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安盟教育志:2005—2020年全盟中职学校简介

兴安盟教育志:2005—2020年全盟中职学校简介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隶属于兴安盟教育局,是全盟唯一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准军事化管理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盟行政公署办公厅、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通知,将兴安盟技工学校从兴安实验高级中学剥离,与当时的红城小学、红城初中三校合一组建兴安盟技工学校,增挂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和兴安盟中等职业学校牌子,隶属盟教育局,副处级事业单位。

兴安盟教育志:2005—2020年全盟中职学校简介

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兴安盟技师学院

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隶属于兴安盟教育局,是全盟唯一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准军事化管理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外景

学校创办于1979年,当时隶属于呼伦贝尔盟,校名为“呼伦贝尔盟冶金学校乌兰浩特分校”。1981年,经兴安盟行政公署批准学校定名为“兴安盟工业技工学校”。1986年,更名为“兴安盟技工学校”。2004年,学校由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划归盟教育局管理,与兴安实验高级中学合署办公。2008年,盟行政公署办公厅、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通知,将兴安盟技工学校从兴安实验高级中学剥离,与当时的红城小学、红城初中三校合一组建兴安盟技工学校,增挂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和兴安盟中等职业学校牌子,隶属盟教育局,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教学研究室、培训科、实习实训科、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8个机构。红城高中、红城初中校址划归兴安盟技工学校。

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3万平方米,其中培训、实训楼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亿元,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总值4181.9万元。有教职工177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1.5%,研究生学历占13.7%,双师型教师占42.3%,各级各类考评员占50.5%;全日制在校生1886人。2012年以来,为各行各业培训30089人次,技能鉴定40182人次。

学校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根本”的办学方针,深入贯彻“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中职升学教育为基础、以突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为目标、兼顾技能大赛”的“四位一体”“多证融通”“双向出口”的课程体系。针对盟内外劳动市场需求情况开设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信息技术应用、机电应用、电子商务足球艺术学前教育、护理、财会、烹饪、汽修八大类十二个专业。实施分层培养,其中幼师、护理、财会、艺术、计算机进行对口升学培养,机电、建筑施工、建筑装饰、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培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为目标,开设技师班。专业建设依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逐步推行工学结合、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专业与产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确立“13572”即“一个目标、三个舞台、五个结合、七项任务、两大亮点”德育工作思路,“一个目标”是德技双馨、知行合一,“三个舞台”是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大赛、技能大赛为舞台,“五个结合”是结合学生实际、结合专业建设、结合学校理念、结合地方特色、结合传统文化,“七项任务”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准军事化管理基本成型、开展温润教育、健全评价机制、开放心理咨询室,“两大亮点”是准军事化管理、温润教育。以社团建设为平台,构建起温润德育的“LOVE”课程体系。

技能训练

学校坚持走多元办学之路,加大政校企合作力度,引入“国家级技能大师刘建工作室”,设立“国家技能大师刘建校企合作订单班”;与内蒙古鑫泰建筑工程公司、宏达压铸厂等33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任15名企业高技能人才为学校兼职教师,实现能工巧匠进校园;与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签订3+2中高职衔接合作协议;与满洲里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开展赴俄留学项目合作,为职业学子开辟更广阔的升学就业通道。

2018年12月举办集训基地启动仪式

2008以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建设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计算机类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站”“通用工种国家技能鉴定站”“区级示范性就业实训基地”“区级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1+X’云计算平台维护与开发项目试点学校”。

兴安盟体育中学

兴安盟体育中学始建于1980年,是兴安盟唯一一所集文化课学习运动训练、食宿为一体的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学校在建校初期的校名为“兴安盟业余体校”,1988年,更名为“兴安盟体育中学”。2009年、2013年、2017年连续三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国家田径(中长跑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5年,被自治区体育局认定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自治区青少年训练基地”“自治区级青少年足球俱乐部”。

