叹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中等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组成部分,是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李峻2018年8月18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读史识中华》:探索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

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被定义为“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可以说,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最能体现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指向的,也是最忌讳教师用标签式的语言去落实教学目标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它在学生心中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应是一个循序渐进、情感自然积淀的过程。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201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邬红伟编辑和我联系,告知出版社拟出版“国家大事丛书”系列。这套丛书的目标定为既能服务于国家思想文化战略,又切合青少年实际所需。出版社认为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读物主要以时政体与史话体为主,两种体例有各自优势和短板,如,时政体长在新鲜,而短在难久;史话体长在可久,而短在陈旧。因此,邬编辑希望我和我的团队从历史学科视角出发,撰写一本适合中学生学情的,能引导学生阅读与中国历史、名著的作者、当下的时政有对话和思考的著作,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产生对历史的尊重,对作者的理解和对家国的热爱之情。听到这样一个高立意的著书想法,我着实非常赞同,尤其出版社用最朴素的文本阅读方式去打开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这不就和我们一直在做的关于“中学生如何阅读历史、书写历史”的实践相吻合吗?这不就是另一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吗?

中学生读什么历史书,怎样读历史书,这在上个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就有实践和思考。客观说,在应试味道较浓的时代,就历史学科而言,学生阅读更多侧重在读教材,读碎片化的史料,甚至脱离历史语境去解读史料。学生习惯于短文本阅读,而从长文本阅读中提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弱。这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其实,真正的阅读应该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觉行为。在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适切引导和提升,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无论基于阅读引导还是基于爱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培养,我觉得这套丛书和我们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聚焦点相吻合。这是一套值得用心去写的丛书。

不多久,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师开始企划这本书的创作。在经历了多次商讨之后,我们把这本书定名为《读史识中华》:以中学生为主要的阅读对象,通过对名著的精华内容解读、对名著作者生平的介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阅读历史类书籍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书给予学生的是一种“看历史的思路”,一种适应未来社会的智慧。

在这本书里,我们挑选了司马迁的《史记》、魏源的《海国图志》、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李岚清的《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五部著作进行导读。这五部著作都是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成长的好书,因为“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这五部著作描述的内容从古代到当代,作者身份从史学专家到国家领导人,撰写视角从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地区,从普通民众到国家政府……从中,青少年可以寻觅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碰撞,感叹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无论从衰落到复兴的历史,还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进程,青少年可以从多元视角“审视民族复兴的伟业与内在精神,潜移默化地开阔胸襟、拓展视野、养成气质”,进而“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产生出对人类和世界的终极关怀。(www.xing528.com)

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史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读史识中华》中涉及的史实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度,这既能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加深他们对古今相关史实的理解、包容,也能让青少年在长文本阅读中增强阅读技能,寻找史料论据,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观点。以《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本书的导读为例,选择这本书进行导读,不仅出于对“一带一路”历史的拓展认知,也是为了让青少年感受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基于大量阅读、调查分析和考证史料、实物基础上,作者是如何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书中的论述无一找不到出处,书后100多页的尾注就是最好的证明,平均每一章节都引证了近百条的文献资料。由此,青少年获得历史写作应该具备的基本路径、方法的信息,为青少年书写历史提供范本。

中等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组成部分,是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它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意识、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我们希望这本《读史识中华》能让青少年喜欢上长文本阅读,在习得一些长文本阅读的技能和经验的同时,也能在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国家意识方面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我们更期待通过《读史识中华》,让著书立说的价值体现出来,那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一书塑造万般同”,而是“一溪初入千花明”。

李 峻

2018年8月18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