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市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西安市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西安市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一、西安市区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的基本情况西安市区农民工子女约有15万人,其中高中约5000人、初中约3.5万人、小学约10万人、幼儿园约8000人、未上学者约800人。调查数据表明,西安市区的农民工子女基本上做到了有学可上。因此,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出台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解决自己区域内的问题,主要是本省人民群众受益。

西安市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第一节西安市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西安市区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西安市区农民工子女约有15万人,其中高中约5000人、初中约3.5万人、小学约10万人、幼儿园约8000人、未上学者约800人。调查数据表明,西安市区的农民工子女基本上做到了有学可上。小学阶段的农民工子女数量趋于稳定,且有所下降;而初中阶段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矛盾会由小学向初中转移。(见表3-1和表3-2)

表3-1 西安市近三年来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

img68

(资料来源:西安市教育局)

表3-2 西安市近三年来初中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

img69

(资料来源:西安市教育局)

二、农民工子女家长的构成分析

(一)带子女农民工的来源地构成

研究样本显示:本省带子女的农民工1040人,占65.5%,外省带子女的农民工(非陕西籍农民工)546人,占34.5%。在西安市区务工的外来人员中,来自陕西省的占绝对多数,来自外省的占少数。这一点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不同。因此,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出台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解决自己区域内的问题,主要是本省人民群众受益。

(二)带子女农民工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调查样本中男性农民工856人,占54.1%,女性农民工724,占45.9%。男女比例大致为1∶1。绝大多数随迁子女是随双亲进城的,极少是由单亲家长带子女进城的。这样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带子女进城的农民工年龄分布为26岁到5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40岁以下占67.7%。带子女的农民工多为中青年,他们正处在成家立业的关键期,家庭生活负担较重。

(三)带子女农民工的职业分布

研究样本显示,在西安市区的带子女农民工的职业分布为:建筑工人182人,占11.5%;装修工人159人,占10.1%;个体经营者664人,占42.0%;家政和服务业235人,占14.9%;工厂工人157人,占9.9%;其他182人,占11.5%。其中个体经营者占主要部分,达到42.0%。个体经营者工作和居住地相对稳定,带子女进城上学相对容易。建筑工人和工厂工人相对较少。由于建筑工人工作的流动性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带子女进城就学困难更多,因而这类人员带子女较少。

(四)带子女农民工的打工年限

在西安市区的带子女的农民工的打工年限从1年到30年不等。平均打工年限为9.9年,在西安市区的平均打工年限为8.4年。许多农民工长期在西安市打工,可以说,他们实际上已经是“西安人”了。他们长期在西安市区打工,为西安市区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应当让他们的子女享受和西安市区本地居民子女相同的教育。

(五)所生孩子数目和进城带孩子数目情况统计

从表3-3和表3-4可以看出,农民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当考虑这一因素。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时,不应对农民工超生给予鼓励。对于农民工的独生子女和超生子女在教育政策方面应有一定差别。

表3-3 农民工所生孩子不同数目分布

img70

表3-4 所带孩子数目不同的农民工统计表

img71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构成分析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性别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中,男孩:964人,占53.8%;女孩: 829人,占46.2%。男孩和女孩人数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年龄分布

从表3-5可以看出,农民工随迁子女主要为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是解决义务教育段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高中教育费用较高,且外来人员子女不能在西安参加高考,所以高中教育年龄段学生较少。应当考虑让农民工子女在西安市区参加高考。

表3-5 农民工随迁子女年龄分布表

img72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级别分布

调查样本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的级别分布是:幼儿园83人,占5.3%;小学825人,占52.8%;初中596人,占38.2%;高中52人,占3.3%;没上学6人,占0.4%。由于目前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政策在义务教育段是与西安市本地学生同等看待的,是免费的。因此,进城农民工子女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段。由于幼儿园和高中为非义务教育,学费较高,所以在这两个学段的农民工子女人数所占比率极低。

四、农民工带子女进城的原因与教育诉求

(一)带孩子进城的主要原因

关于带孩子进城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为:(1)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978人,占63.3%;(2)家乡无人照顾孩子:532人,占34.4%;(3)其他36人,占2.3%。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将子女带进城市,多数人的主要原因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也说明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所上学校的类型分布

