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及创新能力培育

大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及创新能力培育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其求职和就业的敲门砖。基于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愈发地被各大高校及广大学生所重视。主题初步确定后,可与团队指导教师商洽,最终确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再如,安全、医疗知识培训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及创新能力培育

随着社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其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基于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愈发地被各大高校及广大学生所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大学生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本节主要阐述如何设计实践活动,以便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流程

大学生实践活动流程是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框架,根据实践活动不同的侧重点,可灵活地调整活动流程的顺序,使实践活动更加贴合实际情况,达到预期理想的结果。

1.了解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

每年各大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以5月中下旬的宣讲工作和布置为开始,一直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为结束。大学生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初步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及政策,也可从各学校网站下载相关文件,或者咨询各院系团委老师或是负责社会实践工作的学生干部等,以充分了解关于社会实践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

2.开展前期咨询

在社会实践活动准备工作之前,学生可向学校团委、各院系分团委、各院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详细咨询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流程等。要提前与带队教师和团队成员研讨实践活动相关的具体事宜,也要向曾参与过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了解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中更详尽地了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以利于社会实践活动更顺利地开展。

3.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

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之前,确定其主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定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后,就需要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内容等。如何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主要根据每年校团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选题范围,结合个人兴趣、相关专业、组织特性以及指导教师的意图,初步确定选题范围。主题初步确定后,可与团队指导教师商洽,最终确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

4.发起活动倡议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的核心是寻找活动的核心人员。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可根据课题性质确认团队的核心人员,也可通过同学介绍、学生会等社团部门推荐或者全校性招募等方式选择团队核心成员。核心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要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活动内容、成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注重合理搭配。

5.制订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社会实践活动应由活动核心成员共同制订。一个完整的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团队其他人员的招募,队员的体能培训方案,社会实践活动进程安排,团队应急预案,活动资金预算等内容。方案应具有可行性,社会实践活动成员应分工明确,经费预算合理,社会实践活动进度要和学校团委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时间安排相适应。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初步完成后,可找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团队的带队教师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6.组建实践团队

团队组成人员一般包括团队队长、指导教师、联络员、卫生安全员财务管理员等。因团队性质的不同,各团队的成员结构也各异。应按照团队制订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其他团队成员,最终成立实践团队。招募结束后,再次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情况,成员间达成共识,共同完善团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7.上报社会实践活动申请

实践团队负责人可以到其所在院系的分团委领取社会实践活动申请的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申报材料并上交学校主管部门。社会实践活动申报材料要根据校团委的要求认真、仔细、规范地填写,具体要求可参照当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知》中的申报说明。社会实践活动申请材料主要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申报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审批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经费预算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安全承诺书》《应急预案》等。

8.开展团队培训工作

团队培训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最重要的一部分。团队可邀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或往届暑期社会实践的优秀人员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团队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技能、专上知识、体能、安全知识和紧急医疗知识等。例如,体能训练是开展良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对队员们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既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是为了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同时也为长时间、高强度的社会实践做好准备。再如,安全、医疗知识培训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安全知识培训可有意识地培养队员们的安全意识,使活动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另外,医疗知识培训可加强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紧急时刻确保团队成员的身体安全。

9.做好出发准备

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前,团队负责人需要再次确认路线、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否购买保险、社会实践过程中需要的证件和证明是否备齐等。出发前夕,团队负责人要进一步与实践地取得联系,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团队安全管理员需要准备好相关医疗应急用品;各组队员需要自行准备好生活必需品,如相关证件、通信工具、笔记本电脑、笔、笔记本、雨具、水杯、摄影工具以及一般常用药品等。

10.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根据实践活动主题统一安排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取得实效,切忌走马观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位成员每天必须完成不少于一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字数不少于200字,活动结束后认真做好总结,总结材料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在此基础上,撰写社会实践的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4000字。有条件的实践团队,还要整理相应的录音材料或摄像记录,并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时报道。实践团队的队长必须每天定时向校团委汇报实践活动的进展,有条件的团队还可以向校团委上传社会实践活动的图片资料。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稳定有序地进行。如出现紧急情况,应冷静沉着面对,并及时上报学校,以共同解决相关问题。另外,社会实践活动要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执行,具体细则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若确实无法完成任务,要及时向校团委做好说明。

11.整理实践活动材料

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结束后,各团队要及时整理调研活动的相关材料。材料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登记表、调研图片、录音材料、个人日志、团队总结、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加盖实践地点的公章)等。社会实践相关材料汇总后,由团队负责人撰写社会实践验收报告。验收报告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团队经费列表、个人日志、个人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单位鉴定表、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新闻宣传报道截图或活动音像图片资料等。

