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满足工作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满足工作要求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部分职校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改革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人才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无法及时就业。针对这种就业形势,企业家认为,技术工人吃香主要原因是用人市场需多供少。四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六是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因“市”制宜,灵活办学,不断解放思想,进行办学体制、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满足工作要求

西部地区边缘小县的职业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普教上转过来的,大多数专业课教师都是边学边教,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也就是说达到合格任教条件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职教不被看好,这些教师们大都不愿意在专业课上多下功夫。同时由于投资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实践操作跟不上学习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文化基础本来就不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又不强,这种“先天不足”的人才在就业竞争中常常碰壁。另外,部分职校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改革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人才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无法及时就业。

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我认为可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西部边缘小县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进程缓慢,大型厂矿企业少,这样客观上减少了对职教人才的需求,也直接影响了对职教发展的投入。二是普通高校扩招,造成“普高热”。普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职业学校生源大量减少,甚至无生可招。三是近年来,西部边缘地区农民增收幅度不大,影响了农民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加之随着企业转换经营体制,城镇下岗职工增多,人们对职教发展信心不足: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到哪儿去就业呢?四是部分人受传统文化中重德轻艺思想的影响,从而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二流教育。五是目前高教生产相对过旺,大专毕业生供给相对过剩,加之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降格求职”,使职教生就业遭遇障碍

怎样才能使西部边缘小县的职教摆脱困境求发展,本人粗浅地谈如下对策,以此求教于同行。

第一,要提高认识,增强信心。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一定要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看待职教,高瞻远瞩,洞观国内外职教发展的新趋势,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地抓好职教工作。职业学校既要看到学校目前的困境,又要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们就会迎来职教发展的新阶段。在此我们一定要对职教发展的前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西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提升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无疑把职业教育放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当中,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意味着我国不久将成为制造业大国,成为“世界工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多层次人才的支持,而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使职业教育向高效化方向发展。在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2000年,从深圳杭州温州等发达城市反馈来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却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这些发达城市所招聘的中级电焊工钳工,月薪达2500~3000元。2003年,在深圳一个高级钳工的月薪达6600元。针对这种就业形势,企业家认为,技术工人吃香主要原因是用人市场需多供少。行政官员指出,技术工人吃香,是市场对现在这种不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发出的强烈反弹信号——不能再看不起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能再忽视生产技术人员了。

第二,要用足用好国家加快职教发展的政策,发挥政府支持兴办职教的主导作用。

2002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无疑,这是我国新世纪初职业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从事职教的工作者,应该细研这个《决定》,理清职教发展的思路,不遗余力地大力宣传这个《决定》,并从校情出发,用足用活其中鼓励职教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职教的经费投入,要想方设法发挥地方政府兴办职教的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把“找市场”和“找市长”结合起来,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优惠政策推进职教的改革和发展,使职教走出低谷。

2003—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围绕“三农”问题,为推动教育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如《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其共识就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历史又给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使全国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信心洗脚上田,有技能进城务工。因此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任务的艰苦和重要性。从发展职业教育看,以上文件决策的主要精神和措施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二是要重点建设好地(市)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面向农村扩大招生规模,使之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四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均可申请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五是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落实2003年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合作办学中实行“1+1”“2+1”“1+1+1”等模式,让西部地区的农村中职学生在当地学习一至二年,完成文化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后,再到东部地区城市的中职学校和对应企业接受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毕业后主要面向东部地区和城市就业。六是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因“市”制宜,灵活办学,不断解放思想,进行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做贡献。

这些惠及人民的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尤其作为西部边缘小县的职教工作者,要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善于捕捉发展的契机;要开拓进取,克服困难,激流勇进,使职业教育再度充满生机。

第三,立足县情,不断推进职教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要做活、做强、做大西部地区的职教,必须抛弃“等、靠、要”的陈旧观念,要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在管理体制上,坚持“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方式。这种体制明晰了地方、政府、社会与学校在职业教育管理中应发挥的不同职能,使职业教育在行政上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各方关系协调上有了可依靠的“后台”,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得道多助”,避免了以往职教的多头管理而又“无人出力”的现象。西部边缘地区市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区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促进本区职教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本区内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职教;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办学效益。(www.xing528.com)

部分西部边缘小县的职业学校目前处境艰难。根据以上改革思路,可尝试采用合并学校的“普职一体化”办学模式,或实行将全县各类职业办学机构合而为一的“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或采取将初中或高中划入职业学校的“职普联合”办学模式,亦可吸收社会资金,走“民办公助”的办学路子。总之一句话,只要能解放职教生产力,能促进职教的发展,哪种办学模式都可尝试运用。目前,西部个别县市为摆脱职教困境,采用了“普职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我认为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合并,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化解了职教的债务,解决了普教生源猛增而设施不足的矛盾,还有利于扩大招生,便利了普职学生之间的合理流动,又能优化教师队伍,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最终达到普职双赢的目标。

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要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职业学校才能得到更多的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只有政府出面才能组织、指导、支持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促使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规格的职教办学特色。当然职业学校也不能一味依赖政府,要树立产业思想,具有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敞开校门,放低门槛,只要想学都可进来,实行弹性学制,随到随学。

第四,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打造职教品牌,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在职业学校中要实施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竞争上岗,优教优酬,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忧患意识,激发教职工的创造力。特别是要制定调动教师钻研专业课积极性的措施。二是加快“双师型”合格教师的培训步伐,为职教发展提供保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把理论课教师派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企业培训中心,进行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双师”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同时要选拔一些普通高校毕业生补充到职业学校,通过在校实习和在基地实践锻炼,使他们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三是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果断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开发地方经济需求旺盛的专业,加强对口升入高职的专业。要抢占市场先机,以市场导向增减专业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四是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德国职教的“双元制”。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使其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五是学校要善于清除部分教材“旧、空、虚”的弊端,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在教材中增添鲜活、实用的内容。

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就要在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规格和社会效益上有别于普教,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品牌,要有名教师、名专业、名学生;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室和教学设施;要在专业技能教育、素质教育、推动人的个性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

第五,努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靠制度创新给职教插上奋飞的翅膀

积极推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西部地区要大力宣传就业准入制度,明确规定属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一般职业也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学历证书或是在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同时要求从事个体工商经营者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

简言之,西部地区若果真能推行“市场需要+政府作为+教育行政协调+社会参与+机制推动+学校努力”的教育模式,那么职业教育的再度腾飞,指日而待。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有压力,但不会被压垮;迷茫,但永不绝望。生命就是一个逐渐支出和利用时间,收获人生价值的过程。

【注释】

[1]2003年我县职业教育发展陷入低谷,债务沉重,生源不足,被迫与普通高中合作办学,适才获得生存的机遇。2002年全国召开了职业教育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一篇关于我县职业教育如何摆脱困境的一点思考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