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要实现人全面发展,就要加强人文教育

教育要实现人全面发展,就要加强人文教育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特定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严峻性尤为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从整体上克服应试教育机制下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造成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有助于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战略上得到认真贯彻和有效实施。从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来看,素质教育包含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要实现人全面发展,就要加强人文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明确规定。从上述的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出发,我国教育要真正实现这一旨归,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就必须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并重、协调实施。然而,纵观我国教育的实际现状,却恰恰存在着畸轻畸重、偏执偏废的现象,存在着科学教育倍受青睐而人文教育遭遇冷落的状况。这具体表现为:其一,整个教育明显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的倾向。其二,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日趋浓厚,而人文属性逐渐淡化。近年来,许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普遍以实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从事教育,把教育纯粹视为“就业准备的过程”“智力投资的过程”“潜在生产的过程”“价值积累的过程”,甚至主张教育要“产业化”“商品化”等等。这种总摆脱不了经济学视野的教育理论,使教育的运行过程普遍染上了实用唯学、急用先学、急功近利、热蒸现卖的通病,这就使以完善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人格为鹄的的人文教育遭到了空前冷落,教育的人文属性和意蕴渐趋模糊。其三,伴随着现代化建设对高新科技需求的增强,一种科技理性主义的思潮在当代中国显著增强。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思潮的涌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和现实进步意义,但也潜存着不合理性的成分,即它只承认科技的价值而忽视人文的价值,只关注到了对物化世界的改造而忽视了对人化世界的改造,只注意到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这种思潮渗透到教育领域里,一是导致唯智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盛行;二是导致重理轻文现象严重滋生。人文教育式微的现状,必然对年轻一代人文素质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大量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当代青少年儿童在成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想信念淡漠,责任感、使命感下降,道德平和伦理修养欠佳,社会化和个性化水平不高,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缺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并且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上述状况的出现,意味着我国教育的客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原有的初衷,出现了目的与结果之间的悖论,这种现象也被有的学者称之为“教育的异化”[5]。由是观之,加强人文教育,大力提高年轻一代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教育在实现自身目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极为严肃的课题。在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特定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严峻性尤为突出。加强和改善人文教育,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就目前而言,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要在价值观念上对人文教育进行合理的定位。如前所述,人文精神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对此,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自觉地拴橥人文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基本地位,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共张、协调实施。目前,要特别注意纠正观念领域里严重存在的唯智主义和科技理性主义倾向,防止教育商品化趋势进一步蔓延。应认识到,教育一方面具有开发人力、增强智能、提高个体生计本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更具有纯正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个体精神境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功能。因此绝不能单纯从工具理性主义或功利主义的视野来看待教育,否则,就会使学校沦落为一种磨刀磨剪子的谋生作坊。

第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从整体上克服应试教育机制下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造成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有助于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战略上得到认真贯彻和有效实施。从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来看,素质教育包含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也只有重视了人文教育,才能谓之全面贯彻了素质教育。

第三,大力扶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毋庸置疑,目前我国的人文社科研究也处于一种式微的状态,正所谓“人文研究日见萧条,文人境遇日趋尴尬”。人文社科研究的滞后和萧落,一方面会从科学性和理论水平上制约人文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也会从文化氛围上进一步加剧重理轻文的现象,使年轻一代感到“学理工吃香,学人文无用”。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必须与重视人文科学发展并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具有改造自然、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任务,也具有改造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而且对自然的改造也应置于对人类生存境遇终极关怀的视野之中。因此人文社科研究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值得呼吁的是,目前国家在出台科研立项、科研奖励、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政策时,不应一味地只向理工科学、高新技术科学倾斜,也应统筹兼顾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席之地;同时,在人文社科领域里,不仅要重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应用性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还应大力加强和扶持文、史、哲等基础性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第四,深化人文教育改革,增强其科学性和实效性。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强人文教育就应该在大中小学增加人文课程教学的比重。此等观点笔者并不苟同。就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开设的人文课程的门类和课时而言,并不算少,问题的症结在于,一是学校和学生对这些课程不够真正重视,二是这些课程的实效性不强。以德育为例,应该说投入的精力、开设的课程并不少,但总是存在着事倍功半、高耗低效的问题。因此,加强人文教育还需要从深化人文教育改革入手。首先,应强化人文教育的科学性。人文教育只有不断地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来充实和支撑,才能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为此,我们既要倡导科学教育人文化,更要坚持人文教育科学化。其次,人文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目标,而应将知识的传授与人性的陶养有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优秀遗产的同时,更重要地获得智慧的启迪、心灵的润泽和精神的熏陶。再次,人文教育应改变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主体活动,密切师生双向交流,丰富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生动直观、深入浅出地接受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www.xing528.com)

[1][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司晓宏.英国中学管理体制述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杜时忠.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与迫寻[J].教育研究,199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