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四册(1)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四册(1)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像一颗鸡蛋的宇宙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据说,盘古在这颗“鸡蛋”中沉睡了18000多年。几千年来,盘古一直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大英雄,这个故事如同西方的创世神话一样精彩。后来,天上有了一位神仙,就是女娲。五彩石补天女娲被惊醒了。人类学家证实,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生活在320万年前的露西身高约1米,是距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在中国,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四册(1)

上古传说

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文字产生之前,神话和传说构成了远古时代人类历史的开端。

就像一颗鸡蛋的宇宙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就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可在这颗大鸡蛋里却孕育着一位英雄,他叫盘古

据说,盘古在这颗“鸡蛋”中沉睡了18000多年。忽然有一天,他醒来了,当他睁开蒙眬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什么都看不见。他自己也被紧紧包裹着,只有一种憋闷的感觉,呼吸都异常困难。这实在不是人待的地方,盘古无法忍受这样的煎熬,便在里面大喊大叫。

盘古火冒三丈,他找到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的力气一劈,随着“哗啦”一声巨响,从“鸡蛋”中跑出一股清新的气体,飘飘扬扬地升到高处,慢慢形成了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物体缓缓下沉,渐渐变成了大地。

从这时开始,混沌的宇宙一下子变成了天和地。不过,盘古还是担心有一天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他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地昂起头颅,顶住了天空。他乐呵呵地想:“我这样撑着,看你还有什么能耐再合拢。”

中华民族的大英雄

这样一来,天空每天都升高一丈,大地也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一天天长高。就这样,不知不觉,盘古一撑又是18000年,他也变成了一个大巨人。终于,天高高地定位于离地面很远的上方。

看着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盘古心里异常满足。他终于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压碎大地了。

他躺下来,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

盘古死后,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着大地;右眼变成了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发丝变成了星星,点缀着美丽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了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鲜血变成了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了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了花草树木,供人们欣赏;牙齿变成了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脊髓变成了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了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了清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这是真的吗?其实,这些都是人类的想象。几千年来,盘古一直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大英雄,这个故事如同西方的创世神话一样精彩。

历史档案馆

上帝七天创世纪

人类历史的开始,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西方《圣经》里,有上帝七天创世纪的故事。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光,第二天创造空气和水,第三天创造了陆地、海和各类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和定昼夜、节令、日子和年岁,第五天创造了各类动物,第六天上帝按着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第七天创造工作完成后,上帝休息了一天,并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这就成为流传至今的礼拜天。今天,世界上无论信或不信耶稣的地方,都以七天为一个星期来计算,而大多以星期天休假。

女娲的故事

开天辟地之后,大地上仍旧毫无生机,死气沉沉。

后来,天上有了一位神仙,就是女娲。传说,女娲是一位蛇身人首的神女,一位化育万物的神。

女娲造人

有一天,女娲异常寂寞,就来到一处清池边,蹲下身来挖出黄泥,按照自己的样子捏起泥娃娃来。不一会儿,这些泥娃娃竟然全活了,变成了有手有脚的活人。太神奇了!女娲满心欢喜,接着捏了许多。谁知这些小人儿懂得感恩,围着赐予他们生命的女娲,欢呼跳跃,表示感谢。

女娲觉得自己干了一件了不起

的事,于是便想造出更多的人。可要是这样捏下去,不仅慢,还很麻烦,怎么办呢?女娲干脆用藤条蘸着泥浆朝四面甩,挥洒出去的泥水点儿,瞬间就变成了有生命的小人儿。可是,人总是要死的,怎样让人类延续下去呢?于是女娲用稀一点儿的泥做成了性情柔和的女人,用稠一点儿的泥做成了性情刚强的男人。这样,男人和女人生活在一起就能生儿育女了。

共工怒撞不周山

做完这些,女娲高兴了很久。

多年后的一天夜里,突然一阵轰隆声响起,惊醒了正在熟睡的人们。刚开始,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才听说,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打架。这两位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四处不得安宁。最后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气,他怎么也得想不通,便一头撞向了支撑天地的不周山。

这一下子不得了,共工这家伙力气大,居然把不周山给撞裂了。顿时,天就倒下了大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跟着出来吞食人类了。

