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警校共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实践探索1.确定“创建”目标,部署实施方案“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中的“平安”、“文明”、“和谐”三者是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关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西南科技大学 童光庆 武斌

中国大政方针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当前各高校开展的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就是夯实“平安”基础,积极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应该牢记使命,充分认识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重视深化创建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完善、提高。

一、创建平安校园意义

1.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和谐的社会,简言之就是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生活。安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我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前提和重要目标,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人民群众就无法安居乐业,而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标志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正是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是各级党政干部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发展的民心工程。要构建和谐社会,最首要的任务是创建“平安”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平静、安宁的,人民群众的安全得到保障的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得到保证。只有扎扎实实地抓好平安创建这项基础工程,人民群众的安全权利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障,才能保证“文明”、“和谐”社会构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和谐社会”工作向着正确的、广泛的、美好的方向前进,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宏伟目标。

2.对于学校稳定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稳定与发展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者说是事物的运动形式。理解稳定必须将其置于发展的参照系中: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发展则是保持稳定的目的,也是保持长期稳定的唯一途径;稳定总是发展中的稳定,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稳定问题。因此,我们理解稳定是指学校所处的一种有序、正常的状态,它是一种有利于事物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状态。而不稳定则是指由于一些事件的发生导致学校所处的一种无序的、非正常的状态,它是一种给事物发展带来危害、产生负面影响的状态。影响高校稳定与发展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社会性因素、领域性因素和诱发性因素。社会性因素是较为持久、稳定、全面的起作用且不易改变的根源性因素,它发挥作用往往较为隐蔽,深藏于事件现象的背后,不易为人察觉,但其影响最为广泛、深远。领域性因素是指在教育领域内较为稳定的发挥作用的深层次因素,它是社会性因素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土壤,它发挥作用时隐时现,容易被人们忽略。诱发性因素是指直接诱发某一不稳定事件发生的因素,它浮现于事件现象的表层,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也易于控制。这三类因素都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实际上,学校发生的任何不稳定事件都有社会的、历史的、教育领域自身的和直接诱发的诸多原因,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秩序,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益于高校的改革和建设,更有益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3.对于深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秩序。然而,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和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推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化解的矛盾也就越突出,学校安全保卫的管理任务亦更加繁重。从显现的问题上讲,可以概括为“三个不适应”和“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安全保卫工作的发展与学校改革发展不适应。学校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使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面扩大,管理层次渐趋复杂;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学校教学、服务设施供需矛盾加大;学校后勤社会化,导致校内外人员剧增,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面延伸和视野扩大;学校对外交流的扩大,导致外来影响增加,防范敌对势力的难度加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原有的工作机制难以适应,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难以适应新情况新要求。二是治安防范工作的手段与新形势下的防范要求不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在大局稳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特别是刑事案件的危害进一步加大,针对学校特别是学校的爆炸、投毒、绑架等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从防范手段上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技防主导能力不强,重点部位基本上靠人防、物防,有一定实力的加了技防,但是与形成系统的安全防范新体系、新格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三是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扩招、社会化和外来人员大量涌入校园,这些因素均增强了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难度,而部分师生的防范意识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再加之安全教育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难以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由于个别保卫干部素质较低和学校保卫队伍法律地位不明确、权限不清晰等“两个”薄弱环节的存在,导致发生在高校内部的安全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理,学校整体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校园秩序,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机制,明确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和责任目标,形成联防共建、协同联动的防范合力,使校园及周边的育人环境得到良好改善。

二、警校共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实践探索

1.确定“创建”目标,部署实施方案

“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中的“平安”、“文明”、“和谐”三者是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平安”是前提、基础、保证,而“文明”和“和谐”则是落脚点,是目的。因此,在确定“创建”目标时,三者缺一不可,应该同等对待,同时纳入创建目标。“平安”是前提、基础和保证,是指“平安”是创建首位目标,没有“平安”作保障,“文明”和“和谐”将无处落脚,就失去“创建”的目的和意义。我校在确定“创建”目标、部署实施方案时,就把目标分解为平安校园构建、文明校园构建和和谐校园构建三大项。以平安构建为切入点,按照创建“第一年60%的学院和部门达到创建标准,第二年80%的学院和部门达标,第三年100%的学院和部门达标”的工作规划,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推进创建工作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各部门领导具体抓,分级负责,高度重视,把平安创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创建工作要求调整充实工作机构,配备专项经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了上下齐心,抓创建促发展、抓平安促文明、和谐校园构建的共识和格局。

