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研究

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标志着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由于各个高校情况差异,各自的业务范围不尽相同,现举例说明。下面将现有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投入的初始基金数额进行了统计,见表2.10。

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研究

(一)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起步较晚,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国内高校大约从1988年起开始成立类似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组织,从无到有,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发展,伴随着国家基金会法制的健全,在支持高校发展方面取得不少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除少数为《基金会管理条例》实施后重新登记的基金会,多数大学教育基金会均为新成立的,一般都是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不少学校还在海外成立了大学教育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的注册资金从200多万到上亿元不等,现有资金规模也各不相同。1994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标志着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业务范围

从我国各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章程来看,其宗旨围绕一个中心——支持高校发展,为高校发展全方位服务。服务对象以提供奖助学金、资助科研和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为主。仅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基金会在其章程中明确说明,本基金会的宗旨是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争取国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支持和捐助。本基金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由于各个高校情况差异,各自的业务范围不尽相同,现举例说明。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业务范围

(1)加强本基金会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2)接受境内外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的捐赠。

(3)将本基金会的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

(4)将本基金会的基金购买债券和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收取收益。

(5)利用本基金会的基金奖励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北京大学教师、学生和职工。

(6)利用本基金会的基金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学生奖励基金、科学研究资助基金、福利设施基金、校园建设基金以及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他基金项目。

(7)利用本基金会的基金资助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业务范围

(1)面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款。

(2)设立基金资助项目,主要用于:支持教学与研究设施的改善(包括建筑物、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助教学研究、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及专著出版;吸引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及任教;资助大学间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国际学术会议;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奖教金;资助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各项活动;按照捐赠者意愿设立的资助项目。

(3)接受国际组织、国内外团体的委托,组织专家对专项课题进行研究、调查及培训。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业务范围

(1)支持浙江大学建设、建造、更新教学和科研设施;

(2)扶植浙江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课程的建设;

(3)支持浙江大学人才引进,资助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4)资助优秀教师及在校学生出国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资助召开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

(6)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和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www.xing528.com)

(7)资助在校贫困学生;

(8)支持、投入与浙江大学教育事业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相关的其他项目。

根据以上的例子,可将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业务范围主要有:一是进行对外联络,接受社会捐赠(包括校友的捐赠);二是管理基金会的基金,实现保值、增值;三是规定基金使用项目范围与用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工作是围绕捐赠基金形成了一个基金管理系统(如图2.2)。

img12

图2.2 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业务流程

2.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基金初始规模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初始基金的来源也是多方支持。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和现有的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做法,基金会的初始成立基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机构的捐赠;二是校友的捐赠;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拨入的资金。

由于我国高校类型的不同,初始基金的数额也有很大差异。一般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占有丰富的资源,原始基金数额也就相应的多。其他占有资源相对贫乏的高校,在基金会成立时获得的初始基金数额较小。下面将现有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投入的初始基金数额进行了统计,见表2.10。

表2.10 我国部分大学教育基金会原始基金单位:万元

img13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调查整理

从上表的统计可以看出,重点大学由于办学时间长、实力雄厚、声名远播,在基金会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数额较大的原始基金,为基金会的后期募集资金和捐赠资金增值奠定了基础(表2.11)。同时,有一些重点大学在基金会成立之初并没有获得数额较大的捐赠,基金原始数较小,如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这类大学在基金会成立之后,积极运作、完善管理,也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表2.11 清华大学2008年接受捐赠情况  单位:元

img14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我国大学社会捐赠规模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今天,教育捐赠已经成为了西方大学筹措经费的重要渠道,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捐赠可达大学经费总收入的5%,而我国高校这一项收入很低,目前即便是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队教育部直属高校仅为2%。[17]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高等教育要想加速发展,除了从政府获得经费、争取纵向与横向科研经费、收取学费以外,还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校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争取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经费支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社会捐赠、校友捐赠已成为高校的重要来源。

3.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环境分析

我国高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政府;第二,学生家长和学生;第三,高校;第四,社会捐赠。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高等教育出现了世界性财政危机,各国对承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愿望和能力减弱。虽然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其他成本分担主体所占的比例在逐步增长。尽管政府仍是最大的投资者,但在高教成本分担中的比例和作用逐渐减弱,多元化、多渠道分担高教成本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其中社会捐赠在高教成本中分担的比例呈现出逐年递增之势,已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18]

(1)外部环境

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捐资助学、兴办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一些富贾捐资建校、兴校的例子,不胜枚举。在20世纪初,我国的一部分高校和教育经费就是由民族资本家、私营业主中的一些热心教育人士捐赠的。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大量兴起,金融体制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并且,这一相关内容在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高等教育投入”。国家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为社会各界捐赠高校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为高等教育慷慨解囊、捐资助学的人物和企业。其中香港的一批爱国实业家,如包玉刚邵逸夫曾宪梓霍英东、汤永谦、曹光彪等,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些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也在高校设立基金,为支持高校发展、培养人才捐资捐物。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大学建立社会捐赠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内外一些团体和友好人士对高等院校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拓宽集资办学渠道,解决经费短缺的难题,我国的一些高校也开始重视社会捐赠在高校成本分担中的作用,部分高校相继成立了基金会、董事会等,组织机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户和个人的捐赠。捐赠种类有现金、证券、债券、图书资料、设备、房产遗产、财产以及其他有价证券和物品等。捐赠主要用于支持高校建造、修缮、更新教学和科研设施,扶持重点课程、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和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资助贫困学生,或支持、投入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其他项目。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例,这三所高校都较早地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截至2008年年底,清华大学基金会累计收入4.9823亿元,其中留本基金为3.0280亿元,非留本基金为1.5399亿元,基金增值收入为4144万元。留本基金中,非专项留本基金为860万元(由理事会决定资助用途),专项留本基金为8667万元,清华大学发展基金为2.0753亿元。2005年后,清华大学基金会加大了资金运作力度,取得了显著业绩。基金会投资效果好于沪深300指数的同期表现。2008年已实现收益5400万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在1998—2001年期间共计收到社会捐赠约6.5亿元。目前基金会管理的可运作的资金大约为3亿元,平均每年产生利息约500万元,基金规模与清华大学相当。2008年,北京大学基金会捐赠收入为3.58亿元,先后签署了多笔大额捐赠,其中签署了3笔亿元以上的捐赠协议。这些社会捐赠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现为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在1998—2001年共计收到社会捐赠约3亿元。其中,捐赠建造建筑物的资金合计达到1.1亿元。截至2001年底,该基金会通过基金本金运作的收益已达300余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各项事业支出达250万元。2008年,浙大教育基金会规模达到3.72亿元,其中1.49亿元为不动本基金,占总数的40%,2.23亿元为动本基金,占总数的60%另外,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社会捐赠已为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