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姓的得姓始祖∶陈胡公陈胡公的后人及历史名人

陈姓的得姓始祖∶陈胡公陈胡公的后人及历史名人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姓的得姓始祖陈胡公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惯例,赐命之为陈氏,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为陈氏的得姓始祖。后新朝王莽登帝位,封陈胡公为陈胡王。陈胡公的真名叫虞满,是虞舜的后人。全国陈姓总人口七千多万,占总人口的6.8%,是中国百家姓中的第五大姓。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

陈姓的得姓始祖∶陈胡公陈胡公的后人及历史名人

文章简介: 陈胡公的真名叫虞满,是虞舜的后人。汉丞相陈平,南朝武帝陈霸先、三国吴大帝孙权,他们的始祖都是陈胡公虞满。


  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胡公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孙虞阏父(又称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封于陈,国号陈,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惯例,赐命之为陈氏,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为陈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备以三恪,奉祀虞舜。后新朝王莽登帝位,封陈胡公为陈胡王。

  据说后来陈姓与胡姓,源头之一可能就是由他而来。陈胡公和他的望族后裔在淮阳城东南隅湖中三官庙村西头,有一处古建筑叫司城贞子阁,在它的前面,便是清乾隆年间改建的陈胡公祠。今陈胡公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其址一说在城南壕内,一说在柳湖之中。陈胡公的真名叫虞满,是虞舜的后人。虞满的父亲是制陶专家,为周朝立下大功,且虞满品德高尚,才识过人,又是圣君之后,故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他,封地于陈(今淮阳),虞满死后谥号“胡公”。胡公满是陈国的第一任国君。他首先修筑了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他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立于十二大诸侯国之林。

  陈胡公的后人

  陈胡公的裔孙陈轸曾担任楚相,封颍川侯,陈姓的名祖。陈移十代孙陈寔之后,其颍川历代子孙多为朝廷显贵。汉丞相陈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三国吴大帝孙权,他们的始祖都是陈胡公虞满。从春秋到清末,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的帝王、将相、名儒和民族英雄两万多人,陈姓就有近两千人;世界著名的百余名海外华人领袖中,陈姓就占25%。全国陈姓总人口七千多万,占总人口的6.8%,是中国百家姓中的第五大姓。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西汉王朝开国功臣陈平、汉末文学家陈琳、与吴广起兵起义的陈胜惠帝时左丞相陈平、少举孝廉陈寿、南朝陈创建者陈霸先、南朝陈皇帝陈后主、名妓陈圆圆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俗名陈袆、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近代陈少白、陈毅新中国元帅、中国国民党副总裁陈诚、中国国民党陈果夫

  陈姓族人的人口分布(图)(www.xing528.com)

  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台湾第一大姓(依据:陈水扁?)。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长葛)。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县),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处于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197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