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博览型建筑的发展沿革在世界各地

近代博览型建筑的发展沿革在世界各地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博览型建筑的形态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欧洲产生。

近代博览型建筑的发展沿革在世界各地

2.2.1 博览型建筑在欧洲

英国学者肯尼斯·赫德森曾说:“博物馆是欧洲的产物。”近代博览型建筑的形态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欧洲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使之前深受封建宗教统治残害的人们找到了反对其的思想武器,由此引发了对古物高涨的收集研究热情,也从一定角度上为近代博物馆产生的精神条件与物质条件打下了基础。在这种影响下使藏品数量开始增长,收藏范围开始扩大。

英国的阿什莫林艺术考古博物馆(见图2-2)作为世界博物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览性建筑在17世纪80年代出现。1682年,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开创了建立近代博物馆的开端。

图2-2 英国的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

18世纪,工业革命、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的相继开展,对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博物馆的大门被推开,由此开始迈出了关键性的前进步伐。以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博物馆发展产生的影响为例,受到这一社会因素的影响,巴黎罗浮宫由此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并开始面向公众进行开放,这一举动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欧洲各国纷纷开始建立国家博物馆。法国的这场大革命推动了博物馆逐渐开始社会化的步伐。

到19世纪时,因为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对科学技术感兴趣,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欲望越来越迫切。这种社会整体性的变化,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后来美国费城博览会都为两个国家范围内的博物馆奠定了藏品的基础。

经过19世纪的发展,使博物馆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各类学科的博物馆相继建成,对藏品的分类开始细化,这种发展提高了博物馆的科学水平。管理者也认识到博物馆对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有计划地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

到了20世纪初,博物馆专业意识基本形成并在不断加强中。时至今日,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内涵的扩充、功能的增加,使其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文化机构组织体系,也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也让博物馆与参观者的联系密切起来。

2.2.2 博览型建筑在非洲

博览型建筑的概念受西方思想和殖民主义而产生,其中非洲这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地域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的洗礼后,受到独立运动的影响,开始要求挣脱殖民主义的桎梏。而非洲博览建筑事业的伊始正是因为非洲在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没有丢弃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做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民族意识与满足文化需求,正是以上几方面使得非洲博览建筑事业逐步开始发展。

随着非洲政治上的独立和满足政治文化的热切需求,非洲各国逐渐开始建造自己的博览建筑。非洲博览建筑的建立不仅更正了人们之前对非洲艺术文化的偏见与曲解,还在发展其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保护了民族文化遗产,同时还以建造博览建筑为文化手段传播其民族文化,所有这些都增强了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通过非洲各国的不懈努力,博览建筑数量已由20世纪70年代中叶的400多个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700多个。就目前而言,非洲已经相继有4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博览建筑,其中南非就有217个。非洲通过在埃及(见图2-3)、赞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几个国家博物馆的建立,来发扬和继承非洲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保护非洲古老历史文化的活力。

图2-3 埃及国家博物馆(www.xing528.com)

其中地处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藏有能反映古埃及璀璨历史文化的数十万件文物。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经过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艺术品的汇聚之地。此外一些具有专题性的或者纪念性的博物馆都体现了非洲博物馆不同于其他地区博物馆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非洲各个国家博物馆的建立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解决,但是非洲博物馆在建立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让我们依旧对其充满了期待。

2.2.3 博览型建筑在中国

1840年,中国在经历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除了在政治、经济方面,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方面的侵略使得西方博物馆这种“舶来品”在中国逐渐开始兴起。1868年,中国最早的博物馆—震旦博物馆于上海由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创建而成。弧形的阳台栏杆处的铁制装饰等元素均体现了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同年,依旧由外国传教士创建的徐家汇博物馆也在上海成立。

19世纪末叶,受到维新运动的影响,建立博物馆的主张逐渐开始被提出。直到戊戌变法失败,1905年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张骞在江苏南通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建的公共博物馆—江苏南通博物苑。作为我国自建博物馆的发源地,南通博物苑为之后中国博物馆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从1906年到1910年,在北京、天津乃至山东等地,博物馆及陈列馆等一系列建筑陆续建立。

但中国博物馆事业取得较大进展还是在1912年到1937年这25年中。其中包括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我国博物馆事业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故宫博物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因其雄伟壮观的宫殿式建筑、丰富多样的文物收藏而举世闻名。

1937年至1949年这12年间因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使得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摧残。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使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首先面临的任务就是针对处于瘫痪或者半瘫痪的旧中国遗留下的各个博物馆进行改造与整治。1959年,国庆“十大工程”中就有5座博物馆包含其中。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都对不同的民族风格在继承与创新后进行应用,也是它们在这一时期的共同特点。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在其门廊和檐口处模仿中国古代“阙”的形式,显示出强烈的民族特征。其中北京三大馆的建设(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了我国博物馆事业20世纪50年代繁荣发展的标志。

1966年至1976年,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6年10月,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并开始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博物馆工作尤为受到国家重视,我国的博物馆事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博物馆的整体数量开始增加,类型开始丰富,如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等主题鲜明、带有突出特色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纷纷开始建立。另外,随着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在汲取大量他国成功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对博物馆的布局形式、风格和设计手法开始追求多元化与多样化。如上海博物馆的新馆(见图2-4),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对中国传统“鼎”这一元素进行提炼,并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使其成为上海的新地标性建筑。

图2-4 上海博物馆

时至今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不论是在建筑样式还是展陈效果等方面都已经逐步完善。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同时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步伐才是发展之道,才能保证我国博物馆事业一直稳步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