五彩石补天

女娲被惊醒了。她看到山上燃起熊熊烈火,远处的田野里洪水肆虐,一些人被困在山顶,还有一些人正被洪水吞噬。女娲立刻跑到雨神那里,请求他赐一场雨,先把天火浇灭。随后,她又让人们制造船只,拯救被困在洪水中的人们。很快,天火熄灭了,洪水也退了,唯独天上的大窟窿还在不断地喷火。

女娲跑到山上,四处寻找可以用来补天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随处可见,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可当她上山之后才发现,这里只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

女娲忙了几天几夜,才找到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没有气馁,跋山又涉水,终于在一眼清泉中找到了纯青石。将五彩石找齐后,女娲把石头放在一个大圆坑里,然后用神火进行冶炼。经过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对准天边那个大黑窟窿,向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传说,天边五彩的云霞所在的位置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这时的天空比从前灿烂了许多,女娲也欣慰地笑了。可她还是不放心,就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巨龟,斩下了它的四只脚,把它们当成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个角落,支撑起了天空。

历史档案馆

最早的人类

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还是相信是神创造了人,直到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才初步揭开了人类起源的秘密。人类学家证实,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生活在320万年前的露西身高约1米,是距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她的骨骼化石包括一根完整的小腿胫骨,一块完整的肩胛骨和部分股骨、肋骨、椎骨、锁骨、骨盆、踝骨等。在中国,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一个叫神农氏的人

最初,人类还不会自己种植粮食,只能靠采摘野果和打猎维持生计。一旦摘不着果子或打不到猎物,他们就只能挨饿了。这时,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小伙子,他就是神农氏。

学习谷物播种

神农是黄河流域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看到部落中的人经常因为缺少食物而备受折磨,便想:“得想个办法让人们不再挨饿。”

有一天,神农在山路上走着,满山茂盛的花花草草进入他的视线,树上的雀鸟在吃各种果实,山上的草丛引来了野鹿、山羊。神农心想:“这些树木的果实、茎叶不是也能吃吗?况且有这么多动物都在吃。”于是,神农决定亲口尝一尝这些野生植物,看看哪些好吃、哪些不好吃。他摘了许多植物的果实,包括种子和根、茎、叶,一样一样地亲口品尝。

有些东西又苦又涩,有些尝起来味道还不错。

神农将这些他冒着生命危险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一一做了记录。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神农不但知道了植物什么时候开花结果,还发明了种植稻子和小麦的方法。为了让自己的部落强大起来,让人们衣食无忧地生活,他经常会把大伙聚在一起,不断地总结植物的种植经验,并学着改进生产工具。

神农做任何事情都尽心尽责。据说,为了找一块适合种植的土地,他竟然不远千里来到天上,从天神那里取来红色的神鞭,鞭打百草。为什么呢?因为这根神鞭可以让植物的属性完全显露出来,这样就能在它们周围种上合适的作物。功夫不负有心人,人类最终掌握了各种作物的播种方法。

神农氏鞭打百草

作物越长越好,收成也越来越多,人们不再需要靠采集野果充饥了,逐渐吃上了更好的食物。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神农想起在鞭打百草的时候曾发现有些植物是可以做药的,只是不知道这些草药的功效。

于是,他决定亲自实践,品尝百草。从这以后,他每天坚持品尝各种各样的草木,还仔细地了解各种草药的种类、气味和药性,研究适合治疗哪些疾病。神农品尝了成百上千种草药。

其中,有很多草药毒性十足,可神农依然冒险品尝。据说他在一天之中最多中毒达70次。最后,他终于掌握了大部分草药的功效,并加以实践、尝试,治好了许多人的病。

神农还发明、制作了木耒、木耜,教给原始先民农业生产知识,制定了历法,开创了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

为了表达对这位先祖的感激, 后人将他尊称为“ 神农氏”。

历史档案馆

鱼纹陶盆器纹

鱼纹陶盆器纹是用人脸和鱼身图案结合而成的人面鱼纹盆,称之为氏族部落的守护神。它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这里属于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区。在1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了村落。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黄帝炎帝大战蚩尤

中国人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为什么称之为“炎黄”?这里的“炎黄”指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炎帝和蚩尤

黄帝是谁?这要从大约4000年前说起。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传说他生下来几个月就会说话,长大后很有魄力,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当时,人们认为帝是万物主宰,金、木、水、火、土为万物之本,称作五德,黄帝部族崇尚土德,而土为黄色,黄帝因此得名。

当时的部落有很多,部落之间经常混战。

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为强大,他们最早居住在我国西北方,后来南下搬到涿鹿,并定居下来。

