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儒学批判及新思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明清时期儒学批判及新思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时期崇奉程朱、批判陆王的儒者颇多,如与王守仁同时的罗钦顺,稍后的王廷相以及明末清初的方以智、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但他们的主张与程、朱不尽相同,大都主张或倾向于一元论,走着一条由“理”向“气”回归的认识路线,他们开始真正重视对外界客观事物规律法则的研讨,而不只是为建立伦理主体服务了。在这一思潮中涌现出来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戴震、龚自珍等人,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最后一批大师。

明清时期儒学批判及新思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明清时期崇奉程朱、批判陆王的儒者颇多,如与王守仁同时的罗钦顺,稍后的王廷相以及明末清初的方以智、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但他们的主张与程、朱不尽相同,大都主张或倾向于一元论,走着一条由“理”向“气”回归的认识路线,他们开始真正重视对外界客观事物规律法则的研讨,而不只是为建立伦理主体服务了。此外,清代乾嘉时期的考据学派提倡参互考验,曲证旁通,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学风,以“实事求是”“无征不言”的态度,运用归纳法,在文字音韵、名物训诂、版本校勘、目录分类、辨伪辑佚、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就是一部取材严、论断精的考据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名著。

随着“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明清两代的一些思想家高扬批判精神,提倡经世思想,伸张科学精神,呼唤启蒙意识,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思潮,至康熙中期达到鼎盛阶段。这一思潮虽然没有把中国引向完全的资本主义,但对近代的启蒙运动起了先导作用,同时这也是儒家思想内部的一种自我调整。在这一思潮中涌现出来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戴震、龚自珍等人,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最后一批大师。其中的王夫之是自东汉王充以来最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而龚自珍则是开启中国近代学术风气的关键人物。

王夫之 (公元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称船山,湖南衡阳人。在自然观方面,王夫之明确地提出宇宙是由物质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理与气、道与器的问题上,王夫之认为理依赖气而存在,理是气自身运动的规律,无其器则无其道,器变了道也就变了。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认为阴阳二气是对立统一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新旧交替、生死更迭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认识论上,他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人们感觉和思维的源泉在于客观世界。王夫之反对“去人欲,存天理”的禁欲主义,反对以朱熹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历史观,强调后天环境的作用,他的思想对后来的一些思想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www.xing528.com)

龚自珍 (公元1792年—1841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具有一定的开新风的积极意义,但重要的影响是他的社会改良思想。他认为:豪族地主兼并土地所造成的“贫富不相齐”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以犀利的言辞谴责了清王朝统治者的腐朽顽固,他把封建官僚看成是“尽奄然而无生气”的行尸走肉。龚自珍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警告统治者:或者是改革,或者是灭亡,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在政治上,他提出恢复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大臣“坐而论道”的古制,废除不尊重大臣的朝仪,改变科举取士和以资格取官的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在经济上,他主张按照宗法血缘关系把社会分为“大宗”“小宗”“群宗”“闲民”几个等级,按宗授田。他的这些主张虽然不可能施行,但他提出改革的本身则具有不可忽视的开风气的积极意义,他在思想领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