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助力陕南突破发展

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助力陕南突破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大家认为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推动陕南突破发展势在必行。

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助力陕南突破发展

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带动陕南突破发展

张昌文

陕南突破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西部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关中、陕北、陕南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陕南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如何加快陕南突破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大家认为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推动陕南突破发展势在必行。现将调查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陕南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优势所在

陕南实现突破发展,必须依托资源优势。上世纪80年代关中经济居领先地位,以1985年为例,关中的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到全省的81%和88%左右,而陕南、陕北仅占19%和12%。随着陕北煤汽油资源的开发,“十五”期间按照陕北、关中、陕南的顺序在人均GDP方面依次为15.1%,11.6%和9.4%;在地方财政收入方面依次为35.6%,8.8%和1.7%,陕北均名列前茅。到2005年全省县域财政总收入前10名的县陕北有8个,人均财政收入前10名的县全在陕北。陕南三市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2.4%,财政收入占不到全省总量5%,人均收入只是延安市平均水平的1/20。在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省委提出“陕南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破发展。”

(一)陕南水资源概况

秦岭巴山护卫下,由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组成的陕南地区,7196km2的土地上,860余万人深受嘉陵江汉江、丹江水系的润泽,生活在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中。嘉陵江纵穿汉中略阳宁强两县,流域7554平方千米,有大小支流192条,多年均产地表水44.3亿立方米。汉江流经汉中,安康二市21个县(区),经丹江口水库到武汉入长江,陕南流域5.518平方千米,多年均值径流量263亿立方米。丹江经商洛市7县(区)入丹江口水库,流域7552平方千米,多年均值径流量15.8亿立方米。

(二)陕南水资源的比较优势

在全球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中国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113个贫水国之一。据统计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水平,特别是北方有9个省(市、自治区)人均占有量低于1500立方米,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总量已超过60亿立方米。就陕西来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42%。陕北缺水,关中缺水,西安市缺水。而陕南气候湿润,集水面积5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条。多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1400毫米,这远高于我国平均292毫米的水平,也高于全球平均319毫米的水平。全省71%的降水分布在陕南最高可达1600毫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8倍,是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人均水平的2倍多,是陕西人均水平的2.43倍,是关中地区人均水平的9.9倍。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每年输入丹江口水库的总水量均在270亿立方米左右,中线工程调水计划的70%调水量由陕南提供,所以开发利用这丰富的水资源,不仅能够带动陕南突破发展,而且对于陕西乃至全国的用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陕南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概括陕南水资源的主要特征是:①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供需矛盾比较突出。②年际变化大,时段性较强。60%集中在7—9月,降雨集中,难以利用。③天然水质良好,符合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水质要求。④水利工程投资大,经济效益低,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高。⑤河流众多,水量差别较大,决定了陕南旱灾不断,局部暴雨洪灾频繁。⑥多头管理,综合利用程度低。

二、陕南水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陕南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较大贡献。

(1)涵养水源,防洪、蓄水工程不断加强水库建设,积极开展退耕还林,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据不完全统计,陕南已建成水库496座,其中汉中市334座,总库容4.36亿立方米;安康市110座,库容6733万立方米(不包括安康、石泉水电站库容,它们合计305亿立方米);商洛市50座,年供水量2.8亿立方米。

(2)水利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汉中有池塘18900口,自流引水渠道6300条,抽水站2093处,配套农用机井4300眼,提供农业用水13.3亿立方米。安康市池塘15512口,蓄水3592万立方米,初步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大中小微塘库并举的水利网络。

(3)农村水电建设步伐加快。汉中市拥有农村小水电408座,年发电量19万千瓦。仅2007年,27座在建水电站约完成投资8.97亿元,总装机11.69万千瓦,嘉陵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已审批。安康市近五年间新增小水电装机13.88万千瓦,除安康、石泉电站外,汉江支流在建500千瓦以上电站29座,装机16万千瓦。制定了1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水能梯级开发规划。商洛市已建成小水电站72座,装机3.25万千瓦,在建10座,吸引社会资金11亿元。

