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学科魅力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改革成果

政治学科魅力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改革成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我校“魅力课堂”的宏观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变通。这种充盈着教育引摄力和教学突破力的课堂就是“魅力课堂”,“教育引摄力”让学生“乐学”,“教学突破力”让课堂“高效”。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引领策略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有效途径。检测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情。对各小组的“自学”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政治学科魅力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改革成果

政治

课堂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最核心的单位,是学生形成灵性知识与美好德行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智慧和品格的未来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一词,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意识》指出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而提升政治学科素养主阵地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学政治课就本质而言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

基于我校“魅力课堂”的宏观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变通。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及时政资源,使课堂体现时代的特色,顺应历史的潮流,合乎社会的需要,彰显个性的风采。本着“生活教育”的政治学科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堂,形成“以生活情境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政治课堂,积极推行“四环节·问题导学式魅力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改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以提升每个学生的精神品质,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政治学科的教学实效。

理论基础

我校的“魅力课堂”是基于“生本教育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新课改教学论”的理论而构建的,这些是政治学科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同时,基于政治学科的实际,特别强调“生活教育理念”。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编写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本着“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发展生活”的政治新课改理念,教学中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通过“生活导入—生活提升—生活回归”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模式诠释

“四环节·问题导学式魅力课堂”是一种理念上具有前瞻性、实践上具有操作性、方法上具有借鉴性、效果上具有推广性的课堂。其基本模式为:

(1)“四环” 是指“问题导学”的四个环节,即“情境自学——雏凤清声”“合作互学——群凤和鸣”“展评激学——凤举鸾翔”“提升领学——凤翔九天”。

(2)“问题导学” 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将知识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让问题成为学生强大的学习“引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魅力课堂” 是指通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全面地获得发展的课堂。概言之,亦即:魅力课堂=课堂温度+教育宽度+知识密度+学科深度。

“课堂温度”体现了教学驱动力,“教育宽度”体现了教育公平力,这二者共同呈现出教育引摄力;“知识密度”体现了目标执行力,“学科深度”体现了思维创新力,这二者共同呈现出教育突破力。这种充盈着教育引摄力和教学突破力的课堂就是“魅力课堂”,“教育引摄力”让学生“乐学”,“教学突破力”让课堂“高效”。

操作程序

(一)“情境导入——引凤来仪”环节

1.生活情境,我思我悟(从生活中引入)

政治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政治新课程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用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如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以耳闻目睹的身边事件、以社会热点话题、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引入,引领学生感悟生活,感受现实,引发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2.导学流程

(1)学科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本课题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雏凤清声”环节

1.任务驱动,提炼新知(从文本中学)

由生活回归课堂,由时政转向文本。思想政治教材本身突出了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同时教材通俗易懂,由浅入深,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基础知识,与学生的观察、思考问题的范围和能力变化过程是一致的。教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比其他学科更适合学生自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借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条问题链。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引领策略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有效途径。在问题与思维引领下,使学生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自求有得,立足文本、思考和提炼知识。

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本环节充分留给学生独立自学的时间,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2.导学流程

(1)多媒体展示自学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展示的自学问题读书自学,边读边思考,边找出重点和答案。

(2)针对自学中的问题,学生借助原有知识,自学教学内容,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找出“不会的”问题(学习困惑),为下一环节合作互学作准备(教师同步检查学生的自学进度和自学效果)。

3.导学要求

学生必须独立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自学内容,不允许相互讨论。

教师要加强巡视,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以适时指导。检测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情。对各小组的“自学”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三)“合作互学——群凤和鸣”环节

1.模拟生活,激活难点(从情境中学)

“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把学生‘教死’,而是为了‘激活’”。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学中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精心组织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模拟实践”活动,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通过模拟生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核心素养提高的目标。为此,本环节以解决适合探究的问题为主线,根据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根据社会时政热点或模拟生活情境设置,挑选并设置一个主题情境,由主题出发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创设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的智能、情感层层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动态的问题生成与探究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互疑互问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在课堂内掀起一个又一个新的认识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本环节通过结对学、讨论或小组内互帮,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规律,达成学习目标。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2.导学流程