12.提交验收材料

实践团队要按照学校团委的相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送交社会实践的相关材料,存档备案,为下一年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二)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此次活动是否具有一定的实际效益?开展此活动是否适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经费的预算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实践活动与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是否有冲突?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是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环节。下面对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进行简单介绍:

1.学术研究活动的设计

学术研究活动主要是针对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一系列调研、调查以及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设计学术研究活动时,要注意分析以下问题:

(1)了解所选课题的时代背景

对于学术研究活动而言,了解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在了解时代背景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关注一些权威的媒体报道,如央视的各类新闻节目、各地区卫视的新闻节目、各大期刊的新闻报道等,从一些时事热点中发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社会实践内容可以贴近民生,比如一些惠民政策的实施状况、一些民生工程的建设情况、老百姓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什么看法与意见等。当然也可以是一些国家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比如雾霾空气污染情况、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程等。当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后,我们要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更深入地研究该课题的相关内容,此外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找关于这一主题的相关报道,以及各种媒体、网友对此类问题的评价,从中进一步发掘其内在的调研价值。(www.xing528.com)

(2)预测学术研究活动所产生的效益

预测学术研究活动开展后所产生的效益,对于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帮助。

学术研究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一堂课外的教学活动,是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过程。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意义,开展后无论对于参与者本身还是对整个调研主题而言,都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学生要在某项学术研究活动开展之前,广泛收集相关信息,预测该类学术研究活动实际能产生的效益。深入分析学术研究活动的效益,可以使参与者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有明确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之更用心地去完成实践任务。同时,明确学术研究活动可能产生的效益,也能激发参与者内心的一种自豪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学术研究活动。

(3)做好应急预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学术调研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后,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在日后的实施中,有的放矢、安全有效地完成学术调研活动的各项任务。一般来讲,学术调研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可分为人身安全问题、心理安全问题以及财产安全问题等。

①可能出现的人身安全问题。在学术调研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人身安全问题。例如,有的团队成员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身体不适,或者因被蛇和蚊虫叮咬等原因而导致意外伤害;在调研活动期间,有的团队成员可能不慎被盗或被抢,也可能遭受人身伤害;有时团队成员可能会接近危险设施或与社会人员发生纠纷,导致受伤或者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有时在调研活动中,由于突发情况,团队成员与所在队伍失去联系;有时在活动中发生人群踩踏或火灾等突发事件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学术调研活动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导致学术调研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②可能出现的心理安全问题。在学术调研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加上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有限,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安全问题。例如,有的调研单位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在活动之余缺乏娱乐活动,导致队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心理比较压抑;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因调研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队员之间可能会因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出现不必要的争吵,致使一些队员容易出现急躁情绪;有时候在一些调研过程中,也会遇到大量的陌生人群,不免会遇到一些不配合或是情绪激动的人,这往往会打击队员的信心,一些队员也可能会出现悲观失望的问题;特别是女同学在调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怀叵测的人,致使女同学的心理会产生一些紧张情绪,从而导致在问卷调查或访谈活动中出现犹豫不决或者盲目排外的问题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可能会引发学生产生一些心理安全问题,影响学术调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可能出现的财产安全问题。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术调研活动中所带的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生活用品等不受侵害。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不善于保管自己的钱物,又处于集体生活的特殊环境,大学生的财产就成了不法分子侵害的重点对象。例如,在学术调研活动中,队员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能会遭遇一些扒手,导致队员的财产损失;有时候在旅店住宿时,可能碰到一些安全管理不是很完善的旅店,储放在屋内的物品可能被窃,其他一些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财产的损失,如由于财产管理员的疏忽,导致经费遗失。大学生财产一旦受到侵害,不但给家庭带来一定负担,而且会给大学生的学术调研活动造成消极影响。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可能引发财产管理的安全问题,影响学术调研活动的正常运转。

(4)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如何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这可以从指导教师的带队经验、团队成员的组成、实践地与团队的联系、学校的支持等方面考虑。团队的核心成员可以选择一些往年参加过类似活动的队员,选择在写作方面、交际方面和领导力方面突出的同学,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团队可以选择一些往年参与过学术调研活动的教师为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对学术调研活动的指导作用。调研活动地尽量可以选择一些熟悉的地方或者经常联系的地方,这样可以从当地获得更多的帮助。比如,指导教师与当地某干部有联系交往,这样便可以请求当地干部的支持;调研单位有一些优秀的校友,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寻求校友的帮助。这些对学术调研活动的开展都会有很大帮助。在学校支持方面,尽量帮助团队申报省重点项目或者校重点项目,这样在经费支持、理论指导、团队宣传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学术调研活动的进行。