学校外景

学校于2012年搬迁至乌兰浩特市盟委新区(地处乌一中北侧,兴安盟万达广场南侧)。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15平方米,有7人制足球场1片、篮球场2片、轮滑场地1片、训练室8间,综合训练馆1座。2020年,学校由建校初期的足球、篮球两个训练项目发展为中长跑、竞走、跳跃、投掷、柔道、摔跤、武术散打跆拳道、足球、篮球、网球拳击、速度轮滑等13个训练项目、18个训练队。有教职工54人,在校生267人,6个教学班,其中义务教育初中班3个,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中专班3个;初中班开设课程均为义务教育课程,中专班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解剖、保健、田径、体操及球类等体育专业普修课程。

学校秉承“德育为首、体育为主、读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办学目标,不断拓宽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通过科学系统训练提高输送率和成才率。注重教练员、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探索“互联网+竞技体育+职业技能”新型专业建设模式。

学生在综合训练馆训练

学校全力发挥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选拔、培养、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己任,承担着实施初中义务教育、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重要职能,肩负着代表兴安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为兴安盟争金夺银的光荣使命和职责。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向国家、自治区输送优秀运动员80余人,其中21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涌现出世界青年锦标赛竞走冠军薄向东、世界青年锦标赛竞走亚军丛福东、国际马拉松冠军关思杨等,亚洲冠军姜凤晶、永顺等,全国冠军付琳、张云山、刘洪亮、白宇、王雷等。

兴安盟残疾人蒙医职业学校

兴安盟残疾人蒙医职业学校始建于1987年,隶属于兴安盟卫健委,是全国唯一一所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全盟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学校在建校初期设在扎赉特旗蒙医院,校名为“扎赉特旗卫生学校”,1989年搬迁至乌兰浩特市内。1993年9月,在时任国家残联主席邓朴方的关心和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学校教学楼建设落成;同年,学校更名为“兴安盟残疾人蒙医职业学校”。

2020年,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5万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600平方米。有在校生105名,设蒙医医疗和蒙药、护理专业2个教学班,专职教师14名、兼职教师35名,高级职称教师占75%以上。

学校外景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于基层、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校训,确立培养“技能型、用得上、留得住”的复合型蒙医蒙药人才办学目标。

1998年10月,学校与兴安盟蒙医院实现一体化管理,发挥兴安盟蒙医院临床教学优势,以招收农村牧区广大残疾蒙古族青年为生源,形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制剂为一体的,“医中有校、校中有医”的办学模式。1999年7月至2012年7月,与呼伦贝尔蒙医学校联合办学。2002年3月至2008年7月,与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办学。

布和巴特尔教授在白狼指导学生采药实习

2015年12月,学校与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成为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驻兴安盟招生宣传联络处、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和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蒙医蒙药系蒙医蒙药专业教学分部,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办学规模得到拓展和延伸。

组织参加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运动会

截至2020年,学校先后培养25届850名蒙医蒙护中专毕业生、3届145名成人中专毕业生和371名蒙医大专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

乌兰浩特市职业教育中心

乌兰浩特市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2003年3月,由原乌兰浩特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一职)、乌兰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二职)整建合并组成。2012年3月,学校结束两址办学,整体迁入铁西北大路73号新区校址。

学校外景

学校新址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实训、运动、生活等配套设施。

2020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996人,教职工190人,其中高级教师33人。内设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实训基地、招生就业科、资助科、保卫科、办公室、团委等部门。

学校秉承“实践育人,技能成才”的办学理念,坚持“管理规范、质量一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形成“适应市场、长短结合、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校企合作、强强联合”的办学特色。

2003年始,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开设汽驾、汽修、幼师、医学、建筑、旅游、烹饪、计算机、农学、美工、机电、财会、牧医等十几个专业。

2004年始,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护理三大专业建设中分别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全面系统重构,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及教学资源,更新和补充实训设备。2016年,护理专业进行实训室改造,拥有1600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投资一百多万元更新实训设备,建成标准的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儿科护理、养老护理、急救护理等10个实训室,能够开展心肺复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血压测量、配药等30余个护理项目实训。2017年9月,学前教育专业建成附属幼儿园,设1500平方米实训厅室,有45个独立钢琴房、2个舞蹈厅、1个录播教室、8个社团活动室;2017年底,汽修专业新建一栋单体实训楼,一层是整车项目及校企合作工位,二层设有7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对汽修专业所有设备进行更新。至2019年,三大重点建设专业已全部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