2.突出创建重点,构建平安防控体系

“平安”创建作为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创建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夯实“平安”基础,让“文明、和谐”大厦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雨”侵蚀,为师生的人生和财产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1)健全完善信息预警处置体系,努力掌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一是高度重视隐蔽战线的斗争,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高度警惕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学校特别是高校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认真研究对敌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有效地准确掌握信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继续深化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认真抓好“三项工程”(教育工程、放心工程、巩固工程),防止已转化的人员出现反复,严防极少数“法轮功”人员来学校进行非法串联和组织赴京聚集滋事活动。三是完善“处突”预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处置原则、处置程序、各项措施和责任追究等内容;积极预防和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四是加强值班和保持信息渠道畅通,特别是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各级领导和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一旦发生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并做好处置工作。

(2)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案件。一是进一步强化法制教育,认真落实普法教育计划,加强宪法和法律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自觉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二是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强化意防观念,建立起“四防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加强对学生公寓、学生课外活动、校园秩序、校内文化、经营实体、暂住人口、基建工地的规范管理,改善校园治安环境。四是积极协调配合政府部门,制定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方案及措施,妥善解决和处理校园周边存在的人员复杂、摊点林立、车辆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涉及师生安全的各类刑事案件和查处治安案件

(3)健全完善安全防范体系,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一是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到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全面培养和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自保自救、互帮互助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到毕业生离校安全教育,以及期间的教学、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重大活动、节假日前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并根据季节、环境,开展“五防”专题教育,使安全教育多形式、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同时加强并保证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为其排忧解难,把因学习恋爱、生活、就业压力等诱因可能造成的自杀和伤害等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切实加强防火安全工作,认真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加大防火安全投入、培训、演练、检查、监督和隐患整改的力度,加强对火源、电源、气源、水源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规范管理,确保消防疏散通道畅通无阻。三是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防疫措施,增强师生员工防范意识,讲究公共卫生,严格食品卫生管理,严把进货渠道,加强运输储存、制作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四是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校舍安全管理,严格把好新建及维修校舍的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关口,确保校舍修建和维修的质量。同时加大对校舍使用的安全监控,防止在雨雪及灾害性天气中发生事故。五是加强校内外大型活动和交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坚决杜绝重大人员伤亡事故。(www.xing528.com)

(4)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有效排除影响稳定的各类隐患。一是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发现和排查的矛盾纠纷,由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归口调处。坚持把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作为重点,加大调处力度,防止因小事未及时处理而引发为大事件,个体事件发展为群体事件,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积极发挥各级各类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好调查研究和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5)健全完善责任监督考核体系,激励和调动各级领导和师生员工创建平安校园的积极性。一是把开展综治、安全创优活动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有机结合,修订完善学校综合治理暨安全保卫工作考核指挥体系确定的任务、目标、责任和要求,切实抓好各项量化指标的落实,搞好自查、检查、考核、计分和评比表彰等工作。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学校与各部门责任人签订“综治”、“安全”和“创建”《责任书》,各部门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所属科室和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对发生重(特)大政治案(事)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性事故,安全责任事故的部门和个人,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加强一票否决制的落实,把领导干部抓“综治”、“安全”、“创建”的能力和实绩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干部晋职、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对师生反映强烈、出现重大问题的部门和个人,加强督查,实行一票否决。五是加强宣传和研究工作,大力宣传“综治”、“安全”、“创建”工作的方针政策,先进部门和专项工作的先进经验,同时开展创建研究,探索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合力

“平安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又涉及到校内校外的许多管理和职能部门,还涉及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内容,这就需要集聚各方面的管理智慧,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工作,既从管理方面创新,又从机制方面创新,不断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1)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大防范力度。防治治安犯罪,强化治安治理,不是学校保卫部门所能全部包办的事,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联动机制的核心是以广大师生为主体,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维护学校安全。通常以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和传递情报信息、防范区域或部门安全为重要任务,通过区域防范、巡逻防范、重点部位的控制和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等形式,强化学校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与职能部门之间的防范联动,在专人守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内部和外围的监控,避免或减少侵害师生的案(事)件及公私财产损失,实现齐抓共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秩序。

