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肖像学:女英雄势不可挡

电影肖像学:女英雄势不可挡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送公主前往某地的情节是《星战》正传的源起,在《星战》前传首部曲中再次上演。大部分时候,莉娅都是等待男性英雄拯救的对象,她一出场就是通过机器人R2-D2求救,而卢克的正义感被唤起与他被莉娅的美貌吸引密切相关。

电影肖像学:女英雄势不可挡

说到《星战》系列的视觉设计,难怪很多影评人在作类型划分时,偏向于将《星战》归为太空史诗片或太空魔幻片(Fantasy),即认为该类型在处理科学幻想时偏“软”(Soft Si-fi)而非“硬”科幻电影(Hard Si-fi)。硬科幻作品(小说或电影)倾向于对科技进步的原理、步骤作不厌其详的描绘,虽然是幻想但也有较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撑;软科幻作品则避重就轻,将超前的科技幻想默认为既成事实,对科技背景作社会学层面的探讨,重点放在伦理、心理、情感等被视为亘古不变的人类生活基本问题上。根据如上粗略的主题区分,《星战》系列显然不属于严格推演数理原理的硬科幻,视觉设计鲜明体现出该系列科幻与魔幻杂糅的特质。人物造型古今混合,核心人物大多穿古装,好像把《十诫》人物移到了太空。杰迪武士的长袍、披风、绑腿跟《指环王》中土世界中的上古骑士无差,连打斗的武器都是冷热兵器特征兼具的激光剑,并一再强调激光剑要比枪支更胜一筹。就连戏核——原力,也是玄而又玄的概念,疑似受东方哲学启发,远离自然科学领域而更接近魔法。新科《星战》导演J.J.艾布拉姆斯坦言:“从没把《星战》当成科幻,更愿意当它是童话故事。”

卢卡斯自称原初构思受到黑泽明古装时代剧《暗堡里的三恶人》(Three Rascals in the Hidden Fortress,1958,又名《战国英豪》)启发,黑泽明电影的背景是日本战国时期领主秋月家战事溃败,三船敏郎饰演的大将真壁六郎保护公主雪姬投奔盟友,邂逅了贪财又胆小的两位农人太平、又七,利用二人的卑琐弱点作掩护,真壁六郎终于带公主脱离险境。护送公主前往某地的情节是《星战》正传的源起,在《星战》前传首部曲中再次上演。卢卡斯对日本武士造型情有独钟,大反派黑武士达斯·维达的头盔、披风都日本味十足。主要人物中,只有哈里森·福特饰演的汉·索罗一副千年不变的美国小子打扮,古装的影子最少,而他从机灵的投机者转变为仗义的正义拯救者,从置身事外到奋不顾身保护爱人朋友,其人物发展轨迹重写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的“孤立者”神话——原本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加入战局改变了二战走向。起初袖手旁观、态度消极的人物,最终响应了正义的召唤,典型如《卡萨布兰卡》中的里克,这种改变比一开始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主人公更得人心,也更符合美国流行文化产品对国族的自我想象。

古装造型出现在现代化的飞船、空间站之中,看久了不再觉得突兀,影片以后现代的精神杂糅了世界各地的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如酷似中东沙漠地区的星球塔图因、冰天雪地的反叛军基地银河共和国首都科洛桑纽约式的摩登都会,正传女主角莉娅公主的叛军基地雅汶和前传女主角阿米达拉女王的母星纳布均绿茵环抱,古色古香,充满前现代时期的田园风情。《星战》系列的世界观基于光明与黑暗的永恒冲突,具体体现为民主共和与独裁政体的势不两立,前者力求实现原力的平衡,后者追求终极的强大力量。影片场景设计与人物身份、个性紧密关联,例如在前传中,银河共和国议会因政客之间波诡云谲的政治算计而善恶难辨,阿米达拉女王则是兼具民主理念和贵族精神的理想人物,相应地共和国首都以现代都会面貌出现,开明贵族(女王、公主)仍属于古典田园,创作者对于空间的抑扬自现。《星战》系列混杂着自然景观与科技景观,正面人物总是跟自然更为亲近,《星战》正传的最终胜利是因为一群“萌熊”原始人的仗义相助,《星战》前传结尾彰显了丛林土著战士伍基人,引出《正传》中汉·索罗的挚友楚巴卡,最顶尖的杰迪武士尤达大师也居住在森林深处,可见以古为贵、以自然为贵是《星战》前六部曲的传统,遵循着工业时代以来的浪漫怀旧惯例。

