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东长山岛的祭天妃与妈祖文化

辽东长山岛的祭天妃与妈祖文化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启六年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出航途中经过长山岛时,举行了一次专门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正使金尚宪亲自撰写了《长山岛天妃祭文》。《长山岛天妃祭文》的前一首诗歌是《长山岛阻风三日》,从中也可以了解作者一行在长山岛举行祭祀天妃活动的背景。金尚宪一行在大长山岛举行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大长山岛遇到了风浪,不仅风浪大,而且是逆风,“倒海西风”阻挡了前行的航路。

辽东长山岛的祭天妃与妈祖文化

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出航途中经过长山岛(今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大长山岛)时,举行了一次专门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正使金尚宪亲自撰写了《长山岛天妃祭文》。作者一行八月初三日从宣沙浦起航,八月十五日在庙岛[9],长山岛在宣沙浦至庙岛航程中间的位置,由此可以判断,作者一行在长山岛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时间应在八月初十左右。《长山岛天妃祭文》的前一首诗歌是《长山岛阻风三日》,从中也可以了解作者一行在长山岛举行祭祀天妃活动的背景。

长山岛阻风三日(两首)

金尚宪

孤舟三日系沙头,倒海西风吹未休。

秋色夕阳无限好,不妨仙岛重淹留。

明沙锦石海棠洲,水动云流势欲浮。

梦里似曾身到此,不知今日是真游。[10]

从《长山岛阻风三日》题目看,说明作者一行因遇逆风在长山岛停留了三天。诗歌的内容则是记叙了作者在这三天的心情和活动情况,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的乐观精神,以及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灵的思想认识。

第一首诗歌的意思是说,作者乘坐的船孤独地在长山岛岸边停留了三天,从西边吹来的飓风掀起了滔天巨浪,至今也没有停歇。但在长山岛看秋天的夕阳还是无限的美好,在完成出使任务后重返仙岛时,不妨长期逗留在这里。“孤舟”,一是可以解释为朝鲜冬至、圣节使一行的船队,只有作者乘坐的船被飓风滞留在长山岛,也可以解释为朝鲜冬至、圣节使一行的船队在长山岛被飓风吹散,彼此间失去联系。“西风”,作者一行应是从长山岛向西航行至广鹿岛,西风是逆风。“淹留”,长期逗留。《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第二首诗歌的意思是说,长山岛在夕阳的照射下,海边的砂石闪烁着彩色的光亮犹如仙岛,四周有不停进退的海潮,空中有流动的云朵,给人的感觉是,长山岛欲要漂浮起来。我之前在梦中好像来过这个地方,不知是不是我梦见的仙岛海棠洲呢?“海棠洲”,这里比喻仙岛。宋代教育家刘子翚在《宋史》有传,曾教授过朱熹,有《海棠洲》诗:“煌煌海棠洲,锦树临清湾。”北宋进士王钦臣与著名文学家、诗人秦少游(秦观)有诗歌唱和,秦少游有“天明又出桃源去,仙境何时再问津?”的诗句,王钦臣作“穷庐三月已淹留,白草黄云见即愁。满袖尘埃何处洗,李家池上海棠洲”。

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被逆风阻挡在长山岛已经三天了,但“倒海西风”仍“吹未休”,只好寄希望于“主兹四渎”的最大的海神天妃(妈祖)了,于是冬至、圣节使一行在长山岛举行了专门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正使金尚宪亲自撰写了祭文:

长山岛天妃蔡文

年月日,敬祭于天妃之神。夫以小事大,天地之常经。由阴济阳,鬼神之盛德。是以涂山执玉,实严后至之诛。睢水扬沙,允藉冥佑之力;惟彼周郎赤壁,与便一日之中。王勃南昌,借势半帆之上。叔世以降,斯迹愈彰。况我大明,德侔夏后,威增汉家。四海六合,尽入提封。九夷八蛮,罔不通道,岂但臣妾亿兆。尤极敬礼神祇,恭惟尊神。以太阴之元精,主纯阳之大界。显圣久称于历代,膺宠遂隆于昌辰。用坤承干,理不爽于一致。与天作配,尊无对于百灵。昭兹崇奉之仪,实无远迩之间。伏念某三韩老臣,一介行李,乘风破浪。素乏奇伟之志,望日就云,秖切朝宗之心,驾扁舟而逖来。阨孤岛而难进,目骇波涛。信逾弱水千里,身无羽翼,真觉蓬山万重。敢具薄礼,冀荐菲诚。倘蒙渊鉴回明,亟霈慈恩。庶几令节祝圣,无废君命。某敢不斋心颂祷,稽首归依。修黄陵之妙辞,窃愧文章之笔。耸青丘之群听,永传灵应之符。尚飨。[11]

