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康复学:探索中医护理基础

中医康复学:探索中医护理基础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阴虚证和燥证患者,湿度可适当偏高;阳虚证、湿证患者,湿度宜偏低。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科学的食谱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利用饮食调护配合治疗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护理人员应每日适时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除思想上的困扰。

中医康复学:探索中医护理基础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中医康复护理体现在日常生活起居、精神、用药、训练、饮食、康复环境和预防常见并发症等各个方面,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功能护理、褥疮护理和外治护理。

一、起居护理

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良好的康复环境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有利于治疗和休息的环境。

(1)障碍设施,即以坡道设施或电梯替代阶梯,从而解决使用轮椅者或其他代步器(如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行动困难者的行走障碍。

(2)病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噪声可使患者产生烦躁、惊悸等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3)病室应整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及时排除秽浊之气。应根据季节和室内的空气状况而决定每日通风的次数和每次持续的时间。阳虚和易受风邪侵袭者,在通风时应注意不使其直接当风。病室的整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室内布置应力求简单、整齐,易于清洁消毒。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的保持。

(4)病室温、湿度应适宜,一般以18~20℃为宜。阳虛和寒证患者多畏寒肢冷,室温宜稍高;阴虚和热证患者多躁热喜凉,室温可稍低。病室的湿度以50%~60%为宜。阴虚证和燥证患者,湿度可适当偏高;阳虚证、湿证患者,湿度宜偏低。

(5)病室应保持光线的充足,以使患者感到舒适愉快。但根据病情的不同,也应适当调节。热证、肝阳亢盛、肝风内动的患者,光线宜稍暗。病室、厕所的房门应当以轨道推拉式门为宜。对偏瘫、截瘫或视力障碍者来说,这样的进出比较方便。

(6)门把手、电灯开关、水龙头、洗面池等的高度均应低于一般常规高度;房间的窗户和窗台的高度也应略低一些,以便于肢体残疾或久病不能站立者在轮椅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此外,窗口位置低一些,可以使轮椅乘坐者直接观望到户外的景色,以减轻心理障碍因素。在厕所、楼道中应设有扶手,以便于功能障碍患者的行走、起立、如厕等活动的扶助。如果条件允许,对高位截瘫者还可以使用“电子环境控制系统”装置,通过用口吹气的气控方法来协助解决开关灯、电视窗帘等日常生活动作。

另外,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也很重要:

(1)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订不同的作息时间。作息时间多因季节而异,如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升发,应晚睡早起,患者睡眠时间宜短;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气旺盛,天气炎热,昼长夜短,应晚卧早起,中午暑热最盛之时应午睡;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阳气始敛,阴气渐长,应早卧早起;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应早睡晚起,延长睡眠时间。

(2)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地活动的患者每天都要保持适度的活动。适度的活动能促进气血流畅,使筋骨坚实,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当的运动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若因患病而偏于安逸,则易使气血郁滞,不仅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甚至还能诱发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二、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护理和指导。饮食调养不仅是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更好地促进康复。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科学的食谱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关键之一。而对于患病之人,饮食的调护更是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食物也同中药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的特性,因而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利用饮食调护配合治疗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饮食调护得当,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尤其是慢性疾病和重病恢复期的饮食调护,对于疾病的康复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饮食调养

饮食性味要根据病情而定,如根据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状态分别以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等。还要根据辨证和患者习惯,适当调节食物温度,切勿过冷过热。饮食不能偏嗜,这一点在疾病康复阶段更加重要,要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调配,才能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过食肥甘厚味会化痰生热,易发疮疡;过食辛辣,使胃肠积热,大便干燥,甚至痔疮出血;肠胃疾患康复期或老幼虚弱患者均宜少食多餐。饮食还要注意清洁卫生,易消化而富有营养。

(二)饮食宜忌

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也多有偏性。有于病相宜,有于病为害,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食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服药、季节、气候、饮食习惯等诸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饮食。寒证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性热性食物;热证忌辛辣、醇酒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津液丰富类食物;阳虚证忌寒凉食物,宜食温补类食物;阴虚证忌温热食物,宜食清补类食物。

三、情志护理

言语开导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正面的说理疏导,引导患者自觉地戒除不良心理因素,从而改变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要及时地解除患者对病情及所面临功能障碍的各种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多了解一些正面的医疗案例,使其丢掉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遇到的困难,应积极帮助解决。患病之人,其情志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沮丧、恐惧、愤怒等情绪。这些反映和变化,均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并影响患者在康复治疗及训练中的主动程度。因此,帮助患者从各种不正常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对于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一)根据情志需要施护

疾病的折磨会使人感情脆弱,感觉过敏,易激怒,故需要更多的关怀、同情与安慰。病后长期卧床,也容易无休止地猜想、思考,会感到烦闷、无聊,产生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极需要与人交流。护理人员应每日适时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除思想上的困扰。对于不合理的或现有条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应给以耐心的解释和说服。

(二)根据不同情志特点施护

不同患者,由于文化素养、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婚恋家庭、性格特点、习惯喜恶等不同,发病后心理状态差异极大。儿童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的心理状态各不相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易被接受的方式。即使是同一病证,心理变化亦相差甚远。同属精神疾患,癫狂患者大多心胸狭窄,性格怪僻,护理人员要语言谨慎,严防刺激患者而诱发狂躁;而惊恐忧郁患者,又疑神疑鬼,怵惕不安,护理人员宜用暗示、宽慰、释疑的语言和行为消除以上状况。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中医情志致病的特点而因人施护。

