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犹太人的生存智慧:进取超越,思维启示

犹太人的生存智慧:进取超越,思维启示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犹太人的生存智慧: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人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犹太人之所以在世界商界一树独秀,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生存智慧——不断进取,超越自我。成功的犹太人非常重视明确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性。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事实上,这也是犹太人的一种普遍特性,即在青少年时期,他们都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以后千方百计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犹太人的生存智慧:进取超越,思维启示

第一章 犹太人的生存智慧: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人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生存,就是成功地从硝烟中突围,可见,生存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而智慧恰恰是解决所有难题的灵丹妙药。

犹太人之所以在世界商界一树独秀,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生存智慧——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人生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塔木德》上说:“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成功的犹太人非常重视明确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于取得像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的成就了。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便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

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种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

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靠在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地攻读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已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颇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时,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努力学习和奋斗过。

犹太智慧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在人生中,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明确目标;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善于变通和克服。

晓·海夫纳1926年4月9日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格连当时在美国芝加哥一间铝制品公司当会计,家庭收入不多,生活较为清贫。海夫纳读完中学后就不再读书了,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激烈之时,他应征参军了。

1945年大战结束后,海夫纳于1946年3月退役。由于当时美国规定持有军方推荐信退伍军人有优先进入大学的权利,海夫纳进入了伊利诺斯大学读书。

在他读大学期间,美国一位姓金的博士发表了关于女性性行为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海夫纳对金博士的文章也很感兴趣,从此他经常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就这样,为他今后创办因此发迹的杂志《花花公子》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这也是犹太人的一种普遍特性,即在青少年时期,他们都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以后千方百计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1949年海夫纳大学毕业了,在芝加哥一家漫画公司谋得一职,每周工资45美元。由于收入微薄,他仍住在父母家里,甚至结婚后一段时间也如此。

在美国,男子一般成人后或参加工作后,都搬离父母家,独立生活和居住,而海夫纳因收入不多,租不起房,只好住在父母家里。

早已确立了奋斗目标的海夫纳在漫画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后,经过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一家叫《老爷》的杂志聘用他,每周工资60美元。

海夫纳到该公司工作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周多15美元对他的生活无济于事,他志从该公司学习到经营手法和熟悉市场。因为《老爷》杂志是美国早年最畅销的书,读者主要是男性,以女性裸照为主要内容。海夫纳从读大学时,就一直是该杂志的读者,他早就希望有朝一日进入该杂志工作。

1951年,海夫纳已对《老爷》杂志的运作了如指掌,他要求增加工资不被老板接受,于是决定离开该杂志而自己创业。他决心办一种类似《老爷》的杂志,要与《老爷》争个高低。尽管有凌云壮志,无奈却毫无资本,这使他苦不堪言。加上妻子生下一女,生活负担又加重了,他创业的设想搁置起来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又到一家儿童杂志做发行工作,此时周薪为100美元,生活稍为得到改善。但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打算,他一面工作,一面策划自己的刊物。

海夫纳从父亲那里借得几百美元,另外从银行贷得400美元,凑起来刚好1000美元,他决心以这点钱作为自己创办杂志的本钱,办一本名叫《每月女郎》的月刊。由于他吸取了《老爷》的经营之道,加上自己的改进,第一期发行即打响,共销售5万多本,达到了空前成功,15个月后,每期卖出量直线上升,达30万份,海夫纳开始发迹了。

海夫纳在创刊号就采用了惊人的杀手锏,他以仅有的1000美元资本,用去500美元买下一帧金发女郎的裸照“金色梦”,那是日后大红大紫的女影星玛丽莲·梦露的胴体。众所周知,美国是个号称开放的自由社会,美国人喜好极端,对性强调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海夫纳的杂志则是以裸照为主的一本画册,迎合了美国社会的潮流和一些国民心理,故不少人愿意掏出几美元买一本看阅。况且海夫纳办的《每月女郎》比已畅销的《老爷》杂志更为“开放”,除了裸体照外,还大谈性的问题。因此,他的杂志一出笼,就成为畅销书

当海夫纳正要出版第二期的《每月女郎》时,他突然接到《老爷》杂志律师的信,警告他的杂志鱼目混珠,扬言如不将《每月女郎》改名,则要起诉他。海夫纳反复思考后,认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刊名无所谓,关键是内容吸引读者。于是他低头从命,把其杂志改名为《花花公子》。结果,改名后的杂志更畅销,主要因为美国社会的传统与道德价值观当时正在发生变化,《花花公子》正反映了当时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是处在被称为“灰色法兰绒”的时代,社会风气比较简单朴实。而被认为受清教徒意识压抑良久的美国青年一代,骤然看到传授性与欢乐的花花绿绿杂志,马上被吸引过去,以后还扩散到中年和上了年纪的人。随着发行量的不断扩大,海夫纳的出版公司由6人增至上百人,办公地方也搬到崭新宏大的现代大楼。到20世纪70年代,《花花公子》杂志达到了发行量的巅峰,每期销量达650万册,海夫纳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出版界富豪。

犹太智慧

在青少年时期,就要为自己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然后再在以后的岁月里千方百计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一个人应该树立正确价值观,拥有高尚的追求,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某一天,国王召唤一名男子去皇宫。

这名男子有三个朋友,第一位朋友是他的莫逆之交,对他最为器重。第二个朋友他虽然喜欢,但却比不上对第一个朋友的重视。至于第三个朋友,关系比前两位疏远多了。

国王的召见使这名男子忐忑不安,他猜测自己是否做了什么违法之事,不由心生恐惧,不敢独自前往皇宫,于是他决定邀请三位朋友同行。

首先他到那个自认为关系最密切的朋友家,结果遭到了这个朋友的断然拒绝。接着,他又去了第二位朋友家,回答是:“我可以把你送到皇宫门口,但不陪你进去。”最后,他失望地去了第三位朋友家,没想到第三位朋友慨然答应一同前往。

那么,为什么三位朋友的态度各不相同呢?而且平时最要好的朋友在关键时刻却对他不理不睬呢?

《塔木德》认为,第一位朋友是“金钱”,凡人尽管贪财,但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二位朋友是亲朋,只能将他送到火葬场,然后便弃之不顾。第三位朋友是“善行”,虽然平常关系不太密切,但其死后伴他永眠九泉之下。

犹太智慧

一个人应该树立正确价值观,拥有高尚的追求,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时间只属于永不停息奔跑的人

犹太人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为了生存,就要竞争,自己和别人竞争,同时也是在和自己竞争,一个人虽然能够掌控自己,却控制不了时间,因此,时间只属于永不停息奔跑的人。所以,他们为了生活忙碌着,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如果停止奔跑,就可能被别人甩在身后,更可能因此而失掉积极进取的斗志,最终被社会淘汰出局。

有这样一个故事:

荷兰的渔民出海去捕捉沙丁鱼,捕到后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如果鱼仍然活着的话,就能卖个很高的价钱。但是,沙丁鱼很难运输,容易在抵达港口前就死掉。于是,渔民们千方百计地要让鱼活着回海港。

可是,除了一艘渔船外,其他渔船的种种努力都是白费的,沙丁鱼到达港口前还是死掉了。而那艘渔船的船长却一直不公开他的秘密,直到他死了以后,人们去参观他的鱼槽,秘密才被揭开:鱼槽里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在沙丁鱼槽中加入一条鲶鱼,就能让沙丁鱼活下去呢?原来,鲶鱼被放进鱼槽内,由于环境陌生,便不安地四处游动,处处挑起摩擦,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另类”,自然就紧张起来,于是便不停地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被运到了港口。

这就是“鲶鱼效应”。它告诉人们,只有不停地游动,生命才会顽强地保持下去。只有不停地奋斗,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有位记者问一位著名的登山家:“你已经是登山者中最成功的一位了,为何还要去登那座无人敢登的山?”那位著名的登山家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儿。”

的确,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地奔跑,就在于向更高的山峰发起冲锋。只有不停地奋斗,主动出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人才会为自己赢得主动,才会在人生和事业当中常变常新、不断向前。如果沉醉于一时的成功或安于一时的快活而不思进取,最终会落后于别人,一无所获。

