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案例:蒋军晶的楼兰消失之谜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案例:蒋军晶的楼兰消失之谜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设计选自蒋军晶老师《课堂打磨: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一书,为想象作文系列设计之一。希望找到类似下面的材料——1979年和1980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古楼兰遗址做了多次全面考察,对古楼兰的消亡之谜做了种种推测。不妨做一次历史医生为“古楼兰”把把脉。这就是蒋老师想象作文设计高于一般设计之处。犯人当然求之不得,所以,陈司马到达楼兰时,队伍已经扩充到近500人。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案例:蒋军晶的楼兰消失之谜

本设计选自蒋军晶老师《课堂打磨: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想象作文系列设计之一。本书收入时,略做简化处理,并对其设计作简要评析,可为单元设计、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做参考。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驼队在穿越中国罗布泊荒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废墟。斯文·赫定激动万分,因为他预感到,这座茫茫沙漠中的废墟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确实,在此后一百年,许许多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奔赴楼兰考察,挖掘出许多让世人震惊的文物,例如写满蝌蚪文的木简、大量汉魏和罗马的古钱币、木雕和精美的中原丝织品以及女性木乃伊“楼兰美女”等。所有的发现都表明楼兰曾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城,繁华一时。

但是在距今1000多年前,这座古城竟一下子从中国的所有史册中消失了。为什么会消失?怎样消失的?成为千古之谜。

【评析】这是一次想象作文,可以将上述材料理解为“情境设置”。想必小学生一经接触,就无比好奇。面对“为什么会消失”“怎样消失的”等问题,他们一定先是短暂的沉思,继而就是让成人自愧不如的“奇想”。这就是《普遍高中2017年版》反复强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按理,展示这一情境后,可以组织形象思维、听说实践的训练,然而蒋老师却没有这样做。他会怎么做呢?

师:怎么样,“楼兰”是否引发了你的好奇心?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楼兰,你不妨自己想办法去寻找相关的资料来看。下面这些途径仅供参考。

·到图书馆“中文社科类”书籍中寻找;

·到图书馆“中文期刊”室找自然科学方面的杂志;

·到图书馆的电脑查询处,打入关键字“楼兰”搜索

·到搜索网站打入关键字“楼兰”搜索。

希望找到类似下面的材料——

1979年和1980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古楼兰遗址做了多次全面考察,对古楼兰的消亡之谜做了种种推测。第一种推测:丝绸之路的改道和汉族入侵导致楼兰衰败灭亡。但是史书上却没有任何相关的战争记载。第二种推测:塔里木河改道南行,致使古楼兰人离开家乡,寻找新的家园。但是在其他地方从没发现过古楼兰人的后裔。第三种推测:由于气候的变化,湖泊密布的古楼兰成了一个黄沙遍野的不毛之地。但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古楼兰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到底哪一种推测正确,大家争论不休。

【评析】本环节,蒋老师搭建了“支架”,将“写”的训练导向了“读”,从课内导向了课外,从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搜索”行动蕴含的价值,可以从全球普遍提倡的“核心素养”角度去认知。2016年6月3日,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他们调查了世界六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六个国际组织,提出了被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七大“核心素养”: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创造性与问题解决、沟通与合作素养、信息素养等。你看,蒋老师此举都与哪些素养有关?

师:怎么样,你有兴趣来“研究”这个问题吗?不妨做一次历史医生为“古楼兰”把把脉。

其他患者的就诊结果:

古希腊、古巴比伦的就诊结果,略)(www.xing528.com)

【评析】这是由课外查找资料引发的一项任务——病例制作,很是巧妙。巧妙在不提“病例制作”(写作),却无痕地将阅读与思考结果外化、条理化,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仅如此,还提供了三个写作样例。学生对样例的阅读、揣摩与模仿,有助于提高其参与活动的成效感,也确保后续想象作文的质量——不是天马行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需要以理性思维为内核。这就是蒋老师想象作文设计高于一般设计之处。

师:“研究”了楼兰之后,你是否发现楼兰的兴衰足够写一篇小说,你可以试着写一写。下面是六年级的姚正阳根据他所查到的资料,写的小说的前半部分,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接着往下写。

