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界的课程思政共识与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高等教育界的课程思政共识与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课程思政逐步在高等教育界形成共识。[29]新时代大学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靠教师去实施,这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应成为高等学校各二级学院(部)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二级学院(部)应明确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并将其上升到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认识。

高等教育界的课程思政共识与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问题,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要推动其他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由此,课程思政逐步在高等教育界形成共识。新时代大学的课程建设必须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让所有课程都肩负着价值引领的责任。

何谓课程思政?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课程好比汤,思想政治教育好比盐,没有盐的汤不鲜美,光吃盐也无法入口,只有将适量的盐加入汤,才是一份美味佳肴,才能让人们食欲大增。课程思政并不是要增开一门或几门课程,也不是简单地增设几项活动,而是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9]新时代大学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加强课程思政建设。[30]

(一)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与管理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功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在课程建设、课程运行、质量评价中要注重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从课程建设的源头、课程运行的过程和课程评价的结果上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人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标准的制订中设置“育人效果”的观测点。

(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设置“课程思政”改革专项,鼓励教师以专业课为基础,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探寻不同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专业课程思政新理念,引导每位教师反思所授课程的知识传授是否明晰,能力提升是否落实,育人功能是否实现,并在反思中持续改进,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www.xing528.com)

(三)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理念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靠教师去实施,这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新时代大学要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中。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利用新上岗教师培训、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多种渠道,切实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使教师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通过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等平台,整合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四)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意识

课程思政建设,既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也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这涉及全校各类各门课程,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给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新时代大学党委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大学党委书记是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应成为高等学校各二级学院(部)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二级学院(部)应明确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并将其上升到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