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概念及应对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概念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要素流动性因素受到限制,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产业结构是一个区域不平衡发展的静态检验,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则是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检验。平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和持久的。(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索洛提出了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索洛的增长模型表明,资本积累不能保证经济在长期增长过程中的持续发展,只有不断的技术进步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率。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概念及应对措施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认为,区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因此区域经济学应研究和解决一个有意义的地区,而不是任意的一块地区。例如,定义了经度和纬度的领域地理学上可能是有意义的,但是在经济学上就不是有意义的区域。因此,区域的概念在区域经济学中定义为,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1]总体而言,区域指的是地球表面,一个二维平面上,但是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地区,如城市、村庄,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三维空间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地理空间的人类经济活动。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文化条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布局之间的差异。一个区域就是一个空间载体,劳动分工理论和优势理论为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条件、经济水平、人文条件、资源分配和最大限度的经济扩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特定的结构和主导产业,具有独特的特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区域经济具有完整性、相关性、相对独立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

区域经济的存在依赖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人类的经济活动,特定地理条件下的不同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选择性,资源禀赋因区域差异而不同。

不同的生产要素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活动,同时生产要素流动性的不完全造成了经济活动的差异。自然因素,如土地、水、矿产能源分布等不均衡,流动性不足。社会因素,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有很大的流动性,但是受地域障碍、政策体系、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要素流动性因素受到限制,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市场规则的作用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规则的作用使有限的经济资源能够分配到具有自然资源优势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资源的优势将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同时,政府倾斜的政策,如沿海港口的倾向政策,增强了特定地区的经济活力,吸引了周边地区生产要素和经济实体的聚集,形成了区域经济。

总而言之,区域经济是反映该地区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国民经济

(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在研究不平衡发展之前,首先要界定平衡和平衡发展。平衡指的是产业结构状态中的某一点,是从静态角度上的检验;平衡发展指的是一个事件周期,一种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的探索。平衡是平衡发展的起点,也是平衡发展的终点,从平衡状态开始,经过平衡发展,结果必然是平衡的终点。一般情况下,平衡有以下两种意义:首先,平衡指的是该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需求结构之间的一致性和平衡性。其中,一致性指的是结构上生产和产品之间的对应性,平衡性指的是数量上的生产和产品在供需之间的平衡;其次,平衡指的是该地区行业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平衡对应的概念是区域内产业的平衡发展,根据所需的生产比例建立一个具有完整和独立的工业结构的经济制度体系,为的是让产业发展达到增长率和结构上的平衡。就增长率来说,产业的快速、缓慢和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别是合理的;就产业结构来说,相关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需要协调,这意味着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互转化能力,它们是和谐互补的关系。

(三)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不平衡和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在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客观条件不同,发展事物的相互转换。例如,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强大的传统工业和新兴弱小的产业之间比例的变化;第二层是社会发展制度各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等。例如,经济领域不同部门的发展速度永远不会相同;第三层是客观事物各部分矛盾的存在和不断变化。[2]和不平衡的概念相对应,我们也可以定义不平衡发展的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不平衡发展的目标。不平衡发展包括两种考察方式,即静态考察和动态考察。产业结构是一个区域不平衡发展的静态检验,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则是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检验。不平衡不一定是发展的起点,但是它一定是结束时的状态。不平衡发展会产生以下结果:

1.打破该区域所有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平衡

对不平衡的追求将导致一些行业增长过快、一些行业增长缓慢,甚至一些行业出现负增长

2.产业增长率存在巨大差异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变化,资源配置逐步萎缩,甚至被淘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产业占据经济发展的支配地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性行业。

3.产业的发展不必追求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也不必追求产业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平衡性(www.xing528.com)

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而言,其市场不仅限于当地需求,而且包括整个国家的需求,甚至全球的需求。就本地的需求而言,也不仅仅依靠本地的供应,应该立足更大的范围,注重区域间的合作。

4.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是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

无论是股权调整和增量投资,还是各行业发展速度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率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是要出现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状态,而不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平衡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普遍的,存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平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和持久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个体因素的发展、不同的起源或者基础、历史、机会和条件、不同的功能和人为的影响,都可能导致不平衡的发展。这些不平衡无处不在,相互影响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等成为一种基本形式。在不断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新的平衡的制度改变失衡状态。随着新制度的发展,又使得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又被打破,如此往复,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就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不断向前。