同一时期,另外的一个部落首领叫炎帝。炎帝神农氏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伟大的帝王,“炎黄子孙”中的“炎”指的就是炎帝。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是近亲,两个部落都逐渐地走向衰落。正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极其凶恶的九黎族首领蚩尤。

蚩尤也不简单,据说,他率领的部落生活在长江流域,他有81个兄弟,个个人面兽身,铜头铁臂,吃的是沙石,凶狠无比,还会制造刀戟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

蚩尤到处侵略别的部落,也侵占了炎帝统领的一些区域。

炎帝气不过,去找蚩尤算账,可他哪里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打得一败涂地。无奈,炎帝只好求黄帝帮忙:“蚩尤十分嚣张,不但侵占了我们的土地,还把我们给赶出来了。”黄帝早就听说蚩尤蛮横无比,有心除掉这个祸害,现在看来势在必行

于是,他与炎帝部落联合起来,并联络其他一些部落,召集人马,准备在涿鹿与蚩尤展开一场大战。

涿鹿大战

一开始,蚩尤凭着良(www.xing528.com)

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

连连取胜。眼看对抗不过

蚩尤,黄帝就请求龙和其

他奇怪的猛兽前来助

战。有了这群猛兽

的帮助,蚩尤的

士兵节节败退,纷纷落荒而逃。黄帝乘机追杀,眼看就要追上了,蚩尤突然耍起一招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漫天大雾让黄帝的士兵一下失去了方向,更别提作战了。千钧一发之际,黄帝利用天上的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星象,造了一辆“指南车”,迅速指引士兵冲出了迷雾。蚩尤这家伙更厉害,又请来了风神和雨神助战。黄帝也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

风停了,雨也停了,天空晴朗起来。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蚩尤81个弟兄,并最终活捉了蚩尤。

黄帝下令给蚩尤戴上枷锁,处死了他。即便如此,黄帝仍害怕蚩尤死后作怪,就将蚩尤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

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据

说这里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曾是蚩尤的斑斑血迹。

之后,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炎帝战败。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再次融合在一起,繁衍生息,所以后人将自己称为黄帝和炎帝的子孙。

这就是“炎黄子孙”的由来。

历史档案馆

发明家黄帝

几千年来,黄帝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

在几千年前的蛮荒时代,他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结束战争,建立起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人类文明从此开始。

统一了黄河流域后,黄帝制定了很多礼仪、法规等,并派官员到各地进行治理。黄帝还指导百姓种植百谷草木,驯服猛兽,他的妻子教会人们养蚕、织布、做衣服等。后人把民间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它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因此,黄帝去世后,人们就设立神庙、祭坛,用各种精美的器物祭祀黄帝。黄帝陵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每年清明节,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都会聚集到这里,共同祭拜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

历史上的尧舜禅让

黄帝死后,在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三位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尧、舜和禹。他们都有什么故事呢?

尧与孝心少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尧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治理天下,他在位七十多年,是一位贤明的部族首领,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可是,尧慢慢变老了,他想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继位。于是,有人向尧推荐了舜。

舜自幼就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是个瞎子,母亲很早就过世了。后来,父亲为他找了个继母。没多久,继母给舜生了个弟弟,名叫象。象好吃懒做,常欺负自己的哥哥,并经常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因此,舜就成了全家人的眼中钉。舜的父亲和继母,还有象,他们三个人经常在一块儿商议,想找机会害死舜。特别是象,他认为如果自己的哥哥死了,他就可以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

舜知道这些事情后,并没有丝毫介意,他还是十分孝顺自己的父亲,对继母和弟弟象也很好。

尧知道舜的事后,还是半信半疑。

毕竟部落首领不是一般的职位,不能轻率决定,他就想考验一下舜。于是,尧就派人把舜找来,然后让他到各地去同老百姓一起干活。

舜最先来到了美丽的历山脚下种地。

这里风景优美,可唯一不足的是,这里的老百姓经常为了争夺土地闹得不可开交。舜了解后,就想办法化解这些矛盾,让这里的人学会互相谦让。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紧紧跟着舜。

