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十朝印记:双遗产彰显中华文明

南京·十朝印记:双遗产彰显中华文明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孝陵虽然没能保佑明朝万岁万万岁,但其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永世流传,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向往之地。此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青山密林环抱之中的明孝陵占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第一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明孝陵神道的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 吨。

南京·十朝印记:双遗产彰显中华文明

帝王陵寝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大、最受重视的建筑之一,它身上倾注了规划、设计、营造者的无数智慧与心血。历代帝王对陵寝的选址和建造慎之又慎,总想着身后之宅也要占尽天下风水,以保佑子孙永固江山。明孝陵虽然没能保佑明朝万岁万万岁,但其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永世流传,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向往之地。

航拍明孝陵

1381年,在南京称帝的第13个年头,53岁的朱元璋也许是觉得过了人生巅峰,开始为身后事考虑,启动孝陵的建设,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此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就在陵墓开工建设的第二年,马皇后去世入葬于此,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自己又奉行孝治天下,朱元璋以此名孝陵。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青山密林环抱之中的明孝陵占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第二组是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静穆的神道深处,一对对神兽守护者看尽世间沧桑,默守历史的秘密。明孝陵至今还有许多难解之谜,诸如朱元璋究竟是否安葬于此,神道为何如此弯曲,康熙为何多次来此祭拜先朝之帝……这一个个谜团就像深秋的晨雾一样,令人情不自禁地沉迷其间,又不断地想走出迷雾,探寻究竟。

治隆唐宋

明孝陵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王韦说:“这块碑是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的时候,题了词,交给他的亲信,就是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进行了刻石,放在这儿,以显示他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崇敬之情。意思也就是说,朱元璋治理国家的水平能赶得上唐太宗和宋太祖。”

组织建造御碑的江宁织造府曹寅,正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

王韦说:“因为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伴读,从小就跟康熙皇帝一起长大,类似于韦小宝之类的意思,所以康熙皇帝也特别信任他。他做江宁织造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任务,不光是为皇家采办这些丝织品、做龙袍这些,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点像统战一样,去结交这些文人以及监视他们的活动和情况。其实他是负有多重使命的。”

那么,康熙把明太祖推崇到如此高的地位,到底是别有用心还是发自肺腑呢?

王韦说:“包括这个,原来就讲,康熙之所以写这块碑,就是要笼络江南的这些遗老遗少,让大家感觉出我们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统治者,对你们的汉文化,以及汉皇帝的推崇。而且他每次来,有时候还要行三跪九叩,见天子的礼仪,为什么这样呢?就是说一开始我们讲第三次写这个东西,或者第三次三跪九叩,可能是我们今天讲做做秀,笼络一下汉人,但是为什么到第五次、第六次他还这么做呢?就是说他可能对于明太祖还是真的有内心的佩服和崇敬。”

石象路

康熙对朱元璋的治国和作为很佩服是毋庸置疑了。也正因如此,明朝在北京的十三陵,以及南京许多明朝的遗迹才没有像往常朝代更迭一样被后朝付之一炬。这些遗迹,多年之后,却以另一种姿态陪伴着市民。

南京哪里的秋景最让人沉醉?“网红”石像路绝对数一数二,甚至被海内外的网民奉为“南京最美600米”。石像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且是神的坐骑,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明孝陵神道的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 吨。

如此巨大的石刻,是由哪些人雕刻,其原材料在没有重型机械的当时,又是如何运输的呢?

王韦说:“一般都是在采石场那边取一个大致的初胚,然后用这种冬季滚木,以泼水成冰的方法,再用滚木架在上面这样运输,其实也就是一个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更神奇的是,自古以来,中国帝王陵墓的神道都采取统一的南北中轴线形式,而明孝陵扬弃传统观念,让神道蜿蜒曲折,一改过去短而直的做法和中轴对称的布局,其涵义耐人寻味。(www.xing528.com)

石象路落叶绚烂

后人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孙权看门”说。明孝陵正前方横亘着约五十米的梅花山,昔日叫孙陵岗,是三国东吴太祖孙权长眠之地。明建孝陵时,有人提议把它铲平,好铺设一条平直的神道。朱元璋没有同意,他认为孙权是条好汉,可以留着给自己“看大门”。因此,孙陵岗被保留了下来,而神道则弯曲而过。不过现在,孙权的陵墓已经无迹可寻,孙陵岗也被梅花山取而代之。

