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韩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民族特质被提升为“国民精神”。这种国民精神实际上就是韩国的民族精神。(二)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特点1.把儒学作为重建韩国的重要内容。韩国就是在儒家伦理基础上,建构富有时代特征的强有力的韩国民族精神。

韩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二、韩国民族精神教育

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许多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韩国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不畏强势、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爱国至诚等。这种民族精神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以及诸多重大体育赛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发出震撼世界的澎湃激情。

(一)韩国民族精神的内容组成

历史上看,作为东亚国家的韩国在历史上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伦理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文化之中,融化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里,至今韩国还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全国祭祀孔子的国家。同时,韩国又是一个不断受到异族侵略、多灾多难的民族,面对外族的历次侵略,韩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正是这种长期为复国兴国而斗争的特殊历史造就了韩国人不畏强暴、强悍坚毅的民族性格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民族特质被提升为“国民精神”。这种国民精神实际上就是韩国的民族精神。有关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宗旨,在《国民教育宪章》的第一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教育的宗旨在于协助所有的人完善其个人品德,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取得参加建设国家及促进全人类繁荣活动的公民资格。”[11]主张教育要有助于韩国国民树立牢固的国格观念,培养尊重历史与传统的态度和创造进取的先锋精神。

(二)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特点

1.把儒学作为重建韩国的重要内容。韩国自公元前10世纪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儒学在14世纪李朝时期达到鼎盛,朝鲜人还尊称儒教为“国教”。二战结束后,针对日本推行的“民族抹杀”政策,韩国上下强烈呼吁民族复兴,希望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恢复儒家伦理道德纲常,建立新的道德生活秩序。鉴于此,韩国把重整儒学作为重建韩国的重要任务,把学校德育作为塑造民族魂的重要渠道。20世纪50年代韩国提出“道义教育”方案,全民恢复儒家伦理课程,以恢复李朝时代的儒学思想体系。今天,儒学几乎融化在韩国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中,[12]儒家伦理对韩国文化辐射和浸染程度之深、历史之久,是东亚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成为韩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当然儒家伦理进入韩国文化也不是直接、原本的,而是接受了韩国文化的改进。改进后的儒家伦理不仅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它的思想体系,而且又具有宽广的兼容性、开放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富有民族特点的儒家伦理体系。韩国就是在儒家伦理基础上,建构富有时代特征的强有力的韩国民族精神。正如韩国学者指出的那样,“儒教作为朝鲜民族精神的动力,具有广泛的功能,它不单纯作为某个时代的社会制度或伦理规范发挥功能。而且通过传统社会形成朝鲜人的意识结构,体现朝鲜人的文化方式的创造性源泉。”[13]在民族的思想领域中,儒教从开始直到今天一直作为一个轴心在起作用。[14]这就是说,儒家伦理功能不但表现在维系韩国民族自立和社会发展思想体系中,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历史和社会的复合作用中。

例如在朝鲜战争后,全体韩国人不计报酬、勒紧裤带与外国竞争,忘我地拼命工作,在赶超日本、力争第一的民族理想下实现了经济起飞,并成功举办了世人瞩目、辉煌无比的汉城奥运会。这一切都来自全身心浸透了儒家伦理的“朝鲜人民的民族自尊”。这种为家为国勇于牺牲的“家族式”的民族精神,不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道德形成和人格发展,而且也使青少年从中强烈感受到浓厚的儒家道德熏陶,对年轻一代产生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此外韩国的民间节日以及习俗风情大多与中国相同或相似。这些习俗始终贯穿着浓厚的儒家伦理,体现出上下尊卑和家族共同体的文化及民族精神,既激发人们对祖国对民族的忠孝热爱,又凸显了朝鲜民族乐观自信的品质和民族整体感的情怀。青少年从小就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也必然受到习俗中儒家伦理所散发的道德影响。

儒家伦理还是韩国学校德育的主体内容,是学校德育的灵魂。正是儒家伦理的浸染与渗透,生长出当今具有独特东方文化特色的韩国学校德育,而韩国社会又是依靠学校德育将儒家伦理转变为民族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儒家伦理的每次变革成果都积淀于学校德育中,而儒家伦理的每次变迁最直接的动力也是来自学校德育。目前,韩国学校德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不仅保持和传递着儒学的主要思想,而且使青少年在传递中实践儒家思想,最终把儒学融入人的观念以及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适应时代发展的韩国人。

