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时俱进,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格局

与时俱进,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格局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与时俱进,构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安全教育格局,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落实“三进”使安全教育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干预下,建立长效机制,进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的目的,既为高校的和谐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也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正直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四是安全教育全员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与时俱进,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格局

与时俱进 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格局

北京交通大学 裴劲松 黄宏 邓小凤 邵虎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的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如何与时俱进,构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安全教育格局,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的必要性

(一)是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客观要求

2005年,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宿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做到安全教育落实学分”,2006年《首都教育安全稳定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求“首都高校安全教育要实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这表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使其走上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各级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落实“三进”使安全教育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干预下,建立长效机制,进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的目的,既为高校的和谐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也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正直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必然选择

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管理方式日益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使得当前高校周边总体治安形势比较严峻,引发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侵害学校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这类案件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身及家庭造成伤害,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网络化趋势也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世界的奇特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特别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网络也因此成为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进行文化渗透,争夺大学生思想领域的主要工具。

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新生与陈旧交锋、先进与落后对垒、东方和西方文化碰撞的变革时代,他们的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评价体系、价值观念正发生急剧变化。随着高校向多元化的小社会发展,学生与社会、与市场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自主性的增强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矛盾也使得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校园内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

(三)是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开展安全教育,构建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是确保大学生安全的重要途径。从发生在校园内外涉及学生意外伤害的典型事例来看,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如缺乏保管自己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分子欺骗或威逼利诱。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一些学生因为经受不住社会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导致违法犯罪。因此,开展安全教育,构建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对于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提升其安全素质和综合素质将具有重大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高校安全教育多采取集中授课,展板、报纸宣传等传统方式进行。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尽管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就限制了安全教育的效果与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被摆在不重要、可有可无的位置,多数高校未能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视为学生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必修课,没有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无专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也没有订制统一的教材供学生学习,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时间上、内容上和效果上缺乏保证。

二是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善。安全教育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被片面地理解为法制宣传和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许多高校也建立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而社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并未被纳入该教育范畴,导致它们彼此之间自成体系、互不联系,亟待加以改变和完善。

三是安全教育的时效性、实效性不够。大学生安全教育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安全对策教育等方面,通过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即是“知”的教育;而通过安全技能、安全对策教育使大学生逐步掌握防范和处置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是“行”的教育。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侧重于“知”教育,忽视了“行”教育,在保障学生的人身、合法财物不受侵害的教育中,仅有“知”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等方面的教育。

四是安全教育全员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任务由某一个职能部门承担,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战”,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合力,安全教育制度由于缺乏全员参与而未形成长效机制。

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初探

(一)以“三进”为抓手,因地制宜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针对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各高校陆续建立了安全教育制度,成立了相关工作机制,但由于多数院校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能够进课堂的课程有限,在还不能完全按照要求落实“三进”的情况下,可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分散纳入各项课程之中,具体做法可分为集中讲课、列入必修课和选修课、举办讲座以及结合专业课程教授安全知识等。

(1)在学校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利用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采取典型案例、录像、图片等教育方式教育同学不要贪图享受、贪财堕落,要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新生入学时是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可由学生处和保卫处负责统筹安排安全教育,主要介绍学校及周边的安全状况,提示进入大学后要注意的防盗防骗等安全事项。

(3)新生军训是比较集中的时间,可由武装部负责安排治安、消防、交通安全讲座。

(4)由教务处与课程教研室负责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实于选修课中。例如,体育类《游泳》课程中安排介绍游泳中防止溺水和自救的知识;人文科学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中安排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遇到挫折时如何防止走向极端,在与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何识破骗局,防止上当受骗;经济与管理类《安全管理学》课程中安排介绍国家安全、反邪教警示教育及安全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如何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自然科学类《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中主要安排介绍城市交通特点和安全知识的内容。

(二)依靠三支队伍,推进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www.xing528.com)

安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提高主体意识,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发展。因此,在以“三进”这种强制措施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要依靠学生社团、辅导员、班主任安全员以及重要部位组织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的力量,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和健康人格的教育模式。

一是发挥治保会、安保协会、自律会等学生社团群防群治主体作用。以学生社团为主导力量,建立完善的信息员队伍,定期向学生通报治安动态、警情信息、安全隐患、安防措施等信息,或将信息编辑成安全专刊定期向学生发放,以达到对学生随时提醒、随时教育的效果。同时,组织一些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安全宣传活动,将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送到学生中,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和自我防范的能力,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是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宿舍安全员的示范引导作用。充分利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宿舍安全员的力量,面对面引导广大学生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和正确处理与自然、社会、集体、他人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求实利忽视大局、只满足一己之私而忽视社会、集体和其他人利益的倾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同时加强学生社会角色的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承担的道义、责任。