二是“顺其自然”说。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做事不拘成法,既勇于创新,又注重务实节省。在陵墓建筑上也别出心裁,特别讲究人工与自然地势的相互配合,这样既省去裁弯取直的工程量,又能顺应山水之势,如同南京城墙的修建,与地势合二为一。

三是“象征手法”说。“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这首气贯长虹的诗篇出自朱元璋之手,隐含了朱元璋对天象的崇仰。从航拍画面上看,如果将明孝陵的7个主要建筑拆出,发现“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五龙桥”“享殿”“宝城”分别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头”“勺身”和“勺柄”。古人认为,极星北斗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看来朱元璋深信“魂归北斗”“天人合一”,他死后仍想乘坐“北斗”这一“天帝之车”关照大明江山。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初十,为大明王朝耗费了一辈子心血的朱元璋油尽灯枯,终年71岁。他的遗诏今天读来,依旧让人心生感慨: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翻译成今天的文字,这份遗诏的大意就是,我当了皇帝31年,虽然很勤奋,但由于出身贫寒,能力有限,这皇帝做得还不够好。我死后立长孙朱允炆为帝,文武大臣一定要忠心于他。我的丧事一切从简,全国只要哀悼三天,就可以脱掉孝衣一切照常生活,喜事照办。其实按照旧规,皇帝死后,全国三年内不得嫁娶。有人说朱元璋爱民如子,临死还为老百姓考虑,但他仅仅因为在一次微服私访中,听到一个老妇在闲聊中称呼当朝皇帝为老头儿,就龙颜不悦下旨屠杀这条街的所有人。有人说朱元璋重情重义,建国后不忘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为他们修建豪宅,委以重任,但在晚年时,他却疯狂诛杀功臣,死后还要40多名嫔妃陪葬。有人说他农民出身,勤俭节约,但是无论是生前所住皇宫,还是死后下葬的寝宫,哪一个不是劳民伤财、用人民的血泪堆积而成的超级工程?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明君和暴君因子并存的皇帝,其后的明朝并没有按照他的旨意延续,一场持续了四年多的血雨腥风在他死后拉开大幕。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他的接班人理想人选并不是皇太孙朱允炆,而是长子朱标。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长子朱标是第一人选,无奈朱标只活到38岁便因病早逝。对于勤恳的老皇帝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这不是普通的丧子之痛,而是接班人没有了。整个帝国的命运怎么办?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他居然28天没有上朝。思前想后,朱标的儿子、16岁的朱允炆被老皇帝相中,仁厚的朱允炆应该能得四海归心。为了让朱允炆坐稳江山,朱元璋还为皇孙配备了一个三人组成的智囊团,博学多才的方孝孺位列其一。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朱元璋当初的选择是个错误。如果选同样雄才大略的朱棣当皇帝,就不会出现后来历时4年的内战。但历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实力。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削藩。这一措施触动了众藩王的利益,对皇位觊觎已久的燕王朱棣乘机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从北京一路杀回南京,经过四年的战斗,朝廷军队最终难以抵挡强大的燕军,朱棣率军攻进了南京城。在明皇宫一场神秘的大火之后,建文帝离奇地不知所终,朱棣在南京登基,年号永乐。

马渭源说:“当时打下南京后,朱棣就想起他的军师一句话,到了南京之后,你要登基,最好是找方孝孺,他如果给你起草登基诏书,那么你的大明天下,你就能坐稳。但是方孝孺是保建文帝的,他根本不可能写诏书。所以听说朱棣登基后,方孝孺穿了白色的丧服到大殿上,朱棣就火了,让他脱掉。他不肯脱,朱棣就说,你不怕死吗?方孝孺就说,不要说死了,你诛我九族都无所谓。朱棣就发火了,杀你九族吗?我杀你十族!”

就这样,方孝孺的亲人、族人、门生、好友共870多人同在午门内被虐杀,皇宫成了屠场。至今,午朝门公园内还有一块血迹石。民间传言,这就是方孝孺的鲜血染成的。

方孝孺墓

或许觉得自己太过残暴不得民心,或许是因为这皇位得来的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或许因为带着玉玺的建文帝离奇失踪,总之朱棣当上皇帝后,这些心病始终挥之不去,而这心病也促使他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工程,继而也开创出一个震惊世界的永乐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