(2)建立责任联系机制,强化安全服务。在坚持和加强校园划片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保卫处处、科干部联系片区工作责任制》,督导处、科干部分别与2~3个学院和重点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加强定期调研、检查和指导服务,并及时通报学校或校园周边发生的治安事件,协同加强安全教育和联动防范。责任联系机制对处、科干部完成工作提出具体内容和要求。一是做好基础调研工作,熟悉联系部门基本情况,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和稳定。二是协助联系部门建立完善安全组织队伍。三是协助加强内部重点要害部位管理,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四是协助建立完善内部安全值班和了解基础情况。五是协助相关案(事)件的互通情况和协同配合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六是协助做好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七是协助联系部门落实各类车辆安全停放和交通安全管理。八是协助联系部门落实消防、技防器材安全管理制度等十项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强化安全服务和责任联系落实,还进一步对联系干部明确六项工作指标,即熟悉联系部门基本情况和责任人、安全组织队伍情况;熟悉联系部门要害部位、贵重仪器设备达到“五知道”:即知责任人和负责人,知“四防”措施;熟悉联系部门暂住人口登记建档的95%,达到自然情况、暂住目的、驻地用人单位、现实表现、来去时间“五清楚”;熟悉外教、留学生管理达到自然情况、居住目的、居住地址、现实表现,来去时间“五了解”;熟悉联系部门坚持每月一次全面、安全检查的情况,定期协作检查、整改隐患;熟悉和协助联系部门推进“平安部门”建设,力争无重大不良影响的群体性不稳定事件,无“法轮功”邪教组织成员滋事等重大政治事件,无重特大刑事和治安事件,无重大消防和交通等安全责任事故。为促进保卫干部牢记服务宗旨和工作职责,积极主动服务,推进平安学院、平安部门创建和目标管理的落实,即通过“汇报、检查、考评、奖惩”督导实施,同时请联系部门对保卫干部的工作要配合、监督和考查鉴定,并列作年终考核的依据。该工作机制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保卫干部深入基层和安全服务。

(3)建立周边互动机制,加强打击力度。长期以来,高校周边复杂的治安环境,一直是影响校园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高校,周边治安秩序更为复杂,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毋庸讳言,云集在学校周边的各类经营场所和出租房屋,不仅成为犯罪人员隐匿的重要场所,也诱使青年学生沉溺于娱乐而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坚持治理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努力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已成为地方政府、公安、政法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共识。为配合“校地共建、警校共建”,切实加强整体联(互)动工作,加大周边治理工作和安全防范。我校积极协商并采取措施,先后与公安协同在新老校区外设置两个警点,坚持5年长期抽派4名保安人员参与联动昼夜值班,协助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同时在市、区公安机关帮助指导下制定、实施了校园周边整体联(互)动整治防范方案,进一步加强了周边治安秩序的管理和整治,特别是在夜间联合开展周边治安巡逻,排查隐患,打击犯罪,较好改善了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降低了发案率,杜绝了重特大恶性治安案件发生。

(4)完善长效机制,形成共建合力。“长效工作机制”简单说,就是为实现某一项工作目标和职责,有一套推进工作能够“经常有人抓、有人管,出了问题有人负责的管理办法、制度和运行模式”。学校、地方、警方在加强校园和周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中,加强联系、合作、团结、整体联(互)动整治、防范、打击,逐步建立了校园周边联(互)动工作机制,如建立校园周边综治联动机构,坚持与当地政府及周边村社和派出所每月轮流召开一次联系会,通报情况、交流工作、共商联动防范措施等。结合新时期创建工作特点和要求,完善和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地方、警方各自优势,形成“教育、管理、执法”联动优势和平安创建合力,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周边群众法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平安创建”组织动员及深入推进群防群治,重点强化治安、消防、交通、餐饮、娱乐和出租房安全管理和整治,对侵害师生的违法犯罪要及时依法处置;齐抓共管,将集中整治与经常性治理相结合,大力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促进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更好净化,“综治”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推进。

三、警校共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几点启示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人类进步、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保障。实践证明,平安是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学校师生的迫切愿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平安,师生的教学生活更需要平安作为保障。从平安创建的实际工作中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1.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平安创建“三率”认识

平安创建“三率”是指学校各部门参与率、师生知晓率和师生满意率。“三率”最关键的是师生知晓率,只要师生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平安创建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平安创建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平安创建仅仅依靠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因为,平安创建是师生自己的事业,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每个师生的光荣义务,都应以主人翁的责任积极参与。通过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遇事能用法律武器,化解各类矛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多发性侵害犯罪案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通过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生活意识,杜绝交通、火灾、食物中毒等各种事故的发生,唱响“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旋律。

2.开展平安创建,有助于提升学校安全管理和办学水平

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程序,其检查、考核和评价标准,涉及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认识深度、机构、人员和经费的落实、规章制度健全并规范执行以及“三防”措施到位、矛盾纠纷排查、法制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方方面面,同时还进一步延伸对学校的“三风”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检,通过平安创建,达到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目标。因此,平安创建将大幅度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3.平安创建,有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改善校园及周边的育人环境

平安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既需要学校认真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又需要学院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在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的创建工作中,单靠学校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地方政府统一指导,公安、消防、工商、文化、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合力共建,才能净化校园及周边育人环境,认真实现“平安校园”的创建目标,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和师生生活得到安全保障,促使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