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检疫学课程的教学规划的分析介绍

植物检疫学课程的教学规划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植物检疫学在我国开设的时间短,各高等农林院校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模式。目前,植物检疫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植物检疫法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植物检疫程序和除害处理、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和应急以及危险性植物病虫草害等内容[2,4]。

植物检疫学课程的教学规划的分析介绍

植物检疫学课程的教学规划

李小珍 黄爱梅 向妙莲 王建国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植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有害生物尤其是检疫性有害生物随植物苗木、植物产品、填充物和包装材料传到异国他乡,并定殖、发生、发展甚至暴发成灾的频率越来越大[3]。为有效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保护当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各国都在不断提高检验检疫技术,严防毁灭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和扩散。为培养具有检验检疫技术的专业人才[6],近年来,我国各高等农林院校相继开设了植物检疫学课程。

植物检疫学是动植物检验检疫、植物科学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贸易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培育适应21世纪农产品贸易对植物检疫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5]。由于植物检疫学在我国开设的时间短,各高等农林院校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模式。本文根据笔者在江西农业大学植物检疫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开展的《植物检疫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平台建设》的教研成果,构建了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体系,规范并健全了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了考试方式和成绩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有积极意义。

一、根据检疫专业需要,构建植物检疫课程教学体系

植物检疫学教学体系的建设,应该以课程体系的发展完善和检疫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检疫技术和检疫手段的综合应用为主旨,以学生对有害生物检验检疫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检疫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植物检疫学教学体系可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成绩评价模块三部分。其中,理论教学模块主要包括植物检疫的基本理论、植物检疫法规和检疫性有害生物三部分,是植物检疫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通过教师队伍配制、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课时分配,完善植物检疫学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达到植物检疫学的教学要求,培养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所需求的植物检疫专业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模块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课外实践三部分,是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并驾同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成绩评价模块包括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实习和课外实践的评价,体现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体系包含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二、联系当前检疫实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植物检疫学的教学内容是评价课程教学体系好坏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教学质量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植物检疫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植物检疫法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植物检疫程序和除害处理、重大植物疫情的阻截和应急以及危险性植物病虫草害等内容[2,4]。然而,随着近年来贸易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品种、批次、数量的增加,检疫性有害生物进出境的几率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环境气候的逐年变化,导致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发生变化,各国限制进境的有害生物种类也在逐年补充、更新。另外,国内外植物检疫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检疫技术不断涌现,检疫处理水平不断提高[1]。因此,在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前检疫学科的发展要求,及时更新各国检疫对象、检疫技术和检疫处理手段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植物检疫的新对象、新成就、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1)。

img16

图1 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课外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补充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带领学生到检验检疫机构包括检验检疫局、海关现场参观,从而使学生亲身体会植物检疫机构的构成,实际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以及检疫常用的工作设备、设施;二是要求学生以检疫性有害生物或检疫相关领域内容为题,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相关资料,自行制作成幻灯片,随后抽时间由学生讲解,教师对制作的内容、幻灯片的效果以及讲解的方式进行点评,并把学生课外实践记入实践教学成绩,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对植物检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表1)。

