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内容:教育原理教你培养思想道德品质

德育内容:教育原理教你培养思想道德品质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的内容指的是学校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论、观点、原则和规范。这类社会公德具体包括个体的文明举止、人际交往中自尊与尊重他人、社会互动中的惜时守诺等内容。二是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公德,包括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与维护社会公益、爱护与保护社会劳动及他人劳动的成果等内容。一个人的公德判断、评价及选择能力,同他形成的公德认识有关。正因为如此,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内容:教育原理教你培养思想道德品质

德育的内容指的是学校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论、观点、原则和规范。在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比如,人为什么活着,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人的价值等,各人的看法不同,就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对将要走向社会青少年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人人都有人生的追求和目的。人人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度过一生。因此,人生观问题实际上就是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人生观又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受世界观的影响。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对人的思想与行为起着最高层次的调节作用。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自发的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客观的现实生活条件自发地、无意识地影响着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二是自觉的形式,即学校教育的形式。学校教育是自觉的、有计划的和有目的的,它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中小学教育要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它是调节人类活动的基础性规范,是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接受的社会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人与人关系中的社会公德。这类社会公德具体包括个体的文明举止、人际交往中自尊与尊重他人、社会互动中的惜时守诺等内容。二是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公德,包括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与维护社会公益、爱护与保护社会劳动及他人劳动的成果等内容。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公德,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人工的自然环境。[3]

社会公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社会公共生活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和谐,确保社会公共生活安全。它最突出的社会作用是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保障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相互交往的正常进行。没有社会公德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起码的公共秩序,甚至无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社会公德还有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风气是全体社会成员精神面貌的总体表现,而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公共生活规则。因此,它是社会风气形成的首要条件。此外,社会公德也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基础。社会公德虽然是最简单、起码的道德,但却是培养高尚道德和情操的起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遵守社会公德,那么久而久之也就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反之,如果一个人视社会公德为“小节”,时时处处都违反它,那么,日积月累,就可能导致整个道德堕落,人格卑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正确认识。一个人的公德判断、评价及选择能力,同他形成的公德认识有关。没有一定的公德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公德素养。在学校要造成人人讲究社会公德,人人谴责违背社会公德的舆论。其次,社会公德教育要从细微处入手。社会公德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小事入手抓,从细微之处抓,这样人人都可以有所作为。再次,社会公德教育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强公德意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当前社会上有一种矛盾现象:有些人一面埋怨环境卫生差,但他自己往往又随地吐痰、乱扔废物;一面感叹人情淡漠,但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又往往缺乏应有的热情;一面指责服务态度差,但当他为别人服务时又态度粗暴。应该说,我们社会中的多数人具有一定的公德意识,只是不能脚踏实地地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将社会公德看成是“小节”,“以善小而不为”。学校德育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强公德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去。

(三)爱国主义教育

1994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兴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为如此,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德育的基本内容。(www.xing528.com)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正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的:“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在当前,我们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要通过中国历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了文化科学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才,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三是我国现代化成就的教育。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四是中国国情的教育。国情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

(四)国际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国际主义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独立自主权利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既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增强国际理解;教育学生容纳不同文化、种族和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崇洋媚外;使学生懂得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是中国处理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树立全球和全人类意识,关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生存等基本问题;使他们认识扩大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意义,在外事活动中讲文明、懂礼貌,维护个人人格和国格。[4]

(五)集体主义教育

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从来都是道德的基本问题。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每个人不管是否意识到,都在这个大系统的网络中生活。一个人如果不善于与人交往,或者缺乏和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就难以求得发展,甚至难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社交能力及理解他人、与人合作共处的能力。我国也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再次强调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这个要求当然适应于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维护集体的荣誉;在集体生活中,能做到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关心和帮助;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遵守集体决议的习惯。当然,在集体主义教育中也要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不要以集体去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应使集体主义教育和个性发展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六)民主、纪律法制教育

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学校的民主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民主思想,懂得民主就是尊重人和维护人的合法权利,允许人进行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意见。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班级和学校,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要使学生了解民主的程序,能够运用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民主集中制。民主与法制、纪律是不可分的。法制是经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通过国家强制力量保证执行和遵守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和制度,以及通过法律和制度建立起来的法律秩序。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理权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发生混乱。针对青少年辨别能力和自制力比较差和容易接受不良影响的特点,以及当前违法犯罪低龄化的实际情况,尤其需要用社会主义法制的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校纪律教育应当要求学生严格执行纪律要求,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作风。在校内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守则、作息制度、课堂常规等。在校外能遵守公民道德,维护公共秩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