(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索洛(Solow)提出了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基于这一模型,经济增长收敛这个概念应运而生。新古典模型假设资本是边际收益递减、规模报酬不变和外生中性技术进步。索洛的增长模型表明,资本积累不能保证经济在长期增长过程中的持续发展,只有不断的技术进步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由于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资本增长率逐渐降低,接近零,导致人均经济水平的增长率也在下降,接近零,这种现象叫作趋同的经济增长,称之为经济收敛或趋同。[3]在稳态分析的基础上,索洛认为,对于两个或多个经济体而言,它们是收敛的。也就是说,落后的国家可以赶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果一个经济体趋同,它其中的落后地区的资本经济回报率相比发达地区的资本经济回报率要高,经济增长速度会更快,两个区域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小,最终实现稳定。发散是和收敛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不同经济体之间会存在增长速度不收敛的现象,即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慢,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收敛有如下主要类型:∂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其中β收敛又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1.∂收敛

∂收敛指的是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小。我们可以通过测度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的离散程度来检验∂收敛性,和现实中的收敛概念差不多,并是一种较严格的收敛。

2.绝对β收敛

绝对β收敛指的是对于那些有相同的经济特征(比如,投资率、人口增长率、资本折旧率以及生产函数等)的经济区域,具有相同的经济增长路径和平衡状态。无论初始状态是否相同,这些有相同经济特征的经济体最终将收敛在同一水平。在检验绝对β收敛的过程中,可以考察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否呈反向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其经济增长率较高。存在绝对β收敛的区域,最初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则经济增长率较高,最初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则经济增长率较低,在一段时间内最终将趋于相同的稳定水平;如果不存在收敛的区域,则经济增速将和最初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或者无关。

3.条件β收敛

和绝对β收敛概念略微不同的是,条件β收敛指的是不具有相同经济特征的各经济体经过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最终达到相同的平稳状态。将反映经济体不同经济特征的外生变量引入模型中,当外生变量保持不变时,条件β收敛检验初始收入水平和增长率之间是否存在负相关。由于外生变量对不同经济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这些经济体将产生不同的增长途径和稳态水平。根据新古典增长假说理论,无论每个经济体的初始条件如何,在一段时间内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将趋于稳态水平。根据与稳态水平的距离,对于初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要想达到稳态水平,其发展速度就要越快;对于初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4.俱乐部收敛

俱乐部指的是将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政策、人口增长率的经济特征,以及相同的初始经济发展条件的经济体划分到一起。俱乐部收敛指的是在同一个俱乐部中的经济体在长期内达到一个共同的平稳状态。俱乐部内部的经济体具有相同的经济稳态叫作俱乐部收敛,但是各俱乐部之间则不存在共同的经济稳态,因此俱乐部之间不存在收敛。从β收敛的角度理解俱乐部收敛,我们可以认为在同一个俱乐部里的经济体具有相同的外生限制条件,即各俱乐部内部存在绝对β收敛,俱乐部收敛是β收敛的一种延伸。

上述四种收敛概念彼此不同又相互关联,∂收敛指的是每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β收敛意味着落后经济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达经济体,即经济增长率收敛。两者的联系是:一方面,如果一个经济体不存在β收敛,则富裕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快于贫穷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将继续增加,那么将不会出现∂收敛的状况;另一方面,当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收敛时,其经济增长也不一定具有β收敛,因为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受其他外生变量的综合影响。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绝对β收敛是经济特征相同的经济体或者经济俱乐部,经济落后的经济体增长速度快,一直赶上富裕经济体,因此长期来看平均每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样的,并且有均衡的趋势。而条件β收敛是每个经济体都收敛到自身的稳定状态,但是它们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有所不同。从长远来看,经济体初期的不平等会持续下去,富裕的经济体将保持富裕,落后的经济体将继续落后。对于俱乐部收敛而言,其认为经济体的均衡状态和均衡路径将不是唯一的,均衡状态的不同取决于其初始状态的差异。我们可以将俱乐部收敛理解为是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的结合,其实质是在绝对收敛的讨论中加入地理条件。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决定经济增长的结果,所以事实上只有那些具有相似特征和初始条件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同结构在稳态下将具有相同的收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