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从低层到高层,认知要求与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分类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的启发是:教师教学应尽可能达到高层次认知目标,而非一味地将教学水平停留在“知识”与“知道”层次。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

论基于心理学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设计

胡仰乔[1]

摘 要:文章利用基本的心理学理论,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评价三大方面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自己,自觉地树立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进行实践活动,调节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关键词:心理学 形势与政策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新世纪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被列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从而彻底澄清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断的改进和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成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需要。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实践中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科学性。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依据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的,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是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只有运用心理学知识探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用这种客观规律来指导实践,这样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日趋科学。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大学生刚进入学校,就已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就业问题经常让他们感到忧虑,只有运用心理学知识,诸如心理引导、心理共振等一系列方法,才能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性。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学校在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侧重的是整体教育,而教育对象则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心理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

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广泛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逐渐预防和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基于心理学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的知识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探讨具体的教学工作。本文将教学设计依次分为三个部分,解决三个问题:

(1)教学目标,即我要去哪里?

(2)教学策略,即我如何去那里?

(3)教学评价,即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在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影响较大,对于改进我国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很有启发。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从低层到高层,认知要求与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分类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的启发是:教师教学应尽可能达到高层次认知目标,而非一味地将教学水平停留在“知识”与“知道”层次。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会因为注重基本政治理论、时事政治而将教学认知目标设定在记忆、知道层次,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来考察,就应该更注重提高教学认知目标的层次,使学生获得探究与实践的机会,并发展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

如以案例—学生宿舍自主管理教育进行分析:

(1)知识层次:学生知晓宿舍自管的开展。

(2)领会层次:学生能够理解宿舍自管的内涵。

(3)实践层次:学生能够按照宿舍自管内涵的要求积极地参与。

(4)评价层次:学生能够在自管实践过程中发现该项活动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5)创新层次: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不足之处想出解决的办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教学策略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策略的制定包括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媒体的分析、教学方法的分析。

1.教学对象的分析

现代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必须将对教学对象—学生的情况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观念上与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势有关。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强调自我价值。大学生中普遍主张通过自己的实干来提高和实现自我价值,反对夸夸其谈。另一方面,大学生中奉行贡献与索取应该等价的观点。他们愿意为人民、为社会贡献力量,但同时要求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这样自我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和报偿。

强调物质利益。部分同学事事讲实惠,追求福利待遇、生活条件。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小是家长的重点保护对象,过着优裕的生活,讲究物质享受,生活上怕艰苦,学习上不刻苦。

强调义利并重。有些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公私兼顾道德的经济基础,应讲不劳不得、多劳多得,而不是不计报酬、大公无私。

强调主体意识。有些学生不愿接受现成的结论,不愿意由别人指使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主张由自己去寻找结论。

强调个人奋斗。许多大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必须靠自我奋斗、顽强拼搏,才能生存和发展。

此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还需要通过查阅学生的入学档案,采用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地域背景、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对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了解。

2.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分析的传统方法是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而基于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分析,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将传统方法与心理学家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相结合,可将具体教学情境下的认知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即:

言语信息,即通常的书本知识的学习,言语信息是进一步学习的必备条件,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知识是思维运行的工具。

智力技能,指能使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因此,即使学生拥有同样的智力技能,但采用有效的认知策略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3.教学媒体的分析(www.xing528.com)

信息时代,教学媒体正在被广泛使用。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重点考虑教学目标、媒体特点、媒体的可控程度等因素。例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分析媒体在完成某一特定教学目标中所起的作用,以此来选择相应的媒体。在具体的媒体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

多媒体组合应用。采用不同媒体进行优势组合,以突破单一媒体的局限性。

选择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传媒符号。研究发现,当学生最容易提取、理解媒体符号的意义时,也就是传媒符号与学生思考的心理表象接近时,学生最容易产生有效的思考。

运用媒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主的教学媒体不仅是电子教具,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设计要充分挖掘这类功能。

4.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教学内容选定以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受制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心理学者布卢姆的分类,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达到特定的目标往往需要特定的教学方法。例如,处于高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采用发现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学内容特点、教师个性与特长、学生年龄特征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基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有三种。

(1)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方法,是依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开始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些引导性材料被称为“组织者”(organizer),因为在教学内容之前介绍,因而也被称为“先行组织者”(preorganizer)。组织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起教学定向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行组织者可以提高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清晰程度与可辨程度,从而促进新旧知识的合理联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公民无偿献血教育》:

学校每年都会涉及无偿献血活动,现在都是以自愿参加为主,若是生硬地在一堂形势与政策课上进行动员的话,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运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安排的前几天,印发“5·12”地震后全国各地人民踊跃参加无偿献血的图片、文字信息,加上红十字会的宣传资料,让班委同学在本班发放,作为此次公民无偿献血教育引导性材料,让同学们先行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概念,即无偿献血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公民义务,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随后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播放无偿献血的宣传片,以及去年学长们参加献血时的照片资料,配以介绍献血的整个流程;最后,强调献血前、献血中、鲜血后的注意事项。取得较好的宣传动员的效果。

(2)发现教学法。在素质教育时代,发现教学法(discovery method of teaching)受到广泛重视。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新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法有四方面优势:第一,发现行为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第二,发现行为有利于培养内部动机;第三,发现行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能;第四,发现行为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但发现教学法由于耗时过多,一般不单独作为课堂教学方法,将普通讲授与发现教学法结合,在课堂上营造探究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开展发现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案例—学生宿舍防火安全教育》:

2008年上海某高校发生寝室火灾,导致4名学生在逃生过程中不幸身亡,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的专题形势与政策教育。笔者采用发现教学法,给出相关的新闻报道,然后让同学自由发言,评论那场事故中,当事学生有哪些本可避免的错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得出结论后结合学校的寝室用电规定、寝室防火小知识、火灾逃生说明等知识点的教授,比以通告形式开展教育要生动有效,因为有些要注意的事项是同学们自己发现提出的,比灌输式教育要有效的多。

(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由奥斯本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给定问题进行多角度、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用多思维、多种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教育》: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都过着住宿的集体生活,不再像住在家里那样是父母宠着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有的学生不适应,产生这样那样的寝室人际关系危机,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保证每小组都有男生和女生,然后给出若干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中笔者也积极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给予及时地引导。最终让每个小组得出自己的解决人际关系危机的方案,进行交流发言,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只是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实际效果比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要好。

三、创新教学评价

1.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必修课程,它的教学评价有其特殊性,大多数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法上多采用撰写小论文的做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易,成本较低、时间安排也较灵活,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某段时期选一个给定的题目或自选的相关题目上交一篇小论文即可。

而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它只注重一个小论文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积累;过高地估价了学生的诚信度。因为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网上复制、粘贴资料,随意拼凑或找书本手抄一篇小论文去蒙混过关,有些论文连下载的痕迹都未清除干净。

2.创新评价方法的思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样化的评价观,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张以评价促发展,使评价与学习融为一体,要求在评价中体现智能公平原则,即平等地重视对所有智能领域的评价。多元智能评价多采用真实性评价,观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行为,用学习档案袋等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加德纳认为,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表现和发展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价,那么教学就无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施、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语

心理学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仍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姿态拓展思路,才能在现在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如何将心理学理论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如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广大思政工作者在实践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庆安.学校心理学概论[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3]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魏林,程早霞,吴庆文.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2).

[5]吴邵琪,严屏.构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新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6]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祖忻.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注释】

[1]胡仰乔,男,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非营利组织等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