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试焦虑是大学生中较常见、较特殊的焦虑情绪表现,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中另一种常见的焦虑情形是因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抑郁就像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人人都曾体验过。也有少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导致抑郁症。

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及解决方案

(一)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的自卑主要表现在:敏感和掩饰、自暴自弃、逃避现实、自傲、封闭以及逆反。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有: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学习尖子,受到老师和家长厚爱和同学的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济济,大家各方面一律平等,一切从零开始。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庸之辈”,部分大学生对这种地位的变化和心理落差产生了自我评价失调,造成自卑心理。

自卑也可以是不合理的自我评价造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的ABC理论认为,一些负性的情绪体验如自卑、抑郁、焦虑等都是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现实很难满足一些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当现实与它们发生矛盾时,个体便会产生以点概面的、消极的、不合理的自我评价。有的大学生常因某事不如意而过低地评价自己甚至是否定自己,认为“我没用了,我什么事都做不好”。

(二)焦虑

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它包含着紧张、不安、惧怕、烦躁、压抑等情绪体验。许多人说不出自己焦虑的原因,但研究已经表明,事情的不确定性是产生焦虑的根源。

焦虑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神经性焦虑,当大学生意识到内心的欲望与冲突却无法控制时所发生的恐惧感。有时是无名的恐惧,有时是强烈的非理性恐惧。二是现实性焦虑,这种焦虑是由现实环境压力与困难引起的,大学生自我无力应付。例如,无力参与竞争、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社会文化差异悬殊等。三是道德性焦虑,由于社会生活准则引起的,大学生对自我的责备与羞愧感,因唯恐犯错误或触犯不能逾越的规定,时常自责、受到罪恶感的威胁。这三种类型的焦虑不是单一的,有时神经性焦虑与现实性焦虑混合起来;有时道德性焦虑与现实性焦虑混合起来;有时神经性焦虑与道德性焦虑混合起来;有时也可能是三种焦虑的混合。

常见的引起大学生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造成对新环境难以很快适应,因而引起各种焦虑反映。如有一位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大学生谈到,入大学以前生活上的事都由父母包办,衣食住行都有人给自己安排。现在这一切都要自己来做,却不知如何去做。学习紧张,还要想着怎么去处理这些事,因此感到焦虑不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位大学生由于生活在一个过分依赖的家庭环境中,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因此当置身于一个新的、不得不依靠自己独立安排生活的环境中时,常常因不知该如何做而产生焦虑情绪。

(2)学习上的不适应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原因。不少大学生习惯了高中时那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上大学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很快适应。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不多,自己自学的时间较多。到了图书馆,又不知如何学起、无所适从,由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学习成绩下降,一些大学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前途感到忧虑不安,极个别的担心自己会完不成学业,陷入焦虑状态之中。

(3)考试焦虑是大学生中较常见、较特殊的焦虑情绪表现,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一般在考试前数天就表现出来,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而日益严重。研究表明,把对好成绩的期望降低到适当的水平,可以减轻考试焦虑。

(4)大学生中另一种常见的焦虑情形是因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而产生的焦虑。大学生因学习比较紧张,脑力劳动任务比较繁重,存在着一些可能使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如失眠、疲倦等。当这些因素作用于那些过分关注自己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时,便有可能导致焦虑的产生。咨询中心常接待一些大学生,自感身体不适、睡不好觉,几次到医院去检查,任何指标都正常,但就是自感身体不舒服、终日无精打采,由此影响了学习。对于这种情况,要克服焦虑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人的脑力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体育锻炼,而不应该沉湎于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过分关注,因为这有可能通过暗示作用使自身身体的各种不适感加重,从而加重焦虑情绪。

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病理性的,大学生的焦虑大多是正常的焦虑,即客观的、现实的焦虑。这种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表现,有些比较轻微的焦虑往往会事过境迁,随时间延长而自动消失。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学业上表现出色,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过分的焦虑可使人心情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不能正确地推理判断,记忆力减退,以致影响考试成绩和人际关系。对于那些自己感到无法控制的、比较严重和持久的焦虑表现,或焦虑性神经症的表现,大学生则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抑郁

情绪抑郁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使大学生无法有效地学习和生活。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抑郁就像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人人都曾体验过。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时过境迁很快会消失。也有少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导致抑郁症。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意外挫折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的抑郁情绪都可找到较为明显的精神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学习成绩落后、失恋、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其他有关的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然而,失恋或学习上的失败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遇到的情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抑郁情绪反应。一些大学生产生抑郁是由于对一些负面事件的不正确认识,以及因此而对自我价值的不合理评价。

(四)嫉妒(www.xing528.com)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其表现是:不能容忍别人的进步和优点,通过诋毁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

