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育德文中学校:百年名校育英才

乐育德文中学校:百年名校育英才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二年, 镇平县改名蕉岭县, 学校遂改称蕉岭县立中学校, 次年又改名蕉岭中学。1903 年, 传教士凌高超认为学堂要由教会办理, 便从务本中西学堂分出部分师生另办乐育中学西学堂, 后更名为乐育方言学校, 又改为乐育中学。是年, 校名改为乐育德文中学校。

乐育德文中学校:百年名校育英才

作为创办新学、 领全国风气之先的标志物, 梅州各县在1905 年清廷废止科举之前就创办了数十所中小学。 至辛亥革命前夕, 新学更如雨后春笋, 遍地吐绿。 一个多世纪以来, 历经风雨不断, 行政变迁, 时代前进, 学校分分合合之后, 至今仍有数十所百年老校青春常在。 这些学校在历史中沉淀了自己的特点, 累积了优良的传统, 形成了独有的学风, 出现了多所百年名校

1. 东山中学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前身为东山书院, 创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 1904年, 爱国诗人、 著名外交家、 教育家和维新变法先驱黄遵宪返乡后倡导新学,在东山书院筹建东山初级师范学堂。 1913 年学堂被改为私立东山中学, 1951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学校, 1978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学校和广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1993 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6 年通过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 100 多年来, 东山中学培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如开国元帅叶剑英中将萧向荣、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 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 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 中科院院士曾毅等。 叶剑英、 胡耀邦、 李铁映、 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校视察。

2. 兴宁市第一中学

兴宁一中, 是梅州市重点中学、 广东省一级学校、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创办于1906 年, 初为简易师范科, 后相继改为官立公学堂、 县立中学。1929 年, 县立中学、 县立高级中学、 兴民中学三校合并, 名为县立第一中学。100 多年来, 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30000 多名学子,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中国科学院、 工程院院士王佛松、 汪懋华、 潘炯华, “世纪广东学人”罗雄才、 王越, 省、 军级干部邓逸凡、 伍晋南、 林若、 黄华华等, 其他专家、教授、 艺术家企业家、 高级干部无数。 1988 年6 月3 日, 《南方日报》 以《造就绿茵名将的摇篮》 《兴宁一中的启示》 为题的长篇通讯和评论员文章,报道和赞誉了兴宁一中培养、 输送大批足球国脚的先进事迹。

3. 梅州中学

梅州中学由清末杰出的爱国先驱黄遵宪等先贤于1904 年创办, 自1912 年起至1966 年的半个多世纪中, 一直是广东省立重点中学。 现为梅州市重点中学、 广东省一级学校、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一个多世纪来, 梅州中学培育了无数人才, 其中佼佼者有: 开国元帅叶剑英, 抗日名将黄琪翔、 谢晋元,省部级干部连贯、 杨泰芳, 文化艺术名家林风眠、 黄药眠、 李金发、 钟皎光、潘炯华、 李志学, 著名科学家李国豪、 吴佑寿、 黎尚豪、 邹义章, 著名实业家孙城曾、 曾宪梓、 吴炳连、 黎次珊等。

4. 平远中学

平远中学创办于1906 年, 初名平远官立中学堂, 民国元年(1912) 改称平远县立中学校, 校原址位于平远县老县城仁居镇。 1916 年, 侨贤姚俊修(德胜) 先生独资捐建新校落成, 学校遂从仁居迁至大柘镇羊子甸河畔的现址, 该校是梅州市重点中学, 广东省一级学校,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建校以来, 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北伐军司令姚雨平, 国民政府交通部长曾养甫, 抗日英雄黄梅兴、 姚子青, 知名教授吴三立等均在本校完成中学学业。

5. 蕉岭中学(www.xing528.com)

蕉岭中学由著名诗人、 教育家、 民族英雄丘逢甲于1906 年创办, 初名镇平县官立中学堂。 民国二年(1913), 镇平县改名蕉岭县, 学校遂改称蕉岭县立中学校, 次年又改名蕉岭中学。 蕉岭中学是梅州市重点中学、 广东省一级学校,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00 多年来, 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如联合国原专员钟嘉谋、 “两弹一星” 专家池兴宽、 “黑色食品之父” 赖来展等, 均是该校毕业生。

6. 梅州市乐育中学

乐育中学的前身, 是1902 年邑人黄墨村、 吴登初与德、 瑞、 法基督教色差传教士马谟鼎、 凌高超合作在梅城创办的务本中西学堂。 1903 年, 传教士凌高超认为学堂要由教会办理, 便从务本中西学堂分出部分师生另办乐育中学西学堂, 后更名为乐育方言学校, 又改为乐育中学。 当时学校为便利学生毕业后能升入上海同济大学就读, 特开设德语课, 除国文、 历史、 地理采用汉语讲授外, 其他各科均用德语教学, 是全国仅有用德语教学的四间中学之一。 是年, 校名改为乐育德文中学校。 1914 年万保全(瑞士人) 任校长。万保全在任期间, 陆续兴建校舍, 开辟体育运动场。 在校兴起近代足球运动,开梅县足球运动之先河。 1926 年秋, 革命潮流激荡, 乐中掀起收回教育权的学潮。 1927 年巴色差会宣布乐中停办。 自此乐育中学为华人接办, 学校逐年有所发展。 现为梅州市一级学校。

学校建校100 多年来, 培养初、 高中毕业生计有30000 多名。 其中有学部委员、 院士张如心、 梁伯强、 钟士镇、 江欢成、 刘迪华, 前国家邮电部部长杨泰芳, 获外国博士学位的陈安良、 罗潜、 曾志民、 古鸿烈、 罗耀明、 曾立胜、 吴乃龙等50 余人。

7. 兴宁市兴民中学

兴民中学创办于1903 年, 初时称兴民学堂, 著名教育家、 诗人、 抗日护台爱国志士丘逢甲为首任校长。 1913 年改办为四年制中学, 1923 年定为三年制初级中学。 1929 年, 兴民中学与县立中学、 县立高级中学三间中学合并为兴宁县立第一中学, 原兴民中学校舍为一中校舍的一部分。 1956 年, 兴民中学在现校址复办, 1970 年起增办高中, 并逐步成为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 100多年来, 兴民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万千英才, 如省、 部、 军级干部革命家陈坦、张中、 邓逸凡、 伍晋南, 著名烈士蓝胜青、 陈锦华, 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著名科学家李善邦、 李敦化, 著名教育家王越、 陈子明, 著名电影艺术家袁文殊, 中国新兴版画先驱罗清桢等。

8. 大埔中学

大埔中学创办于1904 年, 1938 年设高中班, 1946 年定为省立中学, 改名为广东省立大埔中学。 “文革” 期间, 由于县城迁移湖寮, 大埔中学被列为大埔县完全中学。 大埔中学创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领导干部、 院士、工程师、 专家、 教授、 华侨实业家等, 遍布海内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