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使臣一行在大长山岛举行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也可见明末朝鲜使臣对天妃(妈祖)的迷信和敬畏。虽然使团正使金尚宪一行在起航前举行了祭祀海神的活动,在祭文中特别祈求天妃(妈祖)能显灵保佑一行人的安全,但在下面的航程中,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使团还是专门多次举行了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金尚宪一行在大长山岛举行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大长山岛遇到了风浪,不仅风浪大,而且是逆风,“倒海西风”阻挡了前行的航路。在当时无助的情况下,只能祈求于神灵了,作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天妃(妈祖),于是《长山岛天妃祭文》就诞生了。

《长山岛天妃祭文》内容说,某年某月某日,我们恭敬地祭祀天妃(妈祖)神灵。小国依靠大国,是天地间的常理阴阳相补,也是鬼神间的盛德。当年大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与各诸侯合作修好,礼尚往来。如果有的诸侯不相应,就要严加惩处。当年楚汉相争睢水之战汉军大败,是因为大风扬沙,楚军有神灵的暗中保佑;三国时,周瑜在赤壁火烧曹军战船也是借助了一天的大风。初唐时期的王勃能作出传诵至今的《滕王阁序》,也是借助于江边“渔舟唱晚”之美景。如果国家衰落,征兆应该是很明显的,可我们朝奉的大明王朝,传承的是夏代以来的中华优秀文化,其威望在中华大地与日俱增,中国的疆域也都在明朝的掌控之下。周边的国家和部族,没有不与明朝有合作往来的,更何况我们作为明朝附属国的朝鲜百姓呢!大明王朝尤其礼敬神灵,尊崇有影响的神主。天妃(妈祖)娘娘您用天地之精气,来主持人间的一些事情。您自多个朝代以来显圣于人间,因被皇帝恩宠受命而兴隆于盛世。您秉承天地正气,伸张正义使之符合天理。您与天相伴,在大海诸神中没有能与您相比的。我们在这里崇拜奉祀天妃(妈祖)神灵,无论远近,您都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希望天妃(妈祖)能看到朝鲜老臣,作为一个使者,带领一班人乘风破浪出使明朝。我素来没有宏伟的志向,只是作为朝鲜国王的近臣,因为有着一颗朝见大明帝王的赤子之心,所以,乘船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但现在却困守孤岛,只能看着惊涛骇浪。我们知道要越过险恶难渡的大海出使明朝,身上没有像大鹏一样的羽翼,感觉就像要去难以企及的蓬莱仙山一样。我们斗胆供奉了一些薄礼,以表达我们的诚意。倘若您能明察我们的遭遇和期盼,以及急切渴望能得到您的恩泽的心情。但愿我们能在圣节之时向大明皇帝贺寿,不辜负我们朝鲜国王的使命,我们怎敢不诚心实意地为您赞美祝福,跪拜归顺呢?我本想撰写一篇歌颂中华优秀文化和您的诗篇,但很羞愧自己的文笔和学识。希望朝鲜的百姓也都能知道您的恩德,并永远传颂您给人间带来的吉祥。请您享用我们的祭品吧。