犹太人流浪漂泊的历史际遇更让人们看到,尽管他们受尽了歧视和迫害,但他们从来不消极悲观,而是积极进取,不停地奋斗。他们有极强的时间观念,认为消沉和坐以待毙不但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更会白白浪费掉有限的宝贵时间,使可能的财富和机会白白地丢失。

经常运动的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长距离越野中,如果中途停了下来,休息一下再起跑的话,就会感到浑身无力,如果你一直跑下来,面对越来越近的目标,你就会浑身充满力量。人就是这样,只有在不断地奔跑中才会有成绩、有目标、有斗志。

犹太智慧

只有不停地游动,生命才会顽强地保持下去。只有不停地奋斗,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心中充满希望,才能生存下来

综观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历史,到处都弥漫着一种乐观的精神。可以说,就是因为犹太民族有了这种乐观的精神,心中充满希望,他们才能生存下来。对于犹太人来说,勇气和希望是深深地埋藏在他们心底,任何人都无法夺去的。

《塔木德》中有一则名叫“飞马腾空”的童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因惹怒国王而被判了死刑,这个人向国王请求饶他一命,他说:“只要给我1年的时间,我就能使您最心爱的马飞上天空。如果过了1年,您的马不能在天空自如飞翔的话,我宁愿被处死刑,绝不会有半点怨言。”

国王想了想就答应了他。

在他回到牢房之后,另一位囚犯对他说:“你不要信口开河好不好,马怎么能飞上天空呢?”

这个人回答说:“在这一年之内,也许国王会死,也许我自己病死,说不定那匹马出了意外送了命。总之,在这一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只要有一年的时间,没准儿马真的能飞上天空!”

犹太智慧

心中充满希望,才能生存下来,对于犹太人来说,勇气和希望是深深地埋藏在他们心底,任何人都无法夺去的。

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才能把握人生

克制自己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太多的人不能克制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因此难以完成自己伟大的使命。要学会自我克制。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才能把握人生,把握未来。

一个商人需要一个小伙计,他在商店里的窗户上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招聘:一个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美元,合适者可以拿6美元。”“自我克制”这个术语在村里引起了议论,这有点不平常。这引起了小伙子们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们的思考。这自然引来了众多求职者。

每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

“能阅读吗?孩子。”

“能,先生。”

“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他把一张报纸放在小伙子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顿地朗读吗?”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来。”商人把他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然后把门关上。他把这张报纸送到小伙子手上,上面印着他答应不停顿地读完的那一段文字。阅读刚一开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跑到男孩的脚边。这太过分了。男孩经受不住诱惑要看看美丽的小狗。由于视线离开了阅读材料,男孩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读错了。当然他失去了这次机会。

就这样,商人打发了70个男孩。终于,有个男孩不受诱惑一口气读完了。商人很高兴。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商人问:“你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

男孩回答道:“对,先生。”

“我想你应该知道它们的存在,对吗?”

“对,先生。”

“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

“因为我告诉过你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

“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吗?”

“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办公室里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7点钟来,你每周的工资是6美元。我相信你大有发展前途。”男孩的发展的确如商人所说。

犹太智慧

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才能把握人生,把握未来。太多的人不能克制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因此难以完成自己伟大的使命。

相信自己,便会攻无不克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二战中期,德国本土已经有几十万犹太人遭到法西斯政府的屠杀,此时有一位犹太富商,他的家产与财富都被政府没收,全家人也被政府的特务监控了,在危机来临前,他与两位儿子秘密谈话:我的生命已经没有保障,你们要尽量活命,我的生意朋友有几百个,但是最可靠的只有两个人,他们都是日尔曼德国人,是我几十年的朋友:“一个是木材商,我年轻的时候,在他店里做工,后来他帮助我发财致富,他对我有恩,但是我至今还欠他一笔钱,现在实在是无力偿还。我欠木材商的很多;还有一位是银行家,他年轻的时候,在我店里做工,后来我帮助他发财致富,他现在成了很有实力的银行家,也很尊重我。银行家欠我的很多!”说完,犹太富商拿出了两封书信,交给这两位儿子,让他们拿着信赶快逃命。

这两位儿子在半夜,偷偷地溜出家门跑了。在路上,他们商量了一下,小儿子说:“我不能去木材商那里,因为我们的父亲欠了木材商的钱,他会告发我的,我不能求他帮助。我要去银行家那里,因为银行家欠我们父亲的恩情很多!”大儿子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也就分开行动了。

大儿子终于找到了木材商,木材商非常恼火:“你父亲欠了我的钱,还欠了我的不少恩,现在又来找我?……唉,没办法,好事做到底吧,我送你走”,于是木材商帮大儿子办了出国护照,又给了一些钱,把大儿子从德国送了出去。

这个大儿子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活了下来,二战结束以后,他到处寻找自己的家人,终于有了结果:他的父母都死在集中营,他的弟弟也死在了集中营。集中营的记录是:他的父母是经过政府批准逮捕的“违法”的犹太商人。而他弟弟很特别,他弟弟住在一位德国银行家的家里,半夜,银行家偷偷地报了警,说有个犹太青年到他家里威胁他的安全,后来德国警察将他弟弟逮捕,并送进了纳粹集中营。他最终在集中营死去了……犹太人的哲学结论就是:帮助过你的人还会努力帮助你的,即使你欠他的;而你帮助过的人他却不会帮助你,即使他欠你的!

犹太人认为,生存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坚持和忍耐。许多人失败,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恒心和忍耐力,也没有那种不屈不挠而且百折不回的精神。

在经商的过程当中也是这样的,常常会被一些不利的因素所阻挠,甚至彻底失败了。这就像登山常被雪崩、寒冷的天气、不可预测的风暴所阻挠一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优秀的商人绝不会放弃,而是一定要盯住目标,勇往直前。

他们不仅要有坚持和忍耐,而且还要有意志和信心。一切的胜利都开始于每个人的求胜的意志和信心。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了,一个人要永远保持成功的自信!无论是在任何的情况下,你都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来主宰你自己。

《塔木德》上面说:“相信自己,便会攻无不克,不能每日超越一个恐惧,便从未学得生命的第一课。”

在犹太的商人们看来,自信是自身的一种信念,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这将使他人尊重并信任你,如果你自己对自己都不信任,又怎么能指望别人信任你呢?

在犹太的商人们看来,当遇到挫折时,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就是真正地被打倒了。如果你认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的屹立未倒。如果你认为自己会失败,那你必败无疑。

伊莎贝拉是犹太人,由于遇到了房产销售的情势大好,她就决定代理销售活动房屋。当时很多人告诉她不应该这样做,说她不可能做得好。

她的顾问当时忠告她说:“你看竞争多么激烈呀!此外,你在销售活动房方面又有多少实际经验?更不用说那是业务管理了。”

然而伊莎贝拉女士却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她自己也承认她的确缺少资金,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她也缺乏经验。“但是,”她接着说,“我收集的资料显示,活动房屋这个行业正在扩展,我也分析研究了我可能遇到的竞争。我知道我在销售方面可以做得比任何人都好。我预料到会犯一些错误,但是我会尽我的努力很快地去赶上别人的。”

最后,她还是毫不动摇的行动了。她那坚定不移的信心赢得了两位投资者的信任,使她得到了几乎不可能得到的优惠——一家活动房屋制造商答应,在不需要现金的条件下,供应她一些少量的存货。就这样,伊莎贝拉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年,她卖出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活动房屋。这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她对她自己有信心。

犹太人认为做事都要有信心,一切胜利皆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在日常生活中,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是,胜利者都属于有信心的人。一个人要永远保持成功的自信,在每做一件事前告诉自己这一次一定会成功的。信心将随着你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而增长。随着信心的增长,你也会有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功。

犹太人的戒备心很强,于是,这些父母便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世界是复杂的,绝不能轻信任何人。有这样一则故事正好说明了犹太人的教育法:3岁的约翰有一天和姐姐在客厅里玩得正高兴。这时,爸爸刚从外边回来,把约翰放到壁炉台上,然后松手道:“约翰,跳到爸爸怀里来。”约翰因爸爸也和自己玩,显得很高兴,笑着往爸爸怀里跳。可是,当约翰快要落到爸爸怀里时,爸爸却突然抽回了手,约翰摔在地上,哇哇地哭开了。小约翰哭着跑到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妈妈怀里,妈妈也只是笑着说:“爸爸真坏!”父亲则站在一旁,以嘲弄的眼光望着可怜的上当受骗的小约翰……

犹太人认为这样做是很正常的,他们说:“像这样重复几次,孩子就自然认为,爸爸也不可相信,这样他们以后自然就不会轻信任何人。”这种只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从小在家庭中,他们便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父母相处,即使父母是大富翁,他们也直呼其名。正是这种平等和独立思想,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可靠,要想生活得舒适,就得靠自己去奋斗争取!所以,他们成年之后即年满18岁后,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正因为这种从小就开始的教育法,他们很早就能适应社会,找到解决生计的好方法,而且凡事都小心谨慎,很少上当受骗。

其实,在生意场上是最忌轻信的。商场如战场,一不留神就会遭受巨大损失。犹太人正因为从不轻信别人,不被许多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所以才能在生意场上纵横捭阖。很有趣的是,他们不仅不相信父亲和朋友,而且连自己的妻子也不相信。正因如此,许多犹太人为了避免婚后遇到这些麻烦,就干脆不结婚,独身的犹太富翁很多。这正如一位终身不娶的犹太大律师所言:“娶了老婆,她定会觊觎我的财产,为了得到我的财产,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就会将我谋杀,我何必冒生命和财产的危险去结婚呢?”

