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提高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张贵中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

提高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张贵中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了解课堂教学结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导向的,通过评价这一手段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如何让学生入学后能留得住、学得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有兴趣、有乐趣、有收获,克服原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的缺陷,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文件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作了新的阐释。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学生发展;二是促进教师发展。本文重点讨论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一)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体现学生发展的这一基本理念,首先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热情,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地实现目标。

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全区语文观摩课——《散步》的教学评价活动。课堂上教师在配乐朗读课文后,就课文的情节内容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学生都对答如流,教师对学生的准确回答及时地给予了千篇一律的评价,并且还准备了小礼品作为鼓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到了极点。第二个环节是对课文主题的学习,教师为了让课堂形式丰富多彩,让课堂气氛活跃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一组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黑板上画课文插图;二组派五名学生表演孝敬长辈的节目;三组由一个有演唱特长的学生独唱《常回家看看》;四组推荐两名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向指定的学生提一两道关于礼仪和尊老爱幼方面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对每一个小组进行小结(对每个组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评课中,很多听课教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好评,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摈弃了满堂灌的模式,教法灵活多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目标能很好地实现。

这是一堂很典型的课例,先不去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认真对照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思考一下,就会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课堂上教师虽然设计了一系列的提问,但都很肤浅,只停留在对教材情节的简单了解上,而且过于琐碎,肢解了课文。我们所提倡的课堂绝不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课堂。若教师只是把设计好的问题机械地抛向学生,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总是被动地思考教师的提问,学生就无法自主地体验问题的内在意义,这样的课堂是教师的课堂而不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创设悬念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认知冲突、问题的解决来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明显的好转,获得新的感悟。简单的一问一答,激发不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展。

第二,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需要作深层次的思考都能准确回答,从表面上看学生学习有效果,教师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目标,我们的课堂需要预设,但是更需要生成。生成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从心理上讲,学生自己生成的问题,是思维的外显,是情感体验的流露。课堂上有生成,学生才能得到自主;探讨生成问题,学生才能充分地展开探究;解决生成问题,才能真正让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才凸显开放性,学生的思维才得以放飞,个性才得以张扬,创新意识才得以萌生,创新精神才得以培养。

第三,从这一节课的效果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是在评课教师的心目中完美的效果。课堂教学非常热闹,学生非常活跃是这堂课的一大特点,一些教师认为走进新课程就要分组讨论,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我们的课堂为什么要追求活跃,追求热闹,这里有老师的原因,也有听课者的原因。讲课教师认为一旦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课堂就会“冷场”,课堂沉闷,就不是好课;作为听课者来说,课堂“冷场”了,听课的热情就没有了。从这一点上来看,讲课者是为了迎合听课者的口味。课堂气氛的活跃不是表面看起来热闹,而是一种理性的体验。事实上,语文课堂上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热闹,而是一份宁静,让学生静心去感悟作品中的形象、意境,思考文句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说,缺少学生静心的感悟、缺少学生认真思考的课是没有深度的课,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爱因斯坦说,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当做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反思这节课,教师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追求教师的成功,追求听课者的“可观性”。

(二)评价坚持以学论教

评价坚持以学论教,是课堂评价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量上是有要求的,具体到一节课上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这节公开课的学生参与情况看,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因此说,教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以学生为本”。

“以学论教”强调从课堂教学上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学质量,可具体从学生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即学生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表面繁荣”。从学生的四种状态来分析这节课,学生回答问题一直是沿着教师预设好的肤浅的、几乎不需要深层次的思维就可以回答的思路走,学生思维并没有激活,这也是课堂虽热闹但无实效的原因。

再来看一则案例:周老师执教文言文《狼》。

片段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略)。

片段二:疏通字词,读顺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再参照注释或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文言文知识先尽力自行解决文字障碍问题,若难以解决,可以‘合作攻关’,也可向老师提问。文中多次出现的‘之’和‘止’这两个词应分别怎样解释?(对‘之’,周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然后提示他们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对文中的‘之’一一作出辨别、解释;对‘止’,周老师依然坚持让学生先说,多说,她只在难点或关键的地方稍作点拨。)

生:为什么书上把“投以骨”解释为“把骨头丢给狼”?

(周老师要学生从比较原句和翻译句词意和顺序之异同的角度入手,自行发现“省略”和“倒装”的规律,并提醒学生重点注意“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洞其中”、“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加点词的特殊用法。)

片段三: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师:这篇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和狼生死搏斗的故事,它的情节可以分为几段?我们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师:(提示)‘屠夫’遇狼一惧狼一御狼一毙狼。

师:请同学们展开丰富地想象,从中任选一段,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屠夫当时的心理。

(经过一番酝酿后,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表演”。)

生1:(“遇狼”)天这么晚了,快半夜了吧!怎么,这路上一个人也没有,真有点阴森森的,听说这儿常有狼出没,可别让我碰上了!还好,今天生意做得不错,肉都卖完了,只有骨头了。啊!前面有个黑影子,不会是狼吧?(语气惊恐)啊!天哪,真的是狼,而且是两只,我的妈呀!