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嫉妒。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作为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容易引起大学生嫉妒的因素主要有: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比如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有研究者在大学中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七种类型的嫉妒:嫉妒别人政治上的进步,嫉妒别人学习上的冒尖,嫉妒别人某一方面专长,嫉妒别人生活上的优越,嫉妒别人社交上的活跃,嫉妒别人仪表上的出众,嫉妒别人恋爱上的成功。嫉妒心重的人,从不去赞美别人,有的只是怨恨和傲慢,很难让人接近,人际关系紧张,自己也很痛苦,可谓是损人不利己。

嫉妒虽说是人类的一种通性,但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有偏差、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嫉妒而且程度也较一般人更高,也更容易得心身疾病。此外,嫉妒心强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再有,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这类人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因此,在交往中要减少自己的嫉妒心,同时要理解别人的嫉妒心。在他人面前尤其是不如意者和嫉妒心强的人面前采取谦逊态度,有时可以适当暴露一下自己的缺点和苦恼,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他人的刺激,还可以引发他人的友谊

(五)易怒

愤怒是当事物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心理受到挫折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愤怒的引起决定于达到目的的障碍被当事人意识的程度。怒,依据强度,从程度上可分为不满、气恼、愤怒、暴怒、狂怒等。通常,当人发怒时,心跳加速,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此外,发怒会使人丧失理智,阻塞思维,导致损物、殴人甚至犯罪等许多失去理智的不良行为。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急剧发展、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的青年时期,极易在外界刺激下引起愤怒情绪,甚至难以控制。比如,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际协调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一时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暂时挫折或失败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易怒与个性和生活经历有较大关系。易怒的人中胆汁质居多,这不是说别的气质类型就没有发怒的时候,而常常是因为他们更能自我克制,更少冲动。一些人成长在充满争吵的环境中,往往容易感染上易怒的脾气。一些缺乏良好教养的人,容易自制力不强,常常以发怒来应付外界环境。此外,易怒行为与一些人的错误认知有关。比如有些大学生认为发怒可以威慑他人,可以抵挡责难,可以挽回面子,可以推卸责任,可以逃避努力,可以满足愿望等等。然而事实上,易怒者总是事与愿违,所得到的不是尊严、威信,而是他人的愤怒、厌倦,甚至于使自己心绪不宁。

(六)压抑

压抑是当情绪和情感被过分克制约束,不能适度表达和宣泄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混合着不满、苦闷、烦恼、空虚、困惑、寂寞等多种情绪。有时候,人们知道自己在压抑什么,但更多的人常常不知压抑来自何方,更不知如何消除压抑。处在压抑、苦闷状态中的大学生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失去广泛兴趣,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感觉迟钝、容易疲劳,不满和牢骚多等。长期严重的压抑极易导致心理障碍

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无不渴望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现实中的生活却是繁重的课程、激烈的竞争、沉重的考试压力和单调枯燥的业余生活,于是乏味、压抑感油然而生。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性发展中的矛盾性特点,也是产生苦闷、压抑情绪的重要原因。比如,一方面他们强烈地希望与人交往,得到理解和友谊,体验爱情的甜蜜,另一方面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认识错误、缺乏交往能力等原因,使得他们在交往中畏缩不前甚至自闭自锁,感情无处寄托,体验到郁闷、痛苦、压抑,又如因性欲望、性冲动被社会规范约束而产生的压抑感,等等。此外,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的冲击而产生的困惑、迷惘,以及个性上的缺陷,如固执、刻板、退缩、过分敏感等,都易使其产生情绪困扰,若不及时调适、宣泄,长期累积也会造成压抑感。最后,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过分注重对方的感觉和需要,以对方为中心,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以为这样可以很好的维护友谊,长此以往也会使自己感到很压抑。

(七)孤独

孤独是当个人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常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感受到孤独感。如骆光林等(1999)的调查研究发现:83.9%的大学生偶尔或者经常体验到孤独感。黄海(2005)对大学生孤独感调查研究显示:有时感到孤独和经常感到孤独的大学生在调查总人数中超过了2/3,其中严重孤独的大学生占总人数2.2%。这些均表明孤独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个令人头痛的情绪问题。

大学生孤独感的出现,与其身心发展特点及所处环境有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时期,他们的心理发育成熟使他们迫切需要朋友等多种社会人际关系和情感来满足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然而其封闭心理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受到心理自我保护干预,给自己设置与周围正常交往的心理屏障,加之性格、社交能力不足等影响,以及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性、新的学习课程、考试和学习压力及离家求学等因素影响,妨碍了他们对于人际、情感需求的满足,从而诱发孤独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