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1629)的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还有几次专门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这在《雪汀先生朝天日记》中也有记载,而且李忔诗文集《雪汀集》中还保存有李忔亲自撰写的两段祭文。
《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载:
(九月)十五日丙申,晴,朝东风,夕北风。晓有东风候,与唐船一时(从北汛口)发行,行出海口,因无风下碇。晚有北风候,即挂帆还入前泊处。
十六日丁酉,晓雨朝晴,北风。夕西南风,留泊如昨。
十七日戊戌,晴,西南风,四更头,行天妃神祭。祭罢,有南风候,三船一时发行。出到海口,风似不定,下碇。……食后,风势甚猛,波浪大起,船往如飞。[33]
“风候”,这里指风向。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九月十四日曾在北汛口举行过“行三神祭”活动,但接下来一连三天却是风向不顺,九月十五日初晓刚刚有点顺风,出了海口,或无风,或逆风,只好“挂帆还入前泊处”,又退了回来。十六日仍是逆风“西南风”。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当时航海人心目中最大的神灵——天妃(妈祖),所以就有了十七日的“四更头,行天妃神祭”活动。祭祀天妃(妈祖)之后,却也巧合,迎来了极好的大顺风“风势甚猛”“船往如飞”,这也再次加重了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对天妃(妈祖)的迷信。
朝鲜进贺、陈奏使正使李忔亲自撰写祭文:
北汛口蔡天妃神文
惟神,德贞生水,驱策诸神。济物曰惠,博施惟仁。曾临樯上,救护唐臣。顾余衔命,朝彼紫宸。备经险艰,阻风淹泊。敢荐菲薄,冀终利涉。[34]
《北汛口祭天妃神文》的内容说,您是大海中德高望重,能号令驱使海中诸神的神灵。您给予了海中万物和人类恩惠,广泛施舍的唯有仁慈。您曾亲临航船的桅杆之上,解救了在大海中遇险的出使高丽的中国官员。我们一行也是受命出使的人,准备到中国的皇宫去朝见天子。我们一路备受艰难险阻,现在又被逆风阻隔在此地。我们斗胆地准备了微薄的祭品,希望您能享用,并保佑我们顺利地到达航程的终点。
《北汛口祭天妃神文》中的几个词语:“曾临樯上,救护唐臣”,来自南宋廖鹏飞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说北宋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35]。“唐臣”,指中国的官员。“紫宸”,唐、宋时皇宫殿名,是当时皇帝接见百官或外国使臣的内朝正殿,这里代指皇宫。“淹泊”,这里是停留、滞留的意思。
《北汛口祭天妃神文》中说天妃(妈祖)能“驱策诸神”,有权利支配其他海神,在前面《祭大海神文》中,说大海神能指挥海神“天吴”、风神“风伯”,让“天吴护帆,风伯清尘”。天妃(妈祖)和大海神都能号令、驱使海中诸神,这说明在明末朝鲜使臣心目中,天妃(妈祖)就是大海神,大海神就是天妃(妈祖)。
据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全辽志》卷一《图考》的《复州卫境图》显示,在长生岛(今长兴岛)西边,即北汛口一带有“娘娘庙”。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盛京通志》卷二十五《山川一·复州》记载:“娘娘宫山,城西四十里,即天妃宫。”复州城西四十里,也是北汛口的位置。《四库全书·盛京通志》卷九十七《祠祀一·复州》也记载:“天后庙,在城西南四十里,正殿三楹,大门三楹。”《四库全书·山东通志》卷二十《海疆志·海运附》还记载:“自旅顺西一百一十里至复州天妃宫口。”这个位置,指的也是北汛口。这不仅说明,当时北汛口一带有天妃(妈祖)宫,而且是明清时期海上往来的重要驿站。这一点,清咸丰三年(1853)的《创建天后宫碑》中也有记载,说复州天后宫所在的位置,“地滨大海,虽通(奉天)省之下游,实舟行之孔道,北通牛口,西通析津,西南通利津、莱州,南通烟台、登州,而东南则茫乎其未有涯矣,(江)苏之沪,浙(江)之宁、慈,福(建)之同安、台湾,岭南之佛岗、厦门,凡商贾之有事于北者,其往来皆必经于此”[36]。“牛口”,牛庄口岸,指今营口市一带。“析津”,指辽代析津府辖区,今北京城西南一带,辖今天津市辖区。“利津”,山东省利津县,地处黄河口岸。复州娘娘庙地处东北地区海上往来之要冲,海上商贸往来的繁华之地,也可联想到复州娘娘庙香火的兴盛及对朝鲜使臣的影响。
