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国家安全挑战与解析

中国国家安全挑战与解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挑战析论高辉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总体环境是积极的。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与影响急速上升,是国家安全总体环境趋向改善的最大积极因素。但是,也要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国际参与度加深,中国已深入国际深水区,国家安全也面临不少新挑战。总之,在中国各种安全挑战中,美国不肯放弃防范中国崛起的冷战思维是最大的挑战。但在临海方向,中国却面临多种安全挑战。这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有四大影响。

中国国家安全挑战与解析

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挑战析论

高 辉

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总体环境是积极的。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与影响急速上升,是国家安全总体环境趋向改善的最大积极因素。美国深陷反恐,在不少重大问题上有求于中国。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中国近期不存在外敌入侵威胁。但是,也要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国际参与度加深,中国已深入国际深水区,国家安全也面临不少新挑战。

一、战略安全挑战

所谓战略安全,是指一国所面临的大战略环境。一国在此领域面临的挑战,通常直接涉及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于中国,战略安全领域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是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中国安全环境的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的性质。简言之,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是个大战略问题,是保障中国大战略安全的根本问题。

“9·11”以来,中国抓住美国深陷反恐、与伊斯兰国家及所谓“无赖国家”矛盾激化的战略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与美国改善关系。同时,美国也因深陷反恐及其它困境,在诸多领域谋求与中国合作,中美关系出现了积极改善势头。两国在反恐、朝鲜核问题、维持亚太稳定及经济贸易等领域开展了积极合作,两国军事交流也逐步恢复。美国前任国务卿鲍威尔在美大选揭晓前夕访华,宣称中美关系处于尼克松时代以来的“最好时期”。美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宣称“台湾不享有主权国家地位”,表明美有意与台“急独”势力保持一定距离,进一步明确了不支持台独的立场,也有利于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对中美间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国政府也采取了比较理性与现实的立场。

尽管如此,美国因素仍然是中国大战略安全的最大变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对中美关系的变数掉以轻心。在对华政策上,美国向来是软硬两手并用,在谋求中国战略合作的同时,美国决策层从没有、也决不会放弃对中国加速崛起的防范、遏制。美国著名保守派学者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提出的“大国必战”、美国与崛起的中国“必有一战”的观点,在美国精英层仍有一定市场。美国对印度强行越过核门槛的旧账一笔勾销,对其加速发展军事力量视而不见,却大事渲染中国发展军事力量,千方百计阻挠以色列向中国出售军事装备、阻挠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典型说明美国并未放弃、也决不会放弃以中国为潜在战略对手的总政策。在军事战略上,尽管美国新一轮军事战略调整计划大幅裁减驻欧军队,但其驻亚军队并未大幅裁减,通过加强关岛基地的远程打击力量、计划向西太平洋增派常驻航母战斗群及对驻韩日美军的重新部署,美国加强而不是削弱了其针对中国的军事力量。

最近,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就职演说中大谈要在全世界推广“民主”、“自由”,却没有提及反恐,这说明美国对外战略有可能走出反恐主题,把主要目标指向非西方大国,尤其是准备转移力量,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在香港、西藏及人权问题上,也从未放弃对中国指手划脚。布什提出的六个“暴政国家”虽然没有中国,但包括朝鲜、缅甸等与中国关系密切、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国家。一旦美国完全走出反恐困厄,美国就可能加大阻遏中国加速崛起的力度,中美关系将复杂化。中美在人权、价值观、经贸、台湾、军事安全及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将长期存在,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进一步浮上台面。总之,在中国各种安全挑战中,美国不肯放弃防范中国崛起的冷战思维是最大的挑战。

二、周边安全挑战

周边安全挑战也要理解为地缘战略挑战。从地缘政治观点看,中国的周边地区可划分为陆海两大战略方向。陆地方向主要包括俄罗斯、蒙古及中亚各国;海洋方向主要包括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印度在中国战略方向上介于陆海之间,在21世纪,印度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将向偏重于海上方向转化。

