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发展的成果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发展的成果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国家没有“双师型”教师这一专用词汇,但个体指向的“双师型”教师理念普遍存在于教师入职环节。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再次受到重视。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有效推动了个体指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16年年底,全国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了39.1%、29.5%。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发展的成果

发达国家没有“双师型”教师这一专用词汇,但个体指向的“双师型”教师理念普遍存在于教师入职环节。德国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入职前必须获得博士学位,且至少具有5年及以上的企业专业实践经历。澳大利亚除规定了职业院校教师入职的最低学历外,也要求其必须具有5年及以上的职业工作经历。丹麦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3级以上专业技能,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日本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并且在研究所、医院、工厂等从事过相关技术研发工作。由此可见,各国对职业教育教师入职均提出了学历和经历两项要求,分别反映了教师个体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其中,至少具有5年及以上职业工作经历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此外,职业院校教师入职后多与企业师傅组成了教学共同体,保障了教师个体素质的持续提升。

我国“双师型”教师理念历史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学徒制雏形时期,我国就开始实行了“圣师合一”制度,“圣师”既是技术发明者也是传承者,要求具有“圣人品质”和“贤人素养”,培养“经世致用”和“德艺双馨”的技能人才。西周中期,随着“官学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开始实行技术职官制度,要求“六艺之师”培养“诸育兼备,知能兼求”的技能人才。汉代时期,我国开始实行“宦学制度”,要求技术职官具有伦理性与技能性的双重素质,培养学徒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技术。此后,我国要求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能“论经论道”,也要能“明理重术”,逐步彰显出教师理论素质与技术技能素质的二元特征,促进了传统意义上个体指向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再次受到重视。1990年,上海冶金专科学校校长王义澄在《中国教育报》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1991年又分别在《教材通讯》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阐释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要求职业大学1/3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2002—2009年,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文件,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也相继制定了“双师型”教师标准及资格认定管理办法。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有效推动了个体指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16年年底,全国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了39.1%、2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