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帮:百年风云,电影兴衰见证

宁波帮:百年风云,电影兴衰见证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九章一生传奇邵逸夫见证电影兴衰披荆斩棘影视王打造娱乐王国(一)邵氏家族创办天一电影公司邵醉翁1923年,邵醉翁四兄弟在上海创办一家电影公司,取名“天一”,以示天下第一。天一影片公司在大哥的怂恿下,一次邵逸夫来到摄影棚协助推拉摄影机。邵逸夫受命立刻飞往新加坡。当时邵逸夫正在为“大世界”娱乐场而忙碌。邵仁枚被日寇拘禁,邵逸夫在九龙深居简出。

宁波帮:百年风云,电影兴衰见证

第二十九章 一生传奇 邵逸夫见证电影兴衰 披荆斩棘 影视王打造娱乐王国

(一)邵氏家族创办天一电影公司

邵醉翁

1923年,邵醉翁四兄弟在上海创办一家电影公司,取名“天一”,以示天下第一。当时上海已有明星、联华等十余家电影公司,“天一”开办时只能算是二流公司。

邵氏兄弟的祖籍是宁波镇海,父亲邵玉轩在上海经营漂染业,长子邵醉翁,次子邵仁棣,三子邵仁枚,最小邵逸夫(1907-)。邵逸夫前还有两姐,故称为老六。在办天一公司之前,邵醉翁与人编导文明戏。后来,“笑舞台”因经营不善,邵醉翁受父亲之命接收戏院,专事演出文明戏。不久文明戏受到电影的冲击,加上家道中落,邵醉翁与几个兄弟商量,决定放弃漂染业,留下戏院,开办一家电影制片公司,由邵醉翁任编剧兼导演,兄弟四人在长兄带领下干起了电影事业。

邵逸夫

开始时,他们用“笑舞台”赚来的钱购买了一部无声电影摄影机,由邵醉翁编导人伦片《立地成佛》,特邀胡蝶主演,演出卖座极佳。

一天,邵醉翁把正在上海青年会英文中学读书的邵逸夫叫来,对他说:“你快高中毕业了,我知道你想毕业后去英国留学,但你十分爱好摄影,如果你愿意,拜摄影师徐绍宇先生门下,搞影片摄影,怎么样?”“毕业后我是想去外国留学读大学,大哥想要我当摄影师,我没有思想准备。但我有空会到摄影棚拍电影。”邵逸夫对拍电影跃跃欲试。

天一影片公司

在大哥的怂恿下,一次邵逸夫来到摄影棚协助推拉摄影机。一会儿拍近景,一会儿拍远景,忙碌了一个下午,虽然累得湿透了衣服,邵逸夫心里却十分高兴。后来他拜徐绍宇为师,学习拍摄技术,由于他天赋聪颖,又十分投入,很快掌握了摄片要领。高中毕业后,邵逸夫决心留在天一公司,拍摄了《珍珠塔》、《女侠李飞飞》、《孙悟空大战金钱豹》等取材于民间题材的故事片。由于演员多来自文明戏的班底,节省了不少开支。这些影片上映后,不仅很快收回了成本,而且利润越滚越大。正当邵氏兄弟踌躇满志,决心扩大资金,筹建天一影片有限公司之时,却面临军阀内战和同业嫉妒两大困难处境。一些散兵游勇和流氓经常到电影院来砸场子,把许多观众吓跑。同行电影公司又落井下石,联合起来威胁各电影院拒租天一公司影片。后来,邵氏兄弟公司拍摄了《梁祝痛史》、《孟姜女》和《夫妻之秘密》,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在放映时卖座率节节上升,取得了成功。但面对同行的市场威胁,邵醉翁感到必须到南洋一带开辟一条新的路子。

(二)跑南洋开创娱乐业

1928年,远在新加坡的老三邵仁枚给长兄邵醉翁发来加急电报,要求尽快派人去狮城助他开展电影发行工作。邵醉翁思之再三,决定由邵逸夫去南洋把邵氏公司的电影推销出去。邵逸夫受命立刻飞往新加坡。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新加坡所有能放电影的地方,放的全都是美国好莱坞的片子,国产片一家都打不进去。难道把天一公司的影片一直尘封在房间里?邵逸夫突发奇想,购买了一辆放映车到新加坡城郊各地巡回放映天一公司的电影,还到穷乡僻壤免费放映,受到当地华侨的欢迎。之后,邵逸夫租了一家电影院,并在报上刊出大幅广告:“中国电影放映周”,放映了胡蝶主演的《立地成佛》等三部电影,卖座日日上升,获利丰厚。

