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可以是直接尝试原创的教学模式,但更多的是从模仿运用他人的教学模式开始的。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教师都需要全面学习他人的教学模式。下面例举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供参考。检查评价是通过学生的课堂和家庭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汀的思维研究理论。布鲁纳认为所谓的概念是根据观察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

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可以是直接尝试原创的教学模式,但更多的是从模仿运用他人的教学模式开始的。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教师都需要全面学习他人的教学模式。心中有书气才华。不然,教师就难有模仿、运用与创新的能力,就难以承担课堂教学改革之重任。

下面例举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传递——接受模式

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学习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该模式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尤其受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训练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控制学习者的行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认为只要通过联系——反馈——强化,这样反复的循环过程就可以塑造有效的行为目标。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

复习旧课是为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激发学习动机是根据新课的内容,设置一定情境和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是教学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为主,学生一般要遵守纪律,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给他们的任务。巩固练习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和练习,解决问题。检查评价是通过学生的课堂和家庭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间隔性复习是为了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

该模式的优点: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缺点: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学——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它。

该模式从人本主义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再进行指导。它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试错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置一些与新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总结出规律,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自学内容难度要适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概括和总结。

该模式的优点: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缺点:学生如果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可能在课堂上一无所获;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所以很难在大班额教学中开展。

探究模式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和布鲁纳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提升。

运用该模式教学要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该模式的优点: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缺点: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概念获得模式

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汀的思维研究理论。他们认为分类是把不同的事物当作相等看待,是将周围的世界进行简化和系统化的手段,从而建立一定的概念来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布鲁纳认为所谓的概念是根据观察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事物之中的一些相似成分,而忽略那些不同的地方。在界定概念的时候需要五个要素:名称、定义、属性、例子以及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教师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教师确定概念的属性——教师准备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www.xing528.com)

该模式是采取“归纳——演绎”的思维形式。首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概念一些共同属性,掌握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获得概念后还需要进行概念的理解,即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属、种、差别等方面去理解概念。为了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应该把与概念相关的或相似的概念、逻辑相关概念、相对应的概念等等进行辨析。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该模式的优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并提出“七段”教学论,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信息加工理论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情境是指学习的内外部的各种情况,内部情况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外部情况是指学习环境,它的组成要因素有:个别差异、元认知、环境因子。动机是学习新知识的各种诱因,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情绪感受、注意、区分、意向。组织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相互联系、联想、构思、建立模型。应用是对新知识的初步尝试,它的构成要素有:参与、尝试、体验、结果。评价是对新知识初步尝试使用之后的评定,它的组成要素有:告知、比较、赋予价值、选择。重复是练习与巩固的过程,它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强化、练习、形成习惯、常规、记忆、遗忘。拓展是把新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它的构成要素有延伸、迁移、转换、系统、综合。

运用该模式时,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教师在利用这种模式时,要时常提醒学生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要考虑各种步骤的组成要素,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

该模式的优点是:这是一个比较普适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它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驭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教学效果。

抛锚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 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运用该模式时,情境设置要与产生问题一致,问题难易适中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该模式的教学优点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范例教学模式

该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M·瓦根舍因提出来的。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知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阐明“个”案——阐明“类”案——掌握规律原理——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该模式主张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范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模式。所谓范例性地阐明“个”案,指用典型事实和现象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所谓范例性阐明“类”案,是指用许多在本质上与“个”案一致的事实和现象来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范例性掌握规律原理是指从大量的“类”案中总结出规律和原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规律或原理的表述要准确,对规律原理的名称要清楚;掌握规律原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运用,因而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为了了解学生对规律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从而获得反馈信息,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运用该模式要遵循这个基本顺序:从个别入手,归纳成类,再从类入手,提炼本质特征,最后上升到规律与原理。

该模式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是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的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目标、重点。自学,就是学生通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标识出来,留待下一步解决。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答题,就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中疑难问题,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这六步程序,可以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形成若干变式,如浅显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为主,其它两步可以省略;若自测效果好,自结则可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