学校于2017年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每个专业至少增加10家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2017年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北京中德诺浩联合开展订单班,有三届学生共计69人先后到北京实习就业;2019年,成功将“天顺祥汽贸有限公司”引入学校,直接对外营业,在校内对学生开展企业学徒制培养,形成产教融合发展局面。

2007年始,学校筹建“双创中心”,开设VR实景制作、无人机驾驶、3D打印、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新的培训项目;通过“非遗传承”“经典诵读”“全员社团”等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德育素质和文化底蕴。2008年始,连续12年对口升学人数全盟第一,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6年以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级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中有7人在中餐热菜、面点、智能家居赛项获国家级大赛三等奖,2人在世界机器人大赛获金奖;160人在全区技能大赛上获奖。(www.xing528.com)

千人经典诵读活动

无人机驾驶考试中心于2017年成立

学校于1992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9年荣获“全区职教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994年获得国家级教育系统先进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职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科右前旗民族中等职业学校

科右前旗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4年,是科右前旗人民政府举办的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

2008年10月,位于哈拉黑镇的科右前旗职业高中和位于德佰斯镇的乌兰毛都职业高中合并,成立科右前旗职业高中,迁至科右前旗教育园区。2010年9月,学校更名为科右前旗民族职业高中;2017年9月,更名为科右前旗民族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外景

2017年,学校进行校舍改造,占地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达到5713.05万元,专业实训仪器设备总值1435.39万元。

2020年,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1573人,其中蒙语授课畜牧兽医专业学生139人。有教职工186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高级教师36人,“双师型”教师5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59%。

学校以“践行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为校训,恪守“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校风,积极践行“合一教育”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能力为本、双向出口”课程体系。针对社会需求开设汽修、机械加工技术、中餐烹饪、美发、畜牧兽医、建筑、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护理、学前教育、工艺美术、旅游、电子商务等14个专业,通过对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的探索,推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学校实施“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企业顶岗实践+就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广电国际酒店、内蒙古蓝色之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兴安盟餐饮饭店行业协会科右前旗分会等23家企业、行业密切合作,与“皇剪美发”“杨子发艺”开展“订单培养”,根据企业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聘任21名企业高技能人才为学校兼职教师,聘请9名企业家、企业技师为“就业创业指导师”,定期举办“企业家进校园分享创业故事”专题讲座。

2005年以来,学校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8个,在兴安盟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36个;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在兴安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先后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级示范性就业技能实训基地”“盟市级示范性就业实训基地”“全国首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

科尔沁右翼中旗中等职业学校

科尔沁右翼中旗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是科右中旗唯一一所综合性盟级重点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初始校名为“科右中旗职业高级中学”,2009年更名为“科右中旗职业学校”,2010年更名为“科右中旗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更名为“科尔沁右翼中旗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于2009年迁入科右中旗教育园区,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0.12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面积3650平方米,运动场所面积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1115.38万元。

学校外景

2020年,学校有教学班26个,在校生740人;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19%,双师型教师占33.8%。内设党支部、工会、团委、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专业组、学籍资助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培训鉴定办公室十个机构。学校始终秉承“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校训精神,弘扬“职业精神、就业理念、技能求胜”的校风、“爱学生、擅教学、行师范、讲奉献”的教风和“学做人、勤思考、重实践、精技术”的学风,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卓越职业教师队伍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20年,将开设专业调整为蒙牧医、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护理、美发与形象设计、民族工艺品制作、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工艺美术等9个。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之路,以龙头专业为纽带,与高职学校对接实施跨地区联合招生、联合办学。2013年以来,先后与北京九府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福建东南人才交流中心、福建冠捷集团、大连美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景晟船舶有限公司、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等区外知名企业及旗内20多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国际经贸研修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辽职业学院、扎兰屯职业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学院、包头钢铁职业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积极推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2015年以来,陆续引入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手工木雕和皮雕制作、蒙古族传统剪纸、蒙古刺绣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学校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2016年成立以研发、设计、制作与维修为一体的创新型专业——农机研发专业,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300平米的实训车间,购置氩弧焊机等离子切割机、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数控车床等现代化设备,组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农机具研发等多个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团队,研制出农机产品和环保产品共12项,其中2010年研发的玉米收割机、2016年研发的葵花割穗机、2019年研发的自动化垃圾处理屋均获国家专利证书