(4)水产业有了更新发展。“十五”期间陕南积极发展微流水养鱼和池塘、网箱、围栏养鱼,引进虹鳟鱼、高背鲫,开发大鲵等优质特种养殖,逐步改变传统水产。安康市水产养殖面积2147公顷,“十五”期间累计达2.74万吨。商洛市2007年水产量达11711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557万元。汉中水产量19730吨,特别是大鲵养殖场达到41处,家庭养殖达到3200户,种群数量达30多万尾,占全国四分之一。

(5)提高了供水能力。2007年底,商洛市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从14176万立方米增加到35993万立方米。汉中市全年供水量1531.3万吨。日最大供水能力6.4万吨。安康市“十一五”新增日供水能力25.94万吨,使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

(6)水保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为了“一江清水送北京”。陕南三市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安康市“十五”期间退耕还林工程316.4万亩,汉中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77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58.4%提高到80.8%,年拦蓄径流量增加了36.9%。

(7)水利旅游方兴未艾。陕南山水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已有汉中的石门风景区,红寺湖,南湖,南沙河风景区;安康的瀛湖,商洛的丹江公园等知名品牌。再加上利用小塘库开展休闲渔业多处,整个水利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陕南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较低。一是水资源调蓄能力差,洪水来了水白流,干旱来了库干鱼死船难游。二是绝大多数塘库只为单一的农业灌溉,综合利用率低。三是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于30%,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淡薄。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仅占10%左右,若计入入境客水开发利用率不足7%。

(2)水利设施损坏严重。许多塘库渠堰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修建,库容淤积,堤坝渗漏较为严重。“5.12”汶川地震,汉中市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约6.39亿元。

(3)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仍在恶化。陕南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形势依然严峻,新的水土流失仍在不断产生。三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5816.66平方千米,占三市总面积的51.7%。汉中、安康两市年污水排放量分别为4033.66万吨和611.1万吨,商洛市排入丹江的工业污水785.34万吨,地方财政困难,难以开展大面积有效治理。

(4)开发利用水资源政策环境不完善。一是对民间投资水利事业的项目缺乏有效的鼓励引导政策,特别是小水电建设困难大。二是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中、省投资1万亩以上10万亩以下灌区缺位,立项困难。三是缺少总体协调规划,各行其是,无序散乱。四是水资源保护利用没有切实可行的补偿机制。

三、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做大做强综合水产业

陕南水资源用途广泛,具有饮用、农业、发电、渔业、工业、生态、旅游、景观、航运水上运动及娱乐等多重效能,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陕南水资源在突破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应该且可以进行多用途的深度开发,做大做强陕南综合水产业。(www.xing528.com)

(一)做大饮用水相关产业

据监测,陕南地表水质都在二类标准以上,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更是富含稀有元素的优质矿泉水,因此要加大力度做好开发利用工作。①做好南水北调相关工作,从顾全大局出发,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②加强矿泉水开发,创知名品牌,如安康洪山富硒矿泉水、双龙富锌矿泉水、汉中圣水龙泉矿泉水等已被市场认可,有待扶持做大做强。③全力打造陕南耗水和高载水产业群。据统计每生产一吨啤酒要耗水25吨,生产一吨白酒要耗水4吨,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功能性饮料、乳饮料及饮用水生产中,消耗的生产原料98%以上是水。2006年国际饮料市场的销售额就高达3891亿元,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应加大发展既具备资源优势,又有很好市场前景的白酒、黄酒、啤酒、饮料及饮用水产业,由省发改委统一规划,协调三市分别立项,每年批准一定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建设。④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打造生态安居工程,发展房地产业。陕南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自120万年前(南郑龙岗寺旧石器文化)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迄今延绵不绝,是人类安居的天府

