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舍•当代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舍•当代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10月,老舍创作话剧《方珍珠》。1951年,又创作了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1966年,他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老舍•当代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生平简介】

姓名:舒庆春。

别名:老舍

出生地:北京。

生卒年:公元1899—1966年。

身份:作家

主要成就:为人民写作,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

【名家推介】

老舍(公元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十九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

【名家故事】(www.xing528.com)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夏,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上,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八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到小说全部载完,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确实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他作出了新的抉择。

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担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9年,老舍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1930年至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十五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在青岛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十七篇,创作了《选民》、《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告别妻子,只身前往武汉,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老舍担任总务部主任。之后,又转到重庆,“文协”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坚持七年时间,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老舍以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长诗《剑北篇》用大鼓体写成,《王家镇》、《忠烈图》用京剧形式写成,《残雾》、《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用话剧形式写成。他先后出版了短篇集《火车集》、《贫血集》,长篇小说《火葬》,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偷生》和《惶惑》,同时,还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诗歌。1949年10月,老舍创作话剧《方珍珠》。1951年,又创作了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之后,他还创作了歌剧《消灭细菌》、《大家评理》,话剧《生日》、《春华秋实》等。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政治热情十分高涨,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1966年,他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专家品析】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生”。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可以说,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当百、一以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确立了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他是东方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他的短文、散文《养花》、《猫》、《济南的冬天》、《茶馆》、《草原》、《想北平》和《我的母亲》相继被收录在中小学生课本里。

【代表作品】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十六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