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称颂遗民:杨盛、真山民、顾炎武等

称颂遗民:杨盛、真山民、顾炎武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声木直接称颂的遗民有杨盛、真山民、顾炎武、李傃、戴礼、黄锡鹏等,谢枋得、谢翱、王夫之、张其淦等在撰述介绍中亦有涉及。年25而遭国变,史忠正公殉难,傃誓不再适,出家为女道士。明末的女性遗民李傃进入了刘声木的视野,同样,民初的女遗民戴礼亦受到刘声木的关注。

称颂遗民:杨盛、真山民、顾炎武等

第二节 称颂遗民

也许是同病相怜,刘声木十分关注历代的遗民,“苌楚斋随笔系列”中有大量的关于遗民事迹的记载。

刘声木直接称颂的遗民有杨盛、真山民、顾炎武、李傃、戴礼、黄锡鹏等,谢枋得、谢翱、王夫之、张其淦等在撰述介绍中亦有涉及。

杨盛(363—425)在东晋拜为镇南将军、仇池公,永初三年(422)封武都王,元嘉二年(425)卒,据史书载:盛闻晋亡,不改义熙年号,临卒时,诫其子玄说:“吾老矣,当终为晋臣,汝善事宋。”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亦提及此人,“宋之篡晋,义熙以后以甲子纪,而不奉宋之元朔,千古推陶公之高节。而武都王杨盛于晋之亡不改义熙年号……子之从违可与己而为变计哉?盛过矣。虽然,此非可以讹盛也。盛远在荒裔,虽受晋爵而不纯乎其为臣,进则不必为晋争存亡,退自有其不可亡之世守,则孤立而撄宋之怒,力不能敌,且以覆先人之宗社,固不可也。是以告其子以事宋而无贻危亡于后世,是亦一道也。”(6)王夫之后半截话语对杨亦褒亦贬,认为杨的“不改义熙年号”无法与陶渊明的高节匹配,主旨是从夷夏之辨层面立言的,但还是对他的节义有所肯定。到刘声木笔下则基本转为赞扬:“而不知同时有杨盛事,劲节高风,与靖节堪称一时瑜亮。其生平视依附草木之辈,真如蝼蚁之处于溷中,何其伟欤!”(7)

宋遗民真山民事迹业已不详,刘声木也对其生平资料作了相应的爬梳和整理,《蒲城县志》有载:“真山民,(真)德秀从孙,生宋季,入元不仕,埋名肥遁有箕颖风,所著《诗集》四卷……名字不传,仅以‘山民’为称。”接着他从清代吴之振《宋诗钞》、明代徐的《笔精》、《四库全书提要》等史料,对真山民的情况做了相应的补充与提示。(8)

明遗民顾炎武的遗民气节众所周知,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系列”中有8则涉及顾炎武,如《顾亭林母王氏殉明难》、《亭林遗书未尽刊》、《顾炎武异性》、《顾炎武勖甥语》、《顾炎武七家年谱》、《顾炎武遗佚撰述》、《顾炎武欲人同作遗民》、《顾炎武等谒陵》等文,其中《顾炎武等谒陵》将拜谒明陵的顾炎武、李天生、王山史与民初的梁节庵、林琴南、毓清臣等置放一起。从结尾处的长长案语可见刘声木对谒陵的态度:

历代以来,每当国家阳九百六之时,必至风俗颓坏,人心变幻,莫可救药。始至生民涂炭,流离颠沛,困苦备尝,无所控诉。乃天为众生示之警罚,非仅降祸福于一人一家已也,必至人心厌乱,天心始厌乱也。然礼义廉耻,必有人为之拨乱反正,上契天心,始克久安长治,然吾谓亭林先生等,即其人矣。(9)

虽然顾、李、王、梁、林、毓等人谒陵的虔诚和动机各异,但刘声木认为顾炎武等人的谒陵不仅是以人心挽救天心,而且是拨乱反正之举,足见刘声木对于谒陵的赞赏。

刘声木对于明代遗民奇女——史可法妾李傃——的描述颇为详细:李傃号空云,金陵人,父官都司,母则广陵名妓也。傃才貌双绝,年16,为史阁部道邻簉室。年25而遭国变,史忠正公殉难,傃誓不再适,出家为女道士。居扬州缑笙道院,自名其室曰空云主静轩。后入王屋山,不知所终。

与李傃史籍记载相关的材料是周同谷的《霜猿集》,丁祖荫的虞山丛刻本收有周同谷的《霜猿集》,附录有李傃的序言、野史氏跋等。李傃序言后亦附有碧簪子撰的《李空云女冠小传》,专门介绍李傃的生平事迹。1936年出版的《越风》半月刊第17期有金石寿的《记奇才李傃》短文,刘文、金文的内容与碧簪子作的小传基本吻合。