三是发挥重要部位组织管理人员的监督防范作用。重要部位组织管理人员比如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等,定期组织对他们的安全培训,使他们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同时,能及时发现、控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使他们养成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三)拓宽安全教育渠道,巩固和深化安全教育成果

1.可以综合利用社团、校园网、广播站、闭路电视、横幅、展板、专题讲座、培训、知识问答、宿舍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横幅、展板、广播站是高校安全教育的传统途径,具有经济、便捷、灵活性高等特点。将安全提示、防骗防盗常识法律法规等制作成横幅、展板展示在校园内人流量大的地方,如宿舍楼门口、食堂、校园信息栏等处。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站定期定时播放安全教育相关内容,以强化安全教育效果。

(2)专题讲座、培训及知识问答。不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的专题讲座,加强安全教育的理论性宣讲,增强安全教育的深度。对大学生安全员、宿舍楼管员等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增强其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技能。通过学生治保会和自律会等组织相关知识问答等活动,将安全教育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3)宿舍楼和专题栏。保卫处根据近期的治安动态,制作成安全提示,并将其张贴在宿舍楼的出入口、走廊和宿舍内以及食堂等周边的专题栏,以达到“安全教育在身边”的效果。

2.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大学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安全教育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重视案例分析和模拟,围绕相关内容组织参观、进行演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巩固安全教育的效果。比如北京交通大学通过定期开展预案实战演练,巩固和深化应急知识教育成果,提升大学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6月12日,北京交通大学根据“平安奥运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当前防震避险新要求,在拥有8栋宿舍楼、居住近8 000名学生、最高建筑为21层的学苑公寓群举行消防逃生演习,重点加入危机状态下如何撤离与疏散等相关内容。演习提升了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强化了各部门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管理、指挥调度和协同作战能力。此外,该校还利用主题日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海淀公共安全馆和海淀区最大的应急避难场所,现场接受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中自我保护知识教育和逃生训练。

(四)与时俱进,推进安全教育进网络、进手机、进邮件

1.安全教育进网络

一是充分利用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随时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有选择性地点播安全教育课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将明显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灵活性;二是组建QQ、MSN等安全教育主题群,定期发布安全知识,组织讨论。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防线,决不能让他们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自身在思想上和学业上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知识,如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知识在网络上公开宣传,结合生活学习中的事故、案例进行网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抗险能力。

2.安全教育进手机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在高校的师生中已经越来越普及。手机短信作为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传输方式之一,因其形式活泼、使用方便、服务快捷、环保经济等多种优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熟练应用。尤其是作为现代大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短信的作用日渐突出,而短信群发平台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应该成为今后大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开发和利用的模式。在安全教育中使用短信群发平台,将校园治安动态、警情提示、校园热点、敏感问题等编辑成短而精的信息实时发送,一是发送给主管部门的领导,使他们能及时有效地处置或干预可能引发事态的矛盾和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发送给师生员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身边提醒”的作用,不断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这一新的安全教育模式将有效地应用于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引导师生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不安全因素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实现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实用性。

3.安全教育进邮件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电子邮件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也应被高度重视。电子邮件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通过电子邮件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同时可以实现图片、录像等信息的传递。通过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一是可以向学生及时发送警情信息、治安隐患、防范措施,并利用附件发送相关的影像资料,如治安隐患的照片、警情信息的相关录像等。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信息通报和安全指导,而且可以使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请学生提供破案线索,使学生参与相关案件的侦破过程,进而达到大学生安全的自我教育目的。另外,大力开展大学生文明上网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网络不良冲击的“防火墙”。因此,各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网的宣传教育功能,建立统一指导、各方配合、责任明确、优势互补的网络宣传、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监管和信息员队伍等综合管理体系,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安全教育的新平台。这对于安全教育实效性、直观性的提高将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综合表

img28

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极易引发大型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高校稳定。因此,“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既是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基本保障。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并与时俱进及时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及时性,才能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校园和谐平安。

参考文献:

1.刘亚辉:《论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教发展与评估》,2004年第2期。

2.裴劲松:《建设高校保卫工作文化,做构建和谐校园的忠诚卫士》,《保卫学研究》,2007年第2期。

3.辛崇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思考》,《保卫学研究》,2007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