2.构建系统的以国民精神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系

韩国从立国之初至今,已经推出了六次大规模德育课程改革,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韩国学校德育教材从最低年级到最高年级,每本教材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培养学生作为朝鲜人、韩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爱家、富国兴国的情感和信心,同时灌输公民的行为规范以及自我牺牲精神和忠诚、孝悌、为民族自主而奋斗的精神。可以说,民族主义在韩国德育课中被强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韩国建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学校德育入手来重塑韩国人的民族精神,把德育作为塑造民族魂的重要渠道,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为此,韩国立国之初,就开设德育课,恢复学校德育课程。随后,又提出系统的“道义教育”,全民恢复儒家伦理课程。韩国把“道义教育”作为把被日本颠倒的德育再颠倒过来的根本举措。20世纪50年代,韩国学校德育目标主要是消除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影响,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激励全体国民为创建一个新国家而奋斗。到了20世纪60至70年代,也就是韩国经济逐步起飞和调整提高的重要时期。为了“民族中兴,国家发展”,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1968年2月韩国公布了《国民教育宪章》,强调必须对青少年学生及全体国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和民族生存能力。韩国中小学校以此为指导,进行课程改革,先后在中小学设置《道德》课,在高中及大学设置《国民伦理》课。这个时期学校德育目标是教育学生自觉树立“民族中兴的历史使命和理想,确立新的国民伦理观”,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竞争意识和民族生存意识。1980年,韩国又提出把“国民精神教育”、“全人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新课程的支柱体系,重新调整学校德育课程,明确推行以“全人教育”为目的的新德育课程。“全人教育”的核心是国民精神教育。这个时期学校德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健康的人、自主的人、有创造力的人、有道德的人。为了真正全面落实国民精神教育,1981年12月31日韩国公布了第四次课程改革方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调整了《道德》课和《国民伦理》课的内容,强调把“国民精神教育”贯穿在所有课程和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加强对“国民精神教育”的指导和过程性评价。于是,韩国又从纵、横两个方面加大力度来建设课程,编制教材。[15]

1987年,韩国又对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第五次改革。这次改更加突出了“国民精神教育”,重申韩民族复兴和忠诚报国的意识,并强调历史感教育。其中突出了忠孝观与民族复兴、现代化的认识并调整了培养目标,重点对《道德》课和《国民伦理》课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强化了“国民精神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族意识,培养民族自尊,确立民族主体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民族理想。它唤起大韩民众的自立意识,激发了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和万众一心的气概,为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1992年,韩国社会提出要培养建设新韩国的民主国民。这种民主国民是继承传统道德和吸收时代新文化而产生的新韩国人;是既有大韩国民族精神又富有竞争进取心的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是一个具有丰富个性、细腻且精巧、坚韧不拔且能善始善终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建设者;是一个善于用自我革命精神去创造新韩国的先锋战士。为了推行民主国民教育,自1995年开始,韩国又对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第六次改革,强调培养民主国民的共同意识和具有道德素养的国民基本教育,并重申要从中小学开始加强“国民精神教育”,将它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

3.把传统文化和历史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

韩国人认为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青年一代热爱祖国、热爱山河、热爱人民的优秀品德。但这种传统教育的内在精神是为本民族发展服务,与民族时代进步相一致,是有助于大韩民族走向世界、争夺第一的。韩国学校重视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也为世界所赞叹,甚至许多西方人都无法理解。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把学习传统习俗飞传统美德作为重要内容。学校里一般都设有传统习俗教育室,不仅有许多传统习俗实物供学生参观,而且还有供学生实习传统礼节的场所。首都汉城建设的民俗村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习俗教育的场所。另外,韩国从幼儿园高等学校,在校园内的走廊里、教室内,在办公室里,都可看到精美有力的汉字书法和传统的山水国画,内容多是先贤关于做人的至理名言。韩国还通过认真保护文物,增强青少年热爱祖国、熟爱人民的自豪感。韩国还善于把传统教育、现实教育与爱国教育联系起来,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而韩国主办的亚运会、奥运会,都很成功地与学生教育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韩国人认为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民族精神教科书。了解历史,既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又可以培养民族复兴意识。在韩国,从小学起就开始进行有特色的历史教育,重点不在历史知识的简单讲授,而在于思想品德教育,着意于民族意识教育,突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韩国学校除了讲授韩国苦难历史及其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之外,还引导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历史名流的故居旧址。韩国社会为抗日英雄们树碑立传,雕塑像,建陵园庙宇。今天,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矗立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的塑像,成为韩国纪念先人教育后人的基地。(www.xing528.com)