在辽阔的中国西部,有一个神秘的国度——楼兰国。楼兰国四周环水,烟波浩渺的罗布泊上,人们悠闲地荡起双桨,迎风唱起动听的渔歌。黑色的“大头鱼”在人们身边高高跃起,鳞片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着亮光。

大片大片的胡杨林,芳草萋萋。色彩斑斓的罗布虎在林中悠闲地散步,踩在层层的落叶上,落地无声。野骆驼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在这绿树成荫的森林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公元前77年,一位楼兰的王子准备从长安返回楼兰国继承王位。但是,当时的汉朝皇帝只派了一名姓陈的司马和40多名士兵护送。路途遥远,况且一路风吹雨打,豺狼虎豹出没,困难重重,要想把王子安全送到西域,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幸亏,汉帝允许陈司马一路上招募平民,扩充他的护驾队伍。可是,那些生活安定的青年男子怎么可能丢下父母妻儿跟随他们到遥远神秘的西域呢!于是,陈司马就到囚牢中鼓动那些死到临头的犯人跟随他到西域建功立业。犯人当然求之不得,所以,陈司马到达楼兰时,队伍已经扩充到近500人。

陈司马哪里想到,在不为人知的遥远的西域,还有如此肥沃和美好的“世外桃源”。他决定留在这块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并决定由自己当这块土地的最高统治者。他要在这里依照首都模样建造一座宫殿,于是,到处是高大挺拔的胡杨倒地的声音……

“尊敬的国王,或许你已经猜到了,那位姓陈的司马是你的祖先,这事离现在已经有400多年了。”先知阿布扎比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尊敬的先知,我想知道,400年前,我们的国家真有那么美丽吗?”

“千真万确,那时人们的生活无忧无虑。”

年轻的国王最近心事重重,因此他来找先知聊天。这几天一连发生了好几件怪事。5天前,突然起了一阵大风沙,昏天黑地,人们都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老人们都说,从没看到过这么大的风沙。昨天,请人挖水渠,刚挖了近两米深,下面竟然都是流沙,手指一捅,簌簌直流。今天上午,身材高大的老猎户又因为打不到猎物而饿死在胡杨林中。年轻的国王觉得事情很严重,先知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他把所有的士兵、百姓召集在一起,宣布了法规;如果树还活着,就不允许任何人砍伐。砍掉一棵树就罚马一匹,即使仅砍断树枝,也要罚母牛一头。但是这一切已经太晚了,风沙已经成了气候,那声势浩大、跌宕起伏的风龙沙虎扑打得你辨不清方向,厉害的时候,那铺天盖地的流沙会将一户人家、一个村落掩埋,人们从流沙中爬出来,充满恐惧。湖泊与河流渐渐干涸,有的已经完全枯竭,露出湖底,甚至泛起白花花的湖碱,刺人的眼睛,湖泊边波浪起伏的芦苇一大片一大片死去……

【评析】这是想象作文的样例,一般作为作文评分规则的组成部分。蒋老师本案例没有提供评分规则的信息,他在“沙漠探险七日谈”里是通过师生讨论确定的,即“我们编写的探险故事怎样才算精彩”(参见第三章第三节)。提供样例后,蒋老师提醒“写小说的前半部分,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接着往下写”。这也巧妙,为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提供选择机会。

师:在这次“研究”楼兰的过程中,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吧,不妨自我评价一下。

【评析】这是这次想象作文的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是学生,体现了课程标准“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的评价建议。用“星级”(等级的一种方式)表示,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总评】该案例没有陈述写作目标、训练时间等,但从设计容量看,时间跨度需要一周,其中课内需要2—3节课,可以视为一个学习项目。这个学习项目,具备情境、协同(自我评价里有“合作”)、支架、任务、展示、反思等六个要素,设计思路是建构主义的,与教育技术学的思路(目标、教学、评价)区别开来。可为建构主义学习单元设计之参考。

本意是写“楼兰消失之谜”的想象作文,其实包括听、说、读、写多种方式的综合,其写作又以情境、任务为驱动,可为写作、综合性学习等设计做参考。另外,蒋老师的设计,是基于《义务教育2011年版》总体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因而是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