(5)确定团队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学术研究活动要想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就必须给团队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漫无目的地做一件事情,注定是徒劳无功的,而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当然,每一项学术研究活动在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后,接下来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撰写学术研究活动实施方案,即学术研究活动计划书。计划书的撰写要尽可能详细、具体,涵盖学术研究活动的各个方面,让其可以作为整个学术研究活动的行动指南。在完成计划书的撰写工作之后,要经由指导教师的修改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以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活动计划书的指导作用。

2.社团活动的设计

(1)确定社团活动的主题

社团活动主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主题的选择上要做好设计工作,比如主题范围的拟定、活动细节的制订等。一个好的社团活动必定有一个出色的主题,主题一定是既有新意又不浮夸的。具体主题的拟定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主题的确定宜小不宜大。这里所说的“大”和“小”是指主题的内容和范围。主题的“大”与“小”是相对的,因为研究者的身份、研究的经验和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主题小涉及的范围小、变量少。大学生缺乏相关社会经验和调研技巧,因此主题宜小而不宜大。实践主题小,实践目标就较集中,实践内容就相对具体,实践调查方法也较为方便,这有助于更深入地解决社团活动中的问题,从而更可能得出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成果。②确定活动主题要有创新意识。社团活动主题内容要体现创新的元素。这里说的创新并不是指所有的研究都是前无古人的,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的。因此,我们说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中是创新,将已经在某一领域得到应用的理论,再运用到另一新的领域也是创新;用新方法探索别人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寻求一个新的角度对过去或别人研究过的问题再进行研究,也是一种创新。因此,我们在确定社团活动主题时,应尽量选择新颖的、具有特色的主题作为调研的起始环节,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主题内容的设计上突出创新性。

(2)制订社团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制订社团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社团活动的课题名称要规范,要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语言;活动的意义要切实,不吹嘘夸大;理论依据要充实;社团活动的目标要明确,社团活动的内容要具体;前期一定要多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献,开展的方法要科学,要遵循科学规律;具体操作的步骤要详备,要做好各种应急预案等。

(3)结合社会热点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类社会实践必须结合自己所在社团的功能开展调研,因为只有先明确了社团的功能定位,才能制定出适合社团特点的实践课题。明确社团功能定位的关键,就是选题必须贴近时代主题、贴近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热点增加了社会实践团队的吸引力,使团队所取得的成果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影响力也更为广泛。同时,贴近社会热点也增强了社团活动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必须根据自己的社团功能来决定。一个团队在有了自己的特色之后便会在众多团队中脱颖而出,建立自己的优势,做出更好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了解和定位社团活动的范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社团活动的范围中寻找与社会热点之间的结合点,并与之建立一种关联,利用热点提升社团活动的总体水平,可以使团队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促进社团影响力的扩大。

(4)总结社团活动的成效

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开展的社团活动,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社团活动中规避类似的问题。社团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以往开展的社团活动对于当下的社团活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以往社团活动的总结分析,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观念的革新,能够使社团活动的主题更新颖、更有创新性。同时社团活动的总结材料可以作为社团的一份宝贵资料进行保存,这对于下一届的社团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社团活动今后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在社团活动结束后,可以在社团内部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

确定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在设计志愿服务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

志愿服务活动主题的设计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本着志愿性与制约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美德,努力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为发展公益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例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志愿者精神的行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手段。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以“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社区群众需要”为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和亮点。

(2)确定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

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有很多,如支教类活动、环保类活动、大型赛事的服务类活动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根据服务的时间来划分,可以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长期连续的志愿服务和短期不连续的志愿服务;若根据服务的空间距离的远近来划分,可以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校园内外、跨市乃至跨省志愿服务活动;若根据是否具备专业关联性来划分,可以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专业性和非专业性志愿服务活动。选择何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在确定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时,我们可以根据政策导向,从一些时事新闻中获取相关信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志愿服务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群众最需要的事,服务于广大人民。当然,开展一项稳定且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所在学院的专业特点,依据国家的政策导向,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服务对象的特点等情况来选择志愿服务活动。

(3)选择合适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志愿服务活动经验总结和不断创新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对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结合社会及时代热点问题,基于专业特色、学生的特点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是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确定了志愿服务基地之后,就必须事先与服务基地的居委会、政府机关进行联系,增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一项完善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之前,须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考虑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的食宿问题,以及遇到突发状况时的医疗救助问题等。

(4)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

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要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坚持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让大学生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既尊重学生的服务意愿,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又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坚持社会化运行模式,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组织动员起来,各负其责、各展所长,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