(二)培育绿色产业基地,做强现代农业产业

陕南素有“生物宝库”和“天然药库”之称,有高等植物4000余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其中天麻杜仲西洋参、黄姜、山茱萸、元胡等种植已成规模,甚至驰名中外。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动物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42种。要加强基地项目建设,走多元化的特色发展之路。①稳定粮食生产,突出地方特点。汉中水稻产量占全省70%,其中洋县黑米在1991年全国评比中列名米之首,必须搞好综合开发。②巩固低芥酸油籽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及“订单农业”模式,培育油脂龙头企业。③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搞好加工生产,走产科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④加强茶叶生产基地及开发建设。陕南茶业历史悠久且有一定的知名品牌,总的来说还存在茶叶单产低、总量少、品牌弱、产值差等问题。以汉中为例,2007年全市茶园56.38万亩,可采茶园26.2万亩,产量达8380吨,其中名优茶仅1342吨。亩均产茶远低于全国水平;亩均产值1622元,与山东日照4880元,福建安溪10000元相差甚远,一方面说明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空间很大,值得倾力打造。⑤加快蔬菜基地建设,重在开发陕南绿色山野菜,如蕨菜、薇菜、香菇木耳等。⑥打造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特别是促进养猪业的发展。⑦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陕南水产养殖应当由粗养转向精养,由低端品种走向高端品种。据测算同等面积的养殖水面养鲟鱼、白鲳、胭脂鱼小龙虾、大鲵的效益是养殖鲤鱼、草鱼、大头鱼的5—10倍。

(三)抓水电能源建设

陕南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具有中型以上规模的有近40种。铁、锰、锌、钛、镍、铜、磷、大理石等矿产量分别居全国全省前列;位于汉中市宁强、略阳、勉县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而其开发利用,既要耗水,又要耗电。为了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应加快梯级水电开发力度。如安康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年发电28.57亿千瓦,为西北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陕西工农业生产、襄渝、阳安、西康3条电气化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障。对此,既要进一步开发汉江、丹江、嘉陵江,也要开发众多支流,采取大中小电站金藤结瓜式开发,以此建立陕南水电能源群,同时创办火电、核电,为国家安全储备能源动力。加快推进陕南各县列入全国小水电代燃生态保护工程县和“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不断提高陕南电气化水平。

(四)恢复内河水运,倾力打造黄金水道

陕南主要河流通航历史久远。汉江有3000年历史,自汉中勉县以下千余公里直达汉口,是沟通我国西北、华中、华东的内河航运黄金水道。丹江在战国时期就已通航,航道上至丹凤龙驹寨,下至湖北老河口,是长江地带通往古都长安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嘉陵江自白水江以下自古通航,略阳、宁强船运可以直达重庆。随着公路、铁路的建设,加之水电开发中堤坝阻隔,航道堵塞,陕南水运日渐凋敝。在全球能源危机的今天,我们应看到水运运能大,适应性强,成本低,占地少,节约能源的优点,重新认识陕南水运。从运能看,1升柴油公路运输只能提供25吨公里运能,铁路运输也只有93.4吨公里运能,而水运可达218吨公里运能。在抗灾方面,水运在地震、战争等突发性事件时,抗破坏能力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借鉴国际范例,莱茵河全长1320公里,其河长年径流量与汉江相当,但是它在建有近30座水电站的同时提供了相当于20条等长铁路运能总和的水运运能。

(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

陕南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欠账太大,应拿出一定的项目资金,公共财力,对属于乡(镇)、村、组所有的塘库给予维修补贴或补助,使其发挥更大作用。“5.12”汶川大地震,汉中市受损严重,规划重建投资6.84亿元,应按项目加强扶持,保障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六)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陕南是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重要支流发源地。搞好陕南生态建设将造福于全国人民。应从服务于全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战略性出发,从服务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要求出发,从服务于陕南突破发展的目标任务出发继续巩固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成果,加强环保生态建设。同时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工程调水能力,将7月至9月集中降水留在陕南,确保持续协调用水。在这方面,陕南三市都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例如,汉中市争取在“十一五”后一阶段开工建设南郑县云河水库、略阳县八渡河水库,留坝界牌关水库等13个骨干水源工程,规划投资44546万元,美好的蓝图,贵在付诸实施,以期早日见到成效。