在陆地方向,中国的战略环境总体趋于稳定,中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蒙关系在积极发展,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安全合作在全面加强,中国与俄及中亚国家还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但在临海方向,中国却面临多种安全挑战。首先,在东北亚方面,朝核问题如何解决将对中国战略环境产生重大影响。2月10日,朝鲜正式宣布已拥有核武器,如何解决朝核问题戏中有戏,更困难,也更复杂。目前看,朝鲜核问题有多种演变模式,包括:军事打击模式、和平解决模式、利比亚模式、印巴模式、以色列模式等。各种模式中,除和平解决模式符合中国安全利益外,其余所有的解决模式都将对中国的战略安全产生消极影响。如果美国军事打朝,可能导致朝垮台、难民潮及核灾难,这都对中国不利。如朝全面妥协,按利比亚模式解决问题,则将削弱中国在半岛及东北亚的影响。如按印巴模式或以色列模式发展,则意味着朝成为核国家,可能导致韩、日跟进,中国周边将出现一群新的核国家。

其次,中日关系“经热政冷”加剧,甚至可能发展成“政冷经也冷”。近来,日本对中国加速崛起的“急躁”反应抬升,对中国“呛声”增大,在多个领域向中国公开寻衅,如对中国开发东海油气田指手画脚、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渲染潜艇事件、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造势要停止对华贷款、带头压人民币升值、在亚太一体化问题上与中国争夺主导权、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问题上不认账、在中俄远东石油运输管线问题上“搅局”、军事战略重点由东北转向西南,直接把中国列为其主要“军事威胁”等。日本加大对中国的“呛声”加大除有其急于作政治大国的考虑外,主要是对中国加速崛起和中日力量对比朝不利于日本的方向转移这一现实的“过激”反应。日本对中国有一个从俯视到平视再到仰视的过程。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现代化发展一直领先于中国,因而对中国有一种优越感。现在中国的实力与影响正在超过日本,日本不愿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现实。在中国的实力与影响全面超过日本之前,日本还会有一个强烈反弹过程。今后几年,中日关系将会继续麻烦不断。

第三,东南亚地区有不少不稳定因素。印尼等国政局仍有变数,缅甸政局不稳定有可能转化为政治大动荡。东南亚是中国陆海地缘战略线的连接点,是中国周边战略依托带的核心地带,如此地不稳定,或中国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不能确保,则对中国战略安全会产生致命影响。

第四,印度崛起加快,有追赶中国之势。这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有四大影响。一是印度崛起的军事色彩重。印现代化进程中,军事现代化一直处于优先地位。而其军事力量建设的针对目标主要是针对中国。二是印度的战略定位已从南亚大国向亚太大国转化,加强了对东亚地区的战略渗透,有与中国在亚太争夺影响的势头。三是印度的大国地位在提升,美、俄、欧、日对印度加速崛起青睐有加。四是印度崛起加快加大了其与巴基斯坦的实力差距,南亚印巴力量的不对称进一步拉大。

最后,美国加大了在中国周边的地缘战略活动。实际上,中国周边各处安全危机点,都有美国的影子。如美国拉紧美日同盟、加强对印支持、谋求军事重返东南亚、把缅甸列为暴政国家等,都有应对中国崛起的考虑。美国的反恐战略线、在亚太的军事防线与中国在亚太沿海的不安全带基本重叠,一旦美国从反恐中腾出手来,或者中美关系出现变故,美国很容易就汤下面,就势把其反恐战略线转化为对华遏制线。

三、军事安全挑战

中国面临的军事安全挑战可从五方面来认识。第一,中国周边是世界主要军事力量菌集之地,是军事热点菌集之地。在中国周边地区集中了世界上八个“有核国”中的五个,包括中俄美三个核大国以及印巴两个实际上的核国家。朝鲜已拥有一定的核能力。日、韩、台也有发展核武器的潜力。世界上常备军数量最多的几个军事大国都在中国周边,包括美、俄、印、朝等四个常备军超过百万的国家。

第二,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主要大国仍持续增加军费开支,中国周边地区首当其冲。美国2005年国防开支超过4300亿美元。如加上国土安全开支、情报开支及其它单列的安全开支,其用于安全领域的开支实际超过5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各国安全开支总和的一半多。日本国防开支近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俄罗斯经济一有好转,就急不可待地增大了国防投入,其2005年国防开支达190亿美元。印度的国防开支连续以两位数增长,达到167亿美元。

第三,中国周边是军事危机点最集中的区域。东北亚有朝鲜半岛。美国以朝鲜开发核武器为由,加强了对朝军事部署,其5027计划、5030计划,就如何对朝开战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划。美军加强驻关岛的潜艇、远程轰炸机及在西太平洋增派航母、把F-111派驻韩国,都有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意图。不能排除朝鲜半岛再度爆发战争的危险。台海方面,美日军事部署在盯住朝鲜半岛的同时,也有干预台海局势的准备。在南亚,印巴紧张关系虽有缓解,但止于战术层面而非战略性和解。

