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林点将录:天富星、扑天雕、李应、于省吾

现代学林点将录:天富星、扑天雕、李应、于省吾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省吾,字思泊,号夙兴叟,室名双剑、泽螺居;辽宁海城人。于氏另一方面的贡献,是以甲骨金文资料校订先秦文献,包括群经、诸子十数种,皆以“新证”命名。则天富星李应一席,非此公莫属。[6]参《于省吾自述》。[7]参周世荣《从〈甲骨文字释林〉看于省吾先生的古文字考释》,《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0]姚孝遂《辛勤求索无怨无悔——对于老的怀念》,《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现代学林点将录:天富星、扑天雕、李应、于省吾

于省吾(1896—1984),字思泊,号夙兴叟,室名双剑、泽螺居;辽宁海城人。

以编著《甲骨文字集释》闻名的李孝定曾表示:外国有语源学,而无文字学;西方汉学家如高本汉,治中国音韵学极杰出,但于文字学则较隔膜;可见中国文字学有极强的本土性,而甲骨文研究尤甚。[1]所言似有理致。盖近代以来中国语言学的堂奥,已为西洋人捷足先登,惟文字学仍由国人一手垄断。而论近代中国文字学的光彩,必以甲骨文研究为冠冕;论考释甲骨文之既多且精,又必推于氏为第一人。于氏自谦“用力多而成功少。专就甲骨文字来说,我所新识的字,和对已识之字在音读义训方面纠正旧说之误而提出新解,总共还不到三百”,[2]然而此三百之数,已占当时所能释读文字的近四分之一,而且其中多属奇文难字。

于氏释读甲骨之作,民国时先后刊行《双剑殷契骈枝》及《续编》、《三编》,他当时指罗振玉、王国维“饶有发明,然于文字仅为初步之撢索,犹未能究极本原,凑入单微也”,[3]隐然以超越前贤自任;晚年删定旧文,增补新作,重编为《甲骨文字释林》。[4]在方法上,除对字形及其音义关系作合理分析之外,“并寻出每一字横向的同一时期的相互关系,以及纵向的先后时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辅以考古图像、古籍训诂资料,多方参验,以求其是。[5]此外,更引入民族学方法,如据图腾崇拜破解商代铜器铭文“玄鸟妇”之谜,[6]据原始民族以热石煮肉法析读“庶”的字源,[7]其境界已超出单纯的文字学之上。

于氏另一方面的贡献,是以甲骨金文资料校订先秦文献,包括群经、诸子十数种,皆以“新证”命名。[8]内容大抵为校定文字,考证辞义,可谓清人王念孙、俞樾之续。

按:古籍校理之学,至王念孙已达巅峰,论文献的熟悉、辨析的精辟,后人已无以过之;惟于氏生于近世,有清儒所不及见的新材料,故犹能于王念孙之后,另辟学术山头。

其散篇文字另辑为《泽螺居学术论文集》(未刊)。

1955年,于氏被匡亚明礼聘为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教授,一开始声言“不参加政治活动”;[9]而终亦和光同尘,与世周旋,并苦读马列著作,尤其重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10]故他考释文字,亦不免趋时从俗,认为“研究古文字的主要目的,是为探讨古代史、尤其是探讨古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史服务的”,并举出甲骨文中表现人身蹂躏、捆缚、关押、肉刑、火刑、陷人以祭、砍头以祭的字形为例,以证明“商代统治阶级对于人民群众的践踏和刑杀,极残暴之能事”。[11]

于氏壮年时曾自撰联语云:“书不读秦汉以下,志常在名利之间。”[12]所谓“书不读秦汉以下”,当然是自述其治学取向;而“志常在名利之间”,虽属自嘲,亦事出有因。

罗继祖回忆,于氏初到东北人民大学时,“颇斤斤于级别,曾语我,如我评级在容庚商承祚之下,叫我怎么出去见人?矜持十足。后知评为二级(其时学部委员才得评一级),与容商同,于是默无言。”[13]此即于氏的好名。

于氏早年曾任东北巨头杨宇霆秘书,甚受赏识,遂得奉天(今沈阳)省城税捐局局长的肥缺。九一八事变之后,乃挟巨资移居北京,大力搜罗古文字、古器物以作研讨,仅商周重宝即多达二百余件。[14]故“文革”时有人骂他为“古董商”。[15]他亦时常自称:“在读书人中,我是有钱的;在有钱人中,我是有学问的。”[16]此即于氏的言利。则天富星李应一席,非此公莫属。