关于复州娘娘庙的情况,据民国《复县志略·祠庙表第四十三》记载,复州娘娘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复州娘娘庙,“占地40亩,宫内(妈祖)神像用檀香木雕成,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并带有机关,触动木钮,神像立即舞动,两侧是侍女塑像。航海路过这里的官吏、学者、商人和船夫等,都来祈求保佑”。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在北汛口举行了专门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极有可能就是在北汛口天妃(妈祖)宫举行的。
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到达辽东湾西海岸后,由于后金军队十月份侵占了长城以南的遵化及山海关周边的部分地区,他们已不能经觉华岛海域登陆走陆路进入北京了,在辽东湾西海岸滞留了五个多月后,次年(崇祯三年,1630)三月,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只好乘船沿海岸线过山海关海域,绕道天津进北京。
《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载:
(三月)八日戌子,晴,朝,东风大作,早发,向望海亭行娘娘庙祭。稍晚风势稍定,竢汐水出港口外停泊而宿。
九日己丑,朝,阴,东风,稍晚大风且雨,平明行开洋祭,张帆放船西南大海。[37]
“望海亭”,从《雪汀先生朝天日记》描述的位置看,应在山海关以南。如果联系到望海亭周边有娘娘庙,这个位置应在今山海关以南的石河口处,这里当时有天后宫,即天妃(妈祖)庙。明《嘉靖山海关志》卷七《祠祀七·神祠七之一》也记载:“天妃庙,在南海口关西。国初通海运时所建。主事祁顺记。”说山海关天妃(妈祖)庙是明初所建。“祁顺”,明朝天顺四年(1460)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祁顺撰写的《山海关天妃庙碑记》,载光绪《永平府志》卷三十六《建置志八·坛庙祠宇下》:
天地间海为最钜,海之神天妃为最灵,凡薄海之邦,无不祀天妃者,由能驱变怪,息风涛,有大功于人也。山海关去城南十里许为渤海,汪洋万顷,不见涯矣。海旁旧有天妃祠,相传谓国初时海运之人有遭急变而赖神以济者,因建祠以答神贶。历岁滋久,故址为浪冲击,几不可支,而堂宇隘陋,亦渐颓毁。天顺癸未(1463)太监裴公珰以王事驻山海(关),谂神之灵,就谒祠下,顾瞻咨嗟,语守臣及其属曰:“天妃显应,功利闻天下,而庙貌若兹,非所以崇名祀也,盍撤其旧而新是图?”遂施白金三十两,以倡于众。时镇关兵部主事杨君琚暨参将吴侯得各捐资为助。凡好义者皆致财效力,以后为愧。于是市材僦工,择时兴役,崇旧基而加广焉。为祠前后各三间,坚致华敞,足历永久,其像惟天妃,因旧以加以整饬,余则皆新塑者,复绘众神于壁间,威仪跄跄,森列左右。远近来观,莫不肃然起敬,以为前所未有也。肇工于甲申年(1464)秋七月,落成于冬十月。……
由此可见当年山海关天妃庙的场景及在当地的影响。崇祯二年(1629)的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见到的山海关天后宫,应是明朝天顺年间重建的,可惜的是,山海关天后宫毁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之手,德军占领山海关后,将天后宫改造为军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山海关天后宫又被英军接管,作为英属印度营的营房。1958年,山海关天后宫被拆除。今天人们见到的山海关天后宫是198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在山海关一带举行了两次祭祀活动,一次是三月八日的“向望海亭行娘娘庙祭”,一次是三月九日的“行开洋祭”。“向望海亭行娘娘庙祭”,祭祀的神灵是天妃(妈祖),朝鲜进贺、陈奏使正使李忔还亲自撰写了《望海亭祭天妃文》。“行开洋祭”,应和在朝鲜起航时的开洋“三神祭”是一致的,祭祀的对象应是“三神”,即“大海神”“龙王”“风伯”,是以天妃(妈祖)为首的诸多海神。
朝鲜进贺、陈奏使正使李忔撰写的《望海亭祭天妃文》:
望海亭蔡天妃文
惟神,昔在唐朝,夙着灵异。神临樯上,以济华使。今值虏警,航此玉帛。神监至诚,护我利涉。[38]
《望海亭祭天妃文》的内容是,您是神,在中国明朝之前,就显露了奇异的神功,神奇地降临到了在海中遇险的船只桅杆上,救了出使高丽的宋朝使臣。今天因为遭遇后金军队的侵扰,我们只能乘船到天朝来敬献玉帛。希望您能体察我们的一片诚心,保护我们在大海上顺利航行。
“神临樯上,以济华使”,即前面说到的北宋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海中遇险后脱险的事件。“虏警”,指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率数十万清兵绕道蒙古突破大安口,十一月初连陷遵化等地,直逼明朝京都(北京),打响了明朝的京都(北京)保卫战。
三月初八日,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乘船起航后,正使李忔还创作有诗作,记下了作者一行登望海楼娘娘庙之后拔锚起航的感受。
三月初八日,望海楼前洋乘船,发向天津
