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一项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一项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具有多层面、多维化、多元性的特点,这是由民办高校的定位和组织结构所决定的。民办高校的定位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颁布民办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二)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三)民办高校的研究类型分析研究类型民办高校是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趋势。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一项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具有多层面、多维化、多元性的特点,这是由民办高校的定位和组织结构所决定的。

(一)民办高校的定位分析

每所学校,其运行机制都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化、多元性有机组成的运行机制群,如决策机制、分配机制、协调机制、评价机制等。对于这种组织结构形成的制衡关系、责权划分和配套机制等规则,可以运用组织结构理论,探讨民办高校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不同层次的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的动态选择,保证高等学校内部主要工作目标有效运作的基本程序与手段。

民办高校的定位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颁布民办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高等学校是多层次、多类型的,不同高等学校、不同的专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相应的标准也应是多样化的。从民办高校目前的定位看,不论是技术应用型私立专科院校,还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私立本科院校,若按科研的规模和水平划分还属于教学型学校的范畴,但是未来向教学科研型迈进是必然的趋势。从中国公立大学组织转型的实践看,如果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及时在组织结构上实现转型,仍沿用教学型大学所采用的刚性化分层结构,那么,学院(系)的办学活力就不能增强,学科建设任务难落到实处,学科水平很难提高。从这个层面看,私立大学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大学转型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并能通过主动调整和构建大学组织结构来实现大学转型,这将成为保持那些已经“升本”的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二)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包括组织的稳定、明确的相互关系形式、清楚的职权和严格的沟通渠道等,强调结构的客观性、非人为化和形式化等概念。关于组织结构的类型,最为基本和常见的,即科层结构、事业部制和矩阵结构。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比例也必须调整,从而使得学校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科研型,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大学的规模也对大学组织有很大的影响。决定了单位划分,规模越大,结构越多,它还影响组织协调,为了实现组织一体化,学校必须设置多种连接机构,安排更多的协调人员。再次,它还影响集权与分权。决策者限于时间、精力和能力不得不授权给其他人员以确保决策正确。组织规模还影响和决定组织结构的类型的实际和选择,规模小时,组织可能采取简单结构;规模适中时,可采取职能结构或职业科层制;规模大时,则采用事业部制等。对大学所处的时代及环境特点的分析判断,其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决策能力等都决定着大学组织结构是否优化合理、是否有效,决定大学组织结构的改革与创新的速度。

民办高校专科层次可选择刚性化的科层结构,管理重心在行政权力,即最上层—学校主导。这种管理模式,学术权力影响力较弱,科研和学术发展的权重相对教学而言也较轻,学校一层的行政主导各种事务权力比较大。管理绩效主要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层,尤其是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教学型大学组织结构的动态选择往往是刚性化的科层结构。这是一般大学在初创期和发展期的必然选择。科层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行政权力对学校资源的整合和导向,关注教学过程的规范、制度的统一、科层管理的严格,具有刚性化、集中化的特征。教学型大学是以专业领域为核心,以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为基础,组成教研室。教研室是教学型大学最基本的组织单元。这种规范的科层式的组织结构,可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质量的提高。(www.xing528.com)

(三)民办高校的研究类型分析

研究类型民办高校是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趋势。任何一所大学,在初创期都是教学型的,先有教师,后有学生;先有教学,后有科研;先形成教学型大学,后进入教学研究型大学行列。中国大多数大学转型缓慢而艰难,由于大学之间的竞争激烈,大学的管理者对大学转型的规律和特点缺乏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如何通过调整和构建大学组织结构来实现大学转型缺乏认识。

一般组织理论而言,“扁平式的事业部制”是当组织系统巨型化后,传统的科层式“金字塔”管理结构受到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的双重挑战,直接导致了管理重心的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管理层面减少,组织结构扁平化。事业部制的本质是“联邦分权制”的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科学地界定了总部与各单位(事业部)的关系,总部从事战略规划研究,制订组织发展目标,选派事业部的领导者、制定推进组织发展的政策,监督和考核事业部的绩效。各事业部是个相对独立的实体或自治组织,被总部赋予了较为充分的人、财、物的调控权,以便使各单位(事业部)可以主动积极地对外联系和拓展,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同时又可以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围绕组织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

扁平化事业部制的最大优点是:由于决策分权,使具有自治特征的事业部得到权力的聚合,组织系统的许多问题和矛盾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妥善处理,而不会像科层制结构那样,不断把问题向上层推。由于事业部的组织规模相对适中,容易形成组织系统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使事业部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学型研究大学采取扁平式的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要求大学组织结构在学院层面上整合,通过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协调,整合学科资源,调动学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学科建设以及硕士、博士点的建设。管理重心在学院,即在中间位置。管理重心下放到学院,学院有一定的财权、人权和教学权,推动学科发展,向研究型大学转型。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双管齐下”,加速学科发展,不同阶段,学术权力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教学型研究大学采取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事业部制大学组织结构,要求大学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给予所属的学院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实体。建立学院的五大制度:教学责任制、学科建设责任制、队伍建设责任制、自主理财制和自主调整院内资源制。随着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组织结构。为了学校的学术发展,多数民办高校都设立了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科建设评估委员会等。由于组织学校行政活动和学校学术活动职责分工不同,学校管理过程中就产生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现在的民办高校里,往往是行政领导主导,学术权力“偏安”。怎样重新设计大学内部权力模式,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制衡,协调统一,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