(七)搞好水利旅游,争取综合效益

一是挖掘历史文化,丰富景区内涵。例如,汉中石门水库的山河堰遗址,城固的五门堰遗址既是“国保”文物,又是重要的水利旅游资源;二是开展放水节等民俗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性;三是开发水上旅游新项目,如水下龙宫观光等;四是恢复相关祠庙,如山河堰肖曹祠、禹王宫等,开展祭祀水利先贤活动;五是利用河道开发漂流项目,如褒斜栈道漂流;六是争取国家体育水上运动项目基地和比赛场所建设;七是利用“汉江上游地区水产良种场”项目建设,发挥池塘功能,促进发展食、钓、娱、住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景区景点吸引人,环境舒适留住人,一流服务温暖人,人性管理感染人,水利文化熏陶人,把水利旅游事业推向新水平。

四、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推动陕南突破发展的政策措施

陕南水资源多重效能的综合开发,是一个惠及陕南、陕西、国家、民族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其有效的实施依赖于陕南人民意识上的觉醒,认识水平的提高,行动上的努力,更有赖于陕西省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策是先导,产业是关键,项目是要害,突破发展是目标。因此在政策措施选择上应当做到:

(一)发挥陕南突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宏观协调指导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水利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的精神,坚持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开发放在首位,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是按照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的原则,站在全球视野及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全盘考虑陕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力求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保护开发。二是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审定指导相关项目建设,争取各方面支持。三是搞好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发挥水资源多重效能的各项落实工作;五是在乡(镇)建立水保站,设定专人管理水利事业,及时下情上传,反馈信息。

(二)设立陕南水资源保护开发专项基金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对陕南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减轻陕南项目配套资金比重,要像当年陕北建设委员会那样,提高陕南财力保障水平。二是省级职能部门,优先安排水资源关联度较高的项目,禁止高耗水项目在缺水区布局,以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发展,以项目开展招商引资,以项目争取国家扶持。三是支持陕南各县市担保机构,为涉水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四是对金融机构采取专项资金担保方式,扩大对陕南的信贷规模;五是积极争取国债及贴息贷款,扶持陕南水资源保护开发项目建设。

(三)以水电企业为龙头,组建陕南水资源保护开发投资公司

一是发行债券或股票,吸收社会资本,壮大投入实力,变资源运作为资本运作。二是运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三是整合陕南水利项目资金,巩固提高保护开发水平。四是整合水利资源,深化企业改革。

(四)建立健全水权转让制度

一是加强取水许可管理,防止无权取水,任意取水。特别是工业用水应全部纳入取水许可范围,加强工业用水管理。二是确定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目前标准太低且各地不一),并以此为依据对水权转让进行定价。三是对农村机井、池塘产权拍卖,实行谁投资,谁受益,按市定价,鼓励民营水利发展。

(五)营造陕南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小环境

一是按照“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经济公平交易原则,建立陕南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受水区公共生活地表水取用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也是最低标准)的平均值0.25元/立方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补偿给陕南三市,每年约18.2亿元。二是减免相关税费,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陕南水资源开发。三是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水资源保护开发项目特别是水源工程,梯级水电工程给予专项补贴或贷款贴息。四是为大鲵养殖开绿灯。打破国家二级保护法规的制约,在市场准入,流通消费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拉长特色渔业产业链,形成科研、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由省政府报国务院,争取国家特批市场准入证,审定开发利用大鲵主体资格,颁发养殖经营利用许可证,搞好商品研发,使大鲵养殖开发利用成为陕南一绝,独领市场风骚。五是把陕南水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夯实领导责任。六是从政策上解决水利与国土、环保、城建、旅游、文化文物、交通等部门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的交叉,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构建保护、引导、鼓励、监督的政策体系,指导陕南水资源保护开发工作。七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