犹太人就是这样,也就是《塔木德》中所讲的“不要听信免费开处方的医生。”

犹太智慧

一切的胜利都开始于每个人的求胜的意志和信心。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了,一个人要永远保持成功的自信!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就看他的态度!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

维克托·弗兰克尔什么罪也没有,只因为他是犹太人,就被投入了纳粹德国某集中营。

他被转送到各个集中营,甚至被囚在奥斯维辛数月之久。弗兰克尔说他学会了生存之道,那就是每天刮胡子。不管你身体多衰弱,就算必须用一片破玻璃当作剃刀,也得保持这个习惯。因为每天早晨当囚犯列队接受检查时,那些生病不能工作的人就会被挑出来,送入毒气房。

假如你刮了胡子,看起来脸色红润,你逃过一劫的机会便大为增加。

他们的身体在每天两片面包和三碗稀麦片粥供应之下日趋衰弱。9个男人挤睡在宽3米的旧木板上,两条毡子覆盖着他们。半夜三时,尖锐的哨声便会叫醒他们工作。一天早上,他们列队出去在结冰的地上铺设铁路枕木,同行的卫兵不停叱喝,更用枪托驱赶他们。脚痛的人就靠在同伴的手臂上。弗兰克尔身旁的男人在竖起的衣领后低声说:“妻子若是看见我们的模样不晓得有何感想!我真希望她们在她们的营中过得好些,完全不知道我们的光景。”

后来,弗兰克尔写道:“这使我想起自己的妻子。我们颠簸着前行,路程有数公里之遥,我们跌倒在冰上,彼此搀扶,手拉手往前走。我们没有交谈,但心里都明白,我们都惦记着自己的妻子。

“我偶尔抬头看天上,星光已逐渐稀微,淡红色的晨光开始从一片黑暗的云后乍现。我心中始终记挂着妻子的形影,刻骨铭心地想像着她。我几乎听到她的回答,那爽朗的笑声,看见她的微笑和鼓励的表情。忽然有一个意念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生中首次领悟到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也是许多思想家最终所陈述的真理,——爱是人类所能热望的最终极目标。我抓住了人类诗歌、思想与信仰所传递的最大奥秘,人类的救赎乃在爱中,借着爱得以实现。”

每天他都在积极思考,用什么样的办法能逃出去。他请教同室的伙伴,伙伴嘲笑他:来到这个地方,从来就没人想过能活着出去。还是老老实实干活吧,也许能多活几天。可弗兰克尔不是这样想,他想到的是家有老母妻儿,自己一定要活着出去。积极的思考终于给他带来了机会。一次,在野外干活,趁着黄昏收工时刻,他钻进了大卡车底下,把衣服脱光,乘人不注意,悄悄地爬到了附近不远处的一堆赤裸死尸上。刺鼻难闻的气味,蚊虫叮咬他,他全然不顾,一动不动地装死。直到深夜,他确信无人,才爬起来光着身子一口气跑了70公里。这正是,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这位幸存者后来对人们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犹太智慧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就看他的态度!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自从《圣经》记录的时代以来,犹太人就处处遭受迫害,但是犹太人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身份和信仰。无论处在哪一种逆境中,都要始终保持着强韧的抵抗力。

《塔木德》中,有这么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

这本书自己的回答是:“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段话对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某都市的犹太人街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每当想起此事,都会令人感慨不已。那时,这个东欧国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了。有一天,所有的居民都被叫到一个广场上去集合,训完话后,纳粹军官从犹太人群中拉出一个学校老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军官以为只要这位教师肯放弃犹太教,其他犹太人一定会跟进的。

“放弃犹太教吧!只要你肯改宗,保证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纳粹军官大声地宣布,唯恐大家听不到。

“我拒绝。”骨瘦如柴的教师这样回答。

“你的神可咒,只要诅咒你的神,那么,你的生活和你的家人就能受到永远的保护。”

“我拒绝。”教师的声音很平静。

“放弃犹太教,让我们来保护你。”

“你绝对不能。”教师用更平静的声音回答。

“什么绝对,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假如你还这样嘴硬,我就先干掉你,杀鸡吓猴;再说一次,你到底放不放弃犹太教?”

广场上的人都紧张地屏住了气息,一动也不动,世界像是突然静止了;他们有人注视着军官,有人凝视着教师,有些女人甚至闭起眼睛,不敢观看,因为这一幕实在是太恐怖了。

“犹太神比你的生命重要吗?犹太神比你一生的命运重要吗?傻瓜!问一问你自己吧!”

“你不能改变我的信念。”

“你只要说一声放弃犹太神就好了。”

“我不要。”教师铁青着脸回答,这时,纳粹军官再也忍不住了,他从枪套中拔出了手枪,伸直右手,瞄准教师,“砰”的一声枪响,射中了教师的肩膀,刹那之间,教师站立不稳,像游泳一样,在空中扑了几个空之后,便倒在地上了,教师血流不止,但还不断地低吟:“神是神,只有神才是神。”

“猪,你这肮脏的犹太猪。”军官气得大声叫嚷:“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比你的神伟大吗?你的生命不是由神决定的,而是由我决定的,你只要说一句放弃犹太教,我马上送你去医院,治好你的伤,然后,你就可以和你的家人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我不要。”教师一面喘着气,一面回答。

军官直立不动,好像有一点发呆。转瞬间,大家都看到军官的脸上布满了恐怖的表情,然后,他举起手枪,向躺在地上的教师开枪,一枪、两枪、三枪、四枪……在轰轰隆隆的枪声中,大家断断续续地听到教师“不要……不要……”的拒绝声,最后,教师终于死了。

犹太智慧

无论处在哪一种逆境中,都要始终保持着强韧的抵抗力。纵然处处遭受迫害,也绝不放弃自己的身份和信仰。

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你应该用这种态度看待生活:将生活看成是在你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杳无尽头的道路,你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地努力向前走,才不会在中途迷失方向。

多年前,有一个基督教徒想在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犹太人的马车。走近一看,马正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他就问在路上玩耍的小孩:“车夫哪儿去了?”小孩回答说:“在车夫俱乐部吧。”于是,这个基督教徒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看到在狭窄的屋子里面,车夫们都在学习《塔木德》。虽然是车夫,但他们一有时间就学习圣书。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写照。

纽特·阿克塞波正是把学习当做一生的课题的榜样。

纽特·阿克塞波青年时代渴望学习语言,学习历史,渴望阅读各种名家作品,好使自己更加聪慧。当他刚从欧洲来到美国北达柯他州定居的那阵子,他白天在一家磨坊干活,晚上就读书。但没过多久,他结识了一个名叫列娜·威斯里的姑娘,18岁就和她结了婚。此后他必须把精力用在应付一个农场日常的各种开销上,还必须养儿育女,多年以来,他早就没有时间学习了。

最后终于有这么一天,他不再欠任何人的债务,他的农场土地肥美、六畜兴旺。但这时他已经63岁了,让人觉得仿佛不久就要跨进坟墓了,没有人再需要他,他很孤独。

女儿女婿请求他搬去和他们同住。但纽特·阿克塞波拒绝了。“不,”他回答说,“你们应该学会过独立生活。你们搬到我的农场来住吧。农场归你们管理,你们每年付给我400美元租金。但我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我上山去住,我在山上能望见你们。”