(1)对自学问题,互相补充或质疑,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得以解决。

(2)由一名成员展示问题答案和学习效果。围绕困惑,合作学习,通过“结对学”和小组互学,在组内合作解决成员“情境自学”环节中生成的“学习困惑”。

(3)合作解决小组成员在“互学”的环节中生成的新问题。(此时也可以在组长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与体会称为组内“小展示”)

3.导学要求

学生要求:小组成员主动参与,热情帮助,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学科小组长做好组织工作,安排好成员发言的顺序,控制成员发言的音量和时间,并作好情况记录。

教师要求:

首先,探究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生活资源。

其次,创设的生活情境要真实可信、针对实际、生动有趣、启迪思维、情感升华。

再次,在这一环节做到“三关注”:关注学科组长作用的发挥程度;关注各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对问题答案的讨论程度,尤其是对错误答案要及时予以更正并把握共性问题。

(四)“展评激学——凤举鸾翔”环节

1.分享收获,共同成长(在舞台上“秀”)

展学是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课堂展学是最具特色、最富活力的核心环节。展学环节是学生互相分享、碰撞、提升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发表、呈现的舞台,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强调和难点突破,为了防止过于追求展示形式,使课堂成为“秀”场,需要对展示内容、展示方式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控。政治课通常选择的展学内容如下:一是知识层面的——自学、互学中知识的疑点和难点,以加深印象。二是情感层面的——思维、道德上的价值冲突和对抗。在展示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质疑、对抗,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和理解的“深刻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

2.导学流程

(1)展示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对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2)展示小组的其他成员为担任展示任务的成员提供帮助,并适时进行补充。

(3)其他小组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或质疑。

(4)小组间对质疑内容进行论辩、释疑,形成质疑对抗。

3.导学要求

(1)学生展示内容

展示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各小组成员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自学内容的展示可以随机抽取2~3名同学进行展示,由其他同学点评。对于合作互学探究题的展示应全面,并加以提炼、总结、升华。这部分的问题与自学中的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梯度,要有所区别,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双基,后者侧重知识整合、能力提高、思维激活。

(2)学生展示要求

展示的成员要求仪态大方,声音洪亮,表达清楚,观点鲜明,语言简洁,板书工整。

在展示过程中,所有成员保持安静,认真观察,仔细聆听。

在他人展示结束后,小组长及时组织成员进行有序的质疑或对抗。

(3)教师导学要求

A.教师要给出明确的展示导向信息,让学生明确展示规则。

B.及时捕捉课堂敏感点,促成各小组间的质疑对抗,为防止学生出现群体盲点,教师要参与质疑。

C.对各小组质疑对抗尚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点拨,给予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D.对各小组的展示、质疑和对抗及时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与学科的魅力一起打动学生,使之逐渐变成一种从学生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积极的力量。

E.凡是学生讨论展示过的问题要通过幻灯片等形式给出一定的知识提升或思维过程,将生活语言转化为学科术语。

(五)“提升领学——凤翔九天”环节

1.回归生活,升华情感(到生活中做)

情感目标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学生的情感又是政治课教学走向高效的重要推力。政治课教学如果不注重学生情感的唤醒、鼓舞,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就难以实现。让来自生活的政治再回到生活中去,拓展价值引导,领航学生思想力。通过寻找生活中积极的素材来传递正能量。遵循“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道德教育规律,以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既让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再次提高,知识体系得以建立;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超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2.导学流程

(1)播放视频或图片,并用语言进行情感升华。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对重难点知识要及时强调,对高频考点要予以提醒,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

(3)完成当堂检测。

3.导学要求(www.xing528.com)

(1)本环节的实施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2)既可以是对本课题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是引领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高中政治是一门表面枯燥单调,内涵却极其丰富的学科,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巧设问题,从而以“导”为主线,在“独思、互学和展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激活课堂。根据我校魅力课堂“四环节·问题导学”的总体模式,结合政治学科实际,政治组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基于生活进行导学,问题驱动进行互学,基于疑难点进行展学”构建“生活课堂”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演变为“引力场”“思维场”和“情感场”,进而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附:学科案例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框是文化生活的落脚点,是全书的落脚点。本框题设计突破传统的道德教育,更强调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道德准则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一个框题的学习,明确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将明确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科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中他们常遇见的现象入手,结合书本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株】