李 忔
自古东藩使,谁登望海楼。
铁山秋系缆,金嘴夜藏舟。
欲问天津路,期枭左谷头。
平生壮游愿,今日薄言酬。[39]
诗歌的首联“自古东藩使,谁登望海楼”说,自古以来从东方来的藩国的使者,有谁登上过望海楼娘娘庙祭祀过天妃(妈祖)呢?“望海楼”,即《雪汀先生朝天日记》中作者在三月初八日记载的“望海亭”。首联的言外之意是,朝鲜进贺、陈奏使李忔一行是第一批登上过望海楼娘娘庙祭祀天妃(妈祖)的朝鲜使团,说明了李忔一行对天妃(妈祖)神灵的迷信与尊崇。
颔联“铁山秋系缆,金嘴夜藏舟”说,我们一行人去年秋天曾在铁山嘴停泊过,我们的航船明天晚上还要到金山嘴停泊。“金山嘴”,在山海关与天津的航道之间,下面还会说到。
颈联“欲问天津路,期枭左谷头”说,要问到天津的航路怎么走,期望连夜间都能辨明方向的枭在船头上引领着我们。“枭”,猫头鹰,听觉非常灵敏,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觅食。
尾联“平生壮游愿,今日薄言酬”说,我们有着一生要壮游天下的意愿,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应该感谢上苍啊。“薄言”,谦辞,人微言轻之意。尾联与首联相扣,说应感谢天妃(妈祖),让我们一行人在大海中壮游。全诗表达的是作者一行人对天妃(妈祖)的迷信与尊崇,尾联则是表达了作者一行人对天妃(妈祖)的感谢和新的期盼。(www.xing528.com)
朝鲜进贺、陈奏使正使李忔还有一首《舟次金山嘴,次李星山韵》诗,诗中说到的“天妃庙”,即望海亭娘娘庙。
舟次金山嘴,次李星山韵
李 忔
半岁淹关路,春风鬓欲丝。
停云望在眼,青草梦生池。
解缆天妃庙,乘槎谷雨时。
中流思击楫,谁任国安危。
又
溟涨天疑窄,潮生地欲开。
危樯凌浡海,惊浪吼风雷。
萧寺闻浮叶,天津试渡杯。
遥怜故乡月,照我独徘徊。[40]
“金山嘴”,《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载:
(三月)九日己丑……张帆放船西南大海,接天无际矣。行数百里逢风雨,波浪如山,仅得停泊于近岸崖渚,地名金山嘴。[41]
以上记载说明,金山嘴在山海关望海亭娘娘庙南数百里处。据《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载,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于三月十日四更就离开了金山嘴。所以,此诗只能是作于崇祯三年(1630)三月九日。“李星山”,朝鲜进贺、陈奏使制述官。制述官主要负责使团文字方面的工作,类似今天的文字秘书。进贺、陈奏使正使李忔在北京去世后,《雪汀先生朝天日记》后半部分,即《雪汀先生朝天日记》卷三,系李星山撰写。[42]
《舟次金山嘴,次李星山韵》共两首。第一首首联“半岁淹关路,春风鬓欲丝”,意思是说,从(去年九月)到了山海关算起,在山海关已经滞留了半年时间,现在已是春风荡漾的季节了,可我们还没有到达北京,完成出使使命,郁闷忧愁之情使两鬓都增添了白发。“淹”,这是淹留、滞留的意思。“鬓欲丝”,应是借用了中国唐朝诗人许彬《题故李宾客庐山草堂》里的“愁多鬓欲丝”的意境。
颔联“停云望在眼,青草梦生池”,意思是说,望着天空中凝聚不散的云朵,想起了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思念亲人的《停云》一诗,也记起了中国古人谢惠连的“池塘生春草”的传说。《停云》是东晋末年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首四言古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的,作者在序中说到此诗的主题是“思亲友也”。“池塘生春草”,来自《南史》卷十九《谢惠连传》:“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本州岛辟主簿,不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中也有诗句:“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颈联“解缆天妃庙,乘槎谷雨时”,意思是说,我们在山海关望海亭娘娘庙解缆起航的时候,正值谷雨时节。“谷雨”,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节之后。作者一行三月九日“行开洋祭”拔锚起航,应是过了清明节,还未到谷雨,作者这里说谷雨时节解缆起航,应是下一个节气是谷雨的意思。
尾联“中流思击楫,谁任国安危”,意思是说,乘坐在航船上,又想起了当年祖逖中流击楫,誓死平定中原的故事,现在中国大明王朝和朝鲜都遭到了后金军队的入侵,谁又能像当年祖逖一样中流击楫,驱逐敌寇入侵呢?“中流击楫”,载《晋书·祖逖传》:“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说祖逖手敲船桨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滔滔江水,一去不返!”