相较被影迷们奉为经典的《星战》正传三部曲(《星球大战》、《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星球大战3:杰迪归来》),世纪之交卢卡斯推出的《星战》前传三部曲(《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一度饱受诟病,让老星战迷痛心疾首,斥之为自己糟蹋自己,自掘坟墓。但卢卡斯本人态度坦然,坚信《星战》系列需要新篇章。若忽略电脑影像合成技术的欠成熟,《星战》前传在视觉设计上下足了工夫,上天入海极度绚烂,人物造型也令人眼花缭乱,阿米达拉女王更换了各种风格的华美戏服,采撷了日本、中国、埃及、阿拉伯、印度、古欧洲等多国民族服饰的元素,配以千奇百怪的头发造型和妆容。更多族类的外星人和星球地理风貌挑战设计者想象力,从塔图因星球的茫茫荒漠到冈根人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从风驰电掣的飞船赛场到罗马风格的怪兽斗场,从吉诺希斯星球的滔天巨浪到木斯塔法星球的滚滚岩浆……《星战》系列之所以成为文化Icon,与其超级丰富的视觉想象力密不可分,从前传到后传为粉丝们提供了恣意想象的乐园和Cosplay的宝矿,《变形金刚》的创意来源于玩具,而《星战》反过来启发了玩具生产。后来者如吕克·贝松的《第五元素》、沃卓斯基姐弟的《木星上行》等片都在视觉设计上大做文章,“像星战”已经成为对类似影片的一种褒奖。

《星球大战:原力崛起》在人物肖像学上比以往又有突破,首先,《星战》系列第一次出现了女性杰迪武士,新科女主角蕾伊在片中的造型简单朴素,一身方便穿行沙漠的亚麻色长衣,配短裤和绑臂,挽一个利落的发髻,这套“沙漠装”与夏季上映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中查里兹·塞隆饰演的女将军费罗莎异曲同工,赶上了当下女英雄崛起的潮流,类似的还有《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系列的女英雄凯特尼斯。对比前作,《星战》正传中的莉娅公主梳古典发型,穿着古代风格的长袍或希腊式长裙,虽然也曾参与战斗,但她那身公主行头注定与激烈的动作戏无缘,被外星黑帮老大贾巴俘虏时,还被迫换上了金色的比基尼娱人,纤薄的衣料让她曼妙的身材展示无余,也让她显得柔弱毫无抵抗力。大部分时候,莉娅都是等待男性英雄拯救的对象,她一出场就是通过机器人R2-D2求救,而卢克的正义感被唤起与他被莉娅的美貌吸引密切相关。即便莉娅和哥哥卢克一样拥有对原力的掌控能力,却从未拿起过杰迪武士专用的光剑。到了《星战》前传,娜塔莉·波曼饰演的阿米达拉女王的战斗力更低,她的衣饰更为华美烦琐,缺乏实用性,更多暴露肩颈、后背的性感设计,使她看上去如同精致脆弱的玩偶,只能看,不能动。女王的叙事功能以爱情线为主,遵循好莱坞电影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男人行动,女人显现”,她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展示,对于情节的发展没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莉娅公主和阿米达拉女王不同,蕾伊身份成谜,有待下部分解,她并未像前两位女主角那样一出场就被冠以贵族头衔,而是以坚韧的草根女形象出现。与蕾伊相关联的空间——贾库星球,一派“废土”(waste land)风,近年正流行这种末世之后的荒芜景象(如《移动迷宫》系列、《疯狂的麦克斯之狂暴之路》等),她继承的是阿纳金、卢克的坚忍,而非公主女王的娇嫩。她自力更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她能够熟练的驾驶、修理飞船,飞行知识堪与汉·索罗媲美;她总是能够在男性拯救者赶到之前靠自己的力量机智脱身,反而让男性拯救者焦急赶来的行为显得好笑,每当男主角芬(Fin)按照英雄救美的桥段牵她的手,蕾伊都一脸莫名其妙地试图甩开。蕾伊在体能和精神上的强大力量,使她成为原力/光剑的继承者,关键时刻战胜了出身名门的男性对手,当黑武士凯洛·伦不停地用“女孩”、“捡垃圾的”等词汇贬损她身份低微——从性别和阶级双重层面评判,同时炫耀自己的天赋特权时,蕾伊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激发出她强大的原力,反败为胜,潜入对方头脑深处,发现了凯洛·伦内心的脆弱一面。有趣的是,在这部最新《星战》当中,原本古典装扮的莉娅也抛弃了华而不实的装束,以平凡低调的现代服装出现,衬衫、马甲、长裤,几乎与日常老妇无异,影片特意借多个人物之口强调她现在是“将军”,不再用“公主”称之。(www.xing528.com)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创新之二,第一次出现了有情感有思想的“白兵”(也称暴风兵)。克隆人士兵芬的角色由非裔演员出演,更加别具意义,女性、草根、少数族裔——英雄世界的边缘群体如今出现在《星战》舞台的中央。随着电脑CGI动画日臻完善,电影中的人海场面与飞行场面、破坏场面一道成为商业大片的标配,但通常壮观的人海场面都不凸显个体,千人一面,沦为供猎杀的标靶。白兵形象在《星战》正传首部曲中已亮相,前传的第二部《星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细说了白兵的来历,他们由吉诺希斯星球科技发达的外星人培育,体能强健,服从命令,为西斯大帝服务,可靠性几乎等同于机器人。从千人一面的军队中挑出个体,新《星战》这一创意又与《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不谋而合,后者的人海场面由无数脸涂得惨白、眼圈浓黑的“战争之子”(War Boy)组成,他们如同被统治者洗脑一般,疯狂地追求杀戮的快感和死亡的荣耀,一位名叫纳克斯的War Boy在被逃亡者拯救后之后幡然悔悟,背叛了疯狂黩武的统治者不死老乔。白兵在此前六部曲中一直给人以毫无情感和思想的印象,他们整齐划一的外观和动作也符合这种印象,第七部中第一军团赫克斯将军阅兵训话的情形与影史著名的纳粹宣传片《意志的胜利》如出一辙,而芬成了一个出人意表的叛逆者,从他欲救援同伴,钢盔上留下血手印开始,他已经与众不同,而当他摘下头盔,露出本来面目,标志着他对于自我主体性的认知和坚守,拒绝被同化为杀人机器,这是第一次有白兵摘下头盔暴露真颜,如果不算前传中对克隆人军队的最初介绍——那时克隆人尚未戴上头盔,且正因为都没有戴头盔,依旧是千人一面的效果,不似新作中的芬独一无二。芬最初救助反抗军飞行员的行为只不过出于一己之私,渴望生存,厌倦杀戮,但求生欲正说明他人性未泯,为下一步的转变和升华作下铺垫,从明哲保身到挺身而出,芬就是当年首部曲中汉·索罗的新代言。同《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类似,新《星战》也没有给爱情戏留空间,男女英雄的关系像战友而不像恋人,好像有意逆反以往的套路,更何况在女英雄之风劲吹的当下,太多爱情戏码难免削弱女英雄的独立和强势,蕾伊与芬能否进一步擦出火花,还得看J.J.艾布拉姆斯如何安排续作的走向。

