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渭南师范学院提高办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渭南师范学院提高办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定位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渭南师范学院提高办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张金安[1]庞德谦[2]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是首要任务,加强建设、改善条件是基础,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是关键,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是生存和发展的着力点。渭南师范学院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渭南师范学院提高办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定位 加强建设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渭南师范学院提高办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张金安[1] 庞德谦[2]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是首要任务,加强建设、改善条件是基础,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是关键,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是生存和发展的着力点。渭南师范学院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高;探索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从诞生起,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外部面临着生源、品牌、质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内部有从专科向本科改造转型以及办学条件不佳的巨大压力。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前程。因此,如何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数量的扩张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双赢”局面,切实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是摆在这些院校面前的重大问题。我们渭南师范学院即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一所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我院成立以来,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科学准确定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院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西北地区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我院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能对同类院校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1.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是新建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

学校定位和发展思路是一所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体现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也是学校制定政策和策略,建立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的依据。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准确定位和明确发展思路也是度过转轨变型开局期,推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必备之功和必由之路。新建本科院校成立伊始,学校领导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立足竞争的动态环境,用战略眼光来审视和分析学校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准确定位,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思路,来引导和推动学校的发展。

我院成立之初,院领导即根据我省高校的布局规划和中小学师资状况,认真分析国内外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明确了“六为主”的学院定位,即“在功能上,以人才培养为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在学科结构上,以教师教育类基础学科为主,大力发展应用类学科;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在办学形式上,以全日制普通教育为主,适度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服务面向上,以服务陕西为主,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中等学校合格师资为主,同时努力造就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按照这样的学院定位,提出了把学院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校园和谐、社会满意的西部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高品位、综合性的教学型师范学院”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院于2000年底确立了“高起点起步,规范化管理,低成本扩张,高标准建设,多渠道融资,快速度发展”的办学思路,制定了学院《“十五”事业发展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学院的校园面积扩大了四倍,办学投入超过了原来两校二十二年国家投入的总和,在校学生人数、办学收入翻了一番,实现了第一步快速度发展的目标。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的情况下,我们于2004年适时地把工作着力点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高上来,提出了“更新办学理念、突出发展主题、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适度扩大规模、积极调整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精心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的办学新思路。2006年底,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学院领导根据教育部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方针,结合学院由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的实际,将学院评估后的发展思路又调整为“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重点突破”,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建设,改善条件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

教学基本建设是开展教学工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办学条件基础较差、办学经费短缺、自身办学能力准备不足等问题,这直接束缚了学校的发展。对这类学校来说,在短期内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必需的,也是适应本科教育和保证本科教育质量所需要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倍加珍惜广阔的发展空间,排除等、靠、要的思想,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并通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换取各方面对学校建设的支持和关心。同时,在加强教学建设中,正确处理好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关系,要在提高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花大力气长期不懈地抓紧和落实教学软件建设。

我院成立后,院领导重视教学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一,抢抓历史机遇,建设新校区。为适应本科教育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了西部大开发和高教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及国家土地征用、金融贷款、招生收费、高校后勤社会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筹集建设资金6亿元,建成了占地近千亩、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

第二,增大教学投入力度,加快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为了改善学生实验和图书阅览条件,学院新建了综合实验大楼和图书大楼,增加教学设备6000多万元,调整、充实了基础教学实验室,新建了一批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建成了校园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

第三,充实数量,优化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引进、培养、提高、优化”的原则,不断采取措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教师的队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职称、学历、年龄、学缘、地缘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正、副教授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第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的综合化水平。根据学院的性质和办学定位,弘扬教师教育主旋律,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先后设立了18个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陆续设立了18个应用类本科专业,提高了学院办学的综合化水平。我院还通过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名牌专业、精品课程、示范实习基地等措施,提高学科专业的整体水平;通过鼓励和引导教师重视科研,选定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组建科研团队,增强研究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切实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第五,加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学院先后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86个,推出了13个教学规范,使每一项教学工作有章可依、每一种教学行为有规可循,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建成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教学管理长效机制。先后出台了教学系部评优、教师赛教、学生评教、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与办法,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地发挥了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的作用。

通过以上做法和措施,我院较快地扩大了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办学实力切实增强,教学过程日益规范,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初期可以适度加快发展规模,这既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更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形成规模效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内涵发展、质量提高应是永恒的主题。新建本科院校应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良好校风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氛围,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我院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制定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大众化教育生源质量特点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质量的需求,我院先后于2001年、2004年、2006年三度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内外培养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基本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培养新模式,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新体系。(www.xing528.com)