生2:(“惧狼”)怎么办,怎么办?!对了,扔块骨头给它们吧,求求你们放过我吧……我这儿还有几块骨头,给……我给你,都给你,求求你放过我吧!怎么,总是有一只狼跟着我?啊,天呀,我的骨头没了,天要绝我了,我要死了!

生3:(“御狼”)老天啊,难道我今天真的要命绝于此吗?它们跑得真快,跑过来了……我的腿抖得真厉害。看起来它们要对我前后夹攻,怎么办?我不能坐以待毙啊!哎,那里有个麦场,我不如跑过去先靠在草垛下和它们拼了。呀!我的刀呢,嗯,在这儿(做出持刀状),看你还敢不敢吃我(语气惊魂未定)?

(“御狼”一段“惊魂未定”心理的表演,另一同学认为,屠夫已经没有前面两段那么惧怕了,他要准备自卫反攻。书上说“弛担持刀”此时他应该是沉着坚毅、从容不迫的。这位同学“表演”时没有较好地表现出屠夫的机智勇敢。师生对他的评说予以充分肯定。)

师:我要大家来揣摩当时狼的心态,应该怎样描述和表演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老师再次点燃学生表现的欲望。)

师:仍然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板书:缀行甚远—并驱如故,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请大家两人一组做准备。

(学生准备完毕,周老师请其中一小组同学进行全程表演。)

生:(两生扮两狼对白)饿了想找点吃的。啊!前面有一个人,我见到人很高兴,想吃这个人但又因他高大、壮实而惧怕——心生轮流吃骨头,使屠夫疲于“奔命”,最终力竭而懈怠的鬼胎——定下前后夹攻的歹念——想以“假寐”来迷惑屠夫……(www.xing528.com)

师:太逼真了,让人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狼紧追不舍、步步紧逼的贪婪;又好像看到狼轮流吃骨头、假寐诱敌的狡诈。可是,狼再聪明也敌不过万物之灵的人啊!无怪乎作者写完故事后,很自然地发出一声感叹。

片段四:读出情境,整体欣赏。

师:这篇精彩的故事,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相应的,朗读起来也会有不同的味儿,让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进行一次再创造

(周老师请一名同学用讲故事的语气朗读全文,并配上一段背景音乐,同时要求其余同学跟着他默诵,让同学们尽可能地随着情节的推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进入故事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片段五:拓展迁移,思维创新。

师: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传统的审视问题的角度,从狼的角度说一说,它们听完故事后会有什么想法?作为狼,它从同类失败的遭遇中,又能汲取哪些教训呢?

生1: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不应以身强力壮并手持快刀的屠夫为敌)。

生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时机(在屠夫“弛担持刀”之前下手)最重要。

生3:不要贪小便宜,因小利而失大利。

生4:不要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贵有自知之明。

(接着,周老师还要学生以“狼”的身份向人类诉说一下自己的苦衷。此前,请学生看两段片子,一是狼“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进午餐的情景;一是狼为看望被敌人抓走的人类朋友,冒着枪林弹雨久久不忍离去的情景。)

生1:人是生命,动物也是生命,都有生存的需要,也都有生存的权利。

生2:人类不能滥捕滥杀各种动物,某些动物种类的灭绝也会给自然和人类带来危害,恶待动物朋友,也就是恶待自己。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老师也从中受到不少启发,记得一篇童话中,一只小鸟对人说:“我知道这世界是你们的,可是没有我,你们的生活也没有这么美。”是的,如果人和动物之间能够多增进沟通,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生命之间都可以架起一座桥梁,所有的生命都有可以成为朋友,由此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这则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对角色把握得较准。在这一节课上,无论是疏通字词,读通句子,还是读评故事,学生不仅参与面广,而且投入了情感,尤其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来描述屠夫当时的心理,有不少亮点,课堂全程都融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其次,好课应当让学生交流。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和理念,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

最后,好课应当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有真挚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的拓展迁移环节中,教师分别从屠夫和狼的不同角度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动物的认识——所有的生命都可以成为朋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既掌握了生字词和主要内容,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行为不断向评价标准靠拢,因此,确立有效性评价标准应该有明确的导向性,应当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具有良好的品格,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有健康的体魄,有较高的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还应该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念,超越传统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一直沿用要素评价的方法,把课堂教学分解为若干要素进行评价,大致是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教学效果等要素进行的,上面的各种要素都是从教师和学生两者体现的,因此,我想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谈一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初步思路。

1.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要做到: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欣赏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交往活动;适时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整合学科教学。

2.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要做到: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间相互交流,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中有愉快的体验,对所学知识有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上述思路还有待于确定科学的指标体系,还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案例分析丛书·中学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等.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刘志军.课堂教学论[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

[4]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武汉开发区一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