表1 植物检疫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评价

img17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尤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检疫对象是国内没有发生或局部发生,致使检疫性标本种类少、数量少,这严重制约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在教学手段上,第一,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将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和除害处理的过程用清晰的流程图展示出来,也能够将丰富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图片或影片资料播放出来,让学生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感性且直观的认识。第二,积极开展实物教学,尤其在讲到检疫性有害生物时,老师可以将实验室或田间采集的实物标本及带有危害症状的植物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直接掌握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有害生物形态及危害症状的整体概念。第三,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对野外与检疫性有害生物相关或相类似的种类进行采集、整理与鉴定;以某种检疫有害生物为例,开展植物检疫整个过程的模拟训练;组织学生到各级检疫部门现场参观。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有效深化了学生对植物检疫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检疫技术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视野,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授课方式上,一方面突出重点,变简单的灌输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课程的讲授中,力求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深、讲透,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在检疫性有害生物中选代表性强的种类进行详细讲授,并启发学生,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再则通过对与检疫性有害生物相似种间的特异性比较,加深学生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印象。另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寻找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植物检疫学理论课程讲得生动些,就需要收集大量植物检疫的案例和有趣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教师授课时就将有关专业方面的检疫案例、检疫性有害生物大发生的实例以及自身的实践经历体会巧妙地糅合到讲课之中,启迪学生思维并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四、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教学实验环节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占总学时的1/3~1/2。由于该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开设的时间短,硬件和软件条件不太完善,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实验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进行过多次探索。一方面,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标本较为短缺这一现状,我们坚持在每次实验课前,通过网络收集各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清晰图片或影像资料,并做成PPT;同时在实验室示以与检疫性害虫相似或同一属内的昆虫实物种类来进行图片与实物对比教学,这样可以较好地弥补标本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中预习实验指导书的人少,做实验时不知所措的人多;认真操作每个环节的人少,急于完成实验报告的人多的状况,我们坚持在每次实验前,先将实验目的、材料及内容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项一项的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这两种实验方法,虽然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效果良好,学生较为满意。

2.教学实习环节(www.xing528.com)

植物检疫学课程结束后,安排了1周的教学实习。教学实习环节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①要求学生对野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或与检疫性有害生物相类似的种类进行采集、鉴定与整理;②以容易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特定农产品为对象,开展植物检疫过程的模拟训练,包括检验检疫、检疫处理、检疫放行等;③组织学生到我省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现场考察、参观,或参与相关的检验检疫工作。

实习结束后,一方面要求每位学生针对实习内容完成一篇实习报告,包括1周内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办法以及个人的体会等。另一方面,抽出半天时间对实习内容,以面试的形式进行考试。即由老师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的或采集的有害生物、实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实习的体会等进行提问,由学习直接作答,并评定面试成绩。最后,通过实习报告和面试成绩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3.课外实践环节

课堂教学之余,以2~3位学生一组,发动学生通过网络系统搜集国内外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或与检疫相关的新闻、报导与信息,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畅想制作成幻灯片(PPT)。课堂教学期间抽出4个学时,要求学生对PPT开展学生讲座,每组学生讲解时间5~8分钟,由任课老师对学生制作PPT及讲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随后,要求学生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改正,并由任课老师汇总。同时,将课外PPT的制作、讲解纳入教学实习成绩中。通过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课外PPT制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兴趣,丰富学生在植物检疫方面的实践知识,培养学生进行有害生物检疫的基本技能与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提供良好的思路和蓝本,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表2 植物检疫学实践环节的教学规划

img18

五、改变传统考试形式,成绩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考试形式及成绩的评定,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要。传统上,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考试成绩划分为三大部分:平时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植物检疫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统计与传统的考核方式及成绩统计有较大不同。我们将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独立开来,作为两门课程,独立统计成绩,并且各占100分。

理论教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上,加大平时成绩比重。①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②平时课堂表现成绩非简单的出勤率,更多的是课堂讨论或课堂互动或课后答疑时的表现给予鼓励加分,占总成绩的25%。③实验操作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态度、操作技能、操作答疑等,占总成绩的25%。实践教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上,包括教学实习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其中,教学实习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70%,即完成的实习报告占30%,学生采集的实物标本数量和质量占20%,面试考试成绩占20%。课外实践环节包括PPT的制作质量,学生的讲解效果以及对老师问题的回答情况等,共占总成绩的30%(图2)。

img19

图2 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成绩构成

这种考试制度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减轻了学生的考试负担,使他们掌握了主动权,知道怎样应用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或者表现表达能力,去学习植物检疫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方剑峰.植物检疫除害处理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5,31(6):17-21

[2]李志红,杨汉春,沈佐锐.动植物检疫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蒲民,孙双艳,吴杏霞.IPPC及南美国家植物检疫风险分级管理介绍[J].植物检疫,2009,23(6):68-70

[4]许志刚.植物检疫学(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杨长举,张宏宇.植物害虫检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张书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植物检疫工作[J].植物检疫,2000,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