2010年研发的玉米收割机 2016年研发的葵花割穗机

2019年研发的自动化垃圾处理屋

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

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86年10月,建校初始校名为“扎赉特旗音德尔职业高中”,2017年5月更名为“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学校”,是扎赉特旗唯一一所蒙汉合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外景

2012年2月,学校搬迁至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一区三十段110号,占地面积54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9528平方米,其中两栋教学楼共计5725平方米,两栋实训大楼共13690平方米,汽修实训基地640平方米,建筑工实训基地12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7052.82万元,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总值2881万元。

2020年,学校有全日制在学生2137人,共45个班;有教职工152人,专任教师13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7.4%,双师型教师占50%,高级职称教师占21.8%。内设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办、资助办、行政办、总务处六个机构。

学校坚持“以优良管理立校,以优秀队伍强校,以团结合作兴校,培养技术人才,服务当地经济”的办学理念,树立“办全区重点名校,创职教特色品牌”的办学目标,秉承“自强不息,厚积薄发”的校训,形成“团结、合作、文明、创新”校风、“严谨、敬业、实践、卓越”教风和“明志、重德、勤奋、崇能”学风。

学校以升学和技能培养为出发点,构建职业教育产教结合课堂体系,促进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改革。2020年,依据社会需求开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会计、会计电算化、学前教育、护理、现代农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制造与检修、建筑工程施工、畜牧兽医和美发与形象设计等13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兴安盟精品专业。

学校重视实训教学工作,制定各专业技能标准。2015年以来,有4人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人获得二等奖,22人获得三等奖;有54人在兴安盟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72人获得二等奖,108人获得三等奖。

学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办学方式,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与北京新东方名剪、汽修专业与长春车公馆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扎赉特旗亚龙汽贸城常年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开展建筑工、学前教育、汽车修理、庭院经济、家庭养老护理、家禽家畜养殖等多种类型技能扶贫培训,2004年以来,累计培训近8000人次;2013年9月,被兴安盟人社局确定为定点培训机构。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自治区红十字会示范校”“自治区普法先进单位”“内蒙古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被授予“兴安盟五一劳动奖状”,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突泉县中等职业学校

突泉县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突泉县第四中学,是突泉县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更名为“突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6年更名为“突泉县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外景

学校于2005年7月搬至五七大学校址。2020年占地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平方米,有3856平方米的综合楼、136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448平方米的学生餐厅、3968平方米的实训楼、2611平方米的体艺楼和9023平方米的塑胶跑道;有27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学生1021人;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8%,研究生学历占3%,双师型教师占50%,各级各类考评员占29%。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强校”的发展观,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升学与就业并举”的办学思路,依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2020年开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服装生产与制作、医学护理、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与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8个专业;在1200平方米的区级电焊技术实训基地开展试点,建立实训、生产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教学平台;构建“1441”(即“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明确以教师培训、校企资源共享、校外实习实训、学生顶岗就业为内容的4项合作,取得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发、教学改革推进、校企文化融合为中心的4项合作成果,达成1个合作培养服务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与上海华硕电脑、北京蒲单光电、浙江纽能、上海昌硕集团、内蒙古兴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韩建集团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内外多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学校注重长班三年制教学与短期社会培训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类别职业技能培训,焊接、保育员、中式面点、服装制作、老年护理等17个工种具备培训资质。

2010年以来,学校有64人次在兴安盟中等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28人次在自治区中等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4人次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2013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区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被授予“全国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自治区级法制校园”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