《长山岛天妃祭文》中的几个词语:“涂山执玉”,这里是合作修好,礼尚往来的意思。出自《淮南子·原道训》:“禹知天下之叛,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实”,确实,实在。“后至之诛”,意思是说迟疑不响应,一定要加以惩治。见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必贻后至之诛。”“睢水扬沙”,指睢水之战,是楚、汉相争的第一次大战,汉军几乎全军覆没,刘邦父亲及妻子都被楚军俘获。南宋文天祥有《徐州道中》诗:“一时混战四十万,天昏地黑睢水湄。乃知大风扬沙失白昼,自是地利非天时。”把刘邦此次失败归咎于“大风扬沙失白昼”。“周郎赤壁”,指三国时期周瑜借助风力在赤壁火烧曹军战船,大败曹军。“王勃”,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其所作《滕王阁序》乃千古绝唱,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叔世”,末世,也指衰乱的时代。《左传·昭公六年》:“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侔”,等同。“提封”,这里指疆域。“臣妾亿兆”,指男女大众,这里指朝鲜百姓。“太阴”,常指月亮。“太阴元君”亦称“太阴皇君”,道教月神。这里比喻天妃(妈祖)娘娘。“元精”,指天地的精气。出自汉代王充《论衡·超奇》:“天禀元气,人受元精。”“纯阳”,这里指人间。“用坤承干”,即承坤,秉承天地的正气。“坤”,代表地。“干”,代表天。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阴阳。“不爽”,不差,没有差错。语出《诗经·小雅·蓼萧》:“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无对”,无双,无敌。“尊无对”,尊尚无可比拟的天理。朱熹《论语集注》:“天即理也,其尊无对。”“百灵”,各种神灵。汉代班固《东都赋》:“礼神祇,怀百灵。”李善注:“《毛诗》曰:‘怀柔百神。’”“三韩”,指朝鲜。朝鲜古代有马韩、辰韩、弁韩,故后人以“三韩”代指朝鲜。“一介行李”,一个使者。语出《左传·襄公八年》:“君有楚命,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一介,独使也。行李,行人也。”“望日就云”,即就日望云,多比喻得近天子。《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逖来”,远来。“弱水”,这里指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苏轼金山妙高台》诗:“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霈”,常比喻帝王的恩泽,这里应指天妃(妈祖)的恩泽。“庶几”,这里有但愿,有幸的意思。“颂祷”,赞美祝福。语出《礼记·檀弓下》:“善颂善祷。”孔颖达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祷者,求福以自辅也。”“黄陵”,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这里应是代指中华优秀文化。“青丘”,这里指当时的朝鲜。《史记正义》引东汉服虔曰:“青邱国在海东三百里。”《通志·天文略》记:“青邱,七黑星在轸东南,主东方三韩之国。”“青邱”,即青丘。朝鲜半岛古代的“三韩”,在今韩国疆域内。

今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的祈祥园最高处耸立着一尊高6米的白色大理石海神娘娘雕像,海神娘娘高举宝莲灯,凝视着前方的大海。每年正月十三,传说是海神娘娘的生日,大长山岛的男女老幼倾城而出,焚香叩首,并把千万只海灯放到海里,随波逐流,祈求海神娘娘保佑万民平安,百舸和顺。海神娘娘的生日是正月十三,妈祖的生日是三月二十三日,显然今天大长山岛祭祀的海神娘娘和妈祖不是一个人。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使臣一行在长山岛祭祀的是天妃(妈祖),说明明末的大长山岛盛行祭祀天妃(妈祖),至于大长山岛今天祭祀的海神娘娘为什么不是天妃(妈祖),笔者没有做深入考察。但无论天妃(妈祖),还是海神娘娘,在人们心目中都是济世救难的女神,海神娘娘可能是当地人信奉的女神,天妃(妈祖)娘娘则是由皇帝敕封、从外地传来的女神,既然都是女神,当地人后来把二人合二为一,也不是没有可能。

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使臣一行在大长山岛祭祀天妃(妈祖)之后的天气及海况的情况,从正使金尚宪创作的《祭天妃迎送曲》内容看,应是迎来了利于航行的天气及海况,所以金尚宪在《长山岛天妃祭文》之后,紧接着就创作了歌颂天妃(妈祖)的《祭天妃迎送曲》,其中就有对天妃(妈祖)感恩戴德的赞颂。