他给自己在山上修造了一间小屋。自己做饭,自己料理生活。闲暇时去公立图书馆借许多书回来看。他感到他从来也没有生活得这么自在过。

开头,纽特·阿克塞波仍改不掉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清晨5点起床,打扫房间,中午12点准时吃饭,太阳落山时一准就寝。但他很快发现他那些事情完全可以随自己高兴,想什么时间做都可以。实际上,他那些事即使不干也没有什么关系。于是他一反过去的老习惯。早上他常常在床上躺到七八点钟。吃罢饭,他往往要“忘记”打扫房间或清洗碗碟。但是,他后来开始在夜间外出作长距离散步,这才是他真正告别过去,向着新的、更加自由的生活迈出的最为彻底的一步。

在他一生之中,白天总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累了一天之后,天一黑就没法不睡觉。现在可不同了,白天过完,夜晚他可以出去散步,他发现了黑夜的奥秘。他看到了月光下广阔的原野,他听到了风中摇曳着草和树发出的声音,有时他会在一座小山头上停下,张开双臂,站在那欣赏脚下那一片沉睡的土地。

他这种行径当然瞒不过镇上的人。人们认定这个老头的神经出了毛病,有人说他已经成了疯子。他也知道别人是怎样看他的,从人们向他提出问题时所说的那些话,以及人们看他做事时的那种眼神就不难了解到。他对于那些人看待他的态度感到十分气恼,因此也就更少和人们交往,他用来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纽特·阿克塞波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中,有一本现代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耶鲁大学的青年学生。小说叙述他怎样在学业和体育方面取得成就,还有一些章节描述了这个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

纽特·阿克塞波现在64岁。一天凌晨3点钟,他读完了这本小说的最后一页。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去上大学。他一辈子爱学习,现在他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上大学?

为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他每天读书很长时间。他读了许多书,有几门学科他已有相当把握。但拉丁文和数学还有点困难。他又发奋学习。后来终于相信自己已做好入学考试的准备。于是他购置了几件衣物,买了一张东去康涅狄格州纽海芬的火车票,直奔耶鲁大学参加入学考试。

他的考试成绩虽然不算很高,但及格了,被耶鲁大学录取了。他住进学生宿舍。同屋的人名叫雷·格里布,曾当过教师。雷的学习目的是得一个学位,以便再回去教书时可以挣更高一点的工资。雷在学生饭堂打工、挣钱交学费,雷不喜欢和人讨论问题,不喜欢听音乐。纽特·阿克塞波感到很惊讶,他原以为所有的大学生都和他一样喜欢谈论学问。

进大学还不到两个星期,纽特·阿克塞波发现自己很难和其他同学融入在一起。其他的学生笑话他,不仅仅因为他年龄大(虽然白发苍苍的他坐在台下,听一个年龄比他儿子还小的教师在台上讲课,那情景也实在有些古怪),还因为他来上学的目的与众不同。那些学生选修科目都是为了更有利于以后找工作挣钱,而他和大家都不一样,他对有助于挣钱的科目不感兴趣。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他的目的是要了解人们怎样生活,了解人们心里想些什么,弄清楚生活的目的,使自己的余生过得更有价值。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有自由的感觉,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犹太智慧

将生活看成是在你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杳无尽头的道路,你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地努力向前走,才不会在中途迷失方向。

寻找生活中每一件事的可爱之处

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与吵闹声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珍宝或巨大的财富。不要低估任何遭遇和经历的价值。可能是上帝走近向你伸出手,说:“你的机会来了!”在人生的“美景”中,没有真正的残骸——灵魂以多种形式出现,来提醒我们如果能够敞开心怀来接纳,我们会得到更多。

在考艾岛一个美丽的岛屿上,犹太作家弥林尔喜欢去参观一条流经青翠的山谷的神秘的河流。河流的一个小回旋形成了一个小池塘。现在,他经常去那里。

当弥林尔第一次进入小池塘时,他注意到地底积聚着一些自然的残骸。他怜爱地为它清理了一些棍棒、叶子、坚果壳。当弥林尔认为自己已经还给地底一个光滑的泥沙表面时,他注意到了更多的小枝,就是他刚刚扔到外面的那种;然后,又有一些。当弥林尔把手伸到水底下面到处翻找,想去除所有的残骸时,他发现池底是由残骸组成的。泥沙盖着的一层只有不到1英寸厚,泥沙底下全都是碎石。如果清走了所有的残骸,就意味着将是清理走了这个小池的地基。

生活中的残骸并不能妨碍我们成为什么——它使我们成为自己。我们趋向于因为我们遇到的困难而谴责自己和抱怨生活,然而,正是困难锻造了我们的性格。丹·迈克坎纳说道:“人就像茶叶袋——在被放入热水中之前,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的实力。”

弥林尔认为,每一种境遇就是一个揭示爱的存在的机会。在这里,我们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存在于不同形式的事物中的光明。为了获得生活的最高奖赏,我们的最大的目标,就应该是发现生活中每一件事的可爱之处。

弥林尔讲述过一个由6个已遁入空灵境地的老和尚主持的一个毫无生气的寺院的故事。一天,有一个神秘的陌生人来到寺院。当和尚们欢迎他时,他们发现他身上能发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光。第二天,他们陪着客人吃早饭,他们急于想听他说出什么充满智慧的话来。“昨晚我做了一个梦,”他说,“梦里向我透露你们中有一个人是弥赛亚(犹太人盼望的复国救世主)。”

这些和尚都惊讶地相互望着,心中迷惑不已,“他是谁?”其中一个人大胆地问道。

“这个我不能透露给你们。”陌生人回答,“你们要自己发现他。”然后,他和来时一样神秘地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和尚们彼此都步履轻轻地走路,都更深深地对望一眼。他们就像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弥赛亚一样互相对待。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发生了。许多年来第一次,愉快的感觉充满了寺院的大厅,一种充满期望的感觉使他们的祈祷、吃饭、交谈充满着生气。结果,拜访寺院的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息,前来拜访的人也多了。过了一段时间,寺院恢复了生机,并且这种状态被新来的学习心法的和尚传了下去。

最后,那些和尚都圆寂了,他们谁也没有被指派为弥赛亚。他们已经全都成为弥赛亚。

弥林尔想:如果我们把每个人都看做是弥赛亚或救世主,生活不是更美好吗?正如琼·奥斯伯恩在一首歌中唱到的:“如果我们中的一个人就是上帝,该会是怎样?”

犹太智慧

我们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存在于不同形式的事物中的光明。为了获得生活的最高奖赏,我们的最大的目标,就应该是发现生活中每一件事的可爱之处。

善于突破常规,就能够迎来一片全新的天地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

记录显示,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会雀跃不已。

不过,随后的几年里,业绩却停滞不前,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会对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部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你们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另外要求5万元。是不是过分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看完,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径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挤出比原来粗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随后一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0%。

犹太智慧

努力走出一般人致力于思考的常规范围,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见人之所不见,善于突破常规,就能够迎来一片全新的天地。

把不便和困难分开,就会活得长久些

每当遇到挫折,感觉被逼得无路可退、要愤怒地做出决定或做出蠢事的时候,都要冷静地想一想:这是困难还是只是不便?