普通公办学校1030人,占67.5%;民办学校386人,占25.9%;省市重点学校:103人,占6.7%。虽然上公办学校的占67.5%,为大多数。但仍有25.9%的农民工子女就学于民办学校,而其中多数是“被上民办”的,是由于公办学校不接收,或找公办学校过于困难,而不得不去民办学校上学的。上民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需交付对他们来说非常昂贵的学费。他们并不是自觉自愿地让子女上民办学校的。

(三)随迁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的诉求

关于“期望孩子上哪类学校”的调查结果是:希望上普通公办学校的共计518人,占33.7%;希望上民办学校的共计97人,占6.3%;希望上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共计23人,占1.5%;希望上省市重点学校的共计899人,占58.5%。想上省市重点学校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工并不满足自己的子女有学上,而是对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望

(四)从事不同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对孩子上学的诉求

表3-6反映了从事不同职业的农民工对子女上不同类型学校的诉求。

表3-6 不同职业的农民工与对子女就学类型的期望相关表

img73

(差异检验结果为:x2=45.8,P<0.005,自由度df=24。)检验结果表明,从事不同职业的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诉求有显著性差异。或者说,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诉求与其从事的职业高度相关。想让子女上省市重点学校的农民工占样本人数的58.5%,为明显多数。

表3-6同时表明,农民工愿意自己的子女上民办学校的仅有96人,而前述表明实际上民办学校的有386人。这再次印证了多数上民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是“被上民办”的。是在上公办学校困难重重时,不得已而为之。

五、农民工子女上学交费情况

(一)农民工子女每学期交费情况

农民工子女上学平均每学期交费情况:义务教育段(小学和初中)普通公办学校约为150元,主要是书本费和杂费;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约为1700元左右,包括学费、书本费和杂费;幼儿园为非义务教育,约为1400元左右。

(二)入学时交纳赞助费或借读费情况

在对“孩子上学是否交赞助费或借读费”的调查中,反映不交的1317人,占85.9%;反映交的216人,占14.1%。普通小学和初中赞助费大多数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不少农民工反映一些公办学校也在暗中收取赞助费或借读费。如果不交赞助费,就会被告知“没有学位”,不接收农民工子女上学。

(三)农民工对负担随迁子女学费的心理感受

在问及“你对负担孩子上学费用的感觉”时,认为负担很重的308人,占19.8%;认为有点重的747人,占47.9%;认为不重的504人,占32.3%。认为很重和有点重的合计为67.6%。也就是说,有一多半的家长认为负担重。约有五分之一的家长觉得负担子女的学习费用很重,这不是一个小的比例。感觉负担重的主要是上普通公办学校被迫交了赞助费的和被动上民办学校者。

六、农民工为子女找学校的过程

关于“如果你去了几个地方打工,到每个地方孩子在上学方面是否有问题”的调查结果为:(1)认为总有问题的458人,占29.8%;(2)认为有时有问题的750人,占48.9%;(3)认为没有问题的327人,占21.3%。

关于“你为孩子上学找了几个学校才最后找到现在这个学校上学。”的调查中,回答:找了一个的644人,占41.4%;找了两个的497人,占32.0%;找了三个的302人,占19.4%;找了四个及以上的111人,占9.2%。三个和四个及以上合计达26.6%。(www.xing528.com)

家长在为孩子找学校的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1)感觉很难的363人,占23.3%;(2)感觉有点难的790人,占50.6%;(3)说不清的216人,占13.8%;(4)感觉不难的192人,占12.3%。感觉很难的占到了两成多,这种感觉也是一种不公平感。

以上三个题目的调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它说明还有不少的(约两成)农民工在为子女找学校时还十分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就是由于找学校艰难而“被上民办学校”的。

七、选择学校的因素与对城市教育的评价

你为孩子选择学校的主要依据是:

在对“你为孩子选择学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的排序性题目调查中,调查结果按平均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1)学校教师和学校教学质量高3.3;(2)离住处近2.9;(3)学费低2.8;(4)学校教学设备好2.7;(5)学校领导态度好愿意接收2.3。说明农民工为子女选择学校最看重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

你感觉你孩子上学的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上学与对待当地市民子女上学方面存在的主要区别是:

(1)收费不同694人,占46.2%;(2)教师和学生的态度不同321人,占21.4%;(3)其他488人,占32.5%。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没有感受到与城市孩子的区别,学校教师能注意对农民工子女的态度;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不少学校有收取赞助费或借读费的现象。

在“你的孩子喜欢现在的学校吗”问题上,调查结果为:

(1)喜欢的1040人,占67.2%;(2)说不清的449人,占29.1%;(3)不喜欢的58人,占3.7%。这也印证了前一题目的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基本得到了平等对待。

在问及“你感觉你打工城市学校的教学质量比你家乡所在地学校教学质量高还是低”时,调查结果为:

(1)认为高的1405人,占92.8%;(2)认为低的109人,占7.2%。这一题目的调查结果也支持了农民工带子女进城主要是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结论。

“你感觉你打工城市学校的教学质量比你家庭所在地学校高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的调查结果按平均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

(1)学校教师水平高3.22;(2)学校教学设备好2.54;(3)学校管理好2.33;(4)孩子自己努力2.20。这一调查结果与农民工子女家长带子女进城的原因基本是一致的。

八、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因素

关于“你进城打工的下面两个原因哪个更重要”问题的调查结果是:

(1)选择挣钱的493人,占33.2%;(2)选择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的994人,占66.8%。这说明有相当多的农民工进城,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你感觉你在打工前后对孩子学习和道德影响是”的调查结果是:

认为没有区别的425人,占28.2%;认为更多更好了的918人,占60.8%;认为更少更差了的166人,占11.0%。就主体方面来看,城市教育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成长。但城市的环境更复杂,少数农民工子女由于放学后缺乏监管,可能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对“你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吗?”的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

有时间的779人,占50.3%;没有时间的770人,占49.7%。有半数的农民工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他们每天的劳动时间比一般人要长。

关于“孩子在家做作业有问题问你时,你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吗?”的调查结果是:

不能的425人,占27.4%;有时能的969人,占62.6%;(3)一直能的155人,占10.0%。农民工受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的影响,常常缺乏在家里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

对“你参加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吗?”的调查结果为:

参加过的702人,占45.3%;没参加过的846人,占54.7%。多数家长没有参加过家长学校学习。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学校未开展过家长学校活动;二是许多农民工子女家长没有时间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或不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

九、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学校的调查

(一)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的结果:

对行政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市、区两级政府都能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制定相应的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政策和制度。基本落实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接收农民工子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原则。在西安市区,基本做到了义务教育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教育行政部门比较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如雁塔区教育局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工作方面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明确思想,统一部署;严格程序,规范招生;坚持原则,灵活对待。并提出了让带子女的农民工“满怀心事而来,理解满意而归”的服务宗旨。

教育行政部门感到困难的是学区学生增加迅速,学校学位紧张,政府和学校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压力较大。另外,部分农民工为子女择校意愿比较强烈,为了子女能进入热点学校,而选择在热点学校附近租房、居住,为区级教育部门调配农民工子女就学增加了困难。

(二)对学校方面进行调查的结果

1.关于“你校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有哪些要求、条件”的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学校能够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政策,坚持“四证”(户口本或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明和原学区学校同意外出就学证)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并无特殊要求。有的学校还有所放宽,具备三证或两证即可办理入学手续。如有用工单位劳动合同及暂住证即可。

2.在关于“在收费方面,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有无区别”的调查中,多数学校表示没有区别,有少数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收取教材费,而本地学生免收教材费。

3.“你所在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流动(转学)情况怎样”的调查结果表明,约六成的学校认为农民工子女经常有转学的;约有四成的学校认为农民工子女转学情况和本市子女转学情况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差异。

4.在“你校对目前政府部门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有什么看法”的问题上,被调查学校均表示支持、赞成。认为这是关系到教育公平的问题。也有学校认为,“应加大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的扶持力度”、“为农民工服务本区解除后顾之忧”。“学校支持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主动接纳学校附近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支持和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学校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的积极措施和经验。学校在回答“你校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取得了哪些经验”中,主要有以下措施和经验:积极联系街道办和社区,积极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要求教师关心农民工子女,平等对待农民工子女,不歧视农民工子女;积极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农民工正确教育自己的子女;提前对学区内农民工子女摸底,及早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前的工作;教育城市学生平等对待农民工子女;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学生情况调查表,督促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安全教育,如上网等;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用多种方式抹平孩子的心理;鼓励农民工子女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成为城里孩子的榜样;关心孩子,帮助他们克服陌生感,尽快适应城市学校的要求。