邵逸夫生来具有宁波人会动脑筋的天赋,他绝不会停留在一地守业。经过与邵仁枚一番商量,决定采取扩大城乡放映的方针,一面以新加坡为基地,再投入资金到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开设四家电影院,一面添购放映车到各地城郊巡回放映邵氏公司的电影。邵逸夫以坚韧的毅力,忍受着湿热的气候和毒蚊的叮咬,坚持到穷乡僻壤的热带橡胶园给华侨们放映天一公司的影片。当时,他与邵仁枚为计划在新加坡收购最大的游乐场新世界”而苦恼。事有凑巧,邵逸夫结识了一位华侨富商之女黄美珍,在她的扶持下终于收购了新世界,后又收购了新加坡最大的娱乐场“大世界”。一年后,邵氏兄弟俩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新加坡)公司,自行拍摄一些适合于当地土著和南洋华侨的电影,加上上海的天一公司拍摄的新片,先在南洋一带,后又在菲律宾、印度、印尼、文莱等国建立新的电影院和放映点,从而建立了邵氏影院网络,取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接着又发生一·二八淞沪抗战,在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为适应当时抗日救亡的形势拍摄了《战地二孤女》、《芸兰姑娘》、《挣扎》、《生机》等一些主题健康、题材进步的影片,不仅在上海获得观众的喜爱,且经邵逸夫之手运往南洋后也受到了广大侨民的欢迎。

当时邵逸夫正在为“大世界”娱乐场而忙碌。他把大世界整饰一新,除了电影、戏剧之外,为适应观众需要,增设了舞场、酒吧、麻将馆、弹子房等设施。杂耍、西洋片、皮影戏等也被引入戏楼,五花八门,使大世界成为整个狮城的娱乐中心,每天顾客盈门,日进斗金。

邵逸夫是一个永不停止脚步的商人,他早就预感到电影的发展,必然从无声到有声。他在黄美珍的支持下,亲自前往美国洛杉矶,到好莱坞取经,学会有声影片的制作,并购买了一部“有声音的机器”带到香港,由邵醉翁拍摄成粤语故事片《白金龙》,比起过去拍摄的无声片,该片放映后从内地到海外,均取得极大的成功,获得利润高达百万元,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创下了最高的纪录。接着,天一公司全部迁港,专拍粤语片,其中《歌场春色》和由莫泊桑《项链》改编的《一夜豪华》,在“孤岛”上海放映时遭到禁演,后邵逸夫把这两部影片带到南洋,取得了轰动效应。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邵氏影业几乎毁于一旦。邵仁枚被日寇拘禁,邵逸夫在九龙深居简出。

(三)九龙清水湾电影城崛起

抗日战争胜利后,邵氏兄弟决心重振旗鼓,一方面恢复香港和新加坡制片厂的业务,另一方面重建和修葺南洋各地的影院。1950年邵醉翁派邵逸夫到欧美购买先进的摄影制作设备,并学习欧洲电影制作的经验。邵氏公司特成立一个粤片组,在新加坡拍摄《星岛红船》,在香港和南洋各地放映取得成功。

1957年,邵醉翁在香港向三个弟弟宣布退出邵氏兄弟的天一影片公司,三个弟弟大惑不解,多次挽留长兄支撑邵氏家业,但邵醉翁坚持年龄已大要把家业交给三个弟弟,香港的公司由邵仁棣管理,南洋的事业由邵仁枚和邵逸夫共同发展。

1959年,邵逸夫见邵仁棣将资产转向房地产上,决定回香港独自开创自己的电影事业,在妻子黄美珍的资助下准备在香港筹建一个规模巨大的摄影基地。香港地少山多,他向香港政府购买了九龙半岛的清水湾北段一座荒山,将它夷为平地后再投资近50万元港币,于1961年开始建造一座清水湾“邵氏影城”,历时8年建成。邵逸夫有了自己的电影城,首先要拍摄有轰动效应的影片,以占领香港和南洋各地电影市场。他聘名导李瀚祥,拍摄了古装剧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祝英台》等片,获得亚洲电影节等各类大奖,引起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的极大轰动。除了李瀚祥之外,还聘请林黛、岳枫、严俊、李丽华、何梦华等明星为基本演员,很快把称雄一时的永华、联合、国际、电懋等影业公司压了下去。“邵氏影城”一度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1961年在九龙清水湾初建的邵氏影城