1959年的夏天,罗伯特在一家旅馆打工,做夜班服务台值班员,兼在马厩协助看管马匹。

旅馆老板是瑞士人,他对待员工的做法是欧洲式的。罗伯特和他合不来,觉得他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只想雇用安分守己的农民。

有一个星期,员工每天晚餐都是同样的东西:两根维也纳香肠、一堆泡菜和不新鲜的面包卷。伙食费要从薪水中扣除。罗伯特觉得异常愤慨。

整个星期都很难过。到了星期五晚上11点左右,罗伯特在服务台当班。当走进厨房时,他看到一张便条,是写给厨师的,告诉他员工还要多吃两天小香肠及泡菜。

罗伯特勃然大怒。因为当时没有其他更好的听众,他就把所有不满一股脑儿向刚来上班的夜班查账员沃尔曼宣泄。罗伯特说:“我已经忍无可忍了!我要去拿一碟小香肠和泡菜,吵醒老板,用那碟东西掷他。什么人也没有权力要我整个星期吃小香肠和泡菜,而且还要我付账。我讨厌吃小香肠和泡菜,要我再吃一天都难受!整家旅馆都糟透了!我要卷铺盖不干了……”罗伯特就这么痛骂了20分钟,还不时地拍打桌子,踢椅子,不停地咒骂。

当罗伯特大吵大闹时,沃尔曼一直安静地坐在凳子上,用忧郁的眼神望着他。(www.xing528.com)

沃尔曼曾在奥斯威辛纳粹德国集中营关过3年,最后死里逃生。他是一名德国犹太人,身材瘦小,经常咳嗽。他喜欢上夜班,因为他孤身一人,既可以沉思默想,又可以享受安静,更可以随时走进厨房吃点东西——维也纳小香肠和泡菜对他来说是美味佳肴。

“听着,罗伯特,听我说,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吗?不是小香肠和泡菜,不是老板,也不是这份工作。”

“那么,到底我的问题在哪里?”

“罗伯特,你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你不知道不便和困难的分别。若你弄折了颈骨,或者食不果腹,或者你的房子起火,那么你的确有困难。其他的都只是不便。生命就是不便,生命中充满种种坎坷。学习把不便和困难分开,你就会活得长久些,而且不会惹太多的烦恼。晚安。”

他挥手叫罗伯特去睡觉,那手势既像打发,又像祝福。

有生以来很少有人这样给自己当头一棒。那天深夜,沃尔曼使罗伯特茅塞顿开。

犹太智慧

生命就是不便,生命中充满种种坎坷。学习把不便和困难分开,你就会活得长久些,而且不会惹太多的烦恼。

要学会选择,正确取舍

《塔木德》上说:“在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前,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动。”一个人要学会选择,正确取舍,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

以色列情报机构首脑摩萨德的高级间谍伊莱·科恩秘密地打入了叙利亚的情报机构,担任了顾问要职,能够获取叙利亚的许多军事机密。

有一次,科恩获悉老牌纳粹分子费朗茨·拉德马赫尔匿藏在叙利亚。由于在战时,纳粹德国丧心病狂地灭绝犹太民族,因此,战后由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脱的纳粹分子为己任,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费朗茨是个残害了600万犹太人的刽子手,是个久捕不获的漏网分子,如果抓获了这个纳粹分子,将能大大振奋以色列国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气。

科恩立即将这个情报发给摩萨德,建议由他就近将这个纳粹刽子手除掉。这个建议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摩萨德却下令给科恩:“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个中原因只有摩萨德自己清楚,因为除掉了费朗茨,势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而当时,中东形势非常紧张,科恩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叙利亚的军事情报。费朗茨虽然罪恶滔天,但现在对以色列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而叙利亚正准备和以色列进行战争。两者相比,摩萨德当然宁可牺牲一个次要目标,而要抓住一个主要目标。科恩接到了总部的指令,心有不甘,所以再次请示:“让我给那个纳粹分子寄一枚炸弹去,恐吓他一下。”

摩萨德仍旧指示:“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科恩终于明白了总部的意图,专心致志地搜集叙利亚的备战情报,他发现在戈兰高地,叙军正在修筑强大的工事,就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总部。

不久,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以色列根据科恩提供的情报很快攻占了戈兰高地,从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当然,科恩从此在叙利亚也无法存身了,不过,这还是非常值得的。

犹太智慧

一个人要学会选择,正确取舍,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在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前,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动。

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事情总会有好结果的

耐心与时间甚至比力量和激情更为重要。年复一年的挫折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所有已经完成的,或者将要进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拼搏过程。但是,生活总会苦尽甘来。

贝里·马卡斯的父母于20世纪20年代从俄罗斯来到美国。他们在纽威克一个穷人聚居区安顿下来。他的父亲做木工活维持生计,母亲则料理家务。当时,马卡斯已有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的母亲在40来岁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卧床不起。她的手脚关节变得像树枝似的粗糙和弯曲。为她看病的医生建议她再生一个孩子。医生认为怀孕将有助于母亲风湿病的康复。于是,马卡斯便在那年5月母亲节那天来到了人世。除医生外,每个人都对她能重新下地行走惊奇不已。

马卡斯家以前都用犹太人使用的国际语——依地语。他的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巴谢特”。这句话的含义是:“这是上天的安排,生活总会苦尽甘来。”它是他的母亲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一贯态度。她认定,一切苦难都将过去,事情总会有好结果的。马卡斯的出生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那就是“巴谢特”。

虽然母亲的风湿病没有完全康复,但她从不抱怨。她不时取下手上缠着的石膏绷带扔在一边,在冷水管下为他们洗衣服,或在大热天呆在炎热的炉灶旁为他们做饭。春去秋来,严寒酷暑,尽管生活艰辛,她始终相信苦尽甘来这一道理。在他上学后不久,她便宣布,在家里谁也不准再讲依地语,必须讲英语。她陪着马卡斯一起一字一句地学起了英语。

马卡斯的母亲和父亲就这样学习着成为美国公民。虽然离开了故土,放弃了自己的母语,但对她来说,这算不了什么,成为美国公民,为全家寻求到更好的生活,这便是“巴谢特”。

马卡斯从小的理想是上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夫。作为一个穷学生,他就近进了路特格大学的纽威克校区,这样便可以住在家里而省下住校的费用。马卡斯开始学习医学预科课程,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天,系主任通知他,已经为他争取到了上医学院的奖学金。

但接下来的消息令人失望:马卡斯仍需另外缴纳1万美元的费用。毫无疑问,他拿不出那么多钱。没办法,马卡斯只好退了学,搭顺路车到佛罗里达州去找工作。半路上,马卡斯和母亲通了电话。他告诉她,自己将再也不会成为一名大夫了。

“别着急,”她说,“说不定好事还在后头呢!”

马卡斯在餐馆当了一年服务生,然后到新泽西州进了那里的药学院。毕业后,他开始营销药品,这让他接触到了商品零售业,并开始喜欢上了它。

后来,马卡斯跳槽到西部一个名为“便民”的公司,这是家小型家装物品公司。在这里,他常看到不少自己动手装饰和修补住房的人来买各种家装必需品,但他们不可能在一处一次就买齐。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如果能有一家大商场,把所有的家装材料店,如厨卫设备店、涂料店、木材店全都包括进来,顾客岂不更方便?要是所有经销商都懂得怎样修马桶或怎样安装吊扇,岂不更好?这便是马卡斯的梦想的起源。

如果不是马卡斯与老板的那次会面,他的梦想也许将无法实现。1978年的一天,老板召见他,马卡斯便向老板谈了自己的建议。虽然他们过去在一些问题上有过分歧,这次,马卡斯还是希望老板能采纳自己的建议,把企业做大做强,将“便民公司”变成一家可能赢利的大型连锁超市。但,老板认为马卡斯在他面前过分炫耀,自以为了不起,无视他的权威,便将马卡斯解雇了。

这无疑如千记闷棍,打得马卡斯晕头转向。“我该怎么办?我如何才能重新找到工作?谁需要已进入中年的我?我怎么才能付清家庭开支的账单?”马卡斯当时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另一个在读高中。他向银行借的大笔抵押贷款必须按期归还。他根本承受不起解雇。“我在‘便民公司’埋头苦干多年,为什么这种事偏偏发生在我身上?”