蔡天妃迎送曲

金尚宪

肃金气之澄清兮,瞻玉宇之峥嵘

扫阴翳以戒程兮,爰载余之青旌。

指渤澥而飞艎兮,余将朝乎帝之乡。

酌琼液以泛觞兮,怀椒糈以为

琉璃之界铺碧玉,白云幙兮明月烛。

内怵惕以屏息兮,惧明神不鉴余寸臆。

出不见兮入无听,夜将半兮风泠泠。(www.xing528.com)

忽降临兮娉娉婷婷,翼百神兮从万灵。

纷紫氛之叆叇兮,璆锵呜兮环佩。

欲进而跼兮不敢退,俨若亡而若在。

倏云旗之载卷兮,闪神光之超电。

巨鳅舞兮神鳌抃,河伯前驱,阳侯后殿。

烟雾兮伏波涛,飒凄凄兮回清飙。

悄耳目之寥寥,天河斜兮织女高。

神之反兮曷留,极云海兮思悠悠。

神之德兮何酬,咏万祀兮歌千秋[12]

《祭天妃迎送曲》的下一首诗歌为《三山岛》,说明此诗应是从长山岛向三山岛进发的航程途中所作。

《祭天妃迎送曲》前两句:“肃金气之澄清兮,瞻玉宇之峥嵘。扫阴翳以戒程兮,爰载余之青旌。”意思是说,肃立在金秋越来越清澈的天空下,瞻望九霄云外,那里有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的天帝住所。是神力扫清了大海中的阴霾,于是载着我们的航船才能够拔锚起航,踏上新的航程。前面说到,朝鲜使臣听说天妃(妈祖)是天帝的女儿,“瞻玉宇”,瞻望天帝住所,实则为说明是天帝指派他的女儿天妃“扫阴翳以戒程兮”。“金气”,这里指秋天之气,或指秋天的天空。“玉宇”,用玉建成的殿宇,传说中天帝或神仙的住所。“戒程”,登程,出发上路。“青旌”,画有水鸟的旌旗。出自《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青,青雀,水鸟,这里指航船。

第三句“指渤澥而飞艎兮,余将朝乎帝之乡”,意思是说,我们乘坐的大型航船向着渤海飞速驶去,要去天朝皇帝住的地方进行朝拜。“渤澥”,古代称东海的一部分,即渤海。“飞艎”,飞驰的大型航船。“帝之乡”,这里指明朝皇帝住的地方北京。

第四句“酌琼液以泛觞兮,怀椒糈以为”,意思是说,我们斟满美酒,同时用椒香拌精米制成的食物作为祭品敬献给天妃(妈祖)。“琼液”,这里指美酒。“泛觞”,饮酒。“觞”,古代酒器。“椒糈”,以椒香拌精米制成的祭神的食物。《楚辞·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糈”,精米。“”,粮食。

第五句“琉璃之界铺碧玉,白云幙兮明月烛”,意思是说,天妃(妈祖)的住处是用美轮美奂的琉璃作装饰的,地下铺的是青绿色的玉石。屋内挂的是白色的帷幕,烛光像明月一样明亮。“琉璃”,含有各种颜色的天然人造水晶,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构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琉璃之界”,这里指天妃(妈祖)的住处。“幙”,古同“幕”,这里指帷幕床帐。

第六句“内怵惕以屏息兮,惧明神不鉴余寸臆”,意思是说,怀着惊恐不安的心情,屏住呼吸,怕打扰了神灵不能领会到我们的一片赤心。“怵惕”,惊恐害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明神”,这里指的是天妃(妈祖)。我们在下面还会谈到,崇祯元年(1628)的朝鲜冬至兼圣节使书状官申悦道在记载中曾两次说到“明神”,均指的是天妃(妈祖)。

第七句“出不见兮入无听,夜将半兮风泠泠”,意思是说,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结束后,走出屋外,除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什么也见不到。进到屋内,除了海浪声什么也听不到。到了夜半时分,感觉到的也只是凄凉的冷风。“泠泠”,清凉,凄凉。《楚辞·九歌·初放》:“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第八句“忽降临兮娉娉婷婷,翼百神兮从万灵”,意思是说,忽然间美貌的天妃(妈祖)从天而降,辅佐她的各路神灵也都跟从在她的身后。“娉娉婷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容貌佳,这里指天妃(妈祖)的样子。“翼”,这里是辅助,辅佐的意思。《尚书·益稷》:“予欲左右民,汝翼。”