《舟次金山嘴,次李星山韵》第二首首联“溟涨天疑窄,潮生地欲开”,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与天相连,给人的感觉就像天空变小了一样,大海涨潮退潮的时候,就像是大地开裂把海水吞并和吐出一样。“溟涨”,泛指大海。
颔联“危樯凌浡海,惊浪吼风雷”,意思是说,我们的航船在大海中航行,多次遭遇到惊涛骇浪和风雨雷鸣。“危樯”,船上高耸的桅杆,这里代指航船。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颈联“萧寺闻浮叶,天津试渡杯”,意思是说,我们曾在寺院一起听过经书,现在又要赶到天津携带着贡品去北京朝贡了。“萧寺”,寺院。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浮叶”,应是“佛页”之误。古代印度在纸张发明之前,曾经将经文写在树叶上。“渡杯”,即“杯渡”,亦作“杯度”,泛指僧人云游所携之物。这里应指朝鲜使臣携带的给大明皇帝的礼品。南朝梁《高僧传·神异·杯渡》记载,晋宋时僧人,不知姓名,相传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号曰“杯渡”。
尾联“遥怜故乡月,照我独徘徊”,意思是说,我徘徊在船头,怀念故乡,遥望故乡的明月。尾联也照应了第一首诗的颔联“停云望在眼,青草梦生池”,把作者以国事为重,又时时不忘故乡亲人的爱国思乡情怀糅合在了一起。
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在山海关一带停留期间,正使李忔还作有《大殿春帖》一诗,说到了天妃(妈祖)。
大殿春帖
李 忔
天时推岁首,风化颂驺虞。
共喜三阳进,旋瞻万物苏。
天妃调玉屑,王母下仙区。
桂掖崇呼罢,千官醉禁壶。[43]
《大殿春帖》首联“天时推岁首,风化颂驺虞”,意思是说,计算天时首推每年的第一天,即大年初一,谈到民风民俗时都要颂赞仁兽驺虞。“驺虞”是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践踏,只有枯死了才去吃。“驺虞”最早载于《山海经·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
颔联“共喜三阳进,旋瞻万物苏”,意思是说,春节是三阳开泰的日子,大家都很高兴,瞻望周边万物都开始复苏了。“三阳”,指春节,一年之始,开始了天地和美、万物生发的鸿泰景象。人们多用“三阳开泰”作为新春祝福。
颈联“天妃调玉屑,王母下仙区”,意思是说,“三阳”来临这一天,天妃(妈祖)娘娘开始忙着调制救人的仙药了,王母娘娘也降临到人间来视察了。“玉屑”,玉的碎屑,这里指仙药,或玉屑做的饭,食之可无疾。《三国志·魏书·卫觊传》:“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尾联“桂掖崇呼罢,千官醉禁壶”,意思是说,大殿里祝福新年的欢呼声结束之后,众多的官员开始尽情畅饮,一醉方休。“桂掖”,月宫里的宫殿。这里指官员们饮酒的大殿,照应诗的题目。
崇祯三年(1630)正月初一,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的活动情况,《雪汀先生朝天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三年庚午正月初一日,辛巳,晴,晓头往参望阙礼,礼毕,阁部以下诸将官皆诣庙堂行礼,回即封门,不得岁拜,以俟来日。江差官来见,曰节日故来拜。请入叙话。……千里做客阻滞两月,又逢新春客怀,如何如何。[44]
“望阙”,仰望宫阙,比喻怀念天子。当时周边战事正紧,故驻守的将领“不得岁拜”,相互拜年问候。朝鲜进贺、陈奏使一行在山海关一带滞留了两个月不能进京,又逢传统的春节,其心情可想而知。但在此时,朝鲜使臣仍能想到解急救难的天妃(妈祖),也说明天妃(妈祖)在明末朝鲜使臣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