李傃的《霜猿集骈文序》共有四百余言,起首用《诗经》的《麦秀》、《黍离》,《楚辞》“游兮不归”的王孙,嵇中散(康)的《广陵散》,采菊东篱的陶渊明等因“故都之倾覆”而悲鸣不已的历代遗民典故,表达了她及周同谷明亡后的麦秀、黍离之悲悯,接着述其读《霜猿集》的感受,最后抒发其贞烈女子性情:(www.xing528.com)

傃深闺弱质,相府小星。际此天倾地陷,赤符无再验之期;遽尔家破人离,素镜绝重圆之照。楼名燕子,与燕俱栖;院锁梨花,比花还悴。

对于李傃的文学才情,刘声木有较高的评价:“(傃)工文学,其三十五岁时,撰《霜猿集骈文序》四百余言。虽篇幅稍狭,而吐属雅洁,颇有《樊南甲乙集》之遗,在妇人诚属难能可贵。”(10)刘声木将李傃的《霜猿集骈文序》比作李商隐自编稿《樊南甲乙集》,不仅是因其贴切、好对切事,更主要的是它有“屈、宋之遗响”,有忠君爱国之情。

明末的女性遗民李傃进入了刘声木的视野,同样,民初的女遗民戴礼亦受到刘声木的关注。

赵炳麟的《柏岩感旧诗话》有段关于戴礼情况的记载:“湘阴郭复初编修立山……清退政后,守志不仕。有浙江戴玉环女士礼,亦感世道之日非,尝为诗云:‘何处容身女仲连。’慕复初之为人,因章编修梫为媒介,嫁之。女士自撰联云:‘北阙挂冠,愿结丝萝钦令节;西山偕隐,终餐薇蕨相孤忠。’士林传为佳话。”(11)戴礼以遗民身份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除《柏岩感旧诗话》外,记载最全的是陈衍,因戴礼为其弟子,陈衍曾为其母、兄分别撰有《戴母王孺人墓志铭》、《戴扬家传》,间涉戴礼情况。

戴礼(1880—1935)字圣仪,远游京师问学,先后受业于章一山(梫)太史、沈潜经史,著述颇丰,有仿刘向《列女传》体例而成的《清列女传》七卷、《大戴礼记集注》十三卷、《礼记通释》八十卷及《女小说》、杂文等。

戴、郭的婚姻以失败告终,陈衍批评说:“惜故见自封,不知公天下之理,拘于《白虎通》三纲之旧学,而不知其非圣人之言。年三十尚未适人,值前清革命,遂自命亡国遗民,必欲得一旧官僚而不事民国者而后嫁之,于是误适非人,终为所弃,亦大可悯矣。”(12)

刘声木在“女士戴礼撰述”条目中却反陈衍之意而表述:“女士生当光绪末造,尚知以女德为重,笃守三纲之说,明君臣之大意(义),以殷顽自居,编辑女学各书,欲藉以挽回颓风败俗,立志固若凤凰之翔于千仞,而锦心绣口,亦属高莫与京,洵属有功名教,为巾帼中之完人。”并特意申辩“《石遗室诗话》所云,非所以毁之,实所以誉之也。义理须求千载之是非,不在一时之犬吠厖鸣”(13)

黄锡鹏(字百我),西藏昌都人,光绪癸巳(1893)举人,官度支部主事,辛亥后,弃假南归,著有《凰山樵隐诗钞》、《蜇庐文钞》,“诗集三卷以下,多黍离麦秀之音,文集中《重修宗谱序》,自言有采薇之志”。尤其是黄锡鹏在其撰述中自称“作故国遗民以没世,则至荣之幸也”,声言其“备员外郎署已逾八年,必无改操易节之理”。在其复友人信中,表示愿“以漆室女自处,誓不再嫁”,因而斥“王湘绮髦年改嫁,易哭庵徇利屈身。二公声名,俱一落千丈”(14),表示对易节的王闿运、易顺鼎不满和愤慨。

也许是爱屋及乌,刘声木因遗民之思联想到了中国皇帝及欧洲各国皇帝、国王的命运,《五洲帝室多故》即是一例。宣统三年溥仪让帝之后的10年左右时间,欧洲各国同时多事,无数的皇帝下台流浪,如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失国后侨居荷兰;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斯第二,失国后流至西伯利亚荒原,被鲍尔希维克(即布尔什维克)所杀;奥匈帝国加尔第一,失国后两次谋复辟失败,流于马德里抑郁而卒;希腊帝国国王康斯坦丁与其子乔治第四,均被逐而失位,康斯坦丁居瑞士;土耳其帝国国王、回教教主阿白杜尔米杰德阿芬地被国民押解出境,寓居瑞士。作者最后感慨说:“诚五大洲亘古之变局也。”(15)惋惜之中多有同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