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学习动机,教员要特别重视第一节课。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金芝

(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四系,河南郑州450004)

摘 要 在充分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探讨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经济学授课质量。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简介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员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法以启发学员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促使学员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也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创新思维。传统课堂上采用注入式方法教学,俗称“满堂灌”,一方面教员教得很辛苦,另一方面学员学得也很累。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需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激发学员学习动机,强调要让学员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进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如何启发学员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员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直观式启发、比较式启发、设疑问启发、用案例启发等。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员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覆盖了经济社会的各方面,涉及知识点较多,部分内容较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经济社会中,涉及经济的内容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和电视上,但让学员真正理解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现象背后的实质内容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主要是由学员的特点决定的,学员由高中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

基于学员特点以及学习目标,教员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把深奥的经济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透彻。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启发学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

三、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学习动机,教员要特别重视第一节课。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注重开发一个人的经济思维,是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的一门学问。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教员可引用名人名言,告诉学员,学习经济学非常的有用,可以让人更聪明,人生更幸福。激发学员学习动机、启发学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大任务更多的要在平常的授课中达成。

在西方经济学平常授课中,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观式启发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当中涉及很多图表,教员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员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学员通过直观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只有感性认识深刻,才能更好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在运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学员时,教员重在引导和帮助学员观察。

如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即需求和供给,对应在图形上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因此在讲这个内容时,教员可根据某件商品的需求情况,动态地描述出此商品的需求曲线;同样的,根据某商品的供给情况,把供给曲线动态地描述出来,进而引导学员思考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引导学员根据这两条曲线的走势自己总结出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

要运用好直观式启发,需要教员掌握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员通过演示经济数据的变化,进而提出问题,让学员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比较式启发的应用(www.xing528.com)

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混淆这些概念。针对这点,教员可以通过对这些有联系的概念进行对照分析,启发学员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把握内在联系和区别、认识这些概念本质的目的。

如经济学研究方法中有边际增量分析法,在不同理论部分的讲授中就会涉及相应边际的概念。如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生产理论中的边际产出、边际技术替代率;市场结构理论中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收入分配理论中的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要素成本;一般均衡理论中出现了边际转换率的概念;国民收入理论中又出现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等。教员在讲授完相关知识点后,应适时地将其与先前所学的相似内容进行比较。在运用比较启发时,教员切忌将相同点和不同点全部讲授,重点是引导学员对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

再比如,讲到市场结构时,在分析了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这四种市场结构的特点、市场均衡的条件、相应的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之后,把这四种市场结构进行比较,可让学员对市场结构理论这一章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疑问式启发的应用

一个巧妙问题的提出可以引起学员的兴趣。教员可引导学员产生疑问,使其通过积极动脑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或是教员举出错误结论,然后通过去伪存真,引导学员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答案。应用提问启发方法时,所提问题要紧扣重点和难点,要符合学员的认知水平,并且要问得巧、问得活,能激发学员兴趣、启发学员思维。

问题提出的时机也很重要。疑问式启发可以在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如在讲市场结构一章内容时,开篇提出“为何手机在十多年前是奢侈品而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这样的问题,引发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随后的理论讲解过程再予以分析,加深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样的也可以在某个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时,抛出问题。比如,在理解GDP时,让学员思考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和豪华型轿车,哪个对GDP的贡献大。进而更深刻的理解GDP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有关系。疑问式启发也可以在某个知识点讲完后,提出让学员思考的问题,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扩展思考。如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理论讲完后,若每年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没有召开,教员可引导学员猜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制订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课后的这种扩展思考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案例式启发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很多理论很抽象,学员不易理解。但用举例的方法,可以使学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问题;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运用案例启发时,所举案例应贴近生活,使学员有真实感,产生情感共鸣。

如讲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可举出生活中很多的例子进行说明,因为人们在消费物品时都符合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比如饥饿时吃包子,口渴时喝开水等。

同样的,讲到博弈论时,教员可把著名的“囚徒困境”摆在学员面前,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讲到公共物品时,可以拿“公地的悲剧”举例来理解公共资源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讲到消费理论时,拿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例子让学员进行思考;等等。

案例启发有利于培养学员运用经济学思维去解释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五)练习式启发的应用

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员要重视引导学员通过做习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可以让学员“学而思”,练习可巩固所学知识,能提高认识达到“温故而知新”。

练习启发也可以通过指导学员阅读趣味的经济学知识普及书目或研读原著,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教员可在认真批阅学员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引导学员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构思、立论、引证和分析,让学员尝试撰写科研论文。这可以提高学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对学员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又一途径。

四、结束语

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员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员的认知方式、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需求,然后根据每节课所讲授的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调动学员认知的运转,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员去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或问题,使学员在自主学习中能力得到提高。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介绍到的启发式教学基本方法需要教员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灵活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璐,毕富勇.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 71-72.

[2]鲁志国.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教改实践.吉林教育:高教,2009(8): 42-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