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内在动力和现状研究

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内在动力和现状研究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超越需要是人类意识的最高水平,不仅和个人自己,而且和他人,和大自然,和宇宙发生关系。众多的研究表明,自我超越是人类的本性。对翻译教师而言,不断的自我超越也是本性使然,是一种心理需求。无论是教学任务对翻译教师教学能力新的要求,还是翻译教师体现生命价值引发的自我超越,都在现实中形成了翻译教师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新需要。

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内在动力和现状研究

Freeman(2002)曾指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与反思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完善信念系统的动态过程。作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一部分,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根本上也应源自自我发展需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由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而推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前一章的分析表明,对大多数翻译教师而言,其教学能力现有水平和本科翻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高级要求间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差距即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矛盾之一,客观上表现为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需求。从作用机制来看,正是这一矛盾不停的运用变化(旧需求的满足和新需求的不断出现)为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本科翻译教学对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然”标准,对翻译教师,特别是新从事本科翻译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标准要求,为了顺利从事教学工作,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翻译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努力提高各项教学知识和技能,尽快使其教学能力能够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实现矛盾的第一次统一。而后,本科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对翻译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造成教学实践要求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之间的又一次矛盾对立,促使其继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满足新的要求。在翻译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本科翻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和翻译教师现有教学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不停地以对立统一状态出现,不断造成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新需要,促使其教学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 H. Maslow(1987:89)在深入研究人的基本需要后,又提出了“超越性自我实现”概念,用以指超越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并对自己的需要层次理论做了重大修正,在自我实现后增添了更高一级的需要——自我超越需要。自我超越需要是人类意识的最高水平,不仅和个人自己,而且和他人,和大自然,和宇宙发生关系。“自我超越”作为人的一种高级境界,其存在也为后来许多研究者认可。Peter M. Senge指出,“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一项学习修炼,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其精义在于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但却绝不动摇他们的高度自信。因此,他们永不停止学习,能在建立个人“愿景”的前提下保持创造性张力并认清结构性冲突,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中真正心之所向的能力(Senge, 1998: 169-171)。还有学者认为,“人就是超越的产物,人为超越而生,人因超越而成为人,人因为越来越充分地意识到自己超越的本性而意识到自己,创造着自己”(张楚廷,2004:74)。也有人指出,“人与其他存在物的不同在于他不是由外部条件盲目和随机支配的存在,他的本质特征、他的意识本质在于其始终具有一种基于现实和超越现实的指向性,现实存在的一切永远不能满足人,人永远要去改变它”(鲁洁,2001:335)。众多的研究表明,自我超越是人类的本性。对翻译教师而言,不断的自我超越也是本性使然,是一种心理需求。即使在本科翻译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和翻译教师现有教学能力水平二者间的矛盾处于暂时统一状态下,翻译教师自我超越的心理需求也可以继续促使其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

不难看出,自我发展需要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无论是教学任务对翻译教师教学能力新的要求,还是翻译教师体现生命价值引发的自我超越,都在现实中形成了翻译教师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新需要。

显而易见,不断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需要对每位翻译教师而言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位翻译教师在其教学生涯的全部阶段都能认识到这种源于自身的特殊需要。个案分析表明,当翻译教师在特定时间段内无法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需要时,其教学能力发展将会变慢甚至停止。所以能够促使翻译教师意识到自身的发展需求并激发翻译教师做出必要行动去自觉、主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关键因素才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核心保障,这一关键要素便是翻译教师的发展意识。如果说发展需要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发展意识则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力保障。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需求是客观的,而发展意识则是主观的。主观意识能否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需求,并促使意识主体采取必要行动来满足客观需求,是造成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差异的真正内在原因。发展需要好比汽车发动机,发展意识好比让发动机运转的能源。没有发展意识这一“思想能源”的保障,发展需要这台“发动机”只能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法成为促进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所以,发展意识是造成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速度快慢、效果好坏的更深层次的主观内因,是保证翻译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强调的翻译教师发展意识是自我发展意识,即由翻译教师内心产生的主动、自觉的“我要发展”意识,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深度觉醒,而非被动的、强加的、外来的“要我发展”意识。按照姜勇等人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包括自主发展的需要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姜勇等,2009:225)。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自我意识也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只有当翻译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能力发展需要,并主动对自身过去、现在的教学能力状态进行反思,对将来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时,才能保证其教学能力持续、科学地发展。(www.xing528.com)