第二,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分类建设课程。学院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按照“抓精品、保合格、创特色”的思路建设课程,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优质课程建设为主导,先后建设了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1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了50门优质课程,实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整合与优化,从根本上保证了课程与教学内容在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性功能

第三,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开展教师教案、课件评比,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优秀奖等活动,促进教师积极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学校的鼓励和引导下,各教研室和很多教师纷纷采用了案例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课时占到了总课时的30%左右,先后评选出了13项院级教改项目,成功申报了12项省级教改项目,催生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院级教学成果奖28项。

第四,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促进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为学生开设了60多门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开展学生英语会话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和实践能力、师范生从师能力等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组织学生数学建模辅导培训、数学竞赛、英语演讲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这些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两项全国二等奖;在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陕西赛区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陕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等活动中,也多次获得奖励;先后有106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各类刊物发表。

4.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是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着力点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它是学校发展的一种优势。新建本科院校是本科院校大家族中的“新生儿”,属于本科院校中的弱势群体。这类院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惟一途径就是扬长避短,培养和建设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否则,如果在发展中淡化个性,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只能越走越落后,最终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我院在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狠抓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注重从师范性和地方性的视角研讨办学的深层次问题,积极在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培育办学特色。

4.1突出师范特色,努力探索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讲奉献、能干事”的新型教师

第一,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实际,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学院利用教师教育传统优势,集聚科研力量,组建了渭南师范学院信息与教育科学系,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了5个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把一批情系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的教授和专家集聚起来,加强基础教育研究,服务基础教育。近5年来,学院先后有15项基础教育方面的课题获得国家、省上和学院资助。院长庞德谦教授主持的《西部创新教育问题研究》属国家“十五”规划课题。学院通过定期召开教育实习基地会议、召开基础教育新课改与高师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和实习基地单位互聘兼职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等形式,加强和基础教育的联系,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高师人才培养的衔接。

第二,学院依托教师教育类优势学科,不断挖掘办学潜力,整合教育资源,增设教师教育类新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院现有的教育类专业,已经覆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特别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综合课程师资的需要,我们分别整合文、理科教学资源,在省内高校属首家设置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个特色本科专业。

第三,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我院按照“夯实基础、强化主干、加强实践、注重素质”的基本原则,科学修订教育类专业培养方案,增加了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和14门教育类选修课程,加大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课时,一改过去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等“老三门”的传统做法,还强化了实践性课程,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从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角度,统一考虑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安排。聘请中学特级、高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承担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和给学生开办讲座,丰富学生从教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同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从教能力。

第五,拓展多种育人途径,促进每一个学生成才。我们以“成长成才”为目的,以“浓郁学风”为主线,以“素质拓展”为突破口,以“强化课外训练”为着力点,注重课内课外整体设计,多个途径分步实施。在教育教学中,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开设文化素质课,多途径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以培养学生个人兴趣为切入点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以学生心理调适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为立足点加强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校园文化品位。

通过长期的探索,我院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即以培养优秀师资为目标,坚持面向基础教育、面向西部、面向基层的复合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教师职前教育,从师范生职前技能培养内容的专业化,培养途径的多样化,培养机制的一体化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了比较有特色的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达到了素质宽厚、能力突出的效果。多年来,学院98%的毕业生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院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工作踏实勤奋,安心基层工作。

4.2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渭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13个封建王朝的京畿腹地,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丰厚。我院一直把挖掘地域文史资源作为学术研究主攻的方向之一,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是根据教学和科研实际,利用教师资源优势,开设了《关中历史文化介绍》《史记研究》《白居易研究》《秦东当代作家研究》《关中古迹介绍》《陕西地方史》等选修课,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和探索在关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产生的伟大人物和历史事件。二是成立了史记研究所、秦东历史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培养了一批研究专家,产生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专著和文章。三是《渭南师院学报》专门开辟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白居易研究”“关中古战场研究”“地方文史”“历代华山诗赏析”“关中方言研究”等具有个性化的学术研究栏目,为学界提供了学术研讨阵地。特色栏目“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学报也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学院还创刊出版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与有关机构联合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推动了秦东文化研究。我院师生创作的弘扬秦东文化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我院根据渭南市是我省农业大市的特点,成立了区域经济研究所,把“三农”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同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成立了“渭洛黄交汇处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与当地环保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联合攻关,共同研究渭河下游环境保护问题;与渭南市政府签订了共建高新技术开发区协议,积极为“一线两带”建设服务。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明确发展思路,准确定位,加强建设,完善设施,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培育特色,创造名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张金安,男,研究员,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2]庞德谦,男,教授,渭南师范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