这时,马卡斯想起了母亲的那句口头禅。面对这种局面。他知道她的态度。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此时,他仿佛听见她在说:“巴谢特。”对,总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甚至到了这一步也不会例外。

于是,马卡斯抓住这个被解雇的机会,从头开始,决心自己当老板,着手实现创建一个大型家装材料总汇超市的构想。他的这个超市将面向人口众多的工薪阶层,他们是自己动手搞家装的主力,他这样做,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帮助。

马卡斯找到几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于是,一个名为“家庭”的大型家装材料公司应运而生。他们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业务遍及全美,甚至开始扩展至全球。

现在,马卡斯已年满72岁,最近刚退休。他一直忙忙碌碌地在零售业营销市场上工作了50余年。那时,马卡斯还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实际上现在他也不清楚将来会怎样。但有一件事他是清楚的——那就是母亲的口头禅,充满哲理的人生经验“巴谢特”——苦尽甘来。

犹太智慧

年复一年的挫折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所有已经完成的,或者将要进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拼搏过程。但是,生活总会苦尽甘来。

不能让信仰阻碍事业的发展

亨利希·海涅是19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出生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他的父母接受了近代自由思想,但也遵守犹太传统。因此,海涅幼年时受的教育是一种混合式的,既有传统的犹太思想,也有欧洲的基督教思想,同时还有近代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他的父母原希望他经商,但他的叔父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律师。在叔父的鼓励下,海涅从1821年起先后在波恩和柏林学习法律,但他对文学、哲学却比对法学更感兴趣。

尽管后来他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但却因为是犹太人而不得开业成为律师。对此,年轻的海涅十分苦恼。他说:“犹太教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不幸。”一气之下,他在1825年接受了基督教洗礼,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领取了一张“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

海涅在受洗前曾写信给他的朋友说,去做一个基督教徒有失他的尊严和荣誉,这样做只是为了职业的缘故。改宗后的几个星期,他又写信给这位朋友说:“我现在在被基督教徒憎恨,犹太人也怨恨我;我后悔受了洗礼,因为从那天起我所遇到的只有不幸和灾难。”他一语双关地挖苦像自己这样勉强改信基督教的人:

这么说你忏悔了,

几个星期以前你还在嘲笑这个十字架,

现在你却匍匐在它前面!

从1826年起,海涅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他的作品有小说、散文,但影响最大、成就最辉煌的是诗歌。他的浪漫主义诗集《歌集》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1831年后,他移居巴黎。此后除了两次短暂地返回德国汉堡外,他的余生都是在法国度过的。在巴黎,他结识了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肖邦、柏辽兹、李斯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和拉萨尔等人也结下了友谊。这一期间,海涅投入了欧洲兴起的革命政治运动,用他的笔宣传新思想,写了大量的政治诗。1843—1844年,他的《新诗集》、《阿塔·特罗尔》、《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政治诗因其既富于政治性、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产生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为人类留下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

犹太智慧

人不能没有信仰,但是不能让信仰阻碍了你事业的发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才是明智之举。

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多种能力和潜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把它发挥了出来;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让种种才能荒废掉了。

食品大王保罗·纽曼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纽曼是美国著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他主演了许多影片,如 1956年的《上帝喜欢我》,1958年的《漫长的夏日》,1960年的《在阳台上》,1961年的《骗》等,均获观众的好评。他曾5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候选人,到1987年他60岁时,终于在第6次提名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玩音乐、艺术。纽曼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他也喜欢表演。本来做一个老板,做一个犹太商人,他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的生意。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一心一意投身到了演艺界。1987年,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保罗·纽曼从商人到艺人的跨越,使其在新的领域内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挖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超越永远没有完结。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玩意儿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到企业家的超越。最后,他被誉为美国的“食品大王”。

犹太智慧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多种能力和潜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把它发挥了出来;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让种种才能荒废掉了。

忘我地工作,没有一丝抱怨

最无聊的事莫过于无所事事,最愉快的事是人们在不停忙工作。

犹太人崇尚工作,整天清闲、无所事事、到处游走,这是让他们觉得最难受的事情。而整天勤勉甚至紧张的工作才是他们喜欢的。

犹太人认为,懒惰使人一事无成,上帝和人们都奖赏勤勉的人。因此,犹太人的生存之法是养成每天都工作的习惯。

电报业巨子萨尔诺夫小的时候,家里十分清贫,读小学的时候,就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又因为长年辛苦而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没有办法他只好辍学做了童工。15岁他就开始步入了社会,并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他一边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一边开始自学。

几经周折后,他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的工作。他工作异常辛苦,一天要送20份电报,为了一份电报,有时候要跑上几英里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他又累又饿,几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吃完一点儿饭他就赶紧睡觉,为了多送几份电报,他又不得不在早晨五六点钟的时候赶到电报大楼。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于是,他开始学习当时几乎没有几个人掌握的国际莫尔斯电码的操作方法。

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他有惊人的决心和毅力他居然学会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于是他被破格提升为报务员。

在公司的研究所,他完成了电气工程学专业,成为当时世界功率最强的电台——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收发报员。在1912年4月震惊世界的大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时候,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到沉船信息的人。他连续72个小时守在电报机旁,不间断地收传信息。

长期的电报工作让他敏锐地发现,无线电技术的市场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认为他具备了经理人的思维,于是在他30岁的那年,提升他为无线电公司的总经理。他这样卓越的成绩,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他那种顽强坚韧的工作态度。

实际上,所有人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经过超人的、顽强的奋斗,一般性的奋斗是很难成功的。

犹太大亨洛克菲勒工作异常地勤奋,他常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他的一生中平均每周工作76个小时,经常是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工作。

他说:“如果什么都不想干,那一天工作8个小时就可以了,可是你如果想干点什么,那么别人下班的时候,正是你工作的开始。”

别人说他怎么能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他却说:“一天工作20个小时怎么可以,我需要一天工作48个小时。”人们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在忙于工作,于是人们说洛克菲勒只有睡觉和吃饭的时候不谈工作。他这样忘我地工作,自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努力的民族之一,这种顽强的精神不知道成就了多少犹太富翁,这些杰出人物无不具备这样顽强忘我的奋斗精神。犹太人似乎是一群从来不知道疲倦的辛勤工作者,他们可以长期地忍辱负重地工作而没有丝毫怨言。

在这些巨富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他们一般都可以长期默默地埋头工作而不为外人所知晓,人们似乎早已经忘记了他们,而他们也似乎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最终有一天,他们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社会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强大。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犹太智慧

犹太人认为,懒惰使人一事无成,上帝和人们都奖赏勤勉的人。因此,犹太人的生存之法是养成每天都工作的习惯。

正直老实地生活,是不用担心赚不到养家费用的

谁都憧憬安乐的生活。在衣食住三者当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食”了。

不说别的,据说一个人一生所需的食物能装满一列火车。从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以后,获取食物就成了人类不变的课题。

犹太人曾经在埃及做过奴隶。当时,他们只要完成主人交给的工作,就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由主人解决的。人身自由的人如果不用去照顾他人,就必须实现生活自立:无论物价如何低,也要去工作。如果总想依赖别人的善意,那他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奴隶的。

在2世纪,伽利拉亚湖畔的崎贝里亚活跃着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叫梅鲁拉比,他的名字在《米修那》中出现了320次。

他的生活却非常贫困。虽然他是一位有着高超技能的写经师,虽然非常有名气,可写经的工作也不是每天都有。

因此他每周就只用三米钠生活。吃的用一米钠、生活费用一米钠,剩下的一米钠用来帮助更贫困的学生。

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学生就问梅鲁拉比:“老师,你不打算为你的儿子存一些钱吗?”

拉比回答说:“如果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我就不需要担心他。《圣经》上不是记载着达毕德王曾经说过‘从没有见过一个老实正直的人的子孙乞讨的’吗?如果他们不能做一个正直老实的人,为了他们也不值得把财产留下来呀。”

正直老实地生活,是不用担心会赚不到养活家庭的费用的。

犹太智慧

人身自由的人如果不用去照顾他人,就必须实现生活自立:无论物价如何低,也要去工作。如果总想依赖别人的善意,那他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奴隶的。

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去迎接挑战

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去迎接挑战,才能保持住生命不灭的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犹太人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在这方面犹太人的杰出代表毕加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艺术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他的立体主义画风,开创了整个现代派艺术的先河。他的敏锐的感受力和变幻无穷的想像力贯穿了他的一生。

每一件旁人看来极其平常的东西,他都能赋予他们新的面貌和新的生命,因而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魔术师”,法国总统称毕加索是“一座火山”,他确实是一座生命力永远蓬勃旺盛的艺术创造的“火山”。

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1岁。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蓬勃,从不满足。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地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像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假如你喜欢欣赏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犹太智慧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善于控制和掩饰自己,做到临危不惧

善于控制和掩饰自己、临危不惧、机智沉着的人,常常能够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发现你的转机。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法国第厄普市有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爵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她的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3人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用一张揉皱的纸就着暗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个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变得危急起来,伯爵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铁管所在之处,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3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没有持续多久,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接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爵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小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犹太智慧

善于控制和掩饰自己、临危不惧、机智沉着的人,常常能够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发现你的转机。

善于等待的人最终定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据说,犹太史上最伟大的拉比希雷尔就是一个堪称忍耐典范的人,有这样一个在犹太人中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次,有两个人打赌,说好谁能让希雷尔拉比发火,就可以赢400元钱。

这天刚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尔正在洗头。

这时,有个人来到门前,大声喊道:“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赶忙用毛巾包好头,走出门问道:“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那就请讲吧,孩子。”

“为什么巴比伦人的头是圆的?”