把天下治理好

由于舜的辛勤努力,他已经有了许多财产,像牛羊,还有许多其他有用的物品。听说舜有这么多财产,舜的父亲和弟弟象就起了坏心。有一

次,父亲让舜去修补粮仓的

顶。不料,舜刚爬上仓

顶,象就偷偷撤走

了梯子,在粮仓

上放起火来。

一见大火,舜

便急忙去找梯子,可梯子不知到哪里去了。幸好,舜戴着斗笠,他双手举着斗笠,像小鸟张开翅膀一样,从空中跳下,落到了地上。

看到舜平安无事,父亲和象并不甘心,便又叫舜去掏井。

舜一跳下井,他们就把土石一块块地丢下去,想把舜活活埋在井里。舜下井后,在井边掘出一个孔道,钻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即使这样,舜还是像先前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父母和弟弟。父母和弟弟深受感动,再也没有起过歹心。

舜的宽宏大量,让尧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对他也更加放心了。尧不但把自已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还把治理天下的大权暂时交给了他,自己则带着一班人到各地去视察了。

舜行使了20年的治理大权,把各种事情办理得井井有条。这时,尧已经很老了,视察各地回来后,他就把部落联盟领袖的职权全部让给了舜。从这以后,舜更加勤恳,把天下治理得比尧在位时还要好。

许多年后,舜也慢慢变老了,在部落联盟会议上,舜也像尧一样,把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历史档案馆

湘妃竹

舜在晚年到处巡视。有一次,他巡视到了苍梧地区,得病死了。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非常想念他,常常扶着门前的竹子悲哀地哭泣,她们的眼泪滴在竹子上,凝成了斑斑点点的美丽的花纹。这种有花纹的竹子,后来就被人们称为“湘妃竹”,其实就是斑竹。禹为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修了零陵与舜庙来纪念他。后来,娥皇、女英双双投进湘水殉情。

百姓传说她们已成为湘水之神,称她们为湘妃。

大禹治水

在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尧担任部落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大批的良田、房屋、牲畜都被淹没了。此外,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出没,害得人们苦不堪言。

三过家门而不入

有一个叫鲧的部落首领,他遵照尧的命令去治理洪水。

由于连年降雨,河水暴涨,虽然鲧用了近9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可是非但没有制服洪水,还让洪水闹得更大、更凶了。

原来,鲧只知道搬去土石,修堤筑坝,堵挡洪水,却不知道如何去疏通河道,结果堤坝被洪水冲垮,灾情也越来越严重。

舜接替尧后,因为鲧的工作做得太糟糕,便下令将其处死了。这时,鲧的儿子禹接任父职,继续治水。与鲧有所不同的是,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既然“堵”的办法行不通,那该怎么做呢?禹和益、稷一起带人四处考察,最后发现,黄河水患最为严重,其次是济水、淮水和长江。

禹思来想去,觉得只有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才能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为了治水,禹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禹想:“水还没治好,百姓仍受洪水之苦,无家可归,我有何脸面回家?”经过13年的努力,洪水终于被引到大海里去了,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为了表达对这位治水功臣的崇敬,人们称他为“大禹”。

舜年老后,开始物色继承人。

因为禹治水有功, 大家都推举

禹。可是,舜并不放心,他想先观察禹一段时间。于是,舜无论有

什么大事都会找禹商量,问他该怎么处理。有时,舜也会表扬禹,可禹很谦逊,一点儿也不居功自傲。

改变历史的人

禹的宽厚仁爱打动了舜,让舜觉得他是个值得托付的人,于是,舜干脆对禹委以重任,把国家大事全部托付给了他。

十几年后,舜觉得禹可以当自己的继承人了,就当众宣布把自己的位子禅让给禹。可是,禹却推辞了,他竭力推荐舜的儿子商均继承首领之位。然而,舜不久之后突然病逝,商均自然不肯错过这个继承王位的大好机会。

禹不想和商均发生冲突,就躲到夏的一个小邑阳城去,一待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许多部落首领都没有去朝见商均,而是来朝见禹。在一些人的推举下,禹正式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治理天下。

几十年过去了,禹越来越老,也开始物色新的继承人。有个叫皋陶的人,原先是禹的助手,曾经帮助禹打理过政事。皋陶死后,他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制度,禹便让伯益做了自己的继承人。可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有了私心,在夏部落贵族的拥戴下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从这时开始,传统的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开始了子承父位的王位世袭制度。

历史,就这样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历史档案馆

绍兴大禹陵

关于大禹治水,民间有许多感人的传说。

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佳话。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禹死后葬于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大会诸侯,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这就是绍兴大禹陵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