4.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韩国人认为民族精神教育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材料的类型、学生的智商、地区和场所等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他们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活动,为向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创造环境。在韩国的学校中,主要的活动是围绕着以下主题展开的:一是弘扬韩国传统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韩国是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中也有具体生动的体现。在韩国的学校中,到处悬挂着历史人物的画像,将传统的名言作为学校的校训,或者用韩国历史上的名人来命名学校的建筑物。中小学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纪念馆、博物馆。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少年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二是感受民族分裂的痛苦,呼吁民族和解与统一。除了悬挂国旗、演唱国歌之外,韩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注意充分发挥本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在重大的节假日举行各种歌会,通过咏唱传统歌曲向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其次是整个社会环境中都十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培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尽管韩国现在已经成为了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但是,由于民族仍然处于分裂和对立的状态,因此,他们十分注重对自己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种做法对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的养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是:一是通过有形的器物文化来保留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二是充分发挥传统教育遗存物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书院和祠堂庙宇也向青少年开展传统道德教育活动。

第三是注重宣传韩国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历史上爱国主义英雄的事迹。韩国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场所建立了这些爱国主义英雄的塑像,他们的事迹被写成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等。二是提倡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要使用和消费国货。在现代的韩国社会生活中,“身土不二”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与自己国土的内在的不可分离性:不仅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且强调人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土;在日常生活中,也倡导人们要使用和消费国货。因此,在韩国生产、制造的产品的包装上尤其是在农副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身土不二”的标语,号召人们使用和消费民族产业产品、支持民族产业的发展。青少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第四是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不失时机地向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经历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2年的世界杯等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既对“儒家资本主义”或“东亚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也成为了向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实现民族凝聚的良好契机。比如,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以后,许多市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向国家无偿捐出了自己的金银首饰,用以挽救国家的经济。又如利用国际赛事开展大规模的为国家“正名”的活动,韩国原来的英文国名是Corea,但是日本殖民当局认为作为宗主国的日本(Japan)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在韩国的前面。因此他们将Corea强行改成了Korea。在汉城奥运会和世界杯期间,许多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就利用这些机会开展了为自己国家正名的活动。他们纷纷打出了印有Corea的横幅和标语。[16]

最后是整个教育和科研体制都十分注重发掘和保护民族精神文化遗产,这为向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各种保证。他们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在高等教育中十分注重培养专门的韩国学方面的专门人才。例如在成均馆的基础上建起的成均馆大学,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专门设立了儒学学院和儒学研究生院。还专门设立了东亚学术研究院,负责韩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在汉城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重要的大学中都有专门从事韩国传统精神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的机构。二是专门成立了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该研究院所研究的各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要把韩国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今天的视点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结果还原于民族文化的底力上。目前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已经成为了韩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镇。

(三)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启示

1.重视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必须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之中。这不仅体现在民族精神教育的总体精神上,而且不能局限在单独的某一门课程或者科目上。对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历史科目和思想品德科目进行的。然而,作为一个需要贯穿始终的整体目标,单独通过某个或者几个科目是难以充分达成的,而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给出一个“明显的气氛”,既应当体现在课程文本上,也应当体现在课程实践上。仅仅依靠在课程纲要、标准等文本上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不能取代课程实践的工作。课程文本仅仅扮演了一个导向作用。关键在于学校教育的课程实践必须也有相应的要求。

2.充分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旨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可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虚拟课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构筑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格局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长要注意用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新闻宣传、文化、广播影视和出版等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作品在中小学生中特有的感染力,用健康向上的精品力作来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注重本土化,充分挖掘和选择乡土资源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素材或搞基地建设。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学校可以把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当地能展现出民族精神的模范人物请进来,使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