6.学校方面在接收和教育农民工子女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学校方面反映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困难主要有:

“我校是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子女数量多,学校规模有限,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压力很大”;学校资金紧张,校舍有限,致使学校没有能力更好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关心太少,不够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两极分化较大;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父母不配合学校的教育,这是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因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均忙于生意,因此,当学生在校内有问题时,与家长当面沟通较困难。少数农民工为了子女上热点学校,报名前才在热点学校周围租房子,办临时户口,不提前联系,造成学区内与学区外冲突。

7.学校方面希望政府为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提供的帮助和出台的政策。

(1)一些农民工用政策压人,随意为子女转学,因此,在制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时,对农民工子女转学应有一定限制,在一个地方、学校学习应满一年到三年,不能随意转学。

(2)不少农民工希望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择校意愿比较强烈,对择校的按择校收费。

(3)解决现实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加大对公办学校投资力度。

(4)为学校提供经费方面的帮助,提高学校硬件配备,使农民工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提供特别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5)在宣传和对学校评估方面,要考虑农民工子女因素。使评估更加公平公正。

十、对教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对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教师也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95名教师。其中,小学教师69人,占35.4%;初中教师84人,占43.1%;高中教师34人,占17.4%;幼儿教师8人,占4.1%。

被调查教师的学历分布是:研究生19人;大学本科141人;大学专科32人;专科以下1人。职称分布是:小教高级27人;小教一级23人;小教二级7人;小教三级1人;中教高级16人;中教一级55人;中教二级41人;中教三级1人;其他9人。

教师所带班级规模(班额)由30人到60人不等。平均每班56人。这说明西安市区中小学班级规模过大。同时也有个别学校个别班级规模较小。

被调查教师所带班级中的农民工子女人数的分布是:2人到60人不等,平均大约每班有农民工子女24人。在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农民工子女的人数常常超过了本地居民子女人数。在城三区农民工子女相对较少。

教师所带班级的班干部中有农民工子女的173人,占89.6%;没有农民工子女的20人,占10.4%。说明在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和班级中,农民工子女担任班干部的也就多。

农民工子女在班级中没有当班干部的原因是: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的14人,占10.5%;班里无农民工子女的15人,占7.7%;大家不喜欢农民工子女当的11人,占8.3%;说不清的133人,占69.9%。

关于“班里的农民工子女与本城市子女交往时有无困难”的调查结果是:认为有困难的29人,占15.1%;认为没有困难的138人,占71.9%;不清楚的25人,占13.0%。这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与本市学生在交往方面是没有困难的,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农民工子女与其他同学相处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哪里”的调查结果是:认为语言方面的10人,占5.8%;认为学习成绩方面的23人,占13.3%;认为兴趣爱好方面的67人,占38.7%;认为其他方面的73人,占42.2%。这说明,影响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市民子女交往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这主要是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所致。

“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与本地城市居民子女的学习有无差距”的调查显示:认为有差距的103人,占53.6%;认为无差距的89人,占46.4%。这也说明多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方面与城市本地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语言方面的问题(普通话水平低)和前期学习使用的教材不同所致。

被调查教师对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的评价:认为普遍较差的14人,占7.3%;认为普遍较好的29人,占15.1%;认为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差的149人,占77.6%。这种评价相对是比较客观的。

被调查教师对农民工子女的思想品德评价:认为普遍较差的15人,占7.9%;认为普遍较好的51人,占26.7%;认为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差的125人,占65.4%。对品德的评价略高于对学习的评价。

关于“作为教师,你觉得与农民工子女的家长进行沟通时是否存在困难”的调查显示:有困难52人,占26.9%;没有困难的141人,占73.1%。教师与农民工子女家长沟通的主要障碍是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和立场不同,许多农民工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时有护短现象。

关于“你对目前政府部门关于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政策的态度”的调查结果为:支持者178人,占93.2%;不支持者6人,占3.1%;其他7人,占3.7%。绝大多数教师是理解和支持政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的政策的。这是微观层面使农民工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现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