第四,中国周边军事安全态势对中国不利。美国加强亚太军事部署,有反恐及应对朝鲜核问题的考虑,但也有应对中国崛起的考虑。从长远看,应对中国崛起是其亚太军事部署的主要目标。从这个视点看,美国高官近来刻意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并非无的放矢。日本的新《防卫指针》明确以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印度的军备建设已远远超出了对付巴基斯坦的需要,其针对中国的意图和能力在加强。中俄虽有战略合作关系,但俄对中国仍存防范之心,其对印军售技术限制较对华松,售印武器在技术等级上要高出售华武器是一明显例证。此外,美日同盟在加强,其战略所指明显转向以针对中国为主。美日还加强了与印度的战略呼应关系。

第五,高科技军备竞赛发动机一样,始终未曾止步,中国军事技术总体落后于美国和西方的局面未见明显好转。冷战后,各国一直坚持加强高科技军备建设投入,甚至连俄罗斯也尽其所能不断对其核导技术水平进行升级换代,并取得明显进展。目前的军事技术等级,美国高居榜首,把世界各国远远抛在后面,其数字化部队、远程投送与快速精确打击能力、侦察通讯能力,在科索沃战争中露了脸,在阿富汗战争中再度显示了优势,在伊拉克战争中更趋成熟。而美国并未因此而止步。俄、欧、日军事技术水平次于美国,在第二层级,他们之间各有所长。印度在第三层级,但其在不少领域也领先于中国。

四、经济安全挑战

“春花最怕倒春寒”。这句民间俚语,用之于描述中国经济中的安全风险,可能最为恰当。目前,中国经济一片歌舞升平,充满赞誉之词。2004年,中国GDP增长9.5%,GDP总值达136515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6500美元,已超过英国,居世界第四。中国外贸总额达1154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近7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已经逼近、如应对不当就可能产生爆炸性后果的严峻挑战。

首先,发展不平衡加剧,包括贫富差距拉大、东西部差距拉大、城乡差距拉大,这不但不利于扩大市场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其次,金融系统不健全,贪污、腐败等现象对金融系统的侵蚀已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银行坏账比重大,理论上已经超过风险恶线。银行、金融系统还能正常运转得益于远远高于世界各国的高储蓄率及由此产生10多万亿元居民存款。但居民储蓄率高不是基于对银行、金融系统的信心,而是基于对未来生活保障缺乏信心,这其中就隐藏不稳定因素。

第三,经济对外依存度高。2004年,中国外贸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远高于世界主要大国,这是不正常的,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而不出问题。而且,在外贸总额增大、对外依存度增大的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摩擦也日益增多。(www.xing528.com)

第四,能源资源消耗大,对外依存度大。2004年,中国人均产值超过1000美元,但为此而消耗了20亿吨煤、近3亿吨原油与成品油。这显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一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2272万吨、成品油3788万吨。同时,单是1—11月,中国就进口了18734万吨铁矿砂、2408万立方米原木、661万吨纸浆、1803万吨大豆、2735万吨钢材、1483万吨肥料等。[1]中国大量外购原材料,不仅引起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扬,也使中国获取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更困难。

第五,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2003年以来,国际上就出现了压人民币升值的舆论。2004年以来,这种舆论再度上升。有些国际金融机构甚至提出人民币应升值20—40%。日本已要求七国财长会议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一些国际炒家也盯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伺机介入,乘机捞一把。

总的看来,中国经济安全领域的挑战涉及发展平衡、金融货币、资源能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及环境保护、参与国际竞争等领域,从根本上说,是涉及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也涉及中国国内社会稳定、国际威望及执政党威望等。今年中国入世过渡期满,中国在经济安全领域还将经受若干从未有过的考验。

五、海外利益安全挑战

中国海外安全利益的扩大从根本上说,主要源于两大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更密切,相互依存度更深。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发展加快,已成长为具有世界利益的大国。二者同时起作用产生的乘数效应,使中国海外利益范围的扩大、扩散在2004年一下子突出出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中国外贸的急剧扩大,使中国商品和商家的足迹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中国海外投资急速增长,海外承包工程也大幅增多,在海外活动的中国公民在数量上呈直线上升之势。目前,中国常驻海外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员超过60万人,境外中资机构超过8000家,分布在全世界168个国家。在海外承包的工程近2000项,工程人员达十几万人,分布在全世界164个国家。从伊朗的地铁工程到巴基斯坦的港口设施建设,从苏丹的油气开发到俄罗斯种菜伐木,都有中国工作人员的身影。中国还有数十万海外留学人员。每年出国的中国人已从1978年的20多万剧增至目前的2000多万,增长了100倍,而且还在加速增长。