(三)根据不同病程变化施护

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同,故心理变化各异。如癌症患者,疾病初期,未确诊之前,主要表现为不安和焦虑情绪;确诊后,患者感到震惊,在不得不接受事实后,则感到悲观、沮丧、绝望,是情绪最恶劣的时刻;随着病情进展,又不得不忍受手术、放疗等痛苦,情绪容易变得抑郁、孤独,不愿再与人谈预后和病情;死亡逐渐逼近,就会变得丧失信心,厌世轻生,产生绝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他们的情志变化,在不同的情绪波动中,给患者以不同形式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平稳、毫无遗憾地度过人生最后历程。(www.xing528.com)

四、功能护理

对于伤残或疾病留下后遗证的患者,应尽量通过康复功能训练,促进患者代偿机制的形成,使之能够生活自理,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无论何种训练,均应在康复护理人员的护理下有程序、有规律地进行,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一)避免过度疲劳

患者病情较严重时应以休息为主,可保持体力,有助于恢复健康;而适当的活动可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提髙脏腑功能,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因此,病后的适当活动,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十分重要的,但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体质强弱、个人爱好而适当安排其休息与活动。不宜过分强调休息,毫不活动,也不可过度劳累。活动少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活动量过大则加重患者心肺负担,易诱发疾病的再次发作。一般情况下,老年体弱及手术以后等重患者应卧床休息,一切生活活动如翻身、二便等均由护士帮助。大病初愈也应避免劳累;体虚者可多休息,适当做轻度的娱乐性质的活动;慢性病患者每晨应做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心脏病患者要规定适度的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

(二)功能训练护理

对不同的功能障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训练。偏瘫康复期应护理起坐、站立、行走、平衡功能等训练。训练前应给患者按摩肢体,放松肌肉,以提高训练效果。训练时动作用力要适度,每次训练后,辅以针灸、按摩、热熨等方法,使之尽快消除疲劳。外伤后3~4周,肿胀疼痛消失后便可开始功能训练。训练时,护士先轻轻揉搓患肢,以促进局部代谢,再用轻柔和缓的动作帮助患者活动关节,范围由小到大,尽量达到关节活动最大范围,以避免关节挛缩及肌腱粘连。痹证所致关节活动不利者可选用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功能训练。对肺系疾患的康复护理,一方面应教患者学会各种气功呼吸训练方式;另一方面则应做好对症护理,如气短胸闷时,可以抹胸、捶背、按摩膻中穴等。

(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护理

目的是使患者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训练时从每件生活小事入手教起,内容包括起床卧床、洗脸漱口、脱衣穿衣等。先将每件事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依次练习,待分解动作熟练后,再将一系列动作做连贯性练习,练熟后,再用实物如筷子、饭碗等。衣服应该不用纽扣,根据体态缝制合体服装配装假肢者,则需教护其穿戴假肢和习惯训练。

(四)职业训练护理

应按照患者的功能恢复的程度和将来可能承担职业的类似环境来护理,重在进行进入工作岗位前的训练,训练程序应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较短时间到较长时间逐步进行。在正常人看来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在病残者就可能显得十分困难,故教护需要耐心,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成功。我国传统的各种艺术性的职业训练,如工艺品制作、刻字、刺绣、缝制、编织、剪纸等,皆适宜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训练,可充分发挥其上肢的功能。智力教育性的职业训练,如阅读、书写、绘画、打字等则能训练患者思维条理,记忆精确。各种娱乐性职业训练,如琴、棋等,可以陶冶情操,训练思维与应变能力

五、褥疮护理

长期卧床的偏瘫、截瘫及其他重病、慢性病患者,由于单一体位及床上活动的减少而极易发生褥疮。因此,需要护士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预防褥疮发生。一旦发生褥疮,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促其尽快痊愈。

1.褥疮的预防

对易于发生褥疮的部位如腰骶部、臀部等部位予以衬、垫、包、温水洗等方法加以保护。搬动患者时,需将患者先抬离床面,避免拖拉,以免损伤皮肤。勤而有效的翻身、改变体位、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应用各型气垫床等,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2.褥疮的处理

(1)瘀血红润期:受压部位的皮肤每日先用热水浸湿的软毛巾轻轻擦洗,再用纱布蘸10%樟脑乙醇或50%乙醇或当归红花酊在局部做按摩,每日2~4次,重症患者每4h按摩1次,或采用红外线照射、中草药外敷等方法。

(2)水疱形成期:要处理好水疱,防止破溃感染。一般采取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水疱内液体或用针具刺破水疱后将其中液体放出,注意表皮不要除去,留以覆盖创面,防止感染。如创面湿润,可每日照射红外线两次。

(3)溃烂期:要处理好创面换药,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以促进局部组织的生长。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清洗可用生理盐水、0.2%呋喃西林液或复方秃毛冬青溶液清洗创面和周围皮肤,洗后外敷生肌玉红膏,以去腐生肌。

六、外治护理

(一)热熨法的护理

热水袋的温度不宜超过60~70℃,热熨前局部可先涂上一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用热熨法时要随时观察所熨部位的皮肤颜色,操作方法、部位和时间应严格掌握。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操作中不宜过多暴露患者的肢体,以防感受外寒而加重病情。此外,凡热证、实证、局部感觉障碍者,不宜用热熨。

(二)熏洗法的护理

操作时要注意保暖,熏蒸时药液不可太烫,以防烫伤。对包扎部位熏蒸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有伤口者换药后再行包扎,或者更换消毒敷料后再包扎。

(三)贴药法的护理

烘烤膏药不宜太热,以膏药柔软能揭开、不烫手为度,以免粘贴时烫伤局部皮肤及药膏外溢。掺有麝香、丁香等辛香药物时,更不宜多烤,以免失去药效。敷贴膏药周围皮肤如有发红、起疹、水疱、痒痛等状况,一般为过敏所致,应随即取下,暂停敷贴。除去膏药后,局部可随即用有机溶剂擦拭干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