第九句“纷紫氛之叆叇兮,璆锵呜兮环佩”,意思是说,天妃(妈祖)和众神在紫气的笼罩之下,腾云驾雾而来,天妃(妈祖)和众神身上佩戴的玉饰不时传来了悦耳的声响。“紫氛”,紫气,古人以为出现紫气预示祥瑞,会有帝王、圣贤等出现,这里指天妃(妈祖)的来临。“叆叇”,指浓云遮日,云彩很厚的样子。晋代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这里指天妃(妈祖)及各路神仙腾云驾雾而来。“璆锵”,玉器传出的声音。《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朱熹集注:“璆、锵,皆玉声。”“环佩”,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郑玄注:“环佩,佩环、佩玉也。”

第十句“欲进而踢兮不敢退,俨若亡而若在”,意思是说,想小心翼翼地向前迎接天妃(妈祖)和众位神仙,又怕乘坐的船后退离去,担心掉到大海里,实际没什么可怕的,和天妃(妈祖)及众位神仙在一起,就像我们死去了还活着一样。“踢”,拘束,小心翼翼。“俨若”,宛若,好像。

第十一句“倏云旗之载卷兮,闪神光之超电”,意思是说,天妃(妈祖)以云为旌旗在天空中快速地挥舞,神光闪闪光亮超过闪电。“倏”,极快的。“云旗”,以云为旗。《楚辞·九歌·东君》:“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王逸注:“以云为旌旗。”

第十二句“巨鳅舞兮神鳌抃,河伯前驱,阳侯后殿”,意思是说,巨鳅和神鳌在海中跳着欢乐的舞蹈,水神河伯在前面开路,海神阳侯在后边护卫。“巨鳅”,这里指海中巨鱼,能携舟而行。在第四部分《天启五年的朝鲜使臣与妈祖》中,就有“两大鳅挟舟而行,近陆乃逝,咸以为神助”的记载,说海神派了两条大鱼把天启五年的朝鲜使臣全湜一行护送到了安全的地带。“神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海上有神力的大鳌。“抃”,拍手,鼓掌。“抃舞”,因欢欣而鼓掌舞蹈。“河伯”“阳侯”,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第十三句“收烟雾兮伏波涛,飒凄凄兮回清飙”,意思是说,天妃(妈祖)指挥众神将海面上的迷雾驱散,将大海中的巨浪平息。空中凄冷的逆风雨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大顺风。

第十四句“悄耳目之寥寥,天河斜兮织女高”,意思是说,风浪平息之后,天妃(妈祖)和众神都不见了,静静的夜空只有孤单寂寞的星星在闪烁,天河旁的织女星也高高挂在天上。“寥寥”,数量稀少,形容孤单、寂寞。

第十五句“神之反兮曷留,极云海兮思悠悠”,意思是说,天妃(妈祖)和众神都走了,何不留下呢?他们住在很远的云海边上,留下的只是我们对他们长久的思念。

尾句“神之德兮何酬?咏万祀兮歌千秋”,意思是说,天妃(妈祖)娘娘给我们带来这样大的恩德,我们用什么来酬谢天妃(妈祖)娘娘,报答天妃(妈祖)娘娘呢?我们只能世世代代地供奉她,歌颂她的千秋功德。

从《祭天妃迎送曲》的内容看,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使团一行在大长山岛遇逆风被阻而祭祀天妃(妈祖)之后,迎来了“收烟雾兮伏波涛,飒凄凄兮回清飙”的极好海况,海上的大雾没有了,大浪平息了,利于航行的大顺风来了,作者把这一切的天气变化都归之于祭祀天妃(妈祖)的结果,这也是朝鲜冬至、圣节使正使金尚宪亲自撰写《祭天妃迎送曲》的主要背景和原因,作者除借此表达了对天妃(妈祖)的感恩之情外,也再次说明了因祭祀天妃(妈祖)活动之后天气上的巧合对朝鲜使臣所带来的重要影响,这也使得明末朝鲜使臣对天妃(妈祖)愈加迷信和敬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