目标1:识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当代中国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目标2:通过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两个修养”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3: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特别是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难点:阐述产生道德冲突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凤来仪:生活情境,我思我悟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首先请观看视频

视频内容简介:

留美女双博士后被遣返“除了学习,啥都不会”

来自大西北的女孩儿兰某——当地最有名的学霸,从初中起一路被保送,在北京最好的一所学府读到博士后,去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又拿了个博士后,2015年4月23日下午,30多岁的留美女双博士兰某回国,这次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被两个高壮的美国警察押解遣返了回来,没有行李,只有一盒治疗精神分裂的药。兰某的专业是地质科学,跟着导师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摸爬滚打搞研究,成绩突出,又被推荐到了企业。在企业里,她不擅与人打交道的劣势被彻底放大了。因为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最终流浪街头并精神失常。

(视频截图)

设问:看过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引导:一个曾经的有名学霸,读了双博士后的优秀人才,如今竟然被美国遣返,甚至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个30岁的人,看上去却是个老太太模样,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我们的想象中,读书这么棒,工作也是很棒的,在美国也会是受欢迎的,即便是在美国混得不好,在中国也是大受欢迎的,为何混到这般地步?其实,所有问题根源在于放在她嘴边的一句话——“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这启示我们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也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有能力让自己幸福,让社会发展。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相关问题。

二、“自主学习——雏凤清声”:任务驱动,提炼新知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2.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3.理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过程。

展示自主学习问题:

1.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3.生活中有哪些道德冲突,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师引导语:请结合文本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考,边找出重点和答案,时间5分钟。

自学效果检测(师):同学们,自学完成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学效果。让学生回答基础性问题1。(在回答中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方式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语:由于第2个和第3个问题是本课重点、难点,在此就不做展示了。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生活镜头一一探究。

三、“合作互学——群凤和鸣”:生活镜头,激活难点

镜头一:根据调查,分析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犯罪原因,首先是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初中毕业的不足17%,大多数是小学毕业,还有近20%连小学都没毕业。而且他们中近40%是辍学或被学校开除、劝退人员,绝大部分初进看守所时不会写信,甚至连明信片都不会写。除此之外,大部分未成年在押人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崇尚金钱,奉行拜金主义

探究一: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解决自主学习2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问题。

教师过渡:掌握了较多知识,是否意味着思想道德修养较高?

镜头二:复旦大学投毒案始末(视频)

视频简介:2014年11月2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复旦大学投毒案”,被告人林某与黄某均为复旦大学学生,居住在同一寝室内。林某因琐事与黄某不和,逐渐对黄某怀恨在心。2013年3月底,林某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杀害黄某。

探究二:“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解决自主学习2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问题。

镜头三:林某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之后,他委托辩护律师提起上诉。2014年5月,该案进入二审程序。但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前,一封由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合签名的《关于不要判林某“死刑”请求信》被寄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吁请放被告人林某一条生路。在求情信中,学生们列举了家境贫寒的林某在汶川地震后捐款800元等事例,认为他不是“极为凶残的人”,希望国家、社会、法院综合考量,慎重量刑,能给林某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他为受害者父母尽孝、赎罪。

探究三:(1)如果你是林某的同学,你会参与吁请放被告人林某一条生路吗?

(2)你能列举一些发生在身边的道德与法律两难的现象吗?

(3)这些“道德与法律两难”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解决自主学习3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的目标问题?

教师总结引导: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我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如何判断选择,体现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这种两难选择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价值观反映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

四、“展评激学——凤举鸾翔”:分享收获,共同成长

对于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内容,问题逐渐呈现,各小组探究完一个题目进行展示分享,教师进行适时追问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升。通过幻灯片形式给出一定的知识提升,将生活语言转化为学科术语。

探究一结论: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①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辨是非。

探究二结论: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修养:①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②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造福。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更自觉、更多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探究三结论:

1.道德冲突存在的原因。

2.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求:

①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学习马列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五、“提升领学——凤翔九天”:回归生活,升华情感

用多媒体动态展示生活中德才兼备模范人生的图片如钱伟长、黄志强、袁隆平等(配以音乐),传递正能量。

(伴随着音乐)教师结语: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以德为先,以能为重,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让自己生活幸福,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展示:本课知识框架。

根据时间完成课堂〈创新设计〉上的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