“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熟练的产婆。”

那个人听完,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来了,大声喊道:“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拉比连忙又包好头,走出门来问道:“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那就请讲吧,孩子。”

“为什么帕尔米拉地方的居民都长烂眼睛?”

“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沙尘飞扬的地区。”

那个人听完,又走了。

“为什么非洲人长的都是宽脚板?”

“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希雷尔拉比说,“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沼泽地带。”

那个人听完了,没走,又说道:“我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怕惹您生气。”

希雷尔干脆把身上都裹好了,坐下来说:“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吧。”

“你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以色列亲王的希雷尔吗?”

“不错。”

“要真是这样的话,但愿以色列不要有许多像你这样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为了你,我输掉了400元钱。”

希雷尔问明情况后,对他说:

“记住了,希雷尔是值得你为他输掉400元钱的,即使再加400元也不算多,不过希雷尔是决不会发火的。”

犹太智慧

忍耐是一种高素质的象征,善于等待的人最终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铤而走险。

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

古代以色列经常遭受战乱,以色列人民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有一个以色列人临死前把两个孪生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快死了。我有一大笔遗产要留给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好好地生活,并为以色列留下堪称永恒的东西。”说完,他就与世长辞了。

两兄弟得到父亲留下的遗产,成为富有的人,哥哥叶胡扎不忍眼看着本民族的同胞在水深火热中生活,便尽其所得的遗产接济穷人、灾民和无家可归的孤儿。没过多久,他就一贫如洗,也无家可归了。弟弟从不向任何人提供帮助,他觉得要得到父亲所说的“永恒”,那就造一座坚固而又豪华的花园楼房。

花园楼房造好了,弟弟想:“我老了,把房子传给我的儿子,儿子可以再传给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样就有了‘永恒’。”

正巧,成了贫民的哥哥,从弟弟的门前走过,弟弟非但不帮助哥哥,反而讥讽道:“你的钱呢?你的金银财宝呢?你帮助别人可自己却成了叫花子,你什么都没有留下,怎么得到‘永恒’,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父亲……而我虽然吝啬,但现在应有尽有,你看看我这座花园,看看我的楼房!我有了享用不尽的财富,一辈子快乐得像个小皇帝……”

哥哥说:“我把钱财奉献给受苦受难的同胞,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日子虽然过得苦一些,互相帮助,共同去战胜贫穷,建立起一座友爱的‘花园’,难道不比你的花园更美好吗?

“你的花园再好,只能是祖国河山的沧海一粟,你的财富再多,也只能是高山大川的一小颗石子或是一滴水,而总有一天,连我们的躯体也都化为乌有,到了那时,你还拥有什么?”

几年后,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他们的家乡,顷刻之间,弟弟的花园楼房被摧毁了,洪水又冲走了他所有的财产,弟弟成了流浪汉。

过了几年,花园楼房的废墟隐没在荒草之中,又过了好多年,连当地人都不知道那里曾有过一座豪华的花园楼房,当然,也不知道那里住过一个想要得到“永恒”的富翁。

但是,在《塔木德》中却记载着一个人的美德,以色列人民会永远传诵并记住他的名字:叶胡扎。

犹太智慧

美德是一个人获得社会接纳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

重视教育、团结参政

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选中参议员利伯曼为竞选伙伴,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犹太裔副总统候选人。正因如此,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愈发令人关注了。

从第一批犹太人登上了北美新大陆的土地直到今天,将近3个半世纪过去了,美国犹太人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奋斗之路,也是一条不断遭受挫折的成功之路,他们终于从一个无足轻重的移民小群体成长发展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虽然有些人认为1492年那时抵达美洲的哥伦布船队里就有犹太人,还有人甚至说哥伦布本人就是犹太人,但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将1654年作为犹太人定居美国的开端,就在那一年,有23名犹太人他们从巴西来到了新阿姆斯特丹(后来叫做纽约市)定居。

到了1776年在美国宣布独立时,已有约2500名犹太人定居在纽约、查尔斯顿、费城、纽波特等沿海商埠,绝大多数从事商业。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犹太人积极出钱出力,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发展,犹太人也从东部来到西部,犹太社区在西部的新兴城市纷纷出现。到1880年,美国的犹太人口已经达到了25万人。

犹太人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在短短40年里,共有300万犹太人涌入美国,使美国犹太人口总数达到350万。这次来到美国的是俄国和东欧的犹太人,他们完全不懂英语,而且都一贫如洗,初到美国都要依靠犹太组织和慈善团体提供帮助,他们涌入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东部和中部各州,青壮年大都在工厂、商店和服务业找到了体力劳动型工作,而老年人由于体弱力衰和语言不通往往得靠救济生活。他们仍然习惯性地聚居在一起,于是在美国东部和中部,许多大的城市里都出现了犹太区,当时最大的犹太区就是纽约市的下东区。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发动了反犹运动后,出现了欧洲犹太人移民美国的又一次浪潮。从1933年到1945年,有20多万犹太难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美国。战后至今50多年,美国犹太人的数量继续稳步增长,除战后初期来到的大屠杀受害者和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接纳的来自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部分犹太移民仍带有政治移民色彩外,大多数人都是正常移民。在此期间,并无以前那种犹太移民涌入美国的狂潮出现,原因在于战后并没有爆发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那种反犹狂潮,况且一个可以接纳犹太移民的以色列国已经存在。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犹太人总数已超过了600万,其中纽约市就居住着220多万,洛杉矶有50万,费城至少30万,芝加哥20多万,迈阿密20多万,波士顿约17万,华盛顿特区就有16万左右。

美国的犹太人为何能取得成功,这其中有许多原因,但具体就美国的犹太人而言最主要的恐怕也就是这两条:重视教育和团结参政。

因为他们重视教育,所以美国犹太人社会地位的上升要比其他少数族裔快得多。如俄国东欧第一代犹太移民的文化程度很低,但他们不管自己多穷苦,也要千方百计送子女进学校受教育。这一坚持不懈的努力很快见效,他们的下一代已具有较高文化,成为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一项关于纽约俄国犹太移民职业的调查显示:第一代男性移民中61.2%的人在加工业工作,只有27.5%的人经商;而这个百分比在第二代男性移民中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32.6%的人从事加工业,57.8%的人经商;又如1891年时只有十几个来自东欧和俄国的犹太人在纽约当医生和律师,但只过了10年,这一数字已上升为千人。而对大多数移居美国的拉美裔家庭来说要取得同样的进展需要几代人的时间,非洲裔美国人则用了更长的时间。直到今日美国的犹太社团的人均受教育的程度仍然是各族裔中最高的。

美国犹太人参政的主要目的自然是维护自身权益,他们特别注重以下三点:反对任何形式的反犹主义;支持以色列;反复进行大屠杀教育并追查纳粹罪行。这样的参政行动往往由犹太社团组织来领导和协调,其中比较重要的组织有: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美国妇女锡安主义组织、反诽谤联盟、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美国犹太人大会、世界犹太人大会、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美国主要犹太组织主席联合会、西蒙·维森塔尔中心等。

美国犹太人主要通过积极参加选举、提供政治捐款、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以及通过院外集团施加影响等等途径或形式来参政。据统计,在各大族裔中,犹太人是投票率最高的,一般高达90%。而犹太人主要聚居地纽约、加利福尼亚、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马萨诸塞、密歇根、新泽西、俄亥俄等州又是参加两党代表大会代表较多、产生总统选举人较多的州,其选举结果会对全国选举的大局产生重要影响。难怪每当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之时,两党都不惜代价争夺犹太人的选票。

