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德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与活动中介

探讨德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与活动中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中介。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此领域既是德育的根本内容,更是德育的终极目标。应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不断更新丰富德育内容。

探讨德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与活动中介

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中介。

(一)德育内容的内涵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原则和规范体系。德育内容会因为历史文化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如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主要为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勇敢、勤劳、复仇等道德法则、生活教育民俗教育;古代社会的德育内容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轻视体力劳动;现代社会的德育内容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等道德观念。

(二)我国中学德育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我国中学德育内容由低到高可归纳为以下层面: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公民或政治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即信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此方面德育也称为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其内涵指培养基本的道德礼仪和行为规范,学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养成教育虽然琐碎细致,但涉及人们的基本生活社会交往,是个体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2.基本道德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教育主要形成学生的良好人格,包括道德基本知识的学习、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审美与情操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等。

道德基本知识的学习使青少年知道道德常识,正确认识真、善、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包含正直、公正、诚实、勇敢、善良等内容,还包括“仁、义、礼、智、信”,尊老爱幼、自强不息、和谐中庸知行合一、重视人的精神生活等内涵。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德是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是国民素养的重要表现。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

审美及情操教育能净化人的灵魂,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公民或政治品质的教育

此方面内容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及政治常识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内容是教育学生热爱、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乐于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并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集体主义教育要注意对个人权益的适当承认,并在此基础上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服从。特别针对我国独生子女的现状,集体主义教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是公民的最基本素养。内容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灿烂的文化,愿意为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复兴、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献身的一种坚定的志向。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

爱“祖国”与爱“人类”不矛盾;爱国主义应与国际主义、世界和平紧密结合;爱国情感应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民主与法制教育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之一,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建设法治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使其懂得民主的真正内涵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程序,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治、民主意识、法律基本知识、其他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常识的教育等。

4.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是以终极价值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主要包含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此领域既是德育的根本内容,更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审美观科学观等的总和。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方面的表现,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主要内容为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生死观等。引导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人生观。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包括生活理想、事业理想、社会理想等。理想教育引导学生以生活、事业理想为基础树立正确的理想,立志于既为自己幸福,又为国家、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纪律教育则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纪律,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完整人格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环境,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内容有悦纳自我,学会交往;面对挫折,正视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智力正常,人格完整。涉及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和青春期性教育等领域。

(三)中学德育内容的新发展(www.xing528.co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要求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懂得生命的责任、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实现人生的幸福。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存教育是关键,生活教育是目标。“三生教育”提倡以创设情境、情感体验、交流分享、行为实践等方式实施教育。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体现在《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有关文件中,我国中学德育内容还不断扩展,如民族团结教育,廉洁教育,生态教育,防毒防艾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教育,经济文明、科技文明、网络文明教育等。应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不断更新丰富德育内容。

1.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实施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专题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教师的培训;家庭、社会的教育。

2.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生存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存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来实现。

3.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实施生活教育,需在学校教育中体现“生活教育”。首先,从职业和生涯规划倡导中,体现生活教育的内容,为生活做准备;其次,通过学校实践活动,在实际行动中实现教育提高生活质量之内容。

4.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指加强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增强提高防范与处理事故的能力以及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安全教育作为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消防安全、卫生防病、饮食家居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网络安全等。

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还可以为社会培养专业的后备安全防范队伍。

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有:切实提高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争取相关部门的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5.升学就业指导

升学和就业指导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职业,进而引导他们按照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点为将来升学选择专业与就业选择职业,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升学和就业指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个性的特点,使学生对自己有全面合理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了解社会分工的要求,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发展方向,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走向成功。对于社会而言,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快深化教育改革的步伐,广开成才之路,为国家培养多种多样的人才。

升学指导途径有:解除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从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做好各任课教师的联络协调工作、解题技能训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复习指导;对学生进行考前的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的途径有就业意识指导、就业准备指导和就业具体指导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