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是适应性

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是适应性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制度的这种适应性特征,当今世界各国大学,概莫能外。二是大学管理制度是否与以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管理制度相适应。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总的来说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是适应性

二、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是适应性

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大学社会功能是否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历程相适应。

我们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并不强调“传统大学自治”的那种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属性,追求真理、研究学术也不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首先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国计民生的需要相结合,与民族文化的发展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是学术研究的现实课题,也是学术研究具有生命力的源泉。大学制度的这种适应性特征,当今世界各国大学,概莫能外。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经对此做过有益的探索。

国外著名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加拿大人许美德教授在其《中国大学》一书中写道:“当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以后,大量的年轻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涌到这里。”“在延安和其他边区根据地中,共产党建立了许多形式各异的高等院校”,如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延安自然研究院等。“针对大学究竟是应该坚持学术研究的宗旨,还是集中力量为战争服务,当时在延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毫无疑问,争论的结果自然是后者占了上风,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尽管当时环境极端困难,解放区政府还是为创建正规的高等教育作了大量的工作。在课程的安排上,这些学校的重要原则是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在这种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实践才能发展理论知识的学习环境下,学校里自由探索知识的气氛确实非常浓厚。”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1952年底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后,努力“把一个资本主义式的旧大学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学”。他从国情、校情出发,既考虑清华历史形成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又考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清华大学日后的发展和应当担负的责任,果断提出在清华创建新技术专业,逐步发展应用理科,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需要的发展战略。还提出把清华建成先进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办成“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要为当时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任务服务。这些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水利系1958年毕业班承担了华北第一大水库——密云水库的设计任务。工程物理系师生胜利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全部由国内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管理的试验反应堆。机械系毕业班学生设计的一千吨水压机、土木系毕业班学生设计的桅杆塔、电机系毕业班学生设计的绝缘子等都获得好评,也为国家、地方和企业直接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大学必须顺应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在技术创新、知识流动和人才竞争中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主动进行自身的变革,增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2006年7月,教育部上海举办“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围绕“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如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著名大学校长参加论坛。通过研讨,中外大学校长们在“大学创新和服务要始终坚持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在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大趋势中发挥作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这次论坛上作了《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演讲,指出:“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世界著名大学都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以此作为大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大学办学自主与社会职责的相辅相成,追求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和谐,鼓励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密切结合,重视大学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机统一。这些制度特征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是今天思考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所必须加以充分重视的。要根据这些思想明确工作要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大学文化建设。”

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强调指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转轨的新形势、社会转型的新课题、科技文化发展的新动态,迫切需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分析、及早策划……不断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高等教育必须敏锐感知,适应新形势,明确新目标,担负新使命,主动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二是大学管理制度是否与以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管理制度相适应。(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效仿苏联模式建立了适应计划经济发展的高度集中的大学管理体制,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基本实现,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相适应的现象日益凸显,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借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以提高大学在整个社会中的适应性。

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总的来说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其主要问题在于产权关系不明晰、组织制度不合理、管理不科学。自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把搞活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通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产权清晰”是前提。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多少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转变经营机制”。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大胆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成功经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建立大学法人财产制度,大学作为国家或社会所有、自主经营和自主发展的办学实体,依法使国家或社会对大学的财产所有权同大学自主办学的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在高校发展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起现代大学经营运作的新理念,逐步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大学管理运行的效率。建立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合理配置政治、行政与学术权力,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

三是大学服务是否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我国的情况看,2009年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指出:“中国老百姓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当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新特点: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切实让子女成人成才;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会议在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对大学来说,就是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期盼,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作为规划的重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规划的落脚点。大学还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向纳税人负责的办学观念。大学是一种公益性社会组织,要保证教学与科研的健康发展,稳定而充裕的大学教育资金来源是至关重要的。对公立大学而言,政府与社会对大学的经费投入是首要方面;作为回报,学校要向纳税人负责。其次,学校收入中部分来自学生缴纳的学费,学生支付了较高的学费,理应得到学校较好的服务。总之,对大学来说,人民满不满意,最重要的就是看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受欢迎的程度,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所做出贡献的多少和大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将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视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学生满不满意、人民满不满意、党和国家满不满意视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围绕这一目标,学校要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提供制度和氛围保障。

美国詹姆斯·杜德斯达教授在《21世纪的大学》一书中指出:“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是我国高等教育最独特的主题。”他认为,在“大学与它所服务的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契约,公众支持大学,为它们提供资金,接受它们的学术与职业评判,并赋予它们独特的学员自治与自由。作为回报,大学有责任有义务提供公正的奖学金、适度的职业素养、对发展人才的承诺和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公众和私人通过纳税的方式对大学的支持意味着要求大学肩负起特定的责任,大学所愿意承担的对社会的承诺也必须是明确而具体的。公众有权利询问公立大学如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大学也有义务给出明确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