另外,美国犹太人在报刊、广播、出版、电影等方面拥有巨大影响,每当发生事关犹太人或以色列利益的争论之时,舆论界的“犹太帮”都会协调一致地采取行动,往往能发挥极佳的宣传效应。在美国的院外集团中,犹太院外集团是组织最严密、活动效率最高的,如以“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为核心的亲以色列院外集团,就有一个与全美各犹太组织和社团保持密切联系的网络,通过该网络去影响犹太选民、国会议员、政府官员,直至向白宫进行游说。50年来美国一直是以色列的头号盟友,并给了以色列上千亿美元的巨额援助,这正是美国犹太社团院外活动的直接结果。

当出现反犹活动时美国犹太人立即会团结一致地予以反击。如1920年5月,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亲自出面宣传伪造的反犹文件,使反犹运动形成高潮。美国各犹太组织对反犹活动一再提出抗议,犹裔新闻记者赫尔曼,伯恩斯坦和犹裔律师艾伦·夏皮罗等人以有力证据揭露福特宣传的文件完全是伪造的,迫使汽车大王福特在面临诽谤罪诉讼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公开道歉。

有的人说犹太人“控制”着华尔街还“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美国新闻媒介。虽然这些说法可能夸大其词,但仅占美国总人口2.3%的犹太人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影响这点却是那么不容置疑的事实。

从科技文化的领域来看,犹太知识精英们的作用特别突出。据社会学家的统计,对美国人最有影响的200名文化人中,有一半是犹太人。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获得诺贝尔奖金的100多名美国学者中,也有近半数是犹太人及其后裔。在美国东部的名牌大学中,30%的教授是犹太人。每4名美国律师中就有1名犹太人。在新闻出版界,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犹太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最早都是由犹太家族创办的。现任美联社董事会主席唐纳德·纽豪斯也是犹太人。美国的电影业可以说是由犹太人奠基的,几乎所有大制片公司的创办人都是犹裔人士,如华纳公司的华纳4兄弟,派拉蒙公司的阿道夫·祖柯,米高梅公司的路易斯·梅耶、塞缪尔·戈德温等。犹太人在文学、戏剧、音乐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就文学而言,在当代美国的一流作家中,犹太裔作家占了60%以上。

在社会经济的领域里,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拼搏,大多数美国犹太人已成为中产阶级,主要从事工商业、金融业和专业技术工作,只有1%的人仍是非熟练工人。根据1988年的调查,有47%的美国犹太人每年收入在4万美元以上,而在非犹太人中只有25%的人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同时,只有10%的犹太人年收入在2万美元以下,而在这个水平以下的非犹太人比例为29%。在20世纪上半叶,犹太工商业家已在服装业和百货零售业中居于统治地位。而到了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进一步控制了皮毛业,在粮食加工业、电子业、餐饮业、娱乐业、钢铁业、石油业、化工业等领域的实力也日益增强。虽然“犹太人控制华尔街”这句话过于夸大其词,但犹太金融家在美国金融界的实力确属首屈一指,其中如库恩—洛伯公司、塞利格曼公司、莱曼兄弟公司、拉扎德兄弟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戈德曼一萨克斯公司等都是金融业颇具影响的巨头。犹太人艾伦·格林斯潘长期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犹太人乔治·索罗斯拥有实力雄厚的量子基金,被称为世界头号“金融倒爷”。犹太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是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

到20世纪初,犹太人才开始进入政界的上层。第一位成为内阁部长的犹太人是奥斯卡·斯特劳斯,1906—1909年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商业和劳工部长。此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进人内阁。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如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尼克松和福特两位总统任内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卡特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迈可·布卢门撒尔等。克林顿总统的6位重要阁员都是犹太裔: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国防部长科恩、前财政部长曾宾、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和驻联合国大使霍尔布鲁克。各大洲和重要城市的州长、市长中也有许多犹太人。犹太裔的路易斯·布兰代斯曾担任联邦最高法院法官达23年,还有多名犹太人担任过最高法院法官。至于被选为历届国会议员的犹裔人士,就更难以一一列举了。仅以1998年选出的106届国会为例就有犹太裔众议员23人,犹太裔参议员11人。

犹太智慧

美国的犹太人为何能取得成功,这其中有许多原因,但具体就美国的犹太人而言最主要的恐怕也就是这两条:重视教育和团结参政。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犹太人认为: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在一些犹太社团,都设有一种“吃饭日”的制度。每个礼拜里,穷苦的犹太学生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中去吃饭,以便使这些穷苦的学生能够安心读书。

犹太社团里有固定的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是靠着富裕的犹太人捐助来维持的。

富裕的犹太人帮助穷苦犹太人的方式是为他们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或接受他作为商业伙伴,或帮助他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总而言之,使他能够无需别人帮助就能维持生活。

犹太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从内心深处帮助自己的同胞,发自内心地喜爱自己的同胞。有位犹太拉比说:“要想测知你是否真心敬爱神,只要看你是否爱你的朋友就知道了。”

古代犹太人在神庙中设有若干个小房间,称之为“静室”或 “禁声室”。犹太人把他们为穷人准备的东西秘密地放在里面,穷人们来到这里就秘密地得到帮助,让给予者不知道给的是谁,接受者不知道是谁给的。

在施舍时,犹太人很注重并允许穷困的人在接受帮助时保持尊严。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所做的捐赠中,还有许多是匿名的。

犹太的法律规定,富人要留下一定量的庄稼、葡萄或是橄榄让穷人来拿。在收获季节掉在地上的几捆小麦,或几堆玉米属于穷人,而长在地边的庄稼也属于穷人。相互帮助成为他们的生存法则和经久不衰的民族意识。

犹太人之间的这种团结和帮助,让其他民族非常嫉妒,有人问犹太人为什么要这样相互帮助,犹太人会回答:“我们自己不相互帮助,难道还等别人帮助我们吗?”正是依靠这种团结互助,犹太人在历经追杀、迫害、侮辱之后,反而更加繁荣兴旺,在生存的恶风险浪中幸存下来。

犹太智慧

犹太人之间的这种团结和帮助,让其他民族非常嫉妒,有人问犹太人为什么要这样相互帮助,犹太人会回答:“我们自己不相互帮助,难道还等别人帮助我们吗?”

自己能做的事绝不去求助

“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可以求神帮忙。”

犹太人出身的萨尔诺夫,9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家庭的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时也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只好辍学到社会上当童工。

他没有抱怨父母给自己带来这么一种人生局面,而是非常勤恳地工作,用挣得的点滴小钱供家里人糊口,并省下几角钱买书自学。

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工作。他从此誓言要掌握电报技术,以后当电报业的老板。在今天看来,电报业已落后了,但在20世纪初却是刚问世的先进科技呢!萨尔诺夫不但有远见眼光,而且有决心和毅力攀登这个高峰。

他坚持了10多年的努力,把工资收入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下来。他白天卖力工作,晚上读电工夜校,获得了老板赏识而逐步得到提升。1921年,他的老板为了发展业务,分设“美国无线电公司”,萨尔诺夫被委任为总经理。此时他已40岁出头,可大显身手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无线电工业巨头,走上发迹轨道。

犹太智慧

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得机会,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可以求神帮忙。

对任何人和事都不可掉以轻心

世间万物各有其用,千万不可忽视任何人,同时,对任何事都不可掉以轻心。在生活中,要有愿意把小事做细的精神,不要犯因小失大的错误。

犹太人的传统宝典《塔木德》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卫王从来对蜘蛛不屑一顾,认为它是随处结网、龌龊无比、毫无用处的怪物。

然而,在一次战争中,他被敌人包围,在逃跑时遁入一个洞窟之中。洞窟入口处正好有一只蜘蛛结起网来。一会儿,追兵到达洞口,在此逗留良久,见洞口有蜘蛛网便撤退了,大卫王因而得救。

另一次,大卫王潜到敌人将军卧室,打算夺其佩刀,并于次日向其示威:“我既然能夺你佩刀,杀你自然易如反掌。”但佩刀压在将军脚下,老是找不到下手的机会。百般无奈之时,一只蚊子叮在将军脚上,将军不由得挪动双腿,大卫王于是夺得佩刀。

还有一次,大卫王被敌人包围,情急之中,心生一计,故意装作一个披头散发的疯子。敌军没有料到这个疯子会是国王,便自然退去。

犹太智慧

世间万物各有其用,千万不可忽视任何人,同时,对任何事都不可掉以轻心。在生活中,要有愿意把小事做细的精神,不要犯因小失大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