机器人角色一直在《星战》系列中挑大梁,胆小怕事、讲究繁文缛节的话唠3PO,只会说叽叽咕咕的机器语但聪敏可靠的R2-D2,这两个机器人角色贯穿了前六部《星战》,且都由演员真人扮演。这也是《星战》系列的特色,坚持着尽量使用真人穿道具服完成表演,而非全部交给电脑CGI。《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3PO与R2-D2戏份不多,露一下脸,主要起到唤起怀旧情怀的作用,吸引眼球的是新登场的机器人角色BB8,从命名便能感觉到“卖萌”的倾向,BB8虽然没有真人参与表演,但它的行动是由真人操控者在背后控制,推动其身体(球体)滚动前进,再由电脑将操控者从画面中抹去,为的是让BB8的行动显得更加自然。比起谨慎少言的R2D2,BB8的形象借鉴了近年流行的电脑动画风格,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情绪表达方式幽默感,它的喜怒哀乐虽然没有表情和语言,但肢体动作一望即知,显然是一位比3PO和R2D2更“低龄化”的机器人形象,而聪明可靠毫不逊色于R2D2。

《星战》系列老角色在新篇中的出现有强大的感染力,当喜爱前作的老星战迷看到白发苍苍的汉·索罗和莉娅拥抱在一起,难免激动,感慨时光荏苒,虚构的故事世界与现实世界同步,观众与人物一起成长、老去。为了召唤怀旧情感,创作者特意让汉·索罗的座驾千年隼号重新踏上征程,此处船长与船的关系就像《加勒比海盗》系列中的杰克船长与他的“黑珍珠号”,影片结尾千年隼号由蕾伊接下衣钵,可见新篇为女英雄立传的深意,此外,反叛军的X型战机也让人倍感亲切。汉·索罗的助手兼好友伍基人楚巴卡,这一形象最初灵感来源是乔治·卢卡斯的爱犬,在故事设定中伍基人可有数百年寿命,创作者仍然为心细的老星战迷准备了一些细节,用毛色和身材的微妙变化来体现岁月流逝。种种向前作致敬的桥段,既有针对老星战迷的煽情作用,也为鼓励新培养的观众回看前作,网上一直有关于《星战》系列正确观看顺序的争论,从侧面说明了该系列的长久魅力,出新篇是保持该系列当世吸引力的一步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