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通过学生本人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家长对子女所持的态度及其教养方式,并且通过与家长的接触向其宣传心理学的知识。总之,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在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儿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成员、从养成式教育走向学校系统教育的桥梁,因而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否科学,对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鲍姆林德曾把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比较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专断型的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产生不满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等人格缺陷;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具有放任的色彩,人格很不成熟,达不到同龄儿童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能使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和谐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于人。唐纳德研究了父母的娇纵和过分保护对子女心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受父母娇纵的子女具有残暴、不负责任、反抗权威等表现,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而受父母过分保护或溺爱的子女,则会发展出依赖、易激动、神经质和缺乏情绪控制等不良倾向。陈永胜1994年在对1007名儿童少年社会适应力发展的研究中也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少年社会适应力发展的一个最直接因素。父母对子女持温暖、理解、信任、体贴的态度,子女的社会适应力便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而滥用惩罚、过于严厉、拒绝、否认、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偏爱等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体验到孤独、恐惧、自卑、沮丧、不安全、价值失落等消极情感,进而影响他们社会适应力的健康发展甚至正常生存。(www.xing528.com)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通过学生本人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家长对子女所持的态度及其教养方式,并且通过与家长的接触向其宣传心理学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还可为家长正确认识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提供方便,为家长恰当解决孩子在学习指导、情绪指导、人际交往指导、品德行为指导等方面的疑难提供钥匙,为密切亲子关系、协调家庭气氛提供指南。总之,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在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