海外利益的增加,在海外活动的中国公民数量的增长,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安全问题。2004年9月16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些保守的西班牙贸易保护主义者以中国旅西侨民开办的制鞋工厂生产的鞋价廉物美、挤垮了西班牙制鞋业为由,大肆焚烧中国商人合法经营的鞋店、鞋厂与仓库,不但震惊中国,也震惊世界。在与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俄罗斯,其首都莫斯科对商家出售的中国货进行大清理,也给中国商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法国,一个知名国际机场屋顶塌陷,几名候机的中国旅客因此遭殃,非死即伤。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和以色列等国,相继有中国公民、工程人员或在恐怖袭击中伤亡,或直接成为恐怖分子的绑架、袭击对象。进入2005年,又发生了8名中国劳工在伊拉克被绑架的事件。此外,2004年以来,除了前述中国海外利益受冲击的事件外,还相继发生过赵燕在美遇殴案、南非中国公民命案、在英国海边赶海的中国公民遇难事件等。在日本,也发生了多起中国公民受伤害的事件。

可以说,中国公民在海外受害、中国海外利益受冲击,已不是单独、孤立的个案,而成了经常发生的问题,内容涉及商业纠纷、恐怖袭击、绑架、人身安全、人权等诸多方面。这说明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已经越出国界,已远远超过守土卫国的传统国家安全范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包括人员生命财产和物质财产的安全,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现实压力,不但涉及中国国家形象,也涉及中国各种实际利益,尤其对中国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走出国门、迈步世界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六、非传统安全挑战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五大方面:

首先,贩毒制毒问题愈益严重。近年境外毒品多头入境情况增多,国内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走私和贩卖制毒化学品及麻醉药品及精神药物非法流入等问题突出。国内吸毒人员持续增多,2002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超过100万,[2]其中滥用海洛因的有64.3万人。[3]由毒品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增多,并导致多种疾病扩散流行。

其次,艾滋病呈增长势头。迄今为止,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人。河南、安徽、山西因不安全献血使大量农村人口受到感染的恶性事件尤其影响巨大。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时期。

第三,各种新、老传染病有泛滥之势。自2003年以来,非典、禽流感、血吸虫病等传染病蔓延。2004年,血吸虫病遍及江苏、江西、湖南等7省。在1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流行的禽流感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损害。

第四,跨国犯罪愈演愈烈。近来涉及中国的跨国犯罪增多,特别是洗钱及腐败、犯罪分子携款外逃等增多。现有欧盟、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110个国家已在国内法中废除死刑,中国从这些国家引渡外逃人员时常遇到以中国取消死刑为交换条件的要求,给中国打击跨国犯罪造成困难。

第五,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网络上色情、暴力等有害文化泛滥,对中国青少年造成危害,致使“网络综合症”、网络病、网络犯罪等新的社会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尽管中国采取各种措施,多方与各种非传统威胁作斗争,仍难从根本上遏制其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仅将继续存在,威胁中国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可能还有新发展。

针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中国应认清国家安全威胁的主要源头。在此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方面要避免因中国综合实力增强,看不到中国所面临的严峻安全挑战。另一方面,也不能无限夸大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把安全形势说成漆黑一团。要看到,总体安全环境依然对中国有利,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应对当前各种安全挑战,中国首先要确立综合安全观。必须看到,中国面临的安全问题已不仅是传统的国土安全问题,而是一个综合安全问题,是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统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统一;军事安全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的统一。除综合解决外,别无它途。

其次,要坚持集中领导,统一部署,综合治理,把握好安全问题上的几对平衡。一是内外兼顾,处理好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关系,特别要重视各种国内安全问题,千方百计把国内事情办好。二是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通过发展求安全。三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兼顾。在传统安全领域不能掉以轻心,但也要关注日益严重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四是防范与处置相结合,重在防范。这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力求消弥各种安全风险于未然。五是近期反应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先急后缓。对急迫的安全问题,要集中力量解决;对中长期安全环境与各种安全挑战要仔细分析、评估,有长远规划与对策。

(作者系军事经济学院马列理论教研室教员)

【注释】

[1]《国际贸易》,2005年第2期,第62—63页。

[2]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472页。

[3]http://www.sina.com,2003年6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