电影《江山美人》海报

邵逸夫创业的一大特点是精心制作,全心投入。他刻苦学习,每天要看美国电影4部以上,以增长电影知识;他不仅善于用人,且精通电影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剧本、导演、投资、演员、场景、灯光、摄影、效果,一直到服装和美工设计,他一丝不苟,事必躬亲。

邵逸夫与名导李瀚祥(左三)合影

在邵逸夫客厅正中的墙壁上裱着一幅长轴:

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小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www.xing528.com)

——邵逸夫自警

警句下方的玻璃柜里,陈放着邵氏公司自创建以来获得的亚洲电影金禾奖、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等十余只奖杯

邵逸夫对事业的一丝不苟,从拍摄《武松》即可见一斑。影片中的老虎必须由真老虎出场,为此,导演提出可到泰国租虎,也可到美国租虎。邵逸夫考虑到成本,将泰国虎引渡香港,但由于老虎过于胆怯,又打了麻醉剂,试片时银幕效果欠佳。邵逸夫看后不惜重金,派摄制组远飞美国重新拍摄,终于使影片中的重中之重的“打虎”顺利拍完,放映后取得巨大成功。

邵逸夫每年出品多达30多部影片,这就要求打开发行网。他和邵仁枚共同制订了一个庞大的计划,把产品和发行、放映结合在一起,实行产销一条龙,到处开发影院。自香港和东南亚,直到美国、加拿大、欧洲若干国家,自建戏院,或组织发行点,使邵氏香港片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家发行网络,对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邵逸夫所摄拍的电影已近400部,由于产量又多、速度又快,难免瑕瑜互见。有人曾讥笑邵氏影片的制片方式只是“茄汁”(武打)加色情,拍摄的都是媚俗之作。对此,邵逸夫认为,在艺术片与通俗片之间,他重视后者,因为艺术片投资太大。但应该指出的是,他的影片没有一部是黄色作品。邵氏公司所拍摄的古装片取材于历史或民间传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场面恢弘,介于艺术片与通俗片之间,雅俗共赏,多次获得各项金奖。

邵逸夫在20世纪50年代结识了新加坡一名歌女方逸华,开始他觉得方逸华是个金嗓子可为影片录音,后来见她聪颖诚实,精明而有魄力,便提拔她当邵氏公司副总裁。

方逸华成为邵逸夫的副手后,经常向他提供市场信息。20世纪60年代中期,方逸华得知嘉禾影片公司要聘李小龙拍片,她建议邵逸夫赶快以高酬聘李小龙,但邵逸夫只同意1万元的片酬,而嘉禾公司则以3万元片酬聘李小龙拍摄了武打片《唐山大兄》、《精武门》。经过香港各种媒体宣传,李小龙名声大震,票房价值一升再升,立即压倒邵氏的新片,邵逸夫悔恨莫及。1971年,邵氏公司业务陷于委顿。

为了挽回邵氏公司的惨败状态,方逸华独自到台湾,邀请上年退出邵氏公司在台自办影片公司的李瀚祥,把他请回香港邵氏公司。当时李瀚祥因资金不足,很难实现他拍摄历史剧的计划,经过方逸华一番诚恳的说服动员,李瀚祥终于重返邵氏影片公司。邵逸夫不念旧恶,欣然邀李瀚祥加盟,再度合作。1972年,李瀚祥以全副精力投入历史剧《大军阀》的制作。该片以张宗昌和韩复榘两大军阀为人物原型,采取新的手法,集滑稽和娱乐于一体,再现了民国时代北方的风土人情,投资虽然巨大,但一投放市场,香港及南洋观众纷至沓来,加上一番媒体宣传,票房价值一升再升,使李小龙武打片热立即降温,让位于《大军阀》。接着,李瀚祥推出以清朝宫廷为题材的影片《倾国倾城》。由于众多明星加盟,布景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投放市场后又引起轰动。不久,该片居然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内部放映”,得到大陆许多著名电影艺术家的赞许。该片在台湾又获得了金马奖。在此期间,邵逸夫为了培养电影业的新人,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演员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影坛新秀。至21世纪初,邵氏已生产超过1000部电影。

1973年邵逸夫与邵氏公司演员们合影

1974年,英国女王向邵逸夫颁发CBE勋衔,以表彰他在娱乐事业上的成就。

(四)从清水湾到将军澳发展电视

邵逸夫没有因自己公司拍摄了一系列卖座率高的电影就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他是一位富有远见、目光邃利的企业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开始招标竞投无线电视广播经营权时,邵逸夫就闯进这一领域,成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董事。1980年,邵逸夫担纲香港电视董事局主席,成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邵逸夫看到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电视业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就购进九龙将军澳土地,斥巨资夜以继日地兴建一个巨大的电视城,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电视城。