在本个案研究中,教师D在其教学能力发展的求生和更新阶段,均表现出明显而又强烈的发展意识。她能领会到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从帮学生解惑中获得满足感;能从消极参与研讨发展到带着教学问题有准备地去研讨;她能从注重教学内容发展到注重教学方法;从“教师中心”发展到“学生中心”;最后敢于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翻译课堂。在不断改善教学行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一过程中她的主动发展意识功不可没。“我的这些行为都源于我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同时也因为我清醒地意识到翻译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太高。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满足翻译教学的基本要求。”“每次进教室听课,都感觉同事身上有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地方,都感觉自己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正是因为教师D能随时认识到自身当下的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才保证其看清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进而采取必要措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教师D也有发展意识不强烈的时候。在工作五年之后,她生了小孩。受此影响,其教学能力发展意愿下降,导致其教学能力稳定在之前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

教师L热爱翻译,从小就有像父母一样成为英语教师的心愿,因此成为一名翻译教师实现了其多年的夙愿。正因如此,她入职以后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强大的发展意识支配下,教师L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行为几乎没有中断过。无论在新入职阶段,还是在国外学习及回国后的改进阶段,教师L均表现出了强烈的发展需要和意识。“新入职后我教学经验不足,当然要认真备课,还要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申请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并学习和体会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所以在国外的一年,我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家人的期盼,除积极学习新的词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参与翻译项目,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和翻译实践能力外,还对不同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做了很多笔记,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想着自己回国后在教学中可以好好借鉴一番。”“国外学习回来后,我迫不及待地把编译、校审等职业翻译的必要环节当作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把头脑风暴、热点辩论等新鲜模式当作自己教学组织形式的一部分,同时还要求学生每做一次翻译作业都要同步记录翻译日记,翻译日记中要清楚记录自己为解决翻译问题而查找资料或寻求他人帮助的具体过程。我以为这些国外常见的翻译教学内容和模式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没想到有部分同学不能适应,为此不得不做一些调整。”不难看出,自始至终保持的强烈的主动发展意识,保证了教师L强烈的专业发展责任感,使其能有意识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主动寻找一切学习机会;使其能对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始终保持一种自觉状态,自觉履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反思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最终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更为理想的地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师C虽然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并不突出,但多年来在教学能力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发展意愿和行为。“教学对象在变,教学内容在变,教学环境在变,教师当然必须要变。教师的变就是发展和提高,尤其是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人总要有所成就,我对评职称兴趣不大,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作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我立志要把课教得越来越好,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我一直督促自己不断提升和完善。”“我主动争取的两次出国经历,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我至今还保持着主动反思自身教学的习惯。我觉得教学的改进和提高靠别人的评价效果有限,主要靠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反思让我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找到教学问题答案的同时,也在改善着我的教学行为,优化着我的教学理念,当然也在提升着我的教学能力。这个习惯,我以后还会保持下去。”可见教师C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教学能力现状、未来发展水平均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而且他的发展经历也表明其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的发展目标、计划和途径,并付诸实施。可以说在其教学能力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教师C的自我发展意识都是其克服困难、不断反思、不断探究、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保持教学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综合三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状况可见,主动、自主的自我发展意识是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如教师D的发展历程表明的那样,当翻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缺乏时,就会每天重复知识传递的简单工作,处理琐碎的生活事务,教学缺少创新,当然也谈不上教学能力的发展。此外,即使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等“外部力量”组织的、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的教师培训、进修、访学等项目,也得通过教师本人的自我发展意识作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三位个案教师参与的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对他们的教学能力提升作用明显,一方面归功于单位的组织和动员,但更关键之处在于这些活动迎合了教师本人“我要发展”的强烈意愿。没有教师的自我发展意愿保障,这些活动内容再丰富,形式再多样,只能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资源浪费,难以取得应有效果。正所谓“和外因相比,内因始终是重要而根本的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作用的因素。”可见,翻译教师本人的自我发展意识是外部动机内化的关键因素,是其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

如果职前的学习教育活动使翻译教师成为一名专业人员,那么职后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则是翻译教师应对各种教学挑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障。在当今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没有哪位教师能够仅凭职前所学而一劳永逸地站稳讲台。在工作岗位上继续追求教学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翻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正是其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自觉促进自我教学能力提升的有力保证。对翻译教师而言,取得一次课堂教学的成功容易,难的是次次成功;取得一点教学技能的进步容易,难的是持续进步。翻译教师教学能力要想持久、有效地发展,必需其心理层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其发展意识的长期觉醒,把教学能力发展当作一种主动追求。如果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缺少这种自我意识的支撑,即使偶有进步行为,也顶多呈“一时之快”,难以长久坚持。本研究中的三位个案教师之所以总体上教学能力长期以来呈较快发展态势,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总体上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这种自我发展意识既保证他们长期把教学能力发展提高到自觉水平,也保证他们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因而获得了发展所需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