按:清末以至民国,知识阶级的经济地位仍高,如于氏之兼学问家与收藏家于一身者,固大有人在。如罗振玉、马衡、容庚、商承祚之于古器物、书画陈垣之于书画、清人手稿,叶德辉、傅增湘、伦明、朱希祖、吴梅、邓之诚、郑振铎、谢国桢之于古籍,马廉、吴晓铃之于古本小说戏曲,周绍良之于墓志拓片、古本小说戏曲、宝卷,阿英之于近代文学刊本,陈梦家之于明式家具,等等皆是。至于晚近,大陆如黄永年(古籍)、王贵忱(钱币文献、学人信札)、田涛(契约文书法律文献)、王振忠(徽州文书)、周振鹤(近代文献)、谢泳(现当代文献),海外如杜维善(古钱币)、关善明(古玻璃),亦有前辈余风。

于氏门下,有姚孝遂、林沄、何琳仪、曹锦炎、黄锡全、吴振武等,实为当代古文字学的头号重镇。

诗曰:税局经年几万金,卜辞释字竟如林。旁人若问平生志,却道不离名利心。

注 释:

[1]《逝者如斯》,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页180、页208。

[2]《甲骨文字释林序》。(www.xing528.com)

[3]《双剑殷契骈枝续编序》。

[4]于氏另有《吉金文字释林》的写作计划,新释文字约二百左右,似未成稿(参《于省吾自述》,《世纪学人自述》第一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林沄《于省吾教学和科研成果概述》,《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5]参《于省吾自述》。

[6]参《于省吾自述》。

[7]参周世荣《从〈甲骨文字释林〉看于省吾先生的古文字考释》,《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双剑群经新证》包括《易经》、《尚书》、《诗经》、《论语》(前三种有上海书店1999年影印版);《双剑诸子新证》包括《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法言》(中华书局1962年新版增《列子》一种);《诗经新证》多有增补,与《楚辞新证》合刊为《泽螺居诗经新证》(中华书局1982年版)。

[9]罗继祖《涉世琐记》,《蜉寄留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页247;罗继祖《“鸡孵卵,猛火煮”——纪念于省吾教授百岁冥诞》,《鲁诗堂谈往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按:1953年,陈寅恪提出就任中国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条件之一,为“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对科学院的答复》);而于氏所称“不参加政治活动”,或即“不学习政治”之意。

[10]姚孝遂《辛勤求索 无怨无悔——对于老的怀念》,《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1]《甲骨文字释林序》。

[12]见《王贵忱书法作品集》,香港书艺出版社2006年版,页15;《中国长安艺术书库·王贵忱传》,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页17。按:民初有联语游戏云:“书不读秦汉以下,意常在酒色之间。”(据刘太希《海隅剩墨》,香港《春秋》半月刊第二十四期)则于氏此联当套用旧句耳。

[13]罗继祖《涉世琐记》。按:关于于氏与容、商的高下,杨树达1951年3月25日日记有云:“阅于思泊《双剑吉金图录》。抗战中曾借阅之,今重阅也。考释未能使人餍心切理,然较之容庚、商承祚固远过之矣。”(《积微居回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页316)

[14]参《于省吾自述》、姚孝遂《辛勤求索 无怨无悔——对于老的怀念》。按:李瑾于此有谓:“于先生,辽宁海城人,为东北王张作霖大帅帐下税务局长有年……作霖死,其子张学良继任秉政,于氏下野。于氏挟其妻妾及多年丰厚之宦囊来京师作寓公,复兴注于金石书画古玩之好,与希白师(按:容庚字)邂逅于琉璃厂书贾之肆。时师方用二百金购进一越王剑自厂贾,于氏闻之,乃以五倍之金强行转购之去,于氏斋名为‘双剑’者,得自颂斋(按:容庚室名)之剑,即其中之一焉。”(《记容希白师治学及待人之道》,《新学术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纪念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版)可参。

[15]罗继祖《“鸡孵卵,猛火煮”——纪念于省吾教授百岁冥诞》。

[16]姚孝遂《辛勤求索 无怨无悔——对于老的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