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关中与陕甘宁发展研究:第二届论坛纪要

大关中与陕甘宁发展研究:第二届论坛纪要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届大关中发展论坛纪要赵乐际、袁纯清、赵正永同志在第二届大关中发展论坛纪要上的批示2008年5月24日,省委书记赵乐际批示:“请会民同志阅。”4月26日—27日,第二届大关中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与会代表认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规划的编制对陕甘两省是一次重大机遇,两省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区域合作与科学发展。

大关中与陕甘宁发展研究:第二届论坛纪要

第二届大关中发展论坛纪要

赵乐际、袁纯清、赵正永同志在第二届大关中发展论坛纪要上的批示

2008年5月24日,省委书记赵乐际批示:“请会民同志阅。”

2008年5月14日,时任省长袁纯清批示:“请作利同志阅。”

2008年5月21日,时任常务副省长赵正永批示:“所提建议,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中尽可能采纳。”

4月26日—27日,第二届大关中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张生朝出席,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田源致开幕词。本届论坛由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省政府研究室、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

本届论坛以“构筑关中—天水经济战略高地,编制好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规划,发挥大关中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为主题,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规划编制课题组专家李振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信,天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国华,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等在大会做主题发言,大关中城市群有关城市和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150余人出席,并围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热烈的座谈研讨。论坛开幕式及主题报告会分别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周敏和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主持,座谈研讨会由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平安主持,与会代表围绕主题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规划要重视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与会代表认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规划的编制对陕甘两省是一次重大机遇,两省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区域合作与科学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通过发展现代丝绸之路和复兴唐蕃古道,对振兴大西北经济,带动大西北发展,遏制疆独藏独,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境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大西北(陕、蒙、甘、宁、新、青、藏)的经济重心,核心城市西安是大西北的龙头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其辐射带动范围将超出西北地区。

陕甘两省要抓住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力争尽快做强核心区,使其能更大范围地带动两省的发展。编制规划要突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地位,既要重视核心地区,也要考虑辐射区域。在经济区基础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区对陕南、陕北和陇东的带动作用。要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体,以陇海线南北区域为翼,形成“一体两翼”态势。

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周边的三门峡、运城、临汾、延安、庆阳、平凉、陇南、汉中、安康、商洛等地区经济社会联系一直比较紧密,需要统筹规划,形成“核心—外围”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首先,要协调好“核心”与“外围”地区间的关系。“外围”的秦岭黄土高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资源利用方式、利用规模和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为此,必须放大眼界,真正以大关中的眼光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充分考虑如何处理好核心区域与周边相关区域,重点是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

其次,还必须处理好“核心”区内部协调发展问题,重点是处理好城镇间和区域间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分工协作等问题。要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与渭河综合治理结合起来。陕西省已经着手推进西咸一体化,也是协调区域内部发展的重要举措。庆阳、平凉、商洛等市在地缘和产业互补性方面与关中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积极要求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应予考虑和支持。

二、抓好重点中心城市发展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关键

首先要抓好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天水等区域重点中心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核心城市西安的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尽快形成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城市群。(www.xing528.com)

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西咸一体化从根本上说,要调整行政区划。可向新疆乌昌一体化学习,先成立大西安党委。西安是副省级城市,可以领导咸阳。在西咸一体化之前,可加强对渭北产业聚集区、西咸一体化共建区、空港产业园、渭河北岸生态工业走廊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赋予这些重点建设区域省级开发区相应的职能权限。建议将西咸经济一体化重点建设区域的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省政府统一调剂,予以优先安排。建议由省财政建立一体化专项基金,对西咸共建区域道路交通、给排水、生态环境整治、重大技术研发等方面予以补助和贴息;可从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中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西咸经济一体化重点建设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债权由西安、咸阳两市政府承担;建议省政府向国家提出申请,将西咸一体化纳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范围,加快组建大西安,为大关中经济区打造带动力强的核心和引擎。

