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旋女与胡腾儿:歌舞艺术与城市娱乐、白居易与李端

胡旋女与胡腾儿:歌舞艺术与城市娱乐、白居易与李端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中唐诗人李端的《胡腾儿》就是描写胡腾舞的典型诗篇: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胡腾儿,胡腾儿,胡乡路断知不知?其中,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胡腾》《拓枝》是最著名的健舞。

胡旋女与胡腾儿:歌舞艺术与城市娱乐、白居易与李端

白居易《胡旋女》: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21]

图44 胡旋舞

乐天笔下的这位舞者来自于遥远的康居国,不惜跋涉万里来到大唐献上自己的舞技。但是非常不幸,这位可怜的康居舞姬显然并没有得到唐人的认可,就连白居易也把她作为批判的对象,认为正是她们带来了“胡旋舞”,引得“臣妾人人学圆转”,连安史之乱的两个罪魁祸首也是用这种舞蹈祸乱朝纲。

中唐诗人李端的《胡腾儿》就是描写胡腾舞的典型诗篇: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應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胡乡路断知不知?[22]

刘言史也在其诗《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中这样描绘:

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织成蕃帽虚顶尖,细胡衫双袖小。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偏头促。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23]

唐朝人把流传在宫廷、豪门和民间的表演性舞蹈,按照风格特色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类,健舞动作矫健,节奏明快;而软舞则柔婉优美,节奏舒缓。其中,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胡腾》《拓枝》是最著名的健舞。胡腾舞是一种男子单人舞,舞者头戴尖顶帽,帽子上缀着光珠,身穿窄袖“胡衫”,腰束带,足穿锦靴,舞蹈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起舞时,男子绕圈急行,舞步变化多端,时而刚毅奔放,时而柔软潇洒。胡腾舞的舞者大多是白皮肤、高鼻梁的中亚人,他们通常在一块花毯上纵情起舞,音乐则是由横笛、琵琶等丝竹乐器演奏的乐曲。作为一种能够展现男性阳刚之气的舞蹈,胡腾舞曾在北方贵族中风靡一时。北方贵族多受草原文化熏陶,胡腾舞的热烈昂扬可能让他们想起了策马扬鞭、放浪于草原的生活。“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的诗句,描写的正是胡腾舞空转和快节奏的繁复舞步。“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舞者表情生动,舞动激烈,以快速的腾踏舞步,环绕急行以及反手叉腰等各种动作变化着舞姿。[24]

图45 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

洛阳家家学胡乐”说明了中国都市乐舞在中唐开始走向转型。与“宫廷乐舞”相比,坊间乐舞开始寻求一条民间专业化的新路。一方面,它剥离了乐舞表演者和欣赏者的身份,使真正的民间专业歌舞艺人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它也为宋代市民娱乐歌舞开了先河,真正摆脱了礼乐和政治的束缚。从此以后,中国的市民阶层开始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乐舞娱乐,这也标识着市民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力量开始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注释】

[1]〔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九卷二九八,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374页。

[2]〔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四卷一二五,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58页。

[3]〔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六卷一九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055页。

[4]〔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五卷一五六,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605页。

[5]〔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十五卷五一一,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844页。

[6]〔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四卷一四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44页。(www.xing528.com)

[7]〔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十三卷四三五,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821-4822页。

[8]〔唐〕杜佑著,王文锦校点:《通典》卷一四四,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684页。

[9]〔清〕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32页。

[10]〔唐〕杜佑著,王文锦校点:《通典》卷一四四,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684页。

[11]〔唐〕杜佑著,王文锦校点:《通典》卷一四五,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697页。

[12]〔唐〕魏征等撰:《隋书·音乐志》卷十五,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78页。

[13]〔唐〕魏征等:《隋书》卷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45页。

[14]韩淑德、张之年:《中国琵琶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页。

[15]〔唐〕杜佑著,王文锦校点:《通典》卷一四六,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716页。

[16]〔唐〕郑处诲著,田廷柱点校:《明皇杂录·逸文》,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1页。

[17]〔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85页。朱金城“笺”引元稹“琵琶歌”在“曹穆”下自注云“二善才姓”,称善才“盖当时曲师之称”。《唐代留华外国人生活考述》,第199页亦称“善才乃乐人职名,非名字”。又,此穆善才也应是来自中亚穆国的胡人音乐家

[18]〔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十五卷四百八十,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465-5466页。

[19]《全唐诗》册十二卷四一九,第4617页。

[20]白居易:《西凉伎》,见《全唐诗》册十三卷四二七,第4701-4702页。

[21]〔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十三卷四二六,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692-4693页。

[22]〔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九卷二八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238页。

[23]〔清〕彭定求、曹寅:《全唐诗》册十四卷四六八,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324页。

[24]参看刘芹:《中国古代舞蹈》,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