2003年秋天,这项规模宏大的将军澳电视城工程终于在邵逸夫10月4日生日那天基本落成了。当天,邵逸夫以96岁的高龄亲自参加了将军澳电视城的竣工盛典。从那时开始,方逸华开始亲自指挥相关机构陆续从清水湾搬迁至将军澳,这里将要迎来邵氏影视的春天。与此同时,邵氏公司上市的比重也越来越惊人,已有近百亿的股票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香港还有一家丽的电视台,是邵逸夫创办的无线电视台的劲敌。这两家电视台日夜播放的节目从新闻报道教育体育、动画片到故事片,节目体系基本雷同。邵逸夫为击败对手,着力于制作电视连续剧,推出了《赤脚绅士》、《流氓大亨》、《杨家将》、《真命天子》、《小岛风云》、《错爱》、《生命之旅》、《无名火》等,获得高额的收视率,带来了巨额利润。

邵逸夫在影视行业得手之后,又将公司向股票和房地产方面发展。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在1971年的股票面值为2元港币,以6元价格,升水4元让股民认购,在1973年香港股市狂潮中获得巨额利润;邵逸夫片场的80万英尺土地又随着香港地产发展而价格猛涨,使邵逸夫成为香港十大首富之一。

(五)“邵逸夫星”彪炳史册

邵逸夫少年时代受长兄邵醉翁的影响开始入迷于电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一年要看700部电影,最多的一天甚至看了9部影片,被称为“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他说,我看电影是观赏、学习、研究,是为了取得选题、评审的发言权。他平时一天睡5小时,是电影界有名的工作狂。他热爱电影,热爱艺术。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人愿出40亿港元,再加上一大块地皮,与邵逸夫交换他名下的资产和片厂土地。该老板与邵逸夫多次洽商,最后被邵逸夫婉拒,因为他不愿意将邵氏所传承下来的电影事业终止在他手中。

1987年,邵逸夫的结发妻子黄美珍去世,10年后他与志同道合的方逸华在美国结婚。由于邵逸夫年事已高,他逐步将邵氏企业交由方逸华掌管。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邵逸夫的人生准则。自1973年开始,邵逸夫在香港设立“邵氏基金会”。二十余年来,他捐献数十亿港元于祖国,兴办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化事业和其他各项慈善事业,以造福中国的子孙后代。

在教育事业方面,邵逸夫于1985年陆续向40余所大学捐款50余个项目,捐款达7亿多元。如在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兴建邵逸夫科技馆,在西北大学兴建邵逸夫图书馆,藏书145万册,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又在兰州大学兴建一座新型的邵逸夫科技馆。出于对故乡母校的深情,1986年,邵逸夫为宁波师范学院兴建邵逸夫科技馆,并与包玉刚等倡议修复了家乡镇海中兴中学校舍。当邵逸夫于1987年回镇海时,中兴中学校友会向他赠送了一把泥土、一把钥匙、一册影集,睹物思情,使邵逸夫激动不已。在上海,邵逸夫向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捐赠科技馆和图书馆。自1989年起,邵氏基金会每年出资保送100名祖国内地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美国和欧洲11所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同时又向香港和新加坡捐款2100万元港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并在香港大学兴建逸夫书院。

在文化卫生事业方面,邵氏基金会为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免遭风化,斥资1000万港币安装了玻璃屏风,受保护面积达数千平方米,敦煌研究所为此树碑以志纪念。在杭州捐建一座综合性的、规模400张床位的现代化的邵逸夫医院,所有医疗设备全部采用国外先进医疗设施。为赞助香港艺术发展,邵逸夫斥资600万元港币建造九龙艺术中心。在上海,他将原天蟾舞台重新拆建改造为一座逸夫舞台。邵逸夫又在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段的苏浙旅港同乡联谊会内,资助创立邵逸夫图书馆。此外,当大陆发生巨大的自然灾害时,邵逸夫经常捐资受灾同胞,如1986年,广东省受台风侵袭,邵逸夫立即斥资10万元港币,诸如此类的善事不胜枚举。至于他在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从事的社会福利事业亦为国外人士所称道。

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

1998年,邵逸夫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100万美元奖金。

中国科学院紫金天文台于1990年5月17日宣布:经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国际编号为2899号。邵逸夫的名字将彪炳史册,永存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