明确宝鸡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的城市地位。宝鸡是连接西安、兰州、成都、银川四大省会城市的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优势明显,城市化水平高,具备成为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条件。建议国家和省上在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时把宝鸡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建成陕、甘、宁、川毗邻区的中心特大城市,使宝鸡成为西亚欧大陆桥上继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之后一个新兴的特大城市。

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和支撑能力。以铜川为例,铜川建市50年之久,是陕西省第二个省辖市,但所辖只有4个区县。铜川是矿业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县区过少,使城市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缺少应有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影响了铜川对区域要素资源的聚集能力和运作能力。建议对铜川的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将铜川对周边形成经济辐射影响的部分地域,调划铜川管辖,把铜川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发挥铜川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健全关中城市群体系,建议将杨凌建成农科型中心城市和西(安)宝(鸡)之间的中心城市,将华阴建成关中的东门户和秦晋豫接壤区的中心城市,将韩城建成关中的东北门户和渭北东部秦晋接壤区的中心城市,将彬县建成关中的西北门户和渭北西部陕甘接壤区的中心城市,将黄陵建成关中的北门户和中华民族的圣地城市。在主要领导配备、省级开发区布局、重要项目布点和城市规划编制等方面向这些城市倾斜,先赋予这些城市以副地市级的管理权限,待条件成熟时调整行政区划,升格为地级市

三、健全大关中综合交通网络为大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与会代表认为,健全大关中综合交通网络为大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建议加快陇海兰新铁路尤其是宝鸡—天水段客运铁路专线的改造,完成对包括宝鸡—天水在内的连云港—霍尔果斯等西部地区公路主干道的高速化改造。要加快建设西安至平凉、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商洛、西安至十堰高速公路,尽早修通关中环线、大关中环线、十(堰)天(水)高速、临(汾)庆(阳)高速,争取建设汉中至陇南铁路、宝鸡至陇南高速和西安至汉中铁路,加快修建以华阴为节点的榆商高速,以宝鸡为节点的平汉高速,以杨凌为节点的庆(阳)石(泉)高速,以天水为节点的平(凉)陇(南)高速,完善“鱼骨”状交通骨架,为大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四、建设大关中经济区,要着力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与会代表认为,建设大关中经济区,要着力做大作强四大支柱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绿色产业、能源化工产业基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充分发挥大关中经济区的产业优势,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利用陕甘历史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开发寻根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山水旅游;发挥渭北绿色果业基地优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技术优势和陕南的绿色产业优势,使大关中经济区成为国家级的绿色产业基地。大关中经济区有长庆和延长两大石油集团,还有彬(县)长(武)、铜川、韩城为代表的渭北煤炭基地和丰富的油页岩资源。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代丝绸之路将是能源之路,可使中亚、西亚和新疆的天然气及石油输送到大关中经济区来。要争取大关中经济区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代表建议,发挥大关中在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绿色产业、能源化工优势,给予大关中比西部大开发更优惠的政策。利用西安作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的优势,试行对中亚和欧洲的系列开放政策,加强多边经贸合作;建议国家对现行土地审批、项目审批、区划审批、改革事项等审批权予以调整,简化办事程序,凸显大关中开放度,推进西部开放的深化,增强大关中科技教育、旅游、金融、交通、通信、高新技术、能源等领域的对外合作活力,打造中国新的欧亚合作的开放平台

五、加强区域合作力度,继续办好大关中发展论坛。

代表建议,将大关中发展论坛办成一个立足大关中、面向大西北,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蓝图的高端交流平台,利用大关中发展论坛不断深化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核心的大关中区域发展研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发展咨询,为推动大关中区域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通过大关中发展论坛建立“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配置、长期合作、滚动发展”的机制,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在体制、政策、环境上提供保障,促进区域内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之间的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构筑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工作机制。

大关中发展论坛组委会

二〇〇八年五月七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