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韩女性媒介比较研究:中外研究案例分析

中韩女性媒介比较研究:中外研究案例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通过剖析中外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几个重要研究案例来展示如何具体运用研究方法来解答问题。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现实不符,电视广告没有充分肯定妇女的社会作用和贡献。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42.13%,女性57.87%。

中韩女性媒介比较研究:中外研究案例分析

四、中外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案例分析

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是女性主义批判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著名的女性主义传播学者的观点,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核心是,将媒介视为一种建构社会性别的(社会)技术,它们通过调整、修正、再建构和生产各种具有规训作用的、相互矛盾的文化方式来表现社会。围绕这一核心,媒介与社会性别的基础议题为:社会性别的话语在媒介文本中是如何编码的?媒介文本中使用了哪些偏好的和另类的社会性别的意义?它们来自哪些话语?受众如何使用和阐释带有社会性别意义的媒介文本?从有关认同和主体性的个人层面以及有关话语的社会层面来看,受众的接受情况是如何参与社会性别的建构的?

要考察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条件选择研究方法。下面通过剖析中外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几个重要研究案例来展示如何具体运用研究方法来解答问题。

1.“妇女阅读言情小说”的调查法、访谈法

尼斯·雷德威结合文本和受众的研究来探索流行的言情小说的意义生成。为了调查妇女如何解读一些大量出版言情小说的出版商,雷德威对居住在美国西部史密斯顿镇的30位妇女作了问卷调查,并采访了其中的20位妇女。这些妇女大部分已经结婚,而且孩子处于上学的年龄。大部分妇女每天至少读一部言情小说。

调查发现,对史密斯顿镇的妇女而言,言情小说的品质取决于女主角和男主角之间关系的发展,以及他们独特的性格魅力。故事必须围绕那些妇女能产生认同感的女性展开。这些妇女读者认为,理想的男主角未必要充分展现其独立自主,但她们却期盼女主角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现代女性。阅读言情小说究竟能给她们带来什么特别的愉悦?史密斯顿镇的妇女认为言情小说给她们提供了(对现实的)逃避、放松以及知道的途径。雷德威的访谈进而阐明了阅读的原因不仅是故事动人,更是妇女们对生活负担的逃避,她们能够独自进入小说营造的一个自由时空,暂时逃离家庭中没完没了的琐事。

2.“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的内容分析法

研究全国大城市主流媒介中的电视广告。根据全国地理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点,选择五个区: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兰州。抽取的媒介内容是1994年8月至12月每月的3日和4日晚上6:00~10:00的全部广告。从广告类别、声音、广告角色、角色关系以及性别观念五个维度分析,研究显示,有性别歧视的广告比率达33.7%,在程度上绝大多数广告属于轻度。我国性别歧视广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角色定型和以女性作招徕手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现实不符,电视广告没有充分肯定妇女的社会作用和贡献。

3.“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的调查法(www.xing528.com)

考察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女大学生的认知层面、心理、态度层面(本文以“观念层面”统称)和行为层面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结合我国当代女大学生媒介接触的实际情况、热点问题,本调查的重点是:(1)在传媒影响的认知层面,重点考察女大学生信息获取、信息辨别的有关情况;(2)在传媒影响的观念层面,重点考察女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性别观的有关情况;(3)在传媒影响的行为层面,重点考察女大学生学习就业发展、人际交往与生活的有关情况。

调查在北京地区10所教育部/北京市直属大学中展开。这10所大学涵盖文科类、理科类以及文理综合类、艺术类院校。调查对象为10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为全面地认识传媒在女大学生身上的影响、考察性别因素的客观作用,还调查了男大学生的情况以作为参照。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7%。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42.13%,女性57.87%。本科生为57.38%,非本科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与专升本科生)占43.62%。涵盖全部教育部规定的专业门类,专业分布较为均匀。

调查的基本结论是:10所高校女大学生面对传媒中显性的性别歧视内容,保持了独立的判断,会持鲜明的反对态度,对传媒中体现女性独立人格的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也怀有尊重的态度;但是,大学生对隐性的性别歧视则相当缺乏鉴别力。对于传媒以娱乐、时尚的面貌出现的观念往往很少加以辨别,而且在自身看待男性女性的视角中也潜藏着成见。

【注释】

[1]孙中欣、张莉莉主编:《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孙中欣、张莉莉主编:《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陈阳:《传播学研